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凡例

一是编恭载

国朝体国经野规模宏远

列圣奎章宸翰照耀简编

皇上圣训及

御制诗文凡有关典章政治悉依类备书冠於各篇之

首用示

典则昭垂为万代致治保邦之成式

一我

朝田赋之制自

世祖章皇帝除明季加派之弊定赋役全书嗣是列圣相承勤恤民隐蠲浮赋慎丈量所定科则至详至当至八旗王公以下各有庄屯田地其圈揆之制交粮之额载在会典谨备书以彰

昭代之洪规焉

一自

国家龙兴东土创铸钱文以资民用嗣是宝泉宝源之设轻重协宜圜函精好各省局鑪座或设或停随时调剂迩者西陲底定复颁钱式於回部各城开铸乾隆通宝钱俾荒服之氓咸昭法守按马考叙钱币以刀布为下则秦汉以後皮币龟贝皆滞于行使两宋兼用楮币其制起於交子会子元明则沿用宝钞

国家钱货充盈无藉钞法之用故顺治年间虽暂时行用旋即停止则有钱无币实为我

朝良法若白金之用始于汉武之白选六朝迄唐交广之域兼用金银金时铸银名承安宝货此以银为币之始前明中叶始令税粮得收纳白金其用益广我

朝银钱兼权为上下通行之币兹纂於银色之高下银直之轻重均按类备载

一马考户口一门备载历代户口丁中赋役附以奴婢我

国家初立编审法以稽人民之数後定为五年一举丁增而赋亦随之

圣祖特颁恩诏自康熙五十年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其直省丁徭多寡不等沿明代之旧有分三等九则者有一条鞭徵者有丁随地派者有丁随丁派者後皆次第改随地派俾无业之民永免催科之累至八旗壮丁日益繁庶编审之规载於会典谨备书以昭丰镐之隆

一续文献通考内市籴考因宋元犹沿市易司平凖库之遗是以仍依旧目编列今则通商惠工至周至悉并无所谓均输和买和籴之事自合删去旧目悉依

昭代实政按年谨书较若画一

一外夷职贡马考并未详载我

朝肇基东土德威远播漠南蒙古诸部归附最先嗣是东至朝鲜西至番藏朔南暨讫奔走偕来莫不测海占风享王毕至

皇上布昭圣武用迪

前光平定凖回两部拓地二万余里并令岁输贡赋他若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噜特诸藩亦俱稽颡来朝奉表入贡迩者两金川底定土司等分班入觐人无定员物无定额总期于厚往薄来绥靖边隅实为亘古所未有兹纂於中土贡物谨遵户工两部则例其需用物件悉由各直省地方官支欵置办者具列于篇至外藩诸国梯航所届効悃输忱度越千古敬稽成例依类备陈以见

大一统之治云

一马端临选举考内有童子科一门我

朝人崇实学并无童子科之设无从载入谨删除不列

一我

朝雅化作人首崇学校自宗室以逮八旗京邑以达直省下逮重译要荒靡不渐仁摩义因地因人俾之讲肄有业跅弛有禁至於明考校之条申衡取之例定制义之凖革沿袭之弊选教职以慎司训

颁经书以宏文教尚骑射繙译以遵

祖制

饬监臣学臣及守土有司新士习以端化俗之本谟训煌煌实足昭

教思於无穷若夫

临雍讲学重道尊师养老引年示民孝弟之意皆惟其实

不惟其文则又

列圣相承移风易俗迥非三代以下所可几及兹纂谨依马考而变通其例用以徵教化之实云

一是编宗庙考稿本於乾隆二十七年恭

进奉

上谕续文献通考馆纂进稿本朕閲宗庙考一门内附入致祀历代帝王及本朝臣下家庙顾名思义於辑书体例何居盖既以宗庙冠部则惟

太庙时祫典有专崇方称经常不易至

奉先殿之礼重家庭

夀皇殿

安佑宫

永佑寺之?奉

神御於宗庙考中敬从附载尚为不失礼以义起之文若摭入历代及臣下非惟其制絶不相蒙揆之分门本义亦复何取即云承宋臣马端临原编旧式而往代儒生之识于大典未克折衷尽善类此者正复不少又岂得违礼而曲泥之朕意当于宗庙考专门备详定制外其余不应附入者别入羣庙考一门隶之俾名义既得所安而其书亦足垂远馆臣可録朕旨并登卷中臣等恭绎

