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雪交亭正气录卷七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

寅纪

檗庵曰:生平读史册,见忠孝仁人事,辄敬之、慕之,以不得亲其人为恨。十年以来,每岁十年以来,每岁叠遘,殆无虚日;乃又掩面顿足,以当吾世亲见之为不幸!则何如畴昔之日,遇其人于数百世之上乎!或曰:『士未食人禄,遁迹深山,亦足明志』;若是,则王元趾诸人可无死也。且夫天假异姓,如风扫箨,徒苦天下父子,为终于无益;若是,则黄介子诸人可无死也。夫大臣世戚,义与位副;复何庸言!事尚可为,谁不肯赴!予正取夫可规趋避而不规、可计利害而不计者,于冥顽域中孤行一意:百人愚之,能无一人怜之乎!十人怜之,能无一人愧之乎!得怜且愧者一、二于亿万人心聋性聩之中,人心由之不泯,风雷犹相掣击、日月犹为昭融。故曰「一脉张,不可谓绝;一目明,不可为盲;一夫立志,不可谓土崩」:此之谓也。但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其奉元趾、介子为书中古人,师之、友之,勿如予之媿之也,斯可矣!

瞿式耜

张同敞

冯京第

张元

张梦锡

沈之泰

汤□□

瞿式耜,字稼轩;常熟人,丙辰进士。初为广西巡抚;清既破南都,靖江王欲建号起兵,隆武诏至,公以思文帝乃高皇帝子的传,欲靖江王受诏。力争之不可得,绝裾而出;思文帝遂杀靖江王。及闽败,今上封为临桂伯,以阁部留守。桂林陷,公及张同敞被擒;先于公前杀同敞,谓公曰:『同敞宜死。公有地方责,守城,分也;降,即贷,汝』!公曰:『同为人臣,何得别我于张公』!坚不肯屈,遂被害。

杂诗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闻警,诸将弃城而去;「城亡与亡」,余自誓一死。别山张司马自江东来城,誓与余同死,被刑不屈。累月幽囚,漫赋数章,以明厥志;别山从而和之

藉草为茵枕由眠,更长寂寂夜如年;苏卿绦节惟思汉,信国丹心上告天!九死如饴遑恤苦,三生有石只随缘;残灯一室群魔绕,宁识孤臣梦坦然!

已拌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羞将颜面寻吾主,賸取忠魂落异乡。不有江陵真铁汉,腐儒谁为剖心肠!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如霜;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频加榜辱神无变,旋与衣冠语益庄;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时见定南于靖江殿)!

年年索赋养边臣,曾见登陴有一人;上爵满门皆紫绶,荒村无处不青磷!仅存皮骨民堪畏,乐尔妻拿国已贫。试问怡堂今在否?孤存留守自捐身。

遗臣死节亦寻常,恨死犹衔负国伤!拥主竟成千古罪,留京反失一隅疆!骂名此日知难免,厉鬼他年讵敢忘!幸有颠毛留旦夕,魂兮早赴祖宗旁。

拘囚土室岂偷生!求死无门虑转清。劝勉烦君多苦语,痴愚似我太无情!高歌每羡骑箕句,洒泪偏来滴雨声!四大久拌同泡影,英魂到底护皇明(彭、王二君时来相慰)。

岩疆数载尽臣心,坐看神洲已陵沈;天命岂因人事改,孙谋争及祖功深!二陵风雨时来绕,历代衣冠何处寻?衰病余生刀俎寄,还欣短发尚萧森。

年余六十复奚求,多难频经浑不愁;劫运千年弹指到,纲常万古一身留。欲坚道力凭魔力,何幸俘囚学楚囚!了却人间生死业,黄冠莫拟故乡游!

自艾

书生原不任封疆,堪笑当年漫主张!共道北门留锁钥,宁知西土失金汤!一筹未展防边计,四载空贻丧国殃!七尺不随城共殉,羞颜何以见中湘(何公腾蛟长沙殉难,赠中湘王)!

问天

朝廷儿戏视疆臣,长子师中竟不抡;帅府权尊留守贱,营头腹饱督师贫。似从呼吁高天听,犹幸沦胥快谮人!失地寸诛何足赎,孤臣惟有叫苍旻!

忆圣跸

变舆播越五经冬,风雨飘摇半避锋;万乘纵无千骑拥,三江应有百灵从。十年未许更周历,辟国宁教尽汉封!待死孤臣难赴阙,瞻天遥祝护苍龙!

