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二十五

典礼十

明堂二

赦文

皇祐二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

门下。朕恭绍淳烈。显绥庶邦。懋维礼乐之原。缅遵圣孝之节。洪惟事天四祭。而上辛雩禘。间或躬行。奉郊三年。而大神祖宗。顷崇并侑。宪矩若稽于盛古。革因昭迪于本朝。惟时总章。未展严报。矧文考之肇志。顾冲德之燕承。当讲阔仪。遹图熙事。属方隅泰定。敛穑阜成。祥应屡臻。和气周洽。荷幽明之叶佑。答高厚之锡康。是用沿酌旧章。参求博议。式涓路寝。以奠合宫。裒对二灵。陟配三后。宾以太微之坐。陪以赤县之祗。币玉普登。精纯咸荐。四海来职。六乐具修。越前款于琳宫。后祗祼于清庙。逮兹宗祀。率庆休成。被神贶以无垠。掞国容而有体。既膺丕嘏。乃御端闱。嘉与万方。同均介祉。<宀禹>县之欢交感。雷雨之施流行。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并飨帝亲。既尽诚于大祭。均敷庆惠。宜涣号于溥天。尚赖三事宗工。百执列位。罄乃众志。弼予一人。永孚于休。同底于治。

嘉祐七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

门下。朕承三圣之基。履四海之贵。深惟持国之日久。益念为君之道难。有临德之勤。庶以图天下之佚。无奉养之靡。庶以资天下之丰。兢兢万几之惟微。勉勉前事之所戒。倚以左右辅弼之正。予敢有弗钦。事于上下神祇之明。予敢有弗肃。属九谷登富。三辰昭华。象来桂海之祥。尘绝玉关之警。有邦之应。于朕岂功。恭念为天之子者。必修报本之禋。为人之子者。必怀追养之慕。重循菲德。屡缉旷文。顷按明堂之图。如古路寝之制。载经斯室。载度斯筵。直大火之骍芒。乘季秋之肃气。物无上帝之称。非躬祠不足昭虖虔。圣惟文考之尊。非严配不足尽虖孝。于是备法物之驾。服大冕之章。格灵娭于真庭。款清德于太宇。还祗宗祀之举。具饬纯诚之将。迺神光陆离。烛于荐鬯之夕。嘉气休晏。被于钦柴之时。亶丕事之告成。敢蕃厘之专乡。宜敷廷涣。以契天心。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承神之胙。既均煇翟之微。荡俗之瑕。涣若风霆之布。盖礼钜则泽之博。孝至则劝以遐。尚赖秉文之英。经武之杰。厉同寅于王室。恢大治于邦图。共荷无疆之休。亦膺无穷之问。

熙宁四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卯

门下。王者尊亲之礼。莫隆于昭配之严。圣人飨帝之诚。莫善于灵承之实。朕席五圣之丕绪。荷二仪之眷休。永念守成之难。敢忘小毖之义。曷尝不体一元而端本。饬五事而承天。内屏游畋之娱。外亲保惠之政。选任贤哲。付以辅相之宜。登吁俊良。责以事功之效。既黜陟以三考。又平成其九功。五年于兹。百度咸若。尚且虑一夫之弗获。虞庶事之未康。每形引咎之言。深轸遇灾之惧。天监明德。民怀至仁。阴阳和平。华夏温晏。底此休功之盛。率予昭考之行。兴言考思。未举宗祀。爰择季秋之吉。以代至日之禋。敕四海之职、以相其仪、致九州之味、以备其荐。远述周公之志。近循仁祖之规。按合室之古图。仍路寝之时制。裒对上帝。将以示民之有尊。宾延五精。不忘报祖之由出。况乃款谒清庙。奉祠紫宫。爰称秩于无文。率先期而致告。礼乐明备。上有以怀柔百神。天人协和。下得以缉熙纯嘏。非予一人之能飨。惟尔万方之绥成。宜均福厘。广逮臣庶。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亲严之飨。由憯怛于朕心。在宥之恩。推爱慈于天下。庸示更新之令。期臻耻格之风。尚赖左右宗工。中外多士。同济泰宁之治。永享无疆之休。

