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吕腏传

吕..,浦州河东人,志向操守高洁美好,勤于学问。从小孤苦贫穷,不能自我振拔,员乡人程楚宾家中很富裕,吕..娶了他女儿为妻。楚宾和儿子程震都很看重他的才华,给他很丰厚的资助,他于是得以游历京城。天宝初(742),考中进士,调任宁陵县尉。本道采访使韦陟赞许他的才干,征召为度支使。后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奏请充任度支判官,积功兼卫佐、太子通事舍人。吕..生性谨慎有节操,勤于职守,虽然同僚追慕赏识他,他却决然独处专心治事,不离案头文书,哥舒翰更加亲近他,后兼虞部员外郎、侍御史。

安禄山之乱中,哥舒翰兵败,肃宗在灵武即位,吕..骑马赶赴灵武行宫。内官朱光辉、李遵立即举荐他有才干。肃宗很赏识他,破格提拔为御史中丞,他所进呈奏请的事没有不被应允的。肃宗巡幸凤翔,转任武部侍郎,赐给金鱼袋紫袍的服饰。十月,收复了东西两京,诏命吕..与三司的官员详细酌定陷于敌手的官吏陈希烈以下数百人罪行的轻重。吕..施用刑法太重,有才德的君子之人很鄙薄他。

乾元二年(759)三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主管门下省的事务。七月,服母丧而免官。十月,服丧未满就起用为本官,兼充度支使,转为黄门侍郎。上元元年(760)正月,加官同中书门下三品,赐他家门前列戟为仪仗。仪仗列于他家宅第门前后,有人对他说:“大吉大庆的事,不宜穿丧服来接受。”吕..于是暂时脱去孝服,对着大门正中下拜,人们都笑他有失礼仪。积功加官银青光禄大夫,封爵东平男。吕..做宰相后,任用岳父程楚宾为卫尉少卿,用楚宾之子程震为员外郎。中官马上言负责宣示帝王诏命并将下面意见向君王禀告,吕..很亲近他。有人向上言行贿来求取官职,吕..就授予这人蓝田县封。五月,上言受贿事败露被鞭笞而死,并把他的肉拿来命令其僚属吃下去,吕..受牵连被贬为太子宾客。

七月,吕..被授官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充任澧州、郎州、荆州、忠州、硖州等五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吕..到了治所,上书请求在江陵设南都。九月,诏命把荆州改为江陵府,永平军团练三千人用以驻守阻遏吴、蜀的要冲之地。又从江陵分出一部分设置长宁县。还请求分出谭州、衡州、连州、道州、邵州、郴州、涪州等七州隶属于江陵府。

在此之前,张惟一任荆州长史,后为防御使,陈希昂为司马。希昂,是衡州少数民族酋长的头目,有家兵一千人在他的部下,自成藩镇卫队。有个牟遂金官做到将军,是张惟一的亲信将领,与希昂有积怨。希昂率兵闯入惟一的官衙,索取遂金的人头,惟一很害怕,就命人将遂金的首级砍下给了他。从此军政大权全归希昂把持。吕..到任后,奏请追寻希昂前往京城,授官侍御史,出京任常州刺史、本州防御使。希昂路过江陵,吕..埋伏兵士把他杀了,他的部下也都被斩首,尸首堆积在江陵府门前。府中官吏畏惧屈服,才上书奏呈希昂的罪行。

又有妖邪之人申泰芝以旁门左道奉事李辅国,被提拔为谏议大夫。辅国奏请在道州边界上设置军队,让泰芝任军校,引诱众少数民族人士,让他们交纳金银绸帛,而赏给他们绯紫色的官服,还用袋子里的诏敕文书和皇帝赏赐的衣服向他们示意,人们因此听信了。军人照例穿红色紫色的官服,他们用这些官服在山洞隐幽处骗人夺财,官吏们不敢制止,已积有年头了。谭州刺史庞承鼎对此很气愤,趁泰芝进京奏事途中到达长沙时,把他抓获了,他自首赃款巨万;即连他旁门左道的文字记录一并搜查了出来,派使臣禀报皇上。李辅国本与泰芝结党,此时奏请皇上召泰芝赶赴朝廷。等到被召见时,泰芝极言庞承鼎乱加诬陷。于是诏命审讯承鼎诬陷欺罔的罪行,派荆南府进行审问。吕..命判官、监察御史严郢进行审讯。后来吕..上疏为此事进行论辩,肃宗大怒,把严郢流放到建州。承鼎最终得以洗雪罪名,后泰芝终因贪赃之事败露被流放而死。人们敬重吕..的严守正道,他刚毅果敢不屈不挠的情形,都像这些事所表现出来的一样。

当初吕..做宰相时,与同事李揆不和。到吕..被贬斥二年后,以善政闻名时,李揆厌恨他,于是说在湖南设置军队不好,又派人前往荆州、湖州,暗中窥探吕..的过失。吕..知道后,上疏陈述李揆的错误做法,李揆获罪贬为袁州长史。