阅北历有感

正朔残年多一月,新书改岁闰三春;羁囚度刻如经劫,天子蒙尘已数旬!但愿履端开泰运,岂将历数问畴人!惟余有梦占畴昔,看到清明辨假真。

自叹,示别山

七尺那堪斗室蟠,禅关止静好同观;心维汉鼎千秋痛,目极尧封万古酸!胡语嘈嘈魂里听,腥风烈烈梦中寒。扶舆非大身非小,留得纲常万古看!

闰十一月初一夜放言

周德虽衰命岂移,天南胡马竟长嘶!纵云将相无周、召,何遽乾坤倒夏、夷!举世滔滔狂不醒,孤臣矫矫行偏危;无逃大义昭千古,敢望文山节并垂!

辫发胡装日夜攒,殊形见惯也相安;苦争干净边荒土,尽改中华文物观。日月晦蒙天不霁,山河破碎地偏寒!俘囚血热魂常在,炯炯双眸死后看!

盈耳无非贼与蛮,俘囚视息亦何颜!投诚博宠翻蒙贱,守正婴罗未许顽!谁谓人心真尽死,敢云故物不应还!终霄饮恨呼宗祖,寒雨疏疏泪共潸!

亡妻以闰十一月初九为生忌,杨硕甫礼忏山中;诗以慰之梦里音容几度看,似怜遭难慰余安;荒村谁伴三更雨,野榇空围万叠峦!香火久湮尘土积,竹梅时听佩声珊;生辰累子犹存忆,特借冥资结净坛。

囚中为位,以饭一瓯、菜一碟、酒半杯哭之

幽魂何处不飞来,囚室分明是夜台;为寿生前当此日,相从地下重余哀!粢盛土缶仍局粟,楮化黄埃种劫灰。亡国俘臣生亦死,非时偕汝故丘回!

张同敞,字别山;江陵人。恩荫,中书舍人;旧辅张居正之曾孙也。今上命为翰林学士。瞿公守桂林,清攻之急;公时奉使至桂林。未至,闻之驰往,誓与俱殉;目与瞿公饮酒赋诗。临难,从容不屈而死。

冯京第,字跻仲;慈谿诸生。博学闳览,居平好谈经济。国难后,入闽,上「中兴十二论」。隆武帝召见,大奇之。授职方主事;改御史,视师浙东。至衢,而清兵渡钱塘;公乃之舟山,与肃虏伯谋为兴复策;多不合,意怏怏。从张名振至崇明,应吴胜兆;为飓风所漂,仅以身免。乃从安昌王乞师日本,舟中且拜、且哭旬有余日,卒致其血书;日本人为之色动,然其师竟不出。丁亥十二月初四,又从攻宁波,不克。于是去舟山,至吴兴聚众数千;亡何,又败。又渡钱塘入四明山中,依王翊;翊以兵付之。京第依山为城,立老寨于杜嶴;练兵数月,颇有可观。而督抚萧起元下令教团练迳攻破杜嶴,团练从虏而掎之;积兵甲数屋,尽为所得。翊走天台,京第匿民舍以免。明年,翊兵复盛;京第亦收拾残卒,自为部。京第自负经济,然欲以承平体待其士卒,不为人所附;故往往致败。监国在舟山,授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清先系其家属,母尹氏徙燕,妻叶氏自缢;子颂,年十五,斩于市;妾二,没入官营为妓。建义受祸之惨,未有若京第者也!官兵破四明山寨,购京第甚急;其将王升降附,欲致京第为功,谓□□之曰:『冯侍郎,人莫知其处;独升知之耳』。引骑往,得之灌顶山中,京第已病甚。固山金砺以攻山寨,驻宁波;京第见之,不肯跪。田雄在侧,掠之仆地。明日,遇害——时十二月十四日也。未几,升亦杀。

与吴霞舟书

延平拜延台教,不知天翻地覆,一至于此!从海上传行在诸同朝行止,不能一一具详。然得承老先生道候安吉,天留一个臣以佐中兴,正如瞻乌皆散、有凤孤翔,一不为少;吾道因之未丧,斯文于焉不坠!不孝生平宗依之私倍万恒喜者,此也。闻主上眷知,晋秩大宗伯;此位清华甚,为得人贺。不孝尝为浙、福前事,言今日之事军中,非朝中也。但当务立军,不当务立朝廷官府;但当备三军、六军,不当备百官也。天子以三尺在马上,何暇垂旒裳、鸣黻佩也耶!故今日五礼,当先讲军礼,而后及其他可耳。然礼莫先于名分、莫大于君臣,其次莫严于华夏。老先生出其腹笥、叩其囊智,能以礼佐戎,即是以礼佐国,于中兴乎何有!如萧梁中兴,毕竟以元帝为称首;彼萧察者至于借北狄以倾中国,岂非梁武之罪人耶!汉室光武中兴,刘盆子以百万众降,曰「待以不死」;天子以国为家,国统所在,即家系也。宋室中兴为高宗,而传之孝宗;虽家天下乎,有官天下之义焉,此宋祚之所以灵长也。凡此皆礼论之绪言,率意及之,以供尘尾发挥,可乎?君子爱人以礼,祝□进事吾君、退交吾友!老先生以其精者润色中兴,以其绪余陶铸弟之顽朴可也。仰藉台庇,得再同朝携手;皇路甚善,顾不孝已是温太真以下一流人,不复可入第一流,长与门墙辞矣!

