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一
入祠士民(下)
劉國璽,中部人;崇禎二年,殺賊馳入堅壘,被創死(見陝西通志)。
武一諤,宿州人;崇禎三年,流寇犯境,闔門殉節(見江南通志)。
歲貢薛永譽,吳堡人;崇禎三年,賊犯吳堡之川口,率眾守虎頭二寨,力不支,赴水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高運馨(一作熙),神木人;崇禎三年,王嘉引倡亂,運馨被拷掠,罵賊,投河死(見陝西通志)。
貢生蘇萬元,神木人;崇禎初,賊入其室,瞪目罵不已,賊怒,被斫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蘇陞階,合水人;崇禎四年,城陷,罵賊,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任崇德、陳三仁,俱安化人;崇禎四年,城陷,被執,罵賊,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胡國賓,保安人;崇禎四年,守城禦賊,城陷,趨衛母,手殺二賊,死之(見陝西通志)。
杜壽春,中部人;崇禎四年,賊破城,壽春侍母不去,被賊害(見陝西通志)。
生員鄧葵,樂昌人;崇禎四年,流賊破城,身護縣令林開馥,罵賊,死(見廣東通志)。
儒士李能一,英德人;崇禎四年,流賊入縣唐下村,斬賊十餘,被執,不屈死(見廣東通志)。
鄉總陳志召,英德人;崇禎四年,流賊劫縣之大陂,志召統鄉兵百餘血戰,被害(見廣東通志)。
生員梁體坤,臨潼人;崇禎五年,流賊至,令之牽馬,罵賊,被殺(見陝西通志)。
生員高起鳳,淳化人;崇禎五年,流賊欲留為書記,罵賊,死。其妹從之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學人趙一亨,遼州人;崇禎五年,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廩生侯于畿,遼州人;崇禎五年,城陷,殉節。子舉人標及楷與樞俱死之(見山西通志)。
生員劉啟先,遼州人;崇禎五年,流寇逼城,令妻女投井死,城陷就執,罵賊,被斫死。姪永祚殉之(見山西通志)。
生員王心正,遼州人;崇禎五年,流寇至,千總王身極戰死,城陷,妻女及媳俱投井死,心正被殺(見山西通志)。
李之沆,武鄉人;崇禎五年,省父於遼州,父為賊執,救之不得,為賊所殺(見一統志)。
生員楊泰(一作參)運,隆德人;崇禎六年,被賊執,罵不絕口,斷舌死(見陝西通志)。
舉人靳謙書(一作吉),盧氏人;崇禎六年,城陷被執,使跪,不屈,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閻思聰,閿鄉人;崇禎六年,率眾劫賊營,不克,死之(見河南通志)。
生員常省身、孫孕孝、常嘉元,皆盧氏人;崇禎六年,賊至,省身據險與賊戰兩晝夜,亟令妻子縊死,拔劍自刎,孕孝、嘉元俱罵賊而死(見河南通志)。
布衣馬足輕,宜陽人;性孝友。崇禎六年,避賊石龍崖,為賊所得,罵賊,與三子同遇害,三女亦投崖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劉君培,新安人;有義行。崇禎六年,道遇賊,將殺其從孫可梅,君培曰:亡姪止此遺孤,我有子,寧殺我!賊殺之而舍其子及從孫(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馬山(一作明山)、李登英,俱新安人;崇禎六年,賊掠山,使負米,不從,與登英俱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孫挺生,孟津人;崇禎六年,避賊居河渚,為賊所得,與妻梁氏同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李佩玉,嵩縣人;御史興元孫。崇禎六年,結遺民捍鄉井,往往奪賊輜重;後被圍別寨,佩玉往救,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傅世濟(一作楫),嵩縣人;崇禎六年,與兄世舟俱被賊執,將殺之,世濟爭死,奪賊刀自殺,賊釋其兄(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張我德,陝州人;崇禎六年,遇賊,大罵,不屈,一家二十七人皆登樓自焚(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張我正,陝州人;崇禎六年,率眾禦賊,賊愛其勇,欲生致之;我正殺賊,力竭,大罵,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裴君合,偃師人;事寡母孝。崇禎六年,賊至,招鄉人保沙岸寨十晝夜;罵賊,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武舉李調、弟舉人讓,趙州人;崇禎六年,流賊至,兄弟守禦,力竭陣亡(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吳之秀、賈煜、張慶雲、貢生張茂貞(一作身)、弟茂恂,皆陽城人;崇禎六年,死流賊之難(見明史及輯覽)。
李養裕,黎城人;崇禎六年,流寇據黎城之西北,養裕鬻產募兵力禦之,城賴以全,後被執,不屈,死(見山西通志)。
拔貢洪法臣,攸縣人;崇禎六年,叛將張克成縱掠,被執,罵不絕口,死(見一統志)。
王祚丕,涇陽人;崇禎七年,率鄉勇與流賊戰,手刃數賊,中流矢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趙應璧,麟遊人;崇禎七年,隨母避賊,後賊至,母投崖死,應璧隨之(見陝西通志)。
生員宋緒湯,耀州人;崇禎七年,賊至,為所執,大罵,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常存畏,榖城人;崇禎七年,赴公車,道遇賊,欲劫為首,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韓光祖,潁州人;崇禎八年,為賊所執,捽使跪,大罵,被殺。母李、妻武,偕妹女投井死。妾李方有娠,被剖腹死。次子定策、孫日曦,皆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蔣思宸,鳳陽人;崇禎八年,賊陷鳳陽,投繯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萬元亨,南昌人;鳳陽推官文英子,年十六。崇禎八年,賊至鳳陽,索其父於署,時方臥病,元亨冒之以出,被執,罵賊,斷頸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張受(一作大受)、畢伊周,俱廬江人;崇禎八年,遇賊,不屈,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陳自修,鳳陽人;崇禎八年,獻賊犯城,繞父柩哀鳴,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郭三傑(一作之杰),潁州人;崇禎八年,城陷,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劉廷傳,潁州人;任俠好義。崇禎八年,助潁州守尹夢鼇守城,城破,罵賊,死。其從弟生員廷石,分守西城,中賊刃死(見明史及輯覽)。
拔貢魯一璠,和州人;崇禎八年,城陷,率子女等二十餘人赴水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陶應昌、弟應賡,和州人;崇禎八年,城陷,兄弟同扶九十一齡母魯氏投水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趙世光、陳問世,俱和州人;崇禎八年,賊至,世光抱母投水死,問世以身衛母被殺(見江南通志)。
耆賓王良翰,和州人;崇禎八年,寇警城陷,遇賊大罵,不屈,被害。妻魯氏投水死,弟婦耿氏及妹女四媳從之殉節(見江南通志)。
