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韩子熙传

韩子熙,字元雍。从小就能自我约束,颇有学问见识,任清河王元怿的郎中令。最初,他的父亲韩兴宗把父亲韩麒麟的封爵让给弟弟韩显宗继承,显宗不接受,子熙仍然成全父亲的意愿,自己始终不继承。显宗去世,子熙蒙受朝廷别的封爵,又把封爵让给了兄弟韩仲穆。他同兄弟之间就是如此友爱亲密。他的母亲去世,守丧完全按照礼节。他被清河王元怿所信任,为母亲守丧期间,元怿将他的职位空着也不找人代替。等到他守丧完毕,又重新任用。元叉害死了元怿,很久没有下葬。子熙十分忧虑憔悴,住在野外替元怿守灵。声言如果元怿的王号不重新恢复,尸体不按朝廷大礼迁葬,自己终身不再做官。后来,灵太后又掌握朝政,任元叉为尚书令,解除了他领军的职务。子熙与元怿的中大夫刘定兴、学官令傅灵瞯、宾客张子慎向朝廷上书,申诉元怿的冤枉,斥责元叉、刘腾对元怿的诬蔑。灵太后看到奏章进行廷议,又任子熙为中书舍人。后来,剖开刘腾的棺木,处死了元叉。不久,子熙奉命修撰国史。建义初年,他兼职黄门,不久正式任黄门职务。

  子熙清廉自守,不随便与人联络交结。他早年丧父,叔父韩显宗将他收养。显宗去世,儿子伯华年幼,子熙对于这位从弟十分友爱,就像同父同母所生的一样。经常住在一起,自己的车辆马匹钱财,任他享用,脸上从未表现出不愉快的表情。他又上书朝廷,请求赐给伯华官职,于是,伯华被任为东太原太守。伯华在任上,被刺史元弼侮辱,子熙便哭着在朝廷上诉说这件事,明帝下诏调查,元弼受到了指责。

  尔朱荣擒获葛荣后,将他送到京城。庄帝想当面斥责葛荣。子熙认为葛荣既然是罪魁祸首,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处死,恐怕很不顺从,不宜再去看他。尔朱荣听说后十分恼怒,请求加罪子熙。庄帝饶恕了他。邢杲叛乱,朝廷命子熙去招抚,邢杲假称投降,子熙相信了他。回到乐陵,邢杲再次反叛。子熙回到京城,坐罪交付廷尉处理,判以大辟罪,朝廷饶他不死,免去了他的官职。孝武初年,任著作郎,因奉命册封勋臣,被封为历城县子。

  天平初年,为侍读,任国子监祭酒。子熙生活俭朴,安贫乐贱,喜好清静闲散。京师刚迁到邺城,朝廷给各部司配有兵丁,以供驱使,当时人们都认为祭酒是一个闲散职务,只给了两个人。有人劝子熙奏请朝廷多给几个人,子熙说:“朝廷不愿意多给祭酒配备兵丁,关我韩子熙什么事?”议论的人都称赞他。元象年间,加封他为卫大将军。

  原先子熙给他的兄弟娶王氏为妻,王氏是他姑母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子熙还没有娶妻,后来与寡妇李氏苟合,生了三个孩子。王氏和李氏不和睦,经常互相争吵,子熙因此惭愧气愤,积郁成疾。死后,遗嘱后代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他的儿子没有遵行,便向朝臣请托求谥。武定初年,朝廷赠封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幽州刺史。

猜你喜欢
  卷九·舒赫德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王祎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温睿临
  一○七三 护理广西巡抚奇丰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郑麟趾
   八、著作和读书·林语堂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卷四·欧阳昱
  永昌·周绍良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第十一章义冢租·佚名
  凡例·佚名
  卷一百十二·佚名
  248.李岩和红娘子·林汉达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八回 让主权孙部长签约 失盛誉熊内阁下台·蔡东藩

