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48.李岩和红娘子

李自成离开商洛,到河南的时候,河南正发生一场大旱灾,成千上万饥民到处流亡。李自成一到河南,饥民听到李闯王出山的消息,纷纷前来投奔。

有一天,一群饥民拥着一个读书人模样的青年来找闯王。李自成询问来历,知道那青年名叫李岩(又名李信),刚被大家从河南杞县牢里救出来。

李岩本来是杞县地方一户富户人家的儿子。前几年,当地灾荒闹得凶,好多农民断了粮。李岩拿出家里的一些粮食,接济断粮的穷人。对于一个富户子弟来说,这样做是少见的。

所以,穷人们觉得李岩为人不错,称呼他“李公子”。

杞县连年灾荒,穷人已经苦得过不了日子。但是,县官照样派差役向穷人逼税逼债。李岩怕逼出事来,去见姓宋的县官,劝他暂时停止征税,还希望他拨出一部分官粮借给饥民。

县官对李岩说:“上司向地方派军饷,催得紧。我不问他们要税要租,拿什么交帐。再说,官仓里的粮食早就空了,拿什么借给饥民。要借,只有请你们几家富户人家出粮了。”

李岩见县官不答应,回到家,打开自家的粮仓,把二百多石粮食拿出来让饥民分了。

闹饥荒的百姓见李公子肯捐粮,很高兴。但是受灾的百姓多,光李家捐粮也不顶事。有人想个主意,聚集几十个人到别的富户人家去请愿,要他们学李家的样儿。

那些富户人家不但不同意,反而向上门的饥民瞪白眼,说家里根本没粮。饥民一气之下,闹了起来,冲进一个富户的粮仓,把他家的粮食分了。

富户们发了慌,纷纷向县官哭诉。县官说:“这不是反了吗?”立刻派了几名差役拿着他的令牌前去制止,还扬言说,如果再聚众要挟,一定要重办。饥民们正在气头上,哪怕你县官硬压。他们揪住差役,把令牌扔在地上,砸得粉碎,还拥到县衙门前,嚷嚷说:“我们没有粮,早晚得饿死,不如跟你们拼了吧。”

县官一听饥民要暴动,吓得躲在县衙里不敢出来。他一想,还是李岩跟饥民有点来往,就赶快派人把李岩找来,请他想个办法。

李岩说:“你要不出乱子,只有赶快停止逼债,劝富户人家捐粮。”

县官没办法,只好勉强答应。聚集在县衙外的饥民听说李岩已经说服县官捐粮,才平息了气愤。有人说:“大伙先回去吧。要是过几天再不见他们拿出粮来,再找他们算账!”

哪料饥民一散,县令就翻悔了。他想,不向饥民逼税,虽然解了眼前的急,可上司催起来怎么办,自己的乌纱帽还保得住?他左思右想,就恨起李岩来,认为现在饥民闹得这样凶,全是那姓李的惹出来的。他立刻叫个办案的师爷写了一份公文给上司,诬告李岩收买民心,想要造反。

这消息泄漏了出来,人们都替李岩担心。附近林子里,有一支农民起义队伍,带头的青年女子,是江湖上卖艺的,人们叫她红娘子。红娘子平时听到李岩捐粮救灾的事,十分钦佩,现在听说李岩有遭害的危险,就到李岩家里,把李岩带到林子里躲避。

李岩开始并没弄清红娘子的本意,后来一听红娘子要把他留下,参加起义队伍,就不愿意。没多久,从红娘子那里偷偷地跑了回来。

李岩一回家,那如狼似虎的差役早就带着脚镣手铐等着他,一见李岩,就七手八脚把他铐了起来,带回县衙审问。

杞县的百姓听到李岩被捕,说:“李公子坐牢,咱们难道能眼睁睁看他受苦不去救他?”

红娘子听到消息,也带着队伍来了。一大群饥民跟着她,拿刀的拿刀,使棒的使棒,一起攻打县衙门。

县官和差役一看起义队伍人多势大,料想抵挡不住,都溜走了。红娘子和饥民一起,打开牢监,把李岩救了出来。

到了这步田地,李岩觉得回家也没有出路,才听从红娘子的劝告,跟起义的饥民一起投奔李闯王。

李自成弄清了李岩的情况,知道李岩虽然是富户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也是个受迫害的;再说,起义军正需要找个谋士,就把李岩留在营里。李岩也早就知道李自成是个很有抱负的英雄,也就一心一意帮李自成推翻明王朝。

起义军队伍壮大以后,李自成着手整顿部队,严肃纪律,还接受李岩的建议,提出“均田免赋”(“赋”就是税收)的口号。李岩派出一批起义兵士打扮成商人模样,混进官军占领的城里,逢人就宣传:“李闯王带的队伍是挺讲纪律的,不杀人也不抢东西。”人们对官军的杀人抢劫,早就恨透了。现在听说李闯王的队伍纪律严明,自然向着李闯王了。当地的农民还传唱着一些歌谣,也是李岩编的: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人民的支持,在杀死福王朱常洵之后,又在河南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打死明朝督师、兵部尚书孙传庭,没多久就占领了西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回鹘·欧阳修
  卷第五十三·胡三省
  卷十八杂纪·何良俊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第二三七清册光绪十九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五○九--五五·佚名
  三○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喜逢春传奇》等书情形折·佚名
  卷之六十八·祁韵士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马骕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八·佚名
  第十四章 正月十二日·冯玉祥
  周朗传·李延寿
  张士诚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章 概论三 金元·吴梅