生員姚承舜,和州人;崇禎八年,流賊陷城,母萬氏誓必死,遂負母投於塘,舉家相隨死者十餘人(見江南通志)。
楊鳳墀,和州人;崇禎八年,城陷,闔門自焚死(見江南通志)。
魯可為,和州人;守陴被執,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宋鶴齡、成建中、李寅陽、郝萬秋、馬文舉(一作文卿)、王之節、盛唐、弟美,俱和州人;城陷,並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檀之槐,潁州人;崇禎八年,流賊至,護母柩不去,被磔死(見明史)。
舉人白精忠(一作精衷),潁州人;崇禎八年,流賊至,母袁氏遣之行,因母老,不忍去,遂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張維黃,潁州人;崇禎八年,賊陷城,以救母被害(見江南通志)。
生員劉大濟,潁州人;崇禎八年,城陷,行至西七里河,投水死(見江南通志)。
貢生李茂叢、楊得坤、生員李維紀、王致志、田大生、聞于階、弟于邦、王國泰、亓鳳翔、卞文斗、王乾亨、丁嘉運、劉栻、姚克智、丁崇先、郭之英、姚同寅、尚日暄、陳純、李孕生、王致和、申華、郭之豪、田之萃、郭瑋、馬負圖、錢人瑋、盧元貞、馬寀國、馬柱國、韓中佐、楊于世、王啟昌、邢元錫、熊葉夢、王維新、李汝珽、盧傳世、喻天敘、楊士貞、郭之產、郭獬、賀嘉貞、聞慎言、監生王文煥、田之蔚、田之茂、田之尹、武舉尚日濟、李承訓、醫官張濟民、祀生孔道隆、儒士田之蕙、丁振先,俱潁州人;崇禎八年,流寇至,死節;維紀妻趙氏及子女十八人投井死,致志妻唐氏同殉(見江南通志)。
貢生甯儉,潁州人;散家財,募戰士,禦賊;城陷,罵賊,夫婦同遇害,幼孫龍亦死(見江南通志)。
鹿勁,潁州人;城破,巷戰,中十餘矢死(見江南通志)。
布衣亓中元、嚴克長、王尚廉、亓旋、祁標、王公枋、張肅範、王之幹、趙謙、祁瀛、潘守仁、汪茂椿、張思明、黃國、王九成,俱潁州人;崇禎八年,殉難(見江南通志)。
王印,潁州人;工詩,賊至,以善射守城,城陷,縊樹死(見江南通志)。
王聘汝,潁州人;母時氏殉難,聘汝憤甚,糾集鄰壯殺賊,力戰於楊家店,死之(見江南通志)。
陳繼信,潁州人;工畫,置一刀,署「殺賊報天子」五字。後擊賊南城,殺五、六人,見害(見江南通志)。
生員秦培篤,太和人;崇禎八年,流賊至,大罵,與妻王氏同被害(見江南通志)。
秦思允,太和人;崇禎八年,賊至,被執,驅之攻城,呼告城上曰:賊以牛皮覆車,避矢石,所懼惟火。賊殺之,城上以柴焚賊車,城得全(見江南通志)。
舉人王毓貞,霍邱人;崇禎八年,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張燦垣,霍邱人;賊屠城,救父,罵賊,死(見江南通志)。
張四哲、弟四美、四奇,合肥人;崇禎八年,賊圍廬州,兄弟與戰不勝,一家十五人盡投井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梅國秀,六安州人;崇禎八年,被賊脅降,罵賊,賊怒,殺之(見江南通志)。
生員劉之瑄,宿松人;崇禎八年,賊至,父臥病,賊欲殺之,之瑄請代,賊殺之而全其父(見江南通志)。
生員袁師皋,宿松人;崇禎八年,賊至,母老病,賊欲殺其母,師皋力與相持,受數刃而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萬民望,宿松人;崇禎八年,賊至,母老,負之而走;遇賊,哀告願以身代,賊殺之而釋其母(見江南通志)。
生員柴維煥,宿松人;崇禎八年,賊將至,避於陳漢山,被執,脅從不屈,與三子同遇害(見江南通志)。
陳昌言、夏時行、石思琳,俱宿松人;賊至,死節(見江南通志)。
李心唯,亳州人;崇禎八年,流賊至,泣守母喪,被殺。子果,厲聲罵賊,亦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李如龍,亳州人;崇禎八年,闖賊執其母,奮力擊賊,為所殺(見江南通志)。
李猶龍,亳州人;李如龍從兄。守親柩,遇害(見江南通志)。
舉人賈遂、季明開,俱商邱人;崇禎八年,流賊至,同死節(見河南通志)。
生員宋鼎延,虞城人;崇禎八年,流寇至,被執,脅為首領,罵賊,被殺(見河南通志)。
武舉史懋明(一作起明),商邱人;崇禎八年,城陷,殉節(見河南通志)。
生員劉楷,江陵人;嘗率義勇解荊州之圍。崇禎八年,隨王參將以三千人赴援汝寧,戰死(見一統志)。
生員梁民養,韓城人;崇禎八年,寇至,母衛氏自裁,手刃妻女,三子皆遣去,遂自縊(見陝西通志)。
生員屈學曾,鳳翔人;崇禎八年,督鄉勇殺賊,力戰,陷陣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張國禎,臨潼人;崇禎八年,禦賊被執,不屈,死之(見陝西通志)。
杜必殿,咸陽人;崇禎八年,倡義堅守,城陷被執,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王守庫、弟守德,扶風人;崇禎八年,賊至,兄弟侍母不去,被執,見殺(見四川通志)。
生員易道暹,黃岡人;好學著書,尚氣節。崇禎八年,賊至,被執,罵賊,見殺。子為連,殉之;為瑚,於崇禎十六年奉母避賊,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梁宏道、戴奮翼、縱四通、子日陞、朱道光、郭復性、弟復初、李荷春,俱蕭縣人;崇禎九年,流寇破城,同時死節(見江南通志)。
王基貞,蕭縣人;崇禎九年,流寇陷城,巷戰,死之(見一統志)。
任如龍,蕭縣人;崇禎九年,奮身捍父母,被賊殺(見一統志)。
郝惟聰,蕭縣人;崇禎九年,流寇破城,投水死(見江南通志)。
布衣朱曜(一作耀),固始人;與父兄同守城,率鄉兵殺賊。崇禎九年,賊復至,手馘數十人,陷伏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楊四謙、弟生員四可,麟遊人;崇禎九年,父被賊執,兄弟爭代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王鼐臣、王夢暘、雷綿祚,俱太湖人;崇禎十年,被賊執,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儒士笪光宏,桐城人;崇禎十年,遇流賊,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吳晉昭,桐城人;崇禎十年,流寇逼境,聚鄉兵與賊拒十日,格鬥死。子光璘、光■〈王翟〉、媳李氏、許氏,一門同死者五人(見江南通志)。
生員左旗、左光燦,俱桐城人;賊至,殉節死(見江南通志)。
姚孫極、王夷吾、趙之葵、陳力,並桐城人;俱死賊難(見江南通志)。
張清雅,潛山人;崇禎十年,獻賊入其家,清雅據父棺哀泣,賊斷其手;子超藝,年十六,求代,復砍之;俱死。僕雲滿不食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尹楷,桐城人;崇禎十年,流寇殺其母,奮身殺賊,被害(見一統志)。
生員陳貞申,潛山人;崇禎十年,流寇脅降,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陳廷選,潛山人;崇禎十年,流賊至,負母謝氏,避山間,被賊執,抱母請代,賊殺之而舍其母,妻亦殉之(見江南通志)。
汪之璞,潛山人;為保長留巡撫黃配元麾下。崇禎十年,會省親歸,遇寇,脅之降,大罵,支解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張址,上蔡人;崇禎十年,被執,罵賊,備惡刑以死。父文炳,亦不屈死(見河南通志)。
王繼東,沈邱人;崇禎十年,流寇至,擁眾攻賊,眾寡不敵,遇害(見河南通志)。
生員曹振南(一作震)、趙應選(一作應運)、李思顯、周奭、彭凌碧、葛祥生父子,俱上蔡人;崇禎十年,並以罵賊死節(見河南通志)。
貢生顧鼎鉉,成都人;崇禎十年,被賊執,大罵,死之(見四川通志)。
舉人楊于鼎,劍州人;崇禎十年,率子姪佐知州徐尚卿守城,比陷,巷戰殺賊;子令青等同死(見四川通志)。
武舉程為常,蘄水人;與同邑徐玉蘭、蔡巨人、胡方壺、徐用極,俱於崇禎十年督鄉兵禦流賊於新橋,戰死(見一統志)。