      却说袁总统密图帝制,专从内政上着手,日事变更,亦无暇顾及外交,就中蒙、藏风云迄未解决,前藏达赖喇嘛,屡生异图,办事长官钟颖,亦连电乞援。袁总统饬令滇、蜀各军,相继进征,不防英兵亦陆续入藏,驻华英使,且向袁政府抗议,谓中国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朔 上以疾不视朝○陕西河州弘化寺番僧著巴藏卜文县膻哈罗家答石等族生番族头圭哈及番僧番人劄藏寺以渗金铜佛铜塔佛像马犬盔刀来贡○命署都指挥佥事朱卿于大宁都司佥书管事○朝鲜国王李怿差陪臣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正月甲戌朔元旦节免庆贺○大学士赵志皋张位陈于陛沈一贯题称臣等备员辅弼受恩深重与在廷诸臣不同谨诣会极门行庆贺礼是日颁赐四辅臣上尊珍馔 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 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 三八 护理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呈续收书目清单及宋荦之孙呈缴家藏抄本旧书折·佚名

    三八 护理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呈续收书目清单及宋荦之孙呈缴家藏抄本旧书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护理浙江巡抚 布政使臣王亶望跪奏,为续收遗书,恭折奏闻事。钦蒙谕旨,采访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经前抚臣熊学鹏将

  • 列传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一百三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六。辛旽。○辛旽灵山人母桂城县玉川寺婢也。 幼为僧名遍照字耀空以母贱不见齿于其类常处山房。 恭愍王梦人拔剑刺己有僧救之得免明日以

  • 五十七、巡游译书处·包天笑

      我自从离开了金粟斋译书处以后,便与蒯礼卿先生疏远了。本想特地到南京拜访他一次,汪允中说:“不必了,他也不拘于这种礼节的人。”此刻沪宁铁路还没有通,还是要乘长江轮船到南京的,往来有许多跋涉。蒯先生谋补

  •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范晔

    (左雄、周举、周勰、黄琼)◆左雄传,左雄字伯豪,南陽涅陽人。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升冀州刺史。州部多大族,喜欢拉关系,走后门。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不讲半点面子。永建初年,公车征拜议

  • 相列 第二十七·王符

    诗所谓“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二〕”。是故人身体形貌皆有象类〔三〕,骨法角肉各有分部,以着性命之期,显贵贱之表〔四〕,一人之身,而五行八卦之气具焉〔五〕。故师旷曰“赤色不寿”,火家性易灭也〔六〕。易之说卦:“巽为人多白

  • 中庸纂笺卷一·詹道传

    元 詹道传传 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

  • 第七章 29·辜鸿铭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辜讲孔子随后继续说:“道德生活是某种遥不可及或困难重重的事情吗?如果有人仅仅希望过上道德生活,那么现在,他的生活就会变成道德生活。”

  • 卷一·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一     宋 车垓 撰缺内外服制通释卷一

  • 有为无为法品第十·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有为无为法得有为无为法方便。持世。菩萨摩诃萨正观择有为无为法。云何为正观择。是有为法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有为法自生自堕数中。是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以虚妄因缘和合行。云何为行自堕数

  • 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太虚

    ──十三年六月在庐山大林寺讲──现在世界说文明史的,要不出东西洋两大系:西洋文明系可以基督教代表之;东洋文明系可以佛教代表之。然东洋范围很宽,凡属东半球皆是,若印度、暹逻、缅甸、日本、中国乃至波斯等。然则一教何

  •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太虚

      ──二十六年七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悬论    一 释经题略明全经纲要    二 释译题略叙四译历史    三 释品题略明今讲宗旨   释经    甲一 问答抉择     乙一 问答正宗   

  • 诸法无行经卷上·佚名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九万二千人。其名曰众德庄严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光无障净王菩萨。高山顶自在王菩萨。爱喜净光菩萨。光蔽日月菩萨。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九·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五止观者。此被十信初心之中品也。止中疏先由等者。此明未修行已前。今以下正明修止。谓以始觉觉知诸尘境界。唯识所现无外境相。尘境既寂分别不生。心境俱止也。即破尘相为止境。无分别为止心。心境两

  •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谓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为金刚手等诸大菩萨,说明佛舍利之功德与神咒内容及修持之法。经题之‘宝’字,即指如意宝珠及宝印;前者表众生之心性,后者表佛舍利之功德。谓行法供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