元丰三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二十二日辛巳

门下。朕承五圣积累之基。接千载神灵之统。顺迪古训。惠绥黎元。玩心于几微。储思乎昭旷。夙兴夜寐。永惟二帝之盛时。日就月将。思继三王之绝业。然而礼残于商周之后。乐失于韶濩之余。究观本原。寖紊彝制。祀事习行、而怙于舛误。祠官妄举、而阔不讲修。迺者刺六经之文。采诸儒之议。祓饰陋典。发挥祲容。祗奉乎天地神祇之尊。答扬乎祖宗功德之懿。于时五韪来叙。三农屡丰。星氛弭消。民气休静。乃涓路寝之室。乃度崇堂之筵。诹季秋之灵辰。备庶物之美报。念神莫帝之大。肇新专飨之仪。念人莫亲之隆。载陈严配之礼。于是驾斋辂之洁。建鸾旗之华。被衮冕以款琳宫。执鬯圭以祼清庙。还登阳馆之陛。大奏我将之诗。文物灿庭而辉煌。璧玉烂席而华绚。昭事上帝。克禋克祀而精意通。燕及皇天。如几如式而美祥下。凄然凉露之感。肃然荣光之临。岂朕眇冲。敢私贶施。垂恩隤祉。既膺自天之降康。荡垢涤瑕。嘉与含生而均庆。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德隆报薄。无馨气以动于神明。享厚施丰。有膏泽以洽于黎庶。保乂中外。辑宁邦家。尚赖三事协恭。群公输力。如股肱之卫予体。如符契之合予心。岂独一时、天人助信顺之至。又将百世、君臣同福禄之多。

元祐元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六日

门下。圣人之德。无以加孝。帝王之典。莫大承天。朕以眇眇之身。茕茕在疚。永惟置器之重。惕若临渊之深。承明继成。思有以迪先王之烈。绍志述事。未足以慰天下之心。仰繄母慈。总揽政体。缉熙百度。和乐四方。赖帝况临。浃富宁乂。三陲之兵靡警。万邦之年屡丰。庶几大同。光嗣成美。深惟六圣之制。必躬三岁之祠。维兹肇禋。属予访落。丧有以权而从变。祭无以卑而废尊。钦言总章。古重宗祀。以教诸侯之孝。以得万国之心。我享维天。下武式文王之典。大孝严父。孔子谓周公其人。追惟先猷。尝讲兹礼。包举儒术。咨诹搢绅。刺六经放逸之文。斥众言淆乱之蔽。嘉与四海。灵承一天。革显庆之并尊。隆永徽之专配。成于独断。畀予冲人。遵遗教于前。著成法于后。涓选吉日。裒辑上仪。奉罍琳宫。奠玉路寝。神之吊矣。燕及皇天。谁其配之。既右烈考。于时夙斋辂之驾。被衮冕之章。备庶物之微。追三牲之养。灵斿而风马下。孝奏而日月光。惕然履霜。讵胜凄怆之意。僾然出户。如闻叹息之音。秩祐赉我思成。侍臣助予恻楚。既迄成于熙事。敢专飨于闳休。宜布湛恩。以暨诸夏。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汉廷祀帝。著于即祚之踰年。唐室施仁。固以御门之吉日。盖礼盛者文缛。泽大者流长。尚赖文武之英。屏翰之隽。协恭政治。以辅邦国。

元祐四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巳

门下。治人莫急于重祭。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祀明堂而致孝。鸿惟仁祖。抚路寝以尊亲。参合古今之宜。兹谓情文之尽。肆我昭考。称秩彝祠。周爰群策之长。专崇一帝之配。圣作明述。事并功偕。稽吕令之文。则飨以秋季。案鲁经之载。则日用吉辛。允协灵心。奉为常宪。朕纂图宸极。承训慈闱。事举于中。礼循其旧。向讲亲祠之制。一遵先圣之谟。对越上神。翕受纯嘏。五韪来备。三稔于兹。属方隅之底宁。嘉河流之顺复。物无疵疠。民用平康。荷穹昊之降休。致函生之蒙祉。复会一郊之岁。前询七数之谋。而乾象垂文。辰集房心之次。朝仪取法。是为政教之宫。适及其时。兹用展采。陈千乘万骑之仪卫。极四海九州之贡羞。盖欲有以致其严。犹惧无以称其德。前期戒众。各扬职以尽恭。先甲端诚。集中虚而思道。始钦柴于真馆。旋备物于大庭。作主有神。席与亲而并飨。奠匏及瓒。荐暨祼以交行。一纯罄而高明歆。四气和而诸福应。有司已事。祝嘏既告以孝慈。与物惟新。风霆爰布于号令。式均惠泽。溥被敷天。可大赦天下。云云延州要藩。上郡旧境。皇朝建彰武之节。以开帅庭。先帝宠三爵之封。以赐朕履。惟山川之严峻。本土俗之敦厖。宜加府号之称。用旌受命之地。延州升为延安府。云云于戏。合内朝之祀事。既因锡羡以推仁。得万国之欢心。又将使民而致孝。盖布德行惠者。非贤罔乂。任大守重者。惟后克艰。尚赖文武荩臣。股肱硕辅。共底缉熙之治。庶几忠厚之风。咨尔群伦。其体朕意。