舉人陳來學,攸縣人;崇禎十年,臨藍賊犯攸縣,率家人禦敵不克,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解嗣昇,清河人;崇禎十一年,隨鍾希顏等同殉節(見畿輔通志)。
生員王國明,廣平人;崇禎十三年,賊攻城,國明戰死(見畿輔通志)。
張瑾,夏邑人;崇禎十三年,流賊至,瑾喻以大義,被執,罵賊,遇害(見河南通志)。
生員馮奮庸,宜陽人;崇禎十三年,挈家至澠池,流寇陷澠池,被執不屈,磔死,一門被害(見河南通志)。
貢生楊可賢、子國柱,綿竹人;崇禎十三年,國柱守城,賊執可賢誘降,臨城語子堅守,賊殺之而去。至乙酉,國柱率士民與賊力戰死(見四川通志)。
布衣張師顏,沙河人;崇禎十三年,賊圍沙河,師顏與子其度、其衡、其法、其程力戰死(見畿輔通志)。
張鳳世,沛縣人;崇禎十四年,殺賊無援,遇害(見江南通志)。
宋貞及、吳時道、張大翼、胡瑋、李懷信、時際順,俱霍山人;崇禎十四年,獻賊至,並殉難死(見江南通志)。
舉人來秉衡,洛陽人;崇禎十四年,城陷,被執,賊欲官之,不從,燒鐵索加脛,終不屈,見殺,並殺其母劉、妾吳及幼子(見明史)。
舉人荀良翰,洛陽人;崇禎十四年,城陷,抗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丁一統、張五美、王鍾(一作鍾祥)、王子(一作之)章、海寬、傅彥,俱鄧州人;崇禎十四年,寨破,同時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魏完真、生員李文鵬、王應鵬,俱許州人;崇禎十四年,寨破,同時死節(見明史)。
生員許曰琮,唐縣人;有孝行。崇禎十四年,賊徵不屈,嘔血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藺芝(一作挺)粹、藺完馥同妻張氏、喬于昆、王(一作劉)邦紀同妻高氏、藺相裔、張某同子一鷺、一鵬、貢生喬國屏,俱偃師人;崇禎十四年,城陷,並不屈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張毓粹,偃師人;崇禎十四年,率二子及孫佐有司守城,罵賊,被害;妻藺氏、三女二孫俱赴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李光閭,襄城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投津水死,母盛氏自縊死(見河南通志)。
生員武同芳,偃師人;崇禎十四年,賊殺其母,同芳噴血大罵,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劉芳名,同妻張氏、弟芳世、王光顯、牛一元,俱偃師人;崇禎十四年,城陷,罵賊,被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陳豫抱、弟豫養、豫懷,舞陽人;兄弟事母孝。崇禎十四年,城陷,母段氏先赴井,三子從之;豫抱妻黃氏攜子默通、豫養妻馬氏攜子默恆、默言,三世九人同一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張治載、馬德茂,俱氾水人;崇禎十四年,城陷,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葛竹溪,淳化人;崇禎十四年,流賊過境,竹溪射殺賊十餘騎,矢盡被害(見陝西通志)。
生員盧紹德、黃焯、陳廷對、陳廷璋、鄭光啟、劉澤長、楊士奇,俱商城人;崇禎十四年,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孟良屏、生員張範孔,俱長葛人;崇禎十四年,城陷,死之(見明史)。
貢生蕭來鳳,商城人;崇禎十四年,流賊脅仕不屈,死。妻倪氏自縊(見明史)。
生員王暘,汝州人;崇禎十四年,賊執其母,求以身代,賊並殺之(見河南通志)。
朱續川,汝州人;崇禎十四年,流賊破城,舉家縊死於丹陽觀東花園中(見河南通志)。
生員許宣、弟寀、宮(一作官),內鄉人;賊陷鄧州,兄弟結壯士入城擒偽官,堅守許家寨。崇禎十四年,寨破,寀隨其母常氏投井死,宣、宮被殺,宮妻鍾、採妻陳並自縊,其妹亦罵賊被殺,時稱許氏七烈(見明史及輯覽)。
張士傑,信陽人;年十八。崇禎十四年,流寇欲殺其父,求以身代,賊殺之而貸其父(見河南通志)。
舉人馬體健,密縣人;崇禎十四年,城陷,不屈,死。子驤,從之死(見明史)。
生員王敬臣,郟縣人;崇禎十四年,殺賊力竭,投井死,子生員裔昌,從之(見河南通志)。
舉人袁象斗,魯山人;崇禎十四年,城陷,不屈,死。妻梁氏自縊(見河南通志)。
賀大明,米脂人;總兵賀人龍子。崇禎十四年,擊闖賊靈寶,中矢戰沒(見明史)。
生員溫昆來、鍾鳴謙、貢生潘若洙、弟若鴻,俱益陽人;崇禎十四年,賊至,皆以罵賊死節(見一統志)。
生員曹天心,環縣人;崇禎十四年,闖賊至,同父爾奏罵賊死(見山西通志)。
生員方旭、方伯元、曾薦祚,俱瀘州人;崇禎十四年,獻賊破瀘州,罵賊,不屈死——旭、伯元被賊支裂而死,薦祚投江死(見四川通志)。
僧晞容,瀘州人;住七寶寺。崇禎十四年,獻賊攻豹子峒,率鄉勇殺賊千餘,相持兩年,後戰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黃金度、弟金文(一作黃度、黃友),六合人;崇禎十五年,流寇陷城,被執,大罵,躍濠中溺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黃中理(一作衷赤),六安人;崇禎十五年,率家丁殺賊,遇伏,洞胸出腸而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江原洞,六安人;崇禎十五年,練鄉勇協守,被賊執,脅降不屈,罵賊,截舌刳目死(見江南通志)。
耆民劉鉉(一作鎔),六安(一作無為)人;崇禎十五年,與賊戰,賊劈其首,解尺帛裹之,躍起殺數賊,方死(見江南通志)。
田呈芳(一作承芳),六安人;崇禎十五年,同眾避賊,刺殺其女,與賊戰死(見江南通志)。
邱民逵,六安人;崇禎十五年,守城,罵賊,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何大同,宿松人;崇禎十五年,賊至,被執,擁至寨下,令呼啟寨貸其死,不從,被殺(見江南通志)。
舉人雅元聲,亳州人;崇禎十五年,流賊脅之,不從,罵賊,被殺,並及其子(見江南通志)。
張振祚,廬江人;崇禎十五年,流賊陷城,觸石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余承德,無為人;崇禎十五年,流賊至,掖其祖母劉、母魏出避,為盜所獲,罵賊,並遇害;妻楊氏投水死,妹玉女被磔死(見明史)。
生員雷延發、雷膺祚、阮之甫,俱太湖人;崇禎十五年,賊至,守義,死(見江南通志)。
戴君德,太湖人;崇禎十五年,流賊陷城,不屈,死。妻沈氏,赴水死(見江南通志)。
黃應龍,太湖人;崇禎十五年,獻賊破城,驅之平城,大罵,不屈,磔死(見江南通志)。
竇成,四川人;隸安慶撫標下。崇禎十五年,從弁將廖應登守桐城,出偵賊,為所劫,挾至城下諭降,成大聲語以堅守,被磔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王維藩,荊州人;崇禎十五年,寇至,先令妻朱氏並二女投井死,維藩不屈,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圖南,荊州人;崇禎十五年,避於晁湖,賊至,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有根,祥符人;崇禎十五年,率義勇擊闖賊,直入賊營,中箭,死之(見河南通志)。
徵士阮漢聞,順天人;徙居尉氏。崇禎十五年,賊攻尉氏,力疾畫守禦計,城陷,賊生致之,不屈,死(見畿輔通志)。
民壯馬天祥、李和中、王維新、曹耀,俱上蔡人;崇禎十五年,署令官篆,為流賊所殺,皆從之死(見江南通志)。
布衣劉宗禮(明史作祀,禮字之訛),上蔡人;崇禎十五年,年七十,城陷,自刎死。子時寵,殮父畢,殺一子三女,與妻皆自刎(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林景暘、監生趙得庚、楊道林、生員趙重明、費明棟、楊應禎、李士諤,俱汝寧人;崇禎十五年,城陷,死之。