谕旨仰见

皇上圣裁超越明礼辨分至当至精今敬遵

训示於宗庙考外别立羣庙考首载

历代帝王庙次

历代帝王陵次诸臣祠盖我

列祖崇德报功褒勲恤节馨香溥荐典礼攸隆

皇上特命以明恭闵惠皇帝入庙享祀近复敬体

圣祖仁皇帝谕旨增祀两晋南北朝後五代创守各主至前明诸陵亦不靳百万帑金重加修葺仰见

大圣人之用心实与天地同量至特辑殉节诸臣録胜国

遗臣皆得上邀

天鉴概为表章沛格外之

深仁扶伦常之正气尤为简册所未有云

一恭绎

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吕正义一书首明黄钟度分体积倍半相生相应之理较古尺九寸得今尺七寸二分

九厘以定黄钟径围长短之数而八音之属咸绘图列说以昭法守我

皇上重辑律吕正义後编考律审音论伦悉协乾隆己

卯冬江右得古鏄钟十一圜以献

皇上厘定其名复令乐部依式仿铸

御制铭词镌垂永久锺成复令采和阗之玉琢为特磬以俪鏄锺宫悬遂备他若鼓吹铙歌临雍释奠乡饮酒礼靡不审此乐音章曲大备以复古一字一音之法兹纂谨按类记载用彰

昭代雅乐之盛

一马考于兵制内列车战一门虽意在遵用古法第按之事理实犹井田封建之不可复行且我

朝八旗之设经武驭兵飈驰电举既断不事此虚文自无庸更仍旧目兹纂亦削而不列

一自

钦定四库全书裒集宇内典籍定为着録存目两类兼命排入聚珍刋播遐迩洵

册府之钜观艺林之盛事兹纂谨遵四库成规分为经史子集四门

列圣御制

御纂

钦定之书

皇上御制诗文集

钦定各书并恭列

本朝成书之首至着述诸臣仍载其姓氏官阀或前人论断有禆本书考订者亦约载数家略符马考之例

一马考论封建之不可行者其语极详顾封建之制不可行而封爵之制不可废自唐宋以来大抵只存封爵之名马氏仍列封建一门且引魏徵柳宗元苏辙之说用着於册盖存封建之名即以示封建之戒实其用意所在我

朝折衷成法封而不建为万禩不易之常经兹纂虽仍依马考旧名至卷中按条标目则别称封爵以纪其实

一我

朝宪天齐政灵台推步之法视昔加详

圣祖仁皇帝御制考成上下编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殚晰源流

颁赐钦天监讲肄我

皇上增定後编重制仪象凡古法之失传与西法之积岁参差者随时厘正所以揆天察纪明时正度俾象纬昭然耳目至纎至悉兹纂仿马考旧第取近今实测之数理与前代迥异者备着於篇一我

朝丕基式廓分土辨方自不得拘牵成例以古州郡名号取冠舆图兹纂自

京师

盛京而外为省一十有八分置各府以领诸县诸州则参列其间或直隶如府或分治如县至各边外之地北自大清山左右为蒙古诸部至喀尔喀地南自五岭外为广东广西及各土州地东北自

盛京境外为吉林黑龙江等地西南自四川境外为云南及青海西藏地正西则自安西境外至於流沙而禹迹已尽其在天山北路则有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天山南路则有喀叶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自昔所称近有龙堆远则葱岭天所以界别区域者今则建官授职因地屯田耕牧方兴边氓乐业故凡地名之因革增省皆以见今为凖以示棊置星罗之盛焉

一我

国家统一函夏四裔宾服

皇上继承

鸿烈平定凖夷囘部辟疆二万余里皆隶版籍东西南朔固已跨越四瀛广远绵邈什百前代兹纂凡献琛奉朔及互市诸国悉详其山川风俗总分四正方位以符马考旧例视王圻续考内增东南西南二面分隶之处悉多牵率者实大相迳庭矣

