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韩麒麟传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称是汉朝大司马韩增的后代。

  他虽然年幼,却喜爱学习,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景穆监理朝政,任他为东曹主书。文成帝即位,赐给他渔阳男的爵号。后来参加征南将军慕容白曜率领的征讨,攻打升城,军中有很多人受伤。等到攻破城池,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韩麒麟劝告说“:现在我们谋图向南进取,应显示宽厚仁爱。强敌在前,尚未打败,却坑杀许多人,恐怕南齐不容易图取呀。”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让他们恢复本业。南齐人十分高兴。后来,慕容白曜上表请求朝廷任韩麒麟与房法寿任冀州刺史。慕容白曜进攻东阳,韩麒麟为他提供六十万斛军粮和各种攻战器械,使得军需用品毫不匮乏。白曜被朝廷诛杀,韩麒麟多年没有升迁。

  孝文帝时,他任齐州刺史,封为魏昌侯。做官时很少用刑罚。从事刘普庆劝他“:您受朝廷之命治理中原时,没有杀戮什么人,凭什么树立威信?”他回答说:“人们不触犯刑律,我为什么要杀戮?如果必须靠杀人来树立威信,当用你来试试。”刘普庆满面惭愧地退下。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应该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这样,使大族蒙受恩荣,人才获得进取的机会,人人怀念朝廷恩德,使地方安稳宁静,或许根本就在于此。朝廷会议,同意了他的意见。

  太和十一年(487),京都一带发生大饥荒,韩麒麟上表陈述时务,说:

  “古代圣哲的帝王治理国家,建立政权,积蓄九年的粮食,才称得上太平。所以亲自耕田千亩,给百姓做出表率。这样才能使天下衣食丰足,礼仪盛行。到了后来,帝王仍崇敬力田农业,缴纳粮食的人同在战场上杀敌的一样都可以得到朝廷赐给的爵位,种田的人同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人一起可以得到同样的奖赏。这实在是历代帝王一贯的做法,为政者所必须首先考虑的。现在,京城的人不种田的居多,不劳而食的人口,三分之中有其二。一个人不种,就可能会挨饿,更何况像现在这样,不耕田者数以万计?所以,近年山东遭受水灾,而有很多人挨饿受冻;今年秋天京城发生旱灾,谷价飞涨,实在是因为农民不事农业,平常没有积蓄的缘故。

  “陛下您天资聪明英纵,德望高于三王五霸。尽管上面有您覆天载地的恩泽,下面却仍有挨饿受冻的百姓,都是因为有关的部司不制定出奖励农耕的制度,官吏不体恤农民,不把农耕作为根本。自从长久升平,多年丰收,官吏竞相浮夸,渐渐养成奢侈的风气。由此使得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荒芜的越来越多;府库里的粮食布帛几乎用完,集市上的东西却很充盈;家里衣食匮乏,道路上行走的人却盛装艳服,忍饥受寒的根本原因,实在由此引起。我认为凡是珍奇玩好,都应该禁绝;婚丧嫁娶的礼仪,都应该制定一定的格式。让富贵和贫贱的有所区别,人人归于朴素。根据天下男女数量,按人口多少分给田地,下级官吏四时到乡村巡行督促,上级官吏,一年检查一次,多劝农夫耕田,根据耕田情况,严加奖励和处罚。数年之内,一定会有丰余,再遇到灾荒,可避免流离死亡。

  “过去审核农户交纳情况,发现田租赋税既轻且少。我所管辖的齐州,百姓交纳的租粟只够官吏的俸禄,入仓的数量很少。虽然对老百姓有好处,却不可以长久这样下去。假如遇到战争或天灾,恐怕救济的东西都无处获得。请求朝廷减少征收绢绸和布匹的数量,增加谷物的数额。丰收年景就多积存一些,遇到荒歉就拿出来赈济。这就是所说的把私人的粮食寄存在官仓,官仓有积蓄,则老百姓就不会再有灾荒年了。”

  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他的清贫就是这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姚思廉
  列传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纶·魏徵
  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张廷玉
  卷二 後唐二十條·陶岳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二十四·徐乾学
  补遗卷一·沈德符
  ●跋·高廷瑶
  提要·刘时举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纪昀
  敬乡录卷六·吴师道
  张思明传·宋濂
  卷七十·佚名
  ● 附录·陈徽言
  255.雅克萨的胜利·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09 ·佚名