舉人周士美、徐作霖、吳伯允、官生沈泌、侯晙、貢生吳伯裔、侯恒、沈誠(一作良誠)、周士貴、生員張渭、劉伯愚、監生侯悰、沈倜,俱商邱人;崇禎十五年,城陷,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劉恩澤,扶溝人;崇禎十五年,城陷,墜樓死(見明史及輯覽)。
邱民忠,宜城人;大學士瑜之父。崇禎十五年,城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邱之陶,宜城人;大學士瑜之子。崇禎十五年,賊陷宜城,被執,以臘丸書約孫傳庭為內應,事洩,被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楊煌、子積石,西平人;崇禎十五年,賊至,俱不屈死;積石妻衡氏自縊(見河南通志)。
生員劉漢英、王之棟、夏名文,俱西平人;崇禎十五年,賊至,不屈,死。漢英、之棟妻俱殉(見河南通志)。
舉人王受(一作壽,一作命)爵,陳州人;崇禎十五年,佐有司守城,手刃數賊,被執,罵賊,死,賊屠其家(見明史)。
舉人南陽張鳳翷(一作翔)、王明物、永城夏云醇、商城余容善、光州王者琯、光山胡植、嵩縣王翼明,崇禎十五年,並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李得笥,寶豐人;崇禎十五年,城陷,被執;伺賊寐,將刺之,賊覺,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張民表,洛陽人;崇禎十五年,在省城助守五月,汴人倚之不去。及河決城破,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楊茁(一作昢)、王鳳普,俱商邱人;崇禎十五年,城陷,同死節(見河南通志)。
舉人李曾,尉氏人;崇禎十五年,城陷,死之(見河南通志)。
龔作梅,陳州人;年十七,父母在殯;崇禎十五年,賊火民居,跪柩前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劉名遠、祝懷策、吳國仕,俱歸德人;崇禎十五年,賊執推官王世琇請代,被殺(見河南通志)。
生員彭大翮,竟陵人;崇禎十五年,與兄修翮、姪龍躍集兵保鄉曲,斬賊甚多,為賊所襲,赴水死(見明史)。
舉人張履旋,陽城人;吏部尚書慎言子。崇禎十五年,流賊陷城,投崖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朱士完,潛江人;崇禎十五年,賊破承天,遂陷潛江,士完被執,械送襄陽,道由泗港,嚙指血書己盡節處,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申爾忠,內鄉人;崇禎十六年,為闖賊所執,脅授偽官,投井中,賊鉤出之,絕粒死(見河南通志)。
生員許起龍,內鄉人;崇禎十六年,與叔惟一、弟士俊同守赤眉寨,為闖賊攻破,並死之(見河南通志)。
貢生王鯨、生員鄭培、符光宏(一作先宏),俱內鄉人;崇禎十六年,賊至,死節(見河南通志)。
李進福,湯陰人;崇禎十六年,散財結客守城,與賊戰二晝夜,死之(見河南通志)。
官生田國賴、弟廩生國用、副榜國俞,虞城人;通政珍子。崇禎十六年,城陷,兄弟同殉難(見河南通志)。
廩生邵公坤、弟監生公巽、公佐、生員公齊、公量,俱商州人;崇禎十六年,商城陷,罵賊,死。同死者公坤姪紹祖、徽祖、遵祖、緒祖、嗣祖、公佐妻孔氏、子昭祖、公量子光祖、宏祖、式祖、公巽妻劉氏,死難者十八人(見河南通志)。
舉人席增光,南鄭人;崇禎十六年,城陷,抗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葉烶,南鄭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被執,不屈,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劉長庚,同州人;崇禎十六年,賊陷潼關,自縊,妾雷氏與女同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陳義昌、沈濬、沈演、白拱極、白含章,皆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城陷,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張連元、弟連捷、李可柱、胡一魁、李應祥,皆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自縊死(見陝西通志)。
貢生張之衡、保獻書、生員蔣明理、張聖翼、康國新、童士楷、丁掄,俱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盡力守城,比陷,罵賊,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康萬秋,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城陷,同家人自縊死(見甘肅通志)。
醫學費國興,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賊入城陰,以藥酒毒賊,賊覺,被殺(見甘肅通志)。
祁士英、周公臺,俱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拒戰力竭,同妻子自焚死(見甘肅通志)。
馬騰錦,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城陷,殺妻武氏,抱二子投火死(見甘肅通志)。
郭世潔,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城陷,殺妻,出擊賊,力戰死(見甘肅通志)。
朱文選,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至,守城力竭,自縊死(見甘肅通志)。
吏員梁進德,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射賊力竭,自刎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張大才、弟大訓、大夏,監生大韶,安定人;崇禎十六年,兄弟力守南城,闖賊攻之三晝夜,比城陷,大韶墜城死,大才等俱罵賊不屈死之,大韶僕掌兒從死(見甘肅通志)。
貢生張國紞(一作宏)、戴天,並安定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鞏昌,偽將賀錦圍城,國紞等誓死守,城陷,死之。
義民朱恩、弟斗、環、姪浯,長安人;崇禎十六年,城陷,義不從賊,投井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楊繡徵,膚施人;崇禎十六年,闖賊破延安,衣冠自縊死(見陝西通志)。
貢生岳中衡,城固人;崇禎十六年,賊至,誘以官,不屈,為亂刃所斃(見陝西通志)。
朱崇德(一作嘗德),富平人;巡撫國棟父。國棟先卒,崇禎十六年,賊陷城,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朱傑軒、醫士孟肖池,俱平涼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西安,並仰藥死,傑軒闔門殉之(見甘肅通志)。
平涼馬夫,佚其姓名;崇禎十六年,隨驛使殺賊,被執,寸磔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石瑄,安化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衣冠端坐,罵賊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李彝,安化人;崇禎十六年,佐河西道段復興守城,率鄉勇擊賊,戰死。子之元,自縊死(見甘肅通志)。