    前述唐、五代、两宋人之作,为词学极盛之期。自是而后,此道衰矣。金、元诸家,惟吴、蔡、遗山为正,馀皆略事声歌,无当雅奏。元人以北词见长,文人心力,仅注意于杂剧 ,且有以词入曲者,虽有疏斋、仁近、蜕岩诸子,亦非专家之业也。今

  • 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班固

    《洪范》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是以圣王为之典礼。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明神之事

  • ◎禁缉事·陈贞慧

      弘光登极,从龙诸挡势渐张,又时若窘急,日思出为渔猎计。先朝奸王坤,首借催饷,营差吴越,以阁臣高弘图等力持寝。  亡何,奸人导之缉事,群心动,谋设东厂矣。以弘图、曰广俱在告,群噪王铎出谕行,铎不可。越日,曰广入直,铎备言

  • 通鉴续编书例·陈桱

    大书以便览非窃有褒贬详注以载事无变乎旧文国之兴亡世之治乱帝王将相言政之得失后妃世子立废之原本辅臣用舍贤士出处土地分并制度因革灾祥之騐于事者疏议之行于时者则书不然则否盘古至高辛以世纪逺不可得详也契丹安巴

  •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佚名

    宋孝宗四辛卯乾道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加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明慈太上皇后。癸未,上谕辅臣曰:『前日奉上册宝,太上圣意甚悦。翌日过宫侍宴,邦家非常之庆,汉、唐所无也。』又曰:『本朝家

  • 薛孤延传·李延寿

    薛孤延,代地人,少小骁勇果敢,跟随神武帝高欢起兵,因建立军功多次受封,位至仪同三司。跟随高欢西征,到达蒲津。当时窦泰与宇文泰交战失利,高欢率军撤退。薛孤延断后,且战且退,一天砍断了十五把刀。高欢曾在北边的草原检阅骑兵,路

  • 冯道传·薛居正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的祖先或种田或读书,没有固定的职业。冯道小时善良淳厚,爱学习会写文章,不厌恶粗衣薄食,除备办饭食奉养双亲外,就只以读书为乐事,虽在大雪拥门的寒天,尘垢满席的陋室,也快乐自如。天..年间,刘守光任他

  • 刘炳传·脱脱

    刘炳,是葛城人。每次读书,看见古代为国家万世安定谋划策略的忠臣烈士,就赞叹仰慕。贞..二年(1215)中进士第,当天上书皇帝分列了适宜做的十件事:“其一曰:任用诸王来安定国家。我看过去几年,王师屡战屡败,大都是自己先输。太平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司马光

    晋纪二十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 [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

  • 中英北京条约·佚名

    一八六零年十月二十四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北京。兹以两国有所不惬,大清大皇帝与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后不至失和。为此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硕恭亲王奕訢;大英大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世职上堂内世

  •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胡适

    丁在君在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南下,参加“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卫灵敦中国访问团”的会议。据辛丑(1901)条约原定的十三国赔款比率表,英国所得的赔款比例居第四位,占全数百分之十一有零。(俄国第一,占

  • 卷八 论语·钱时

    卷八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陈[去声]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去声]者病,莫能兴。子路愠[纾问切]见[贤遍切]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

  • 目录·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虞东学诗目录    诗类卷一国风一【周南召南】卷二国风二【邶鄘卫】卷三国风三【王郑】卷四国风四【齐魏唐】卷五国风五【秦陈桧曹豳】卷六小雅一【鹿鸣至鹤鸣】卷七小雅二【祈父至四月

  •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四·智圆

    孤山沙门释 智圆 集客曰下七野客咨审三初咨审行门二初咨审四初正咨审几近也巨机反又居祈反又祈冀反皆通然用去声为雅必依此见等者谓定依向者所答而修获得分果及究竟果否。余曰下二泛示行门二初明行门未备一家宗途者

  • 第三十章 舍利室装置·佚名

    大王敬拜所有之[比丘],招待供养:“塔之[建造]完毕山,悉受余之供食。”但[比丘]众不受诺,次第请及七日,由半数之比丘等得受七日间之承诺。彼[王]喜得此,于[建塔]地之周围十八个所,(二、三)构置假舍,如是七日间对僧伽行大施,由此遣

  •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乃元始天尊为人间国王说经演教,告诫国王人主弘道奉教,造像写经,施舍钱财田产于道观,供养道士,建斋行道,忏罪诵经,开宥囚徒,救危济

  •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陆续写成《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杂录》五种,嘉庆五年始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共二十四卷。内

  • 查潘斗胜全传·佚名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又名《查潘斗胜香国绮谈》。今见清光绪辛丑(1901年)上海书局石印巾箱本,四卷三十回。封面题“查潘斗胜全传”,扉页署“辛丑暑月上海书局。”首有光绪辛丑六月“剑南白口口叟”序,图3叶6幅。正文半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