    陆文圭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剌叶令与柄 不须酒列吸云红,剌叶潜令与柄通。 碧色轮困弯到底,黄流潋滟注当中。 醉来欲捉波心月,醒后因吹水面风。 欲笑求仙求不得,金茎

  • 安邑坊女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安邑坊女,生平不详。 幽恨诗 安邑坊女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安邑坊女诗鉴赏 杨慎认为:“诗盛于唐 ,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 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故其诗大有绝妙古今一字千金者 。”

  • 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张廷玉

        ◎云南土司二   ○姚安 鹤庆 武定 寻甸 丽江 元江 永昌 新化 威远 北胜 湾甸镇康 大侯 澜沧卫 麓川   姚安,本汉弄栋、蜻蛉二县地。唐置姚州都督府,以民多姚姓也。天宝间,南诏蒙氏改为弄栋府。宋时,段

  • 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义六·张廷玉

        ◎忠义六   ○夏统春 陈美 谌吉臣 卢学古 陈万策 许文岐 郭以重崔文荣 徐学颜 冯云路 蔡道宪 张鹏翼 刘熙祚 王孙兰 程良筹 黄世清 杨暄 唐时明 段复兴 简仁瑞 司五教 都任祝万龄 陈瑸 王徵俊 丁泰

  • 卷第二百五十三·胡三省

    唐纪六十九〔起强圉作噩(丁酉),尽上章困敦(庚子)十月,凡三年有奇。〕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干符四年〔(丁酉、八七七)〕1春,正月,王郢诱鲁寔入舟中,执之,〔王郢因鲁寔请降,事见上卷上年。〕将士从寔者皆奔溃。朝廷闻之,以右龙武

  • 卷十七·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七 【起丁已明孝宗弘治十年尽乙丑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凡九年 【丁巳】十年春三月诏求直言 【以旱霾修省也于是主

  • 卷第十四·徐鼒

    丁亥、我大清顺治四年(一六四七)春正月(明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海上朱成功称隆武三年)癸卯朔,明桂王在梧州。王在梧江舟次,免朝贺。时户部尚书吴炳、宫詹方以智、朱天麟、郎中吴贞毓、给事中唐诚、御史程源、中书吴其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天顺元年六月癸巳朔赐蜀府华阳王第二子名曰申鈏第三子名曰申金□回○命故新宁伯谭璟子祐袭封新宁伯先是璟卒嫡子裕袭爵未几亦卒祐其庶子也至是命袭之○赐镇守辽东东宁伯焦礼勋号散官给诰券追封三代及妻○工部主事等官

  • 卷之八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今献备遗卷十五·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曾棨曾棨字子启江西吉水人也永乐甲申进士第一人文皇帝初御极欲兴起斯文乃选进士中秀敏者二十八人为庶吉士以应列宿开文渊阁使读中秘书大官供膳月给内帑钞为膏火费棨以翰林修撰居首选上时召试二十八人棨迅

  • 冯翊王高润传·李延寿

    冯翊王高润,字子泽,神武帝的第十四个儿子。幼小时,神武帝称赞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呀!”天保初年受封,历任东北道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他容貌俊秀,仪表出众。年龄已十四五岁,他的母亲郑妃还与他睡在一起,外面颇有污

  • ●读律心得卷之一·刘衡

    南丰刘 衡纂辑 理讼撮要 凡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免其罪若得相容隐之亲属为之首听如罪人自首法一条 【犯罪自首律】 其本应重罪而犯时不知者依凡人论一条 【本条别有罪名律】 亲属相为容隐各条 干名犯义各条 以上数条见 

  •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魏纪一 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 [1]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

  • 卷第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卷四十八南岳下第十八世 天童杰禅师法嗣  破庵祖先禅师 灵隐松源崇岳禅师  荐福曹源道生禅师 天童枯禅自镜禅师  净慈潜庵慧光禅师 隐静万庵致柔禅师  灵隐笑庵了悟禅师 蒋山一翁庆如

  • 卷第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五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小参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且作么生是心空及第归底意以拂子打○相云秋月满大地山河光皎洁翠屏峰上白云轻招贤桥

  • 窦氏联珠集·褚藏言

    五卷。唐褚藏言辑。褚藏言江西人,事迹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在世。此集收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每人一卷,共一百首。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窦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窦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佚名

    全一卷。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续入法界品、华严经入法界品。唐代地婆诃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依华严探玄记卷一载,本书系针对晋译六十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卷五十七后半)摩耶夫人以下至弥勒菩萨之前,所缺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