都司小吏邱從周,西安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執秦王,從周罵賊,被砍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齊(一作俞)大成,鄜州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長安,不食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李光信、王召俊,咸寧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與賊戰死——召俊投井死,光信妻熊、召俊妻雷殉之(見陝西通志)。
拔貢孫孕泰、弟舉人孕芳,咸寧人;賊陷城,死節(見陝西通志)。
生員陳瑞,咸寧人;流賊犯境,率二女孫沈紫潭湖死(見一統志)。
臺元,延安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入城,不食五日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王保民、兄保泰、弟保貞、子敬、姪孫宏毅、康維新、李洲、楊毓秀、陳周瑞、弟周哲、楊中葵、劉翹名、楊九儀、王璽、薛三戒、楊道泰、高朝鳳、監生陳周鼎,俱安定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并力捍禦,同被殺(見甘肅通志)。
廩生雷堂、李本健、弟生員本深、呂元聲、孔纘文、布衣楊名道、周楊實,俱商州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並罵賊死節,本深子合娃、元聲之母、妻俱殉之(見陝西通志)。
生員廖應元,安陸人;崇禎十六年,結寨自守,為賊所執,罵賊,射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袁啟觀,雲夢人;崇禎十六年,立寨自守,被執,罵賊,為偽官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馮一第,善化人;崇禎十六年,走湘鄉,將乞師他所,獻賊執其母與兄,招之至長沙,就縛,罵賊,死;母、兄獲免(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李有斐,善化人;崇禎十六年,賊兵抄掠,身被數創,忍痛負母走;母渴,取血飲之,被執,見殺(見一統志)。
舉人謝淳培,江夏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被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舉人於斯行,黃岡人;崇禎十六牟,流寇破團風鎮,被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拔貢何應軫,江夏人;崇禎十六年,獻賊破城,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貢生馮雲路,黃岡人;好學勵行,從賀逢聖講學,寓居武昌。崇禎十六年,城陷,投湖死。生員汪延陛,從游雲路,亦死焉(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熊■〈雨上川下〉(一作雯),黃岡人;移居武昌,所著有性理格言、圖書懸象,大易參諸書;崇禎十六年,武昌陷,躍入荷池死(見明史及輯覽)。
廩生明睿,江夏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賊獨不入其門,睿慨然曰:安有父母之邦覆而苟活者!妻陳氏及二子、二女皆入井死,睿因繼之,人號為明井(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史子見,黃岡人;崇禎十六年,殺獻賊偽官毛主伯,賊磔之(見一統志)。
武舉王子見(一作子堅)、勇士余季員、曹上謨,黃岡人;崇禎十六年,奮勇殺賊,被磔死(見一統志)。
舉人李開先、陳萬策,俱江寧人;崇禎十六年,闖賊據襄陽,徵授以偽職,時萬策隱龍灣市,夜自經,開先嗔目大罵,觸牆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傅可知,黃陂人;以孝稱。崇禎十六年,賊執之,因老勿殺,令飼馬;罵賊,被害(見一統志)。
生員謝幼安,江陵人;崇禎十六年,被賊執於龍灣市,罵賊,賊斷其舌,死之;妻
子並殉(見一統志)。
生員陳孔道,黃縣人;聞寇變,死節(見山東通志)。
生員熊祚延,孝感人;崇禎十六年,集鄉勇保障白雲山,流寇大至,馬蹶,被執於水田,罵賊不屈,死(見一統志)。
生員李成名,江夏人;流賊陷城,欲官之,成名罵賊,磔死(見湖廣通志)。
曹大振,黃岡人;被賊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羅田生員王邦衡、子鯉、廣濟張開熙,崇禎十六年,俱以罵賊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李化龍、孫仍(一作任),皆蘄州人;崇禎十六年,與指揮岳璧同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盧如鼎,蘄州人;崇禎十六年,集義勇守南城,城陷,子姪從孫死者九人(見湖廣通志)。
生員柳宗旦,雲夢人;崇禎十六年,賊陷城,欲官之,罵賊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張用晦,雲夢人;崇禎十六年,流賊陷白雲寨,起義兵,戰敗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施爾奇,雲夢人;崇禎十六年,流賊犯里,仗梃拒之,被害;妻劉氏與女俱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柳列奎,雲夢人;崇禎十六年,以拒賊見殺(見湖廣通志)。
生員李善昌(一作朱善昌)、左璞,俱雲夢人;崇禎十六年,城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李聊元,雲夢人;崇禎十六年,賊夜襲城,率眾備禦,賊擒,見殺(見湖廣通志)。
生員朱日薦,沔陽人;崇禎十六年,率兵拒守,殺賊數十,被執,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李哲,京山人;崇禎十六年,倡義,為賊所獲,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劉振孫,竟陵人;崇禎十六年,賊陷承天,起兵青山,潛圖恢復,謀泄,遇害(見湖廣通志)。
李友竹,均州人;以孝名。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被執,不屈,死(見一統志)。
生員周笏,武陵人;崇禎十六年,城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舉人劉申錫,應山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謀恢復,募死士百人,俱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尹如翁,大冶人;賀逢聖門人。崇禎十六年,適至省,城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劉承漢,武昌人;崇禎十六年,流賊陷城,罵賊,賊截其舌,漱血唾賊面,扼吭死(見一統志)。
舉人奚鼎鉉,籍貫未詳;崇禎十六年,流賊陷蘄州,被執後營,陰與參政許文岐謀襲賊,事洩,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劉源澄,邵陽人;崇禎十六年,練鄉勇守禦,賊陷城,率鄉民拒戰死。妻莫氏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曾士選、彭養生、儒童劉人儼、義民陳邦基,俱邵陽人;崇禎十六年,城陷,死節(見湖廣通志)。