绍圣二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辛亥

门下。顺考礼经。莫先于祭典。遹遵成业。盖重于孝思。朕以眇躬。获承休德。访予落止。奉长信于帘帏。始初清明。绍先朝之矩矱。不懈于事。惟既乃心。延登隽良。修饬治具。每怀兢慎。惧忲盈成。方海<宀禹>之晏宁。亦雨旸之顺序。心存偃伯。诚在劭农。十有一年。允厘庶务。岂朕寡德。致此休嘉。洪惟祢宫。垂兹佑助。益励从先之志。适丁亲祀之期。配帝飨亲。用周公之故事。明堂路寝。协仁祖之宏规。月用季秋。日维辛吉。备千乘万骑之仪卫。先有事于琳宫。极四海九州之贡羞。用亲祼于太室。骏奔扬职。肸蚃荐诚。一纯罄而高明歆。四时和而福禧应。有司已事。庆熙洽之告成。与物惟新。布惠和而肆眚。式扬大号。爰及敷天。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毖祠总章。所以告诸侯之孝。推恩绵宇。所以致天下之和。更赖三事协恭。百官修职。共申励翼。永底丕平。

大观元年明堂赦天下制九月二十八日

门下。帝为大神。非精禋无以获其格。亲则皇考。非专飨无以极其严。鸿惟本朝。上稽周室。宗祀明堂而致孝。规图广殿以陈仪。时选杪秋之良。卜用维辛之吉。协灵心而昭事。崇侑食以来宁。肆于菲躬。绍乃大统。发挥古训。率循旧章。礼缉熙丰之讨论。乐用崇观之制作。虽度筵犹因乎路寝。而均律已得乎中声。矧故事之维醇。抑嘉祥之滋至。钜河澄彻。咸壤丰登。王德洽而狴犴清。壬人退而蛮夷服。顾惟寡昧。底兹乂安。实赖谟烈之燕诒。与夫昊穹之眷佑。念无得而施报。在荐诚而必躬。是用朝献殊庭。祼将太室。还登阳馆之陛。大奏合宫之歌。骏奔之多士秉文。显相之群公咸一。故明灵昭格。贶施衍蕃。祝嘏并告乎孝慈。风马胥来而肸蚃。既多受祉。诞膺帝命之休。用锡庶民。钦敷时敛之福。扬于端阙。赉尔多方。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信顺之助。丕应乎天人。祭祀之泽。均覃于海宇。茂尔臣民之赉庆。笃予邦国之荣怀。尚赖德惠流行。垢瑕掩涤。小大尽输于忠义。迩遐咸奋于事功。永底丕隆。并绥茀禄。

政和七年宗祀赦天下制九月六日

门下。祗承于帝。膺骏命者必昭大报之诚。对越在天。竭孝思者必谨肇禋之举。乃眷度筵之制。久隳考室之文。若有大猷。称秩元祝。规天矩地。遹追三代之隆。负阴抱阳。裒对一堂之上。八牖以达八方之气。四阿以施四序之和。丕应旁臻。珍祺绍至。灵台底历。星占出柳之符。农扈储祥。鬯协维秠之瑞。帝省山、则隆栋来于云壑。岳修贡、则文石拟乎龟书。方程属植之功。已考司空之辟。是繄神策。匪直人谋。爰熙太室之崇。大飨肃霜之吉。有尊祢庙。严配昊穹。四海会同。用继皇祐肇基之志。五位时序。益增元丰垂裕之光。工祝告亲制之辞。备乐奏躬修之律。骏奔在廷者、皆知秉德。祗栗于位者、无有违心。苾苾芬芬。齐诚允格。洞洞属属。神保是修。方钜典之涓成。既繁禧之显被。其敷惠术。诞霈恩纶。内均四守之微。外浃万邦之众。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上天孚祐。获承帝亲并享之休。下国骏厖。敢后福禄攸同之锡。畴咨遐迩。共对荣怀。

陪祠

召文彦博明堂陪祠诏

朕将以季秋。大飨于明堂。宗祀神考。以配上帝。惟卿旧德。夹辅四朝。国之耆贤。其来显相。二都密迩。无惮少劳。明堂大礼。可赴阙陪位。

召韩维王存明堂陪祠诏

朕将以季秋。大飨于明堂。宗祀神考。以配上帝。惟卿旧德。尝列近司。嘉与寅恭。显相熙事。克副虚伫。无惮少劳。明堂大礼。可赴阙陪位。

允太师致仕文彦博免陪祠绍圣二年十月壬子

兹朕大飨合宫。昭配圣考。嘉与股肱旧臣。协相盛礼。剡章来上。告以罢癃。其即所安。体兹眷注。可免赴阙陪位。

猜你喜欢
  列传十四·薛居正
  ●卷三·王栐
  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六·佚名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吕思勉
  卷三十三·萧常
  ●郑氏史料续编卷一目录·佚名
  自序·吴德功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室利佛逝传·欧阳修
  猛如虎传·张廷玉
  卷九十四·佚名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外卷之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垲·唐圭璋