吕..一向有风痹病,宝应元年(762)二月去世,追赠吏部尚书,主管官定谥号为肃。他过去的属官严郢请用“忠肃”两个字做谥号,博士独孤及坚持论说以“肃”字为最恰当,便听从了他的意见。吕..在三台各司等官署任职时,没有突出的名声,及至治理江陵三年,被称为良守。当初郡里的人就建立了祠堂,到吕..去世后一年多,江陵的将领官吏集资十万钱,在郡府西面敞亮干燥的地方大建祠堂庙宇,一年四季祭祀他。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欧阳修
  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脱脱
  读礼通考卷五十·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卷二十二·班固
  王沈传·房玄龄
  李彦仙传·脱脱
  杨一清传·张廷玉
  卷十二·黄训
  卷十一·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金简
  卷六十五·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南宋二·王奕清

    ◎掉书袋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刘克庄]◎辛弃疾以词名蔡光陷北,辛弃疾以所业谒之。蔡曰:"诗则未也,他日当以词名。"[本传]◎岳珂论辛词辛稼轩每开宴,必令侍姬歌所作词,特好歌贺新郎,自诵其

  • ●目录·纪坤

    序 芙蓉词效昌谷体 南游不遇过交甫遗佩处戏题 半夜 闻孙阁部罢归 清明日野外闲步 偕董天士蔡家河游眺 崇祯癸酉下第还里后作四首 唁许总戎于内黄间道归里途中书所见二首 所闻 送张林宗归河南 庚子下第二首 闻钦定阉党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黄士衡

    话说赵高同着李斯、胡亥,密议篡立之策。先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别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说:他二人带兵数十万,在边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苏反敢时常上书诽谤,都因未奉命令,不得归为太子,所以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三·佚名

    万历九年六月癸巳朔以山西行都司佥书张惟忠掌狭西都司事○总督蓟辽吴兑以该镇防春客兵夏深劳久议将山东河南北直隶班军蓟镇以六月初十日昌镇以五月二十六日为期撤放休息其各路主客南兵并应留延绥宣大真定兵马仍分派防

  • 述德笔记·徐一士

    《述德笔记》,四册,凡八卷,十丈愁城主人(毓盈,字损之,宗爵将军)撰,清末军机大臣贝勒毓朗之弟也。卷尾有毓朗所为跋,文云: “《述德笔记》,吾弟记实之作也。先考清德,赖以流传于世,伟矣。惟对于余多溢美之词。实余学浅,平日有不

  • 齐欲伐魏·佚名

    【提要】 行贿受贿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最为卑劣也最为普遍的事,为私利而损公益就是腐败的特征。贿赂腐败古已有之。但是古人也懂变通之法,看看他们怎么对待贿赂的。 【原文】 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曰:“齐欲伐魏,能解

  • 卷第一百二十五·佚名

    典礼十明堂二赦文皇祐二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门下。朕恭绍淳烈。显绥庶邦。懋维礼乐之原。缅遵圣孝之节。洪惟事天四祭。而上辛雩禘。间或躬行。奉郊三年。而大神祖宗。顷崇并侑。宪矩若稽于盛古。革因昭迪于本朝。

  • 谋失第二十五(缺)·管仲

    失传

  • 卷十六·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六     宋 刘敞 撰许男新臣卒谷梁曰死於师何为不地内桓师也非也书卒于师不足贬桓公不书卒于师不足襃桓公诸侯之死当地不当地自有常义不必诡文以伸桓公也齐人执陈袁涛涂谷梁曰齐人者齐

  • 卷九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九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四十四昭公七年考异足利本传大宰防啓疆曰疆作彊宋板永懐堂同下皆放是 何蜀之告望正误告当作敢 若属有疆场之言场作埸宋板同 其祖弗父何以有

  • 卷二十二·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二     婺源江永撰喪服義    凶禮五補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隂陽順人情故謂之禮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生也【禮之言體也故謂之禮言本有法則而生也口毀曰訾】夫禮吉凶異道不得相

  • 死伪篇第六三·王充

    【题解】本篇是继《论死篇》后,着重对史书上记载的和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所谓人死后变成鬼,有知,能害人的典型,逐个加以批驳,揭露其虚伪性,始终坚持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观点。篇名《死伪》,意即死人

  • 第二 反应 5·王诩

    【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③,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④。虽非其事,见微

  • 卷之六·张居正

    周书周,是国号。周之建国,自后稷始,至于文王为西伯受命,武王克商而为天子,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这书记周家一代的事,故名周书。泰誓上泰字,与大字同。誓,是誓师之词。昔武王伐纣,与天下诸侯会于孟津,出令以誓戒师旅。史臣记其誓师

  •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宋 法天译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归命礼正觉  及法贤圣僧菩萨说此明  所说破障碍吠多拏羯吒布多曩一切根本咒法。药叉及罗刹娑众所作邪法。

  • 赵州和尚语录卷中·从谂

    师上堂,示众:「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

  • 第四十五章 四王章·佚名

    由此克战满愿之伽沙婆在摩诃巴利[食堂]饱受用僧众物(一)彼[又]以大,供养物,供养那伽沙罗院住之大说法行者,彼令谈正法。(二)彼兄[造]于加丹达伽罗住院,[比丘等]令笔写海部所有圣典藏外之书。(三)修理已朽灵祠,更行新筑工事,又为僧团施舍彼

  •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五戒威仪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为同本异译。内容记述菩萨戒之戒相、持戒功德、忏悔法、自誓受法,及优婆塞所应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