生員文昌拱,醴陵人;崇禎十六年,為賊所執,抗節,死(見一統志)。
生員易應達,益陽人;崇禎十六年,賊亂,避山中,父咸寧被執,請身代,因遇害;父得不死(見一統志)。
生員黃鳳德,湘陰人;崇禎十六年,賊陷長沙,佐知縣楊開募兵殺賊,被磔,妻亦遇害(見一統志)。
生員譚景悅、蕭贊、黃文炳、子甲、譚孔昭,俱湘潭人;崇禎十六年,賊至,死節。文炳父子被磔死,尤慘烈(見一統志)。
生員袁(一作彭)承孟,武岡人;崇禎十六年,流賊陷州,殺岷王,承孟率子夢麟督鄉兵勦之,為賊所蹙,投潭死;夢鱗戰死。
武生蕭鍵(一作健),長沙人;崇禎十六年,賊陷城,不屈,死(見一統志)。
生員譚思敬、子清遠,湘潭人;崇禎十六年,結義勇保村落,賊騎七十餘至,掩殺殆盡,賊兵夜圍其家,執之,被磔死於下攝師宗廟(見一統志)。
生員柳之彥,武陵人;崇禎十六年,被執脅降,罵賊,遇害(見一統志)。
僧官某,未詳姓名;在武昌,罵賊,腰斬(見湖廣通志)。
健卒林國俊、李師孔、陳賢、劉士鳳,俱推官蔡道憲隨兵,共九人;崇禎十六年,賊殺道憲,五人先延頸受刃;四人請斂道憲遺骨於醴林陂,皆自殺(見湖廣通志)。
舉人唐德明,東安人;崇禎十六年,賊陷城,強以偽官,不屈,仰藥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謝如珂,耒陽人;崇禎十六年,賊陷城,拒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朱誼■〈罒水〉(一作泉),咸寧人;崇禎十六年,城破,抗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徐士驤,吉水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吉安,被執,欲官之,不屈,大罵,刳心剖腹而死(見江西通志)。
貢生張兆蘭,分宜人;崇禎十六年,流賊陷袁州,謀殺偽知縣龍方捷,事覺,被執,死於萬年橋下(見江西通志)。
生員周國柱,安福人;崇禎十六年,獻賊寇安福,國柱率族人禦賊,身先赴鬥,被創死(見江西通志)。
舉人王之爵,安福人;崇禎十六年,獻賊破安福,入水死(見江西通志)。
生員胡若坦,峽江人;崇禎十六年,流賊至邑,奉母避難,賊殺其母,奪賊刀格鬥,因遇害(見江西通志)。
賈三光,偏關人;客寧武周遇吉所。闖賊圍城,遇吉促之行,三光曰:公為君死,吾寧不為公死乎!城陷,自盡(見一統志)。
貢生翟夢標,聞喜人;遭闖賊難,不屈,死(見山西通志)。
貢生張金鉉、文新命、張治光,俱絳州人;崇禎時,闖賊陷城,同死(見山西通志)。
生員武象乾,太谷人;闖賊至,捍城力竭,被擒,與三子俱死(見山西通志)。
舉人桑拱陽,臨汾人;闖賊陷平陽,不食死(見山西通志)。
生員魏以繼,武鄉人;赴省試,母喪歸,遇賊,被執,罵賊,死(見山西通志)。
生員安邦輔,平定人;嘗詣闖賊營,痛詆其罪,自知不免,投井死(見山西通志)。
生員李若察,山西山陰人;崇禎十七年,城陷,死節(見山西通志)。
生員魏選奇,陽曲人;城陷,妻為賊迫,拔賊刀殺妻,遂被害(見山西通志)。
布衣范其芳,汾陽人;崇禎十七年,時臨汾知縣劉必達招募義勇,其芳手刺偽都尉,自刎死(見山西通志)。
趙克寬,泌洲人;流寇至,克寬巷戰,被執,不屈,死。子廷舉求代不得,被圍,投井死(見一統志)。
朱東屏、子養沖、養志,絳洲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城,並投繯死(見山西通志)。
張學、李霖,俱寧化人;流寇至,同殉節死(見山西通志)。
田大治、陳功,俱陽曲人;城陷,砍賊被執,不屈,死(見山西通志)。
生員左士元,耀洲人;御史永圖子。崇禎十七年,闖賊脅授偽職,不屈,遇害(見陝西通志)。
生員左重光,耀州人,部郎玹子,避地入關。崇禎十七年,闖賊脅仕,不從,死之(見陝西通志)。
生員何繼皋,華陽人;崇禎十七年,偽學官迫脅應考,憤罵,自刎(見四川通志)。
貢生艾詔、生員賀時雨,俱米脂人;詣督師汪喬年,請發李賊祖父墳;崇禎十七年,為闖賊所得,磔二生於市(見陝西通志)。
生員宜賓李師武、王應世、晏正寅、儀隴席雙楠、劉義國、楊正道、營山泉應厚、泉應化、冉良富、李尚聰,俱崇禎中獻賊陷蜀死節(見四川通志)。
生員李合宗,宜賓人;梁為憲,敘州人:俱尚書樊一蘅婿。獻賊執合宗,欲因以招一蘅,合宗大罵,與為憲俱械至成都死之(見四川通志)。
恩貢冉璘,東鄉人;流賊至,時挈家避天臺寨,賊執之,不屈,死。子宗孔,並殉;母楊氏、妻向氏縱火,俱焚死(見四川通志)。
通江童子,佚其姓名;時流賊佯為官兵,襲城;遇童子,紿勿言,佯應之;及城門,大呼曰:賊至矣!賊殺之(見四川通志)。
魯城隍,彭縣人;佚其名。人以其正直有守,遂以城隍呼之。賊至,被執,大罵不屈,磔死(見四川通志)。
貢生吳獻棐,萬縣人;獻賊入城,大罵;強以為參軍,不受,見殺。子之英,亦被磔死(見四川通志)。
貢生張應泰,永壽人;賊至,被執,不屈,死之(見陝西通志)。
羅維先,萬縣人,戌守太平;賊陷城,手刃妻子,舉家同焚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譚樸(一作璞),太平人;流賊至,與鄧天祿同守太平三閱月,城陷,大罵不屈,被磔死(見四川通志)。
邱之坊、子生員祖福,成都人;之坊為巡撫祖德父。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偽官招之,之坊不食死,祖福罵賊不屈見殺(見四川通志)。
生員熊兆桂,敘州人;獻賊據蜀,率兵拒戰,被縛,賊殺之;以其皮布鼓,懸之城門,令出入者擊之(見四川通志)。
武生王蘋,重慶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至,誓死殺賊,與父俱罵賊死之(見四川通志)。
舉人周元孝,敘州人;崇禎十七年,賊脅授偽官,不屈,賊殺之(見四川通志)。
生員魚嘉鵬,敘州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遣偽官至,嘉鵬殺之;被執,遇害(見四川通志)。
生員劉苞,敘州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殺掠人民,苞被執;殺賊,遇害(見四川通志)。
舉人陳天祐,犍為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據成都,授以偽官,不屈,夫婦同死,二女從之(見四川通志)。
拔貢周正選,犍為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據蜀,為賊將張可望所執;脅降,不屈,死之(見四川通志)。
周正,犍為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據蜀,被執,不屈死。子成儒,與弟亦遇害(見四川通志)。
生員樊明善,南充人;崇禎十七年,破家募士與獻賊屢戰,死之(見四川通志)。
武生陳懷西,南充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誘以官,大罵不屈,死之,子亦殉(見四川通志)。
廩生馬孫鸞,西充人;崇禎十七年,與陳懷西同時罵賊死(見四川通志)。
舉人賈鍾斗、生員劉士愷(一作凱),俱仁壽人;崇禎十七年,率鄉勇禦獻賊,力戰,死之(見四川通志)。
生員陳應新、左灼、陳素、龍新明,俱仁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並被執,罵賊,死之(見四川通志)。
生員鍾子英,瀘州人;崇禎十七年,兵亂,夫妻投江死(見四川通志)。
舉人李永蓁,潼川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據蜀,嚴索不赴,賊執之,遇害(見四川通志)。
生員李錦中,潼川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遣偽官考試,佯狂自縊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陳雲鵬,漢川人;崇禎十七年,賊至,被執,欲官之,不屈,死(見四川通志)。
