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齐欲伐魏

【提要】

行贿受贿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最为卑劣也最为普遍的事,为私利而损公益就是腐败的特征。贿赂腐败古已有之。但是古人也懂变通之法,看看他们怎么对待贿赂的。

【原文】

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曰:“齐欲伐魏,能解魏患,唯先生也。敝邑有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请致之先生。”淳于髡曰:“诺。”入说齐王曰:“楚,齐之仇敌也;魏,齐之与国也。夫伐与国,使仇敌制其余敝,名丑而实危,为王弗取也。”齐王曰:“善。”乃不伐魏。

客谓齐王曰:“淳于髡言不伐魏者,受魏之璧、马也。”王以谓淳于髡曰:“闻先生受魏之璧、马,有诸?”曰:“有之。”“然则先生之为寡人计之何如?”淳于髡曰;“伐魏之事不便,魏虽刺髡,于王何益?若诚不便,魏虽封髡,于王何损?且夫王无伐与国之诽,魏无见亡之危,百姓无被兵之患,髡有璧、马之宝,于王何伤乎?”

【译文】

齐国欲攻打魏国,魏国就派人游说齐国大臣淳于髡:“齐国欲攻打魏国,能解除魏国祸患的,只有先生您。敝国有宝璧二双,两辆四马拉的纹彩马车,请让我送给先生。”淳于髡说:“好吧。”于是进宫劝说齐王道:“楚国是齐国的仇敌,魏国是齐国共患难的友邦。攻打友邦,却让仇敌乘机来进攻自己疲惫的军队,这样做,名声不好而且也招来危险,我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齐王说:“好。”于是就不去讨伐魏国。

有人对齐王说:“淳于髡劝您不攻打魏国,原因在于他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啊。”齐王即刻问淳于髡说:“听说先生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有这事吗?”淳地髡说:“有这事。”齐王说:“既然这样,那么先生为我所出的主意怎么样呢?”淳于髡说:“如果攻打魏国有利于齐国,魏国即使刺死我,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知道攻打魏国真的不利于齐国,魏国即使封赏了我,对大王又有什么损失呢?况且不攻打魏国,大王就没有攻打友邦的罪名,而魏国也没有被灭亡的危险,百姓更不会遭受兵祸,我得了玉璧和宝马,对于大王又有什么损伤呢?”

【评析】

淳于髡巧舌如簧,不仅改变了齐国的进兵方略,而且也改变了齐王对他受贿一事的看法。受贿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淳于髡认为它与国家进兵方略来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系,“我”提的意见真的是不错的建议,这与“我”受贿与否毫无关系。事实本身不能言说自己,只有人的语言给事实以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只要学会解释,任何事实的意义都会变得对你有利。

猜你喜欢
  松漠纪闻·洪皓
  名山藏卷之十九·何乔远
  卷二十四诗一·何良俊
   第三节 母亲·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纪昀
  四四一 寄谕江西巡抚海成等速将王锡侯解京严审并搜查其家及流传各省书板·佚名
  一九八 拾遗壬·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十·吴任臣
  读例存疑卷四十二·薛允升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卷二十一·彭百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王实甫

    (旦上,云)红娘伏侍老夫人不得空便,偌早晚敢待来也。起得早了些儿,困思上来,我再睡些儿咱。(睡科)(红上,云)奉小姐言语去看张生,因伏侍老夫人,未曾回小姐话去。不听得声音,敢又睡哩。我入去看一遭。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

  • 卷之七·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八月丙辰朔日食是日、令大学士冯铨、同汤若望、携窥远镜等仪器率局监官生、齐赴观象台测验。其初虚□  □食甚复圆、时刻分杪、及方位等项惟西洋新法、一一吻合。大统回回两法、俱差时刻云。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七月。甲寅谕内阁、杨昌浚奏、总兵援剿不力。请旨惩处一摺甘肃逆回滋事。日益蔓延自海城收复。循化解围后河狄西甯。又复聚众猖獗。总兵汤彦和奉调赴援迁延日久迨行抵河州又不侦探虚实。冒昧进攻