      垲字子爽,号可斋,三山(今福州)人,寓居崇德。历江西安抚使、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户部、工部侍郎、兵部尚书、湖南安抚使、提举太平兴国宫、加端明殿学士。咸淳四年(1268)卒,谥清毅。有可斋瓿藁二十卷,不传。宋史理宗纪

  • 梦月轩诗钞·张玉纶

    辽阳张玉纶绣江 栽树 乞得蟾宫种,栽来灌溉勤。莫言枝干小,气象已干云。 蛛网 垂处当檐角,团团带露凉。青绳 【绳:蝇】 休肆恶,天网本高张。 高粱 芳名传蜀黍,嘉种遍辽东。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影全迷渭竹,色欲艳江枫。漕运

  • 三集卷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古今体一百八首【庚辰三】恭谒孝陵隔岁我来东珠丘敬告功衣冠天浩渺松柏岁菁葱凡此封疆拓永维庇廕蒙荩臣皆努力幸与剏时同恭谒景陵西域已班师东陵展祀宜辟疆二万

  • 巻十·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十     明 袁表马荧 编高待诏集一五言古诗储御史【光义】田家杂兴野老安贫贱力作不辞苦把锄行晨风南山看禾黍今秋谷稍登方思广埸圃归来茅下团团聚儿女落日在西山悠然望孤渚昨宵天始

  • 15、装妓·蒲松龄

    江城上云嫁作南城荡子妻,深闺风雨冷凄凄;人生岂好生闲气?只为男儿不服低。 自从合气之后,公婆把他儿郎唤着,俺夫妻分院而居,这也罢了。近来听的他夜夜合老婆同睡,这样光棍到容易打哩。不知虚实,待俺再访。 [耍孩儿]打了仗开

  • 卷三百五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壬辰朔,上批【一】:「彰信軍留後、駙馬都尉李瑋丁所生母憂,可依宗室給全俸。」   詔權夔州路轉運副使董鉞往渝州應副瀘州事,留司農錢物之在蜀者,以給攻討之費,益瀘州公使錢千緡。韓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五·王称

    列传八十八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也举进士调吴江尉桂州敎授知建平县为越王等宫大小学敎授召对除王府记室徽宗即位除寳文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兼侍读为中书舍人脩神宗正史勣言元祐史官范祖禹等多主司马光记事至绍圣之际

  • 总目·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总目田赋考【凡六卷】卷一【至】卷六钱币考【凡五卷】卷七【至】卷十一户口考【凡三卷】卷十二【至】卷十四职役考【凡三卷】卷十五【至】卷十七征榷考【凡七卷】卷十八【至】卷二十四市籴

  • ●天台治略卷之八·戴兆佳

    启 ◆启 贺总督元日大启 上抚台朱请发琼台课士录序文并送张齐二生入敷文书院启 迎抚院屠大启 贺学院马大启 上学台马副启 贺黄岩林镇台年节大启 贺黄岩林镇台午节启 贺台协蔡镇台午节启 贺黄岩镇林冬至大启 贺黄岩镇

  • 三传辨疑卷十七·程端学

      昭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  谷梁但知继正之为正而不知不请于王之为非正也是以以正许昭公焉  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  左

  • 春秋辨义卷二十·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襄公一己丑○简王十四年崩元年○晋悼公周元年齐灵十年衞献五年蔡景二十年郑成十三年曹成六年陈成二十七年杞桓六十五年宋平四年秦景五年楚共十九年吴寿梦十四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甯

  • 九经辨字渎蒙卷六·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经典通借周易顺 【坤】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本义】古字顺慎通用按此当作慎言当辨之于微也 【升】君子以顺徳积小以高大【释文】顺本又作慎【本义】王肃本作慎今案他书引此亦多作慎意尤明白盖古字通

  • 二十七  非乐·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2),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

  • 五诰解卷三·杨简

    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胐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戍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尔时帝释天主。见是福力。现生果报。希有瑞相。又知人天悉皆胥悦。心颇异之。乃谓福力太子言。太子汝今如是勤修胜行。有何所求。太子白言。天主。

  • 九尾龟·张春帆

    清代白话长篇狭邪小说。十二集一百九十二回。题“漱六山房著”。漱六山房即张春帆,名炎,毗陵(今江苏常州)人。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末点石斋刊本;上海交通图书馆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89年荆楚

  • 知堂文集·周作人

    周作人著,1933年天马书店出版。1981年上海书店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之一影印发行。此书系周作人的自选集,收作者早期散文小品、诗歌、文学评论等44篇,书中附作者自序。关于“知堂”,作者在文集开篇即言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