柳彧传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
他的七世祖柳卓,随晋室南渡,寓居于襄陽。
他的父亲柳仲礼,为梁国将领,因战败归顺北周,回到本乡本土河东居住。
柳彧小时爱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记室。
过了很久,他出京任宁州总管掾。
周武帝亲理万机后,柳彧到京都请求应试,武帝对他很奇异,授他为司武中士。
后转任郑县县令。
平定北齐后,武帝大大奖赏随从伐齐的官员,而留守京都的官员却没有份。
柳彧上表说:“现在刚开始太平,应该赏罚分明。
酬谢功勋,报答功劳,务必要先讲根本。
攻城破邑,这出于皇上规划;斩将搴旗,出自皇上的神略。
像穿甲扛戈这事,征讨很辛苦;至于镇守安定国家,要以宿卫为重。
两者都是按成算行事,而不是专擅一己之能。
留守京都和随从征战事情是相同的,功劳应该等同看待。
皇太子以下,实际上有守御宗庙的功劳。
过去萧何留守京师,分封时先于平陽;穆之居中守御,死后犹蒙特别的奖赏。
不胜管见,奉表以闻。”于是留守京都的官员都加了级。
隋高祖受禅后,柳彧累有升迁,到当尚书虞部侍郎,因遭母丧而离职。
不久,让他重新任职,当屯田侍郎。
他坚持辞让,但皇上不同意。
当时的制度是,三品以上官员,门口都有人持戟站岗。
左仆射高赹的儿子高弘德,封为应国公,也申请列戟。
柳彧批示说:“仆射的儿子又没有另外居住,父亲的戟已经列在门外了。
尊长有压卑下之义,儿子有避父之礼,怎能够外门既已设戟,内阁又去施戟?”列戟之事最后没办成。
高赹知道了,叹服不已。
柳彧后来当治书侍御史,在朝廷上容色严正,很为百官敬畏。
皇上嘉奖他的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立名于世,不要庸庸碌碌而已。”赐他钱十万,米百石。
那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一般都不称职。
柳彧上表说:“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治理百姓,应任用这方面的人才。
过去汉光武帝为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人情,与二十八将,披荆斩棘,平定天下,到功成之后,这些武将都没有什么职务。
我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近八十,如钟鸣漏尽,垂垂老矣。
他此前任职于赵州,不知职务,政务由一群小人决定,公开贿赂,百姓感叹,歌谣满道。
老百姓说:‘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说:‘耕田要问男奴,织布要问女婢。’这是说各有所长。
和干子弯弓骑马,是其所长;治理百姓,不是他所能理解的。
皇上想治理天下,不要忘记了兴废之事。
如说是优待老臣,崇尚长者,自可多赐金帛;如让当州郡长官,所带来的损失就很大了。
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敢不尽忠竭力?”皇上认为很好,和干子最后被免除刺史之职。
应州刺史唐君明,正为母亲服丧,却在服丧期间娶了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堂妹。
柳彧弹劾他说:“我听说,天地之位分开,夫妇之礼这才清楚,君亲之义这才明白,尊卑之教这才设立。
因此孝是人性的根本,礼是立身的基础,从国到家,都是这样的。
我以为,敬爱父母的感情,至重至切;丧父丧母,是人伦中最大的事情。
唐君明虽然不再过野蛮生活了,但是在文明社会里却也没多大变化。
他忽视母亲死去的悲痛,成就燕尔新婚,穿着守丧的衣服,又去穿美丽的婚服。
不义者无人亲近,《春秋》上说他将灭亡;无礼无仪,诗人愿他快死。
库狄士文既在我神州为官,而且又名位通显,应整齐风俗教化,让四方人以为准则。
他却抛弃两姓之间重视婚配的传统,违背了六礼的有关规定,请求将其禁锢终身,永不录用,以惩戒风俗。”两人因此得罪。
隋朝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皇上很赞赏他。
柳彧又见高祖勤于听政,百官奏请,多有烦杂琐碎之事,因此上奏疏劝谏道:“我听说自古以来的圣明帝王,没有超过尧舜的。
他们效法天地,施政教化,不作琐碎之事,这就叫圣明。
有这样的话:‘苍天又说了什么呢?四季自然交替。’因此知道君王做事下令,务戒烦碎。
因此舜帝任用五臣,尧帝咨询四岳,设官位,分职务,各有所司。
君王垂手拱手,无须具体作什么,天下因而大治。
这就是所谓的辛辛苦苦求取贤人,安安逸逸让他们干事。
又说:‘天子和平静穆,诸侯很繁忙。’这是说君臣上下,各有分别。
近来四海一家,天下统一,皇上日理万机,事无大小,都由皇上处理。
陛下应该留心治国之大道,不要惮竭精力,过于疲劳。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百官怕得罪,不能自己决断,因此都由皇上决定。