小雪日集微咏楼(国难前诗)

大风木下空林早,小雪杯寒温酒频;把醆猖狂今日事,枕戈戮力异时身!西来江水犹流血,北去风尘漫污人;楼上不堪同极目,短歌长啸各沾巾!

宗忠简公墓

李纲初罢岳飞少,坏汝长城天谓何!不梦家山归白骨,空招魂魄过黄河!鹧鸪春恨年年早,松柏风阴夜夜多;死去九原犹裂恨,小朝廷已议求和!

檗庵曰:日本乞师,其谋始于周寉芝。芝少时,往来日本,以善射名,父事撒斯玛——撒斯玛者,日本一岛之主也。黄斌卿之至舟山,寉芝以都督领水师;乙酉冬,告哀撒斯玛,愿假一旅以助恢复。撒斯玛许之,许助兵三万,军需、战舰一切不资中国;俟芝自往受约。于是芝益市锦绣、珠玉、奇物,与斌卿合谋,将以丙戌四月十一日东行;而兵部尚书余煌寓书斌卿,以叛将吴三桂之用清为戒;斌卿遂阻芝,芝怒而入闽。其明年,监国封芝为平夷伯;于是,芝复理前约。日本待芝不至,其意寝衰;所遣使又多商贾,不能得其要领,故日本之师不出。及定西侯名振应吴胜兆之谋,冯跻仲同往;至崇明,遇海啸,丧其军殆尽。于是,跻仲同安昌王至日本乞师。先是,欧罗巴国欲行其教于日本,其教务排释氏——中国之所谓西学也;日本佞佛,乃杀欧罗巴之行教者。欧罗巴精火器,所发能摧数十里;举国仇日本,为大舶置火器,向其城击之。日本谢罪,大舶始退。退一日,而跻仲至长旗岛;日本新遭外国之侮,闻外国人至,一切不听登陆。跻仲遥望而哭,昼夜不绝。会日本之巡方者过长旗,收血书,达其国主;跻仲还舟山,而使斌卿之弟孝卿从商舶待命。孝卿出入妓馆,不为所礼;遂不出师。日本初用「洪武」钱——后铸其国年号,而不敢销毁,藏之库;乃助孝卿为军需,舟山始行「洪武」钱。

张元,河南人;冯京第标将。同被执,杀之。

张梦锡,字云生;鄞邑诸生。同钱先生起义;清既渡江,梦锡复聚众山中。清兵猝至,同事者惊散;梦锡独提刀大骂,奋击而死。

沈之泰,字鲁瞻;余姚人。弘光元年,恩贡。祖应文,南京吏部尚书;父景初,癸丑进士,吏部郎中。监国在舟山,之泰密与之通。一日,自监国行朝归,携有敕书,分给定海总兵张杰;雅欲脱之,曰:『汝速自明,汝必被擒至海者』。之泰曰:『非也。归心大明,是我一生学问所在;宁忍临事而自晦哉』!杰终不欲致之死,叱曰:『騃物!汝旧家之子,岂能阅历波涛!汝还自明,幸事归我,我不难宽汝』!之泰慷慨自承,终无乞宽语。杰竟坐之死,瘐死省狱;而杰标下官坐是死者亦众。

汤□□,字□□;□□人,副将常进功门子。与沈之泰同谋,张杰酷拷之;大呼曰:『汝十年前,不作大明人乎?不吃大明饭乎?汝祖母及汝母,岂伴鞑子寝,生汝父及汝乎』?词气奋励,时为之短气;竟死。

●雪交亭正气录卷八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天文上·刘昫
  梁本纪第一·欧阳修
  卷四百八十二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纂修凡例·佚名
  卷之七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七·佚名
  ●平闽纪卷之十一·杨捷
  ●武定·吴廷燮
  卷十九·黄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纪昀
  八二八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樊山政书卷十·樊增祥
  卷十九·徐一夔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吕思勉
  卓镛诗·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蒙庵·唐圭璋