舉人梁士麒(一作麟),永川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脅以偽官,不屈,罵賊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王才啟(一作善),劍州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死節(見四川通志)。
舉人江騰龍,郫縣人;崇禎十七年,獻賊破城,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董克治,合州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掠合州,傾貲募義勇殺賊,兵敗遇害(見四川通志)。
生員劉祚昌,彭縣人;崇禎十七年,為闖賊所執,大罵,不屈,死之(見四川通志)。
生員徐端履,彭縣人;性孝謹。崇禎十七年,流賊至觀音泉,赴水死(見四川通志)。
余飛,洪雅人;崇禎十七年,集鄉勇與獻賊兵戰,屢敗之花溪口,後歿於陣(見四川通志)。
貢生趙鴻偉、子進士晟,安縣人;崇禎十七年,獻賊據蜀,逼晟赴監,不應,全家罹難(見四川通志)。
監生李廣生,安縣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蜀,催赴監,與妻董氏投繯死(見四川通志)。
何察,慶符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城,自縊死。子五歲,拊棺號痛,不食卒(見四川通志)。
張祖周,慶符人;有學行。崇禎十七年,獻賊陷蜀,赴起純潭死(見四川通志)。
周壩渡子,遺其姓名,敘州人;崇禎末,流賊與官兵拒江相持,賊呼渡不從,且厲罵,被殺(見四川通志)。
胡宗珂,荊門人;崇禎十七年,守城奮力擊賊,城陷,罵賊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黃兌金,荊門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城,命妻女投井中,與二子殺賊同死(見湖廣通志)。
戴瑾,黃岡人;聚義兵,禦獻賊馬鞍山之隘,賊招之,不從;退入莊樓,積薪自焚,子孫及勇士三百七十人俱燼(見一統志)。
練長楊一登,枝江人;崇禎十七年,流寇至,率眾大破之;賊並力復戰,父子俱歿於陣(見一統志)。
陳勗、冉學邃,俱太平人;獻賊入境,團練鄉勇堵禦,力戰死(見四川通志)。
鄧明才,太平人;流賊圍城,出戰死(見四川通志)。
吳稚明,池州人;賊逼為向導,不從,死(見山西通志)。
曹爾家,蒙城人;遇流賊,不屈,被害(見江南通志)。
姚孫林,桐城人;崇禎末,奉母避賊潛山,遇賊,鬥死。姊,吳道震妻,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陳澤九,太和人;闖賊入境,殺其父有成,澤九求代,同被害(見江南通志)。
官生張大同,潁州人;總督鶴鳴子。乙亥,鶴鳴死大同,伏父屍痛哭,罵賊,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張應奎(一作映奎),懷寧人;城陷,時年七十,罵賊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何霖、方應旗、陳尚炳,俱懷寧人;城陷,罵賊死(見江南通志)。
劉守中、王立邦、徐顯問、徐益隆、吳自周、王世美,俱潛山人;賊至,並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徐永吉,壽州人;流寇至,脅從,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布衣齊邦典,濱州人;父某,通判鎮江。流賊至,代率兵禦賊,歿於陣(見江南通志)。
貢生郭士禎,汶上人;流賊掠境,罵賊死(見山東通志)。
陳靖建,蘇州人;賣藥洛陽。流賊陷城,被執,罵賊,磔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閻淇,滑縣人;兄禧,為賊所擄。千里尋兄,遇寇,不屈,死(見一統志)。
生員王從遜,宏農人;同弟二人俱戰死(見河南通志)。
生員嵩縣張德崇、劉月江、魏如友、登封景養育,俱禦賊力竭死(見河南通志)。
舉人馬呈瑞,西華人;李青芝,長葛人。俱崇禎中城陷死節(見河南通志)。
生員錢養士、劉國檄、馬雲路、閻善先、李化邦,俱孟縣人;崇禎中,寇至,殉節(見河南通志)。
生員龔業煥、龔永貞、劉沂、張應捷、黃駿發、熊如騏、李秉忠、賈安世、王轔、王敏,俱光州人;崇禎中,流寇至,殉節(見河南通志)。
生員李養麟、李存心、石天祿、張內實、許士彥,俱濟源人;崇禎中,流寇陷城,死之(見河南通志)。
貢生黃朝聘,長葛人;生員湯琯、張永昌、沈諗、侯方鎮,商邱人;周讜、孟繼孔,南陽人;馬駿、郭正諤(一作正誼),汝陽人;秦道興、董躬行、郭應第,俱洛陽人。崇禎中,流寇陷境,死之(見河南通志)。
生員丁如浣、唐延俊,鄧州人;石莪、唐啟中、樊中萃、張培,俱裕州人。崇禎中,城陷,並死之(見河南通志)。
舉人喬明楷,永城人;叛將劉超圍城,以計紿賊,免父於難。又獻計於當道,使圖之,賊啣恨,全家遇害(見河南通志)。
生員寧陵翟三策、李景華、虞城宋熙、陳敏陞、田養成、張鳳翀、陳養質,崇禎中,流賊至,死節(見河南通志)。
義士蕭承運,汝寧人;崇禎中,流賊犯城東關,力戰死(見河南通志)。
高興,儀封人;年九十四。城陷,罵賊,死(見河南通志)。
王廷秀、李尚賓、周顯威、谷邦奇,籍貫未詳;俱從水冶同知高應詔戰死(見盛京通志)。
劉熙,鹿邑人;崇禎末,父為賊擄,紿賊歸其父。罵賊,被磔死(見一統志)。
生員饒世淳,光澤人;賊寇杉關,守將遁;世淳年十六,荷戈勵眾死戰,被執不屈,死(見河南通志)。
生員廖生,柘城人;闖賊破城,夫婦投繯死;二子、二女從(見河南通志)。
武安王恩錫、范希皋、安守己、李日華、涉縣歲貢李國治、生員李日新,皆抗賊死節(見河南通志)。
義勇姬文起、羅國楨、史曰環、王紹禹、馬任,俱華州人;隨守備薛國蕙同奮勇擊賊於柿村,陷陣而歿(見陝西通志)。
生員東肇商、范祖淹、壽民徐邦瑞,俱華州人;以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孫祚昌、包永成、弟永明,俱寧夏衛人;流賊入堡,並不屈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黃儒煐,寧夏衛人;香山賊陷永康堡,挺立不屈,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保國璧、布衣王風木,俱寧夏衛人;闖賊至,國璧等十七人合山後蒙古舉義,事洩,皆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梁建中,岷州衛人;崇禎七年,賊踰城,建中拒之,遇害;賊亦帶傷而遁,城賴以全(見甘肅通志)。
生員丁光耀、弟光彩,洮州人;流賊圍城,血戰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馮維京,通渭人;闖賊犯渭,罵賊,斷足死(見甘肅通志)。
生員薛國正,西和人;流寇破西和,率眾迎戰於西門;兵潰,罵賊,自刎死(見甘肅通志)。
解光纓,韓城人;避地晉中。遇賊,被執;授偽職,不屈,死之(見陝西通志)。
王端心,韓城人;父母與弟先死於賊,端心投火死(見陝西通志)。
廩生張景耀、生員雷一聲,俱盩厔人;率鄉兵禦賊,戰潰死(見陝西通志)。
瞿羽翱、叔翟三,盩厔人;隨張景耀禦賊,眾潰而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張傑,隴西人;闖賊取鞏昌,復破寧遠魯班山,罵賊,死;妻李,同死難(見甘肅通志)。
生員牛象爚,涇陽人;賊至,焚樓赴火死(見陝西通志)。
趙九筵,涇陽人;捍賊,中矢死(見陝西通志)。
秦光祖、李亨,俱涇陽人;仗義討賊,力竭死(見陝西通志)。
苟日濟,山陽人;流賊陷商州,罵賊,遇害(見河南通志)。
布衣吳名標,永豐人;賊至,手刃妻、妾,肅衣冠端坐中堂,為賊所殺(見江西通志)。
儒生韓識,武功人;崇禎八年,守堡殺賊,被執,大罵,磔死(見陝西通志)。