奏闻太多了,以至营造房子之类的小事,给多少东西这类问题,皇上都要处理。
一日之中,酬答百官,以至废寝忘食。
动不动就要亲自用文簿,这太劳累皇上了。
伏请皇上想想我的肺腑之言,稍稍减一点琐碎事情,以怡养精神为要意,想想周武王安乐长寿的事情,周文王勤劳忧虑短寿的道理。
若是经国安邦的大事,不是臣下所能决断的,那还是要请您详细决断。
此外的小事,责成有关部门办理。
那么,圣上就会尽无疆之寿,臣下就会承受养育的恩赐。”皇上看了奏章,很赞赏他。
后因忤逆圣旨,被免职。
不久,又让他出来管事,因此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心志。”因他家里穷,令有关部门为他修筑住房。
皇上说:“柳彧是正直人士,是国家的宝贵人才。”他就是这样的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当权显贵,百官都怕他,没有敢违逆他的。
杨素曾因出了点问题,皇上下令把他送到南台处置。
杨素依仗自己官高爵大,坐在柳彧的床上。
柳彧从外面进来,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面拿着笏,整整衣冠,对杨素说:“奉圣旨给你治罪。”杨素马上下床。
柳彧据案而坐,让杨素站在庭下,审问他的一些事情。
杨素因此怀恨在心。
但柳彧当时正为皇上所信任,所以杨素无法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的百姓们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作各种游戏,互相夸耀比赛,以至于浪费了财力,于是上奏,请求禁止。
奏章上说:“我听说往日的明主圣君训民治国,都是按法度、照礼典来做的。
不合法度的,就不作;不合礼典的,就不行。
道路不相同,男女各有别,是要防止他们邪僻,让他们各行正道。
我看从京都到外地,每到正月十五日夜,人们都要充塞街道和道路,聚在一起游玩戏乐。
鼓声震天,火炬照地,人戴兽面,男穿女服,演戏杂耍,奇形怪状。
以秽..为欢娱,以粗野为欢乐,男女都看,不相回避。
高大的栅子横跨在路上,广大的帷幕像天空中的云彩,人们服饰鲜艳,车马堵塞了道路。
美味佳肴全都摆了上来,丝竹等各种乐器一起演奏,倾家荡产,都是要在这一时比个输赢。
全体出动,不分贵贱,男女混杂,黑白不分。
丑行因此而发生,盗贼由此而兴起。
这种情况形成了风俗,实有由来,老是这个坏风气,以前尚未觉察到。
这种风气,无益于教化,有损于百姓。
请颁行天下,全部立即禁止。
《雅》、《颂》非常好啊,足以表现美好的功德,一边走路一边唱歌,自可表达无为的至乐。
胆敢有违犯的,请以故意违抗罪处理。”下诏同意他的奏章。
这一年,柳彧持节巡视黄河以北的五十二个州,上奏朝廷后,免除了那些贪污的、不称职的官吏两百多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皇上嘉奖他,赐他绢布二百匹,毡三十领,授他为仪同三司。
过了一年多,又提升他为员外散骑常侍,仍旧任治书。
仁寿初年,他又持节巡视了太原道十九州。
回京后,赐绢一百五十匹。
柳彧曾得到博陵人李文博所写的《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来求这部书。
柳彧把书送给杨秀,杨秀又赐给他奴婢十口。
杨秀得罪被废后,杨素上奏说柳彧以朝中大臣身份交结诸侯,结果柳彧被除名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戍边。
他走到高陽时,有诏书调他回京。
他回走到晋陽,碰上汉王杨谅造反,汉王派人召他,将与他商议事情。
柳彧被汉王使者逼迫,加上起初并不知杨谅谋反,于是只得到晋陽城里去。
但他将要入城时,杨谅的反叛形迹就已显露出来,柳彧估计无法躲过这一灾难,于是诈称中风了,不吃东西,还自称快死了。
杨谅发怒,囚禁了他。
杨谅失败后,杨素上奏说柳彧心怀两端,以等候事情的变化,其形迹虽未谋反,但其心与反叛无异。
柳彧因此被流放到敦煌。
杨素死后,柳彧才自己申辩情由。
有诏调他回京师,他死在回京的半路上。
有儿子叫柳绍,任介休县县令。
猜你喜欢 平定三逆方略卷九·佚名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七·徐乾学 引用书目·川口长孺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一二六 两江总督高晋奏陈续购书目并委员汇解各书送馆校办折·佚名 别集下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六上·袁枢 二六 画谱·周作人 张彝传·李延寿 哈剌觞传·宋濂 宋濂传·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二·顺治 卷十七·叶隆礼 徐志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