      蒙庵,不知何许,与刘辰翁同时。   失调名   忽忽早睡。

  • 贾逸祖·唐圭璋

      逸祖字元放,邯郸(今河北省)人。好古博学,尝应宏词科,官兴化令。   朝中措   青山隐隐水斜斜。修竹两三家。又是水寒山瘦,依然行客遍天涯。   天教流落,东西南北,不恨年华。只恨夜来风雨,投明月、老却梅花。同治铅山

  • 第四折·武汉臣

    (正末领祗候张千排衙上)(张千幺喝科,云)左右伺候,大人坐堂,要问事哩。(正末云)今夜灯烛荧煌,如同白日,正好问这桩公事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透襟怀一阵冷风吹,则他这闭长空暮云都退。显出那碧澄澄天气爽,明皎皎月光

  • 唐僧弘秀集卷三·李龏

    宋 李龏 编防国十首题王乔观傅道士所得王乔已去空山观白云只今凝不散坛场月露几千年徃徃笙歌下天半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苗忽见一人擎茶椀蓼花昨夜风吹满自言住处在东坡白犬相随邀我过松间石上有棊局能使樵人

  • 卷十·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长江集卷十唐 贾岛 撰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峰前峰後寺新秋絶顶高牕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黎阳寄姚合魏都城里曾游熟才子斋中止泊

  • 卷八 宣帝纪第八·班固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

  • ●卷一百七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一。   起绍兴七年正月一日癸亥,尽十五日丁丑。   绍兴七年正月一日癸亥朔车驾驻跸平江府下移驻建康府诏。   诏曰:朕获缵不图行将一纪每念多故惕然於心昨以盛秋载亲戎乘露居於野率示四方属叛逆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杨士奇

    洪熙元年冬十月丙寅朔享太庙 遣中官祭司井之神 升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费瓛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赐敕谕瓛曰卿皇祖旧臣效劳守边十有余年恭勤不懈蕳在朕心今特升尔右为军都督府左都督仍镇守甘肃尔其益笃忠勤善抚士卒严固边

  • 卷七之二·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二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郑<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七

  • 郑世翼传·刘昫

    郑世翼,郑州荥阳县人,世代为望族。祖父郑敬德,为北周仪同大将军。父亲郑机,曾任司武中士。世翼二十岁即有盛名,武德年间,历任万年县丞、扬州录事参军。多次因言辞忤逆与人不和,被人称为轻薄。当时崔信明自以为文章独步天下,多

  • 卷二十五·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五 嘉礼九 天子纳后 总序 天子纳后所以母仪乎天下也三代以上不着其礼至周而六礼之仪始备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徵五曰请期六曰亲迎五礼皆用鴈唯纳

  • 卷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十八嘉礼歳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乡饮酒之礼于学宫京师礼部侍郎一人监其礼顺天府府尹为主人以乡之年高六十以上有德行者一人为宾其次一人为介又其次为众宾以博士一人为司正以博士弟子习礼者

  •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孔子

    【原文】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④于有政⑤。’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①或:有人。②奚:何,为什么。③《书》:指《尚书》,以下几句是古《尚书》佚文,今文《尚书》无此

  • 第十九章 18·辜鸿铭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辜讲同一个学生(曾参)说:“我听先生评价一位贵族(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氏的第六代领导者)行孝的事情,说,‘在他父亲死后他所做的事情,其他人也

  • 卷二百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七十七体国经野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锥指传曰三山皆在雍州河谓梁山龙门西河正义曰地理志云吴岳在扶风汧县西古文以为汧山岐山

  • 徕民第十五·商鞅

    题记:徕民就是招来民众。当是时秦地广人希,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有方圆百里的地方,假如山、丘陵占国土的十分之一,湖

  • 七众律仪不得逾越 (注一)·太虚

    ──十六年夏初在福州青年般若社讲──来闽不数日,于涌泉、怡山风光多已领略,历承诸山长老及佛化徒众热烈欢迎,甚为感谢!尤以在兹白塔寺,已经三数次和洽欢舞之大会,风味精彩,各各不同。如第一次功德林男众之欢迎,及次日女众之

  • 卷第十七·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七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天宝十三年。左溪玄朗禅师卒。师如意中得度。就会稽印宗法师啇略律部。依恭禅师研究心法。行头陀教。初南岳惠闻禅师悟法华宗旨以授慧思禅师。思授天台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