舉人吳用極,清源人;崇禎中,禦流賊,血戰死(見山西通志)。
武生黎屏極,鳳縣人;崇禎七年,流賊破城,巷戰,見殺(見陝西通志)。
生員林倍樑、段字辛,俱蘭州人;闖賊陷城,自縊死。字辛子婦王氏同殉(見甘肅通志)。
朱文美,蘭州人;賊入城,同妻王氏縊死(見甘肅通志)。
張禮,威武堡人,為鹽商,素有行義,賊至,傾貲守城,城陷,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秦府舍人,不知姓名;賊至,王被執,罵賊死之(見陝西通志)。
生員宋儒周,臨潼人;僉事應鰲子。闖賊欲執應鰲,儒周請代,行至平陽,引頸受刃(見四川通志)。
監生白昭遠,臨潼人;闖賊破城,令婦女入井死節,為賊所殺(見陝西通志)。
鳳翔某生,佚其姓名;面詰賊官鞏焴,焴為之痛哭;賊聞之,決杖死(見陝西通志)。
正定營書常仕艾,成安人;崇禎末,從征流賊,被箭死(見畿輔通志)。
尚■〈乎上灬下〉,長武人;流賊陷城,巷戰被創,與妻白氏,俱投繯死(見陝西通志)。
田而■〈月叟〉,美原人;賊勒紳士餉,代父詣獄,被害於平陽;妻徐氏絕粒死(見山西通志)。
郭秉忠,籍貫未詳;羅俊傑家將。闖賊至,提砲殺賊,被執,大罵,見殺(見甘肅通志)。
趙伯、張問行、孫印、于應泰、張一才、張懋齡、李太平、王臣,皆安定人;闖賊至,並力捍禦,城陷,披執(見甘肅通志)。
王復彥,安定人;城陷,闔室自縊(見陝西通志)。
布衣馬士陞,貴陽人;寇亂被執,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貢生張斗辰,永和人;崇禎末,流賊入城,巷戰死(見山西通志)。
曹士銓,施秉人;崇禎末,寇亂,與母俱被掠,皆見殺(見山西通志)。
舉人宋愈亨,深澤人;寇至,投井死;妻王氏及子婦韓氏俱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李沁、李晟、王光先,俱營山人;崇禎中,督義勇捍流賊,兵潰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王允嘉,清苑人;賊至,巷戰,為賊殺死(見畿輔通志)。
朱荃,安寧人;寓趙州。遇賊,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拔貢王元長,新津人;獻賊陷城,被執,不屈,死。妻徐氏自縊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赫崇德,綏德州人;聞偽官入城,觸柱死(見陝西通志)。
王爾讀,儀隴人;王皋家僕。獻賊破城,縣令被賊追將及,爾讀奮身擊賊,令奔脫,爾讀被殺(見四川通志)。
羅傑,大昌人;崇禎末,賊至,鄉人勸之避,不從,正衣冠,坐中堂,罵賊,遇害(見四川通志)。
楊興旺,永寧人;獻賊餘黨,據永城,被執,罵賊,見殺。闔門遇害(見四川通志)。
布衣雷應奇,成都人;崇禎十七年,糾集義勇殺賊高境關,追之至桑園,力戰死之(見四川通志)。
蔣世鉉,永川人;倡集義士嬰城守禦,與賊戰,被執,罵賊,磔死之(見四川通志)。
廩生駱士昇,武緣人;崇禎末,賊入城,獲之,誘以利,不從,罵賊死(見廣西通志)。
李猶龍,廣元人;獻賊破城,抗節遇害(見四川通志)。
生員唐韻,湘潭人,賊陷城,與父鶴翔、母錢氏俱被執,賊殺母,痛哭求死,賊釋之,抱母屍泣死(見一統志)。
張鵬翀、趙湛,俱河內人;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河南通志)。
生員王幹,鍾祥人;流賊陷城,闔門投水死(見湖廣通志)。
李藎臣,武昌人;遇賊,死之,妻熊氏自縊(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蕭露豐,臨湘人;與妻沈氏奉父母避難,父為賊執,挺身救父,賊釋其父,夫妻皆為賊所殺(見湖廣通志)。
義民郜天德,河內人,闖賊至,父子五人同罵賊死(見河南通志)。
許心亮,臨淮人;明末,為亂兵所執,罵不絕口,被磔死(見江南通志)。
湯身之、蕭露茂,俱林不息門生;不息死,身之等數十人同殉節武昌(見福建通志)。
生員郭產桂、崔巖,長武人;崇禎末,俱擊賊死節(見一統志)。
武生岳震、楊應春、林萬榜、鄭輯錦、楊載、林暹、溫君羽,仙遊人;崇禎末,巴令檄鄉兵勦賊,同戰死(見陝西通志)。
舉人張儼然,山東新城人;叛將李九成等破城,死之(見山東通志)。
貢生張聯臺、蔣時行,山東人;同死李九成之難(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張瀉里,萊陽人;城陷,率家人巷戰,被執不屈,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王士京,鄒人;天啟中,徐鴻儒叛,率子三楷、路權合鄉兵往戰於徐橋,俱死之(見山東通志)。
王賢,鄒人;天啟中,徐鴻儒叛,言於軍門,願往撫之;單騎入賊營,遇賊,為射死(見山東通志)。
王宏,安東人;天啟中,勦白蓮賊,被執不屈,罵賊,死之(見江南通志)。
林大疆、陳元泰,俱武平人;崇禎中,賊往來江、廣,大疆率兄弟擊之,賊圍其居,臠死(見一統志)。
高應岡,太和人;隨父仕燕京,任滿歸。過濟寧,父為賊執,應岡以身蔽父,為所殺,父獲免(見江南通志)。
趙定周,臨安人;普名聲亂,隨通判游大勳往禦,賊突至,死之(見雲南通志)。
生員楊國彥,阿迷人;普名聲之亂,以義勖鄉民禦之,為賊所殺(見雲南通志)。
生員楊令聞,彌勒人;普名聲之亂,罵賊死(見雲南通志)。
張明,海澄人;崇禎中,流賊擁為兵目,裂眥大罵,手殲二賊,力戰死(見福建通志)。
許界,海澄人;崇禎中,以拒戰死(見福建通志)。
生員葉正元,泰寧人;永興賊起,脅之從,罵賊,遇害(見江南通志)。
生員林同椿,泰順人;崇禎末年,山寇劫縣之仙居屯,率鄉兵斬賊,失足橋下,罵賊,被刺死(見浙江通志)。
邱全,潛山人;土寇攻城,矢志堅守,比陷,遇害(見江南通志)。
王四,郟縣人;充本縣練總。與劉守度、蔡八征土寇,戰死。同時禦賊死者,生員汝州劉若時、李環及妻張氏、女潤淵、郭如嵩、申嵩秀及妻袁氏、李淳儒及妻馬氏、閻如玉及妻常氏、尹德懋、趙真才、郟縣賈時俊、寶豐貢生陳佐舜、郟縣布衣高凌雲(見河南通志)。
黨全湖、李顯榮,籍貫未詳;俱土寇陷城不屈死(見畿輔通志)。
張鸞山(一作鸞三),福鼎人;鄭芝龍入寇襲泰嶼,城破,死者四十三人:江右熊壽三、李求利、陳注、邱永滑、陳細卞、李棟、李俊一、陳乞七、李呆五、李比、李頃、李外定、李秀、陳添、張養、陳黨九、陳安三、李浩、陳機六、李澗、陳七郎、陳祖六、李松、陳晏郎、陳孫四、張國、葉祐、張孝七、李監、陳彥奇、張郎、陳錫一、葉魁、陳敬四、李舜、李德化、李鳴四、陳細五、陳子雲、秦子希、陳氏姑娘(見福建通志)。
生員許爾昌,高州人;土寇攻城,刺賊,為所縛;大罵,不屈,死(見山東通志)。
左沖霄,沁州人;隨父永清奉新縣丞署。華林賊起,從征,破賊,免父於難;以深入被執,不屈,死(見山西通志)。
布衣李維新,寧夏衛人:賊李國瑞等嘯聚螺山,勦賊,歿於陣(見甘肅通志)。
布衣高瑞光,嘉祥人;崇禎十四年,硐寇掠縣境,戰死(見山東通志)。
布衣劉通,諸城人;崇禎末,土寇焚掠其村,通責以大義,竟遇害(見山東通志)。
以上入祠士民共九百四十一人。
右自陳蠡測以下至劉通止,並附見士民劉招孫等共一千七百二十八人,均入祀忠義祠。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表第七·功臣世表二·张廷玉 卷一下·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第一册 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纪昀 一四九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拟缮写《石渠宝笈》人员名单进呈片(附名单一)·佚名 卷三十九·高士奇 卷三十 昭怀太子之诬·李有棠 卷一百九十六·雍正 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五·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