  • 第二十八章 終了·林语堂

    哲宗在元符三年正月去世,享年二十四歲,留在身後的是一代死亡、頹喪、疲憊的文臣學者。他父親神宗有子十四人,他只有一子,乃"劉美人"所生,亦在幼年夭折。他弟弟繼位,是為徽宗。徽宗身後遺有兒子三十一人、幾幅名畫、一個混亂

  • 吕文显传·李延寿

    吕文显是临海人。宋顺帝升明初年,为齐高帝萧道成录尚书省事,屡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后来作秣陵县令,封刘陽县男。齐武帝永明元年(483),任中书通事舍人。文显办理公事以严苛认真而被赏识,永明三年(485),兼领南清河太守,和茹法亮

  • 史枢传·宋濂

    史枢,字子明。父史天安,字全甫,史秉直之次子。枢年二十余岁时,因为是勋臣之后,任中山府知府。宪宗四年(1254),史天泽奏请授史枢为征行万户,将真定、彰德、卫州、怀孟新降附军归他统领,戍守唐州、邓州。五年,在汉水之鸳鸯滩打败

  •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佚名

    【提要】 张仪毕竟是具有远见、富有智慧的人,他预测的事情的未来发展几乎都能与事实吻合。这些都建立在他对事理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上。 【原文】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孔子生鲁昌

  • 二十年·佚名

    (甲子)二十年清乾隆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卯,夜,彗星見於室宿度內璧宿西,色淡赤,指艮方。○下諭八道、兩都曰:「每歲勸農,例作文具。以予心氣,眷眷惟民,民之本,農也。其令欽體此飭。」1月2日○庚辰,夜,彗星見於室宿度內璧宿之西,大

  • 第十三章 20·辜鸿铭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 春秋书法钩元卷三·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従王伐一【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胡氏】王夺郑伯政怒其不朝以诸侯伐焉非天讨也故不称天【桓公弑君而自立宋督弑君而得政天下大恶人理所不容也则遣使来聘而莫之讨郑伯不朝则贬其爵可也何为愤怒自将

  • 卷七·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或问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七     宋 吕大圭 撰庄公  夫人孙于齐【元年】或问夫人何以不氏曰春秋书孙者三此年及闵二年夫人姜氏孙于邾昭二十五年公孙于齐是也凡皆内无所容而岀

  • 《論語課》敘·欧阳竟无

    能使其國必亡而無可救藥者,偷與私也。能使偷私之禍深錮而不拔者,鄉愿也。求生則害仁,謀道不謀食。而鄉愿同流合污,奄然媚世。積習中于人心,豆羹簞食是圖,而何有于國?大廈將傾之勢,而聊樂我員;流血百萬,乃視若無睹、聽若無聞;若之

  •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爲學役.盬其腦而百體唯吾號令是爲學髓.役無超迹   濟窮之望.髓有産生創立之能.學固不問其髓而甘心爲役乎。木之有本也.水之有   源也.學之有理也.一也.因明之術又何獨不然。劫初足目標唱似真.爰

  • 释氏要览序·道诚

    功德主仙林住山坛主愚极宣德郎守尚书屯田员外郎上轻车都尉崔(育林) 撰昔我佛。妙正三身。圆成四智。不泥洹而自证。运沤和以度人。敷显万法。指真实际。导诲群性。了根本空。设三昧之门。严具足之相。尽有为之执。归

  • 元宪集·宋庠

    又名《宋元宪集》。诗文别集,北宋宋庠(996—1066)撰。三十六卷。庠字公序,初名郊,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曾任平章事、枢密使,被包拯弹劾,出任地方官。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

  • 药性切用·徐大椿

    本草著作。6卷。旧题清徐大椿(灵胎)撰。该书将《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书内容再加编排,每药数据,简述性味归经,功效宜忌。其学术思想、撰述风格均与徐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迥异,实非徐氏之作。此书被收入《徐

  • 火车上的威风·老舍

    独幕话剧。副题作“改编旧作《马裤先生》”。初载1979年《剧本》2月号。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写马先生在某列火车发车前短短一段时间里对茶房颐指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