皇朝文献通考凡例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志第十·天文十·脱脱
  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张廷玉
  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五·赵尔巽
  ●卷三  风土第三·王克昌
  东都事略卷六十四·王称
  卷第一百二十七·胡三省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张岱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纪昀
  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郑樵
  李叔同年谱(3)·李叔同
  十、延师课读·包天笑
  ·戒锢婢文·丁曰健
  韦冲传·魏徵
  卷二十·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一十·彭定求

        卷710_1 【蜀】徐夤   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能均汉祚三分业,   不负荆州六尺孤。绿水有鱼贤已得,青桑如盖瑞先符。   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   卷710_2 【魏】徐夤   伐罪书勋

  • 雍熈乐府卷之十七·郭勋

    杂曲醉太平二十首元人汪元亨警世辞龙楼鳯●纳象简乌靴栋梁材●次尽摧折况竹头木屑结知心朋友着疼

  •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柯劭忞

      ○百官九   员任养   勋上阶:   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   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   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   骁都尉,正五品。飞

  • 卷二十六 雍熙二年(乙酉,985)·李焘

      起太宗雍熙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亥,翰林學士賈黃中等九人權知貢舉。上謂宰相曰:「夫設科取士之門,最為捷要。然而近年籍滿萬餘人,得無濫進者乎?」己巳,詔:「自今諸科並令量定人數,相參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

  • 一一一八 广西巡抚孙永清奏覆查无《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一一八 广西巡抚孙永清奏覆查无《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二日广西巡抚臣孙永清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前奉谕旨,颁发直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各一部,着各督抚将外间流传翻刻之本,照原书铲削抽改,于年

  •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

  • 卷一百十·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二上神宗乞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吕公着臣窃以三代圣王之政至於久则不能无弊在审所救云尔国家享天下逾百年凡当世举可以修旧

  • 第十八章 统一后之广西·李宗仁

    一1925年秋,广西统一,陆、沈残余部队除林俊廷两千余人逃往钦、廉依附邓本殷外,都已次第肃清。此时全省虽在大兵之后,疮痍满目,毕竟烽烟已息,盗贼日少,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形成小康之局。 然此时广东的局面则仍在风雨飘

  •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孔子

    【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读解】 从来没有吃饱过,不是人家不让他吃饱,也不是论不统计不饱,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吃饱,不愿意在人家的丧事中大吃大喝。

  • 卷十四·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十四邳州知州王植撰大易篇第十四补训此篇论易可与程朱传义相发明大易二节以易较诸子之说所以辟异端一物三才以下十二节杂引易语而训以己意洁静节引礼记之言以其言易附入易中也天下之理得以下十

  • 为军政当局开示·太虚

    ──十六年四月在福州功德林说──‘诸善信于佛法有何讨论’?  众等问言:‘我等投身党国,为民谋福,心不自安,愿闻法以安之’。  答言:‘安心为学佛之大事,昔达摩面壁九年,有神光者请益安心,达摩答言:“将心来与汝安”!神光云

  • 宗镜录序·延寿

    宗鉴录序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护军杨杰撰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众生界即诸佛界。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

  • 维摩义记卷第四(本)·慧远

    第十六中初电天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明无明二返举二相。分别有二。一随相说闇惑之心缘而不了名曰无明。缘智显了说之为明。二约心说。妄心性闇。设有缘解亦是无明。如人梦中虽有分别性是昏睡。亦如乐受性是行苦。真心

  • 卷第一百八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

  • 卷第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

  • 辩正论卷第二·法琳

    三教治道篇第二(下)公子问曰。窃览道门斋法。略有二等。一者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至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有三录七品。三录者。一曰金录。上消天灾保镇帝王。正理分度大平天下。二曰玉录。救度

  • 鬼土日记·张天翼

    现代长篇小说。张天翼著。初载于1930年南京《幼稚周刊》。上海正午书局1931年7月出版单行本。小说以寓言的形式描写韩士谦游历地狱的见闻,以影射、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鬼土世界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生活和政治

  • 大哀经·佚名

    全称《如来大哀经》。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八卷。是《大集经》中《璎珞品》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的异译本。共二十八品。经中谓佛陀成道后第十六年为诸菩萨宣说菩萨所行之无碍法,又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宣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