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四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十七

蒋德璟 曾樱 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 徐人龙(子咸清)

蒋德璟曾樱路振飞(子泽溥)

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

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徐人龙(子咸清)

蒋德璟字申葆,号若■〈木邪〉;晋江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擢庶子。敏于掌故、典礼、历术,条奏详明。

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时杨嗣昌已死,而练兵、加饷之弊未革;又造钞发卖,京商骚然,卷箧而去。德璟皆力言其非;不见听。最后,以给事中光时亨追论练饷殃民之咎,德璟拟旨云:『向时聚敛小人倡议搜括,致民穷祸结,误国良深』。帝不悦;召阁臣及吏、户二部臣入文华殿,取时亨疏,诘以聚敛小人主名。德璟不敢斥言杨嗣昌,以原任户部尚书李待问对;帝曰:『朕如何是聚敛!只欲练兵』。德璟曰:『皇上岂肯聚敛!因既有旧饷五百万、新饷九百余万,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当时部、科实难辞责』!帝责其朋比。诸辅臣申救,意乃解。复具疏言:『边臣练饷,立说或数千、或数百抵塞明主;而全镇新旧饷兵马数万,概言不足:是因有练饷而兵马反少也。臣私心恨之!又近日直省各官每借练饷名色,追比如火;致百姓困穷,遇贼辄迎。臣又私心恨之!盖致外无兵、内无民,且并饷亦不能完,故推咎于练饷之人。冒昧愚戆,罪当死』!因引咎出直;都给事中孙承泽、汪惟效力争之。德璟初以山西新陷,未敢辄去;又以廷臣连章见留,避嫌,具疏辞朝。至三月二日,得旨:赐银币、乘传归。

弘光时,以原官起;德璟上疏以三大罪自责,不拜。隆武帝就起诸家;不得已,入贺。见郑师逗遛,请行关确察情形;至则事无可为,称病去。

丙戌(一六四六)九月,王师至泉州,德璟不食卒(或曰吞金死)。

曾樱字仲含,江西峡江人也。万历丙辰(一六一六)进士,授工部主事。监兴造,为中贵所惮。

天启二年(一六二二),由郎中出知常州府。时御史巡视盐仓、江漕及提学屯田者皆操举劾权,文牒日至;樱具状南京都察院曰:『他方守、令奔命一巡按,独南畿者奔命数巡按;请一切饬罢』!比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姓名,樱不应;索者危言恐之,答曰:『僚属无可劾,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为慰留,始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应。既檄至,侮以「尔汝」;樱亦以「尔汝」报,卒不屈。魏忠贤祸作,高攀龙、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缪、李赀。攀龙死,经纪其丧。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以忤奄遣戍;樱讽士龙逃而缓慎行之行。忠贤败,事遂解。

崇祯戊辰(一六二八),以参政分守漳南;擒斩九莲山土寇几尽。母忧,归。服阕,进按察使,分巡福宁。海寇刘香与红夷寇掠沿海,总督熊文灿欲遣郑芝龙往讨,疑香与芝宠有旧;樱以百口保之,遂平海寇。逾年,东厂获一男子言为樱行贿谋迁秩;帝震怒,命逮治。御史叶先春曾为属吏,知其贤,于他疏附白之;诏诘问,因具陈樱贤。然不知贿所从来,乃命闽抚沈犹龙、巡按张肯堂覆按。厂檄有奸人黄四臣名;芝龙前曰:『四臣我所遣,我感樱恩为之』。犹龙、肯堂遂据以入告,芝龙亦上疏请罪,士民诣阙击登闻鼓声其冤。得旨:免入狱;削芝龙都督衔,仍令樱以故官巡视海道。未行,改湖广按察使兼右参政,赐敕分守湖南。故事:分守无敕;为樱贤,特赐之也。衡、永故多寇,州县残破。樱至,疏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以荐俱赴官。调芝龙讨贼,贼多降;一方以安。

迁山东右布政使,分守登、莱。旋擢南京工部右侍郎,乞假归。初,大清兵入山东,巡抚王永吉所部济、兖、东三府尽失,匿不闻;兵退,以恢复报,擢兵部侍郎。登、莱所失无几,以实奏;遂下刑部狱。京师陷,樱微服遁诣南京;刑部法司以赎徒论。

隆武时召为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时政在郑氏,樱不能有所为。然性廉劲,遇事敢言;持铨政,绝请谒。上幸延平,留守福京。

闽亡,乃浮家厦门岛中。陈泰、阮文锡从樱讲心性之学,躬行实践,终日无倦容。尝坐席少偏,命文锡移之;曰:『席不正不坐;正身,所以正心也』。辛卯(一六五一)二月,城将陷,家人请登舟;樱曰:『此一块干净土,正吾死所;岂泛海求活邪』!自经死。越五日,泰负骸走三十里入殓,颜如生。子四人,俱完节不仕。我朝赐通谥,曰「忠节」。

路振飞字见白,曲周人。天启乙丑(一六二五)进士,除泾阳知县。大吏谄魏忠贤,将建祠泾阳;执不从。邑人张问达忤奄坐追赃十万,故迁延之;奄败,事乃解。流贼入境,击却之。

崇祯初,征授御史。疏劾首辅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启宵小奔竞之门,短豪杰敢言之气;祈立斥,以清揆路』。被旨切责。复陈时事十大弊。寻出按福建;海贼刘香者数勾红夷入犯,悬千金激励将士。于是郑芝龙等破之,诏赐银币。俸满,以京秩录用;疏请暂止钱榖、刑名之奏,深思安危、治乱之几。八年(一六三五),将简用辅臣;上言:『枚卜圣典,使夤缘者窃附,则不光。如向者周延儒、温体仁等,公论俱弃;宅揆以后,民穷盗兴。辱己者,必不能正天下』。时延儒已斥;而体仁方居首揆,大恨。

已巡按苏、松,除输布、收银、白粮、收兑四大弊,民困以苏。常熟奸民张汉儒讦乡官钱谦益、瞿式耜贪状;体仁主之,坐振飞以失纠,拟旨令自陈。乃白谦益、式耜无罪,而语刺体仁;体仁益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检校。入为上林丞,屡迁光禄少卿。已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十七年(一六四四),流贼陷山西,遣将金声桓等分道防河;团练乡兵,犒以牛酒,得两淮间劲卒数万人。福、周、潞、崇四王避贼同日抵淮,大将刘泽清、高杰等亦弃汛地南下;振飞接之,不失其欢。弘光帝立,故河南副使吕弼周受贼伪命,以防御使来代振飞任;进士武愫以伪防御使招抚徐、沛,贼将董学礼据宿迁。振飞击走学礼;擒弼周系于竿,置法场,命军士人射三矢,乃磔之;缚愫徇诸市,鞭八十,槛车献于朝:时论快之。马士英之以兵入朝也,过淮安;振飞遏其兵,不令上岸。士英既用事,用所亲田仰来代;适振飞亦遭母丧,流寓苏州。录功,即旅次加副都御史。初,督漕时谒凤阳皇陵,望气者言高墙中有天子气;时隆武帝方以罪锢,守陵中官虐之。振飞疏乞宽罪宗,竟得请。杨维垣谪戍淮安,振飞待之薄;及是,附马、阮用事,嗾抚宁侯朱国弼劾其私语凤阳王气,心怀异图。行人朱统■〈金类〉复诋之,遂免官。

南都失守,隆武帝立于闽中,进左都御史。时音耗隔截,募能致振飞者,官五品、金三千。振飞乃赴召,中道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至则大喜,与燕;抵夜分,撤烛送归。解玉带以赐,官其子职方员外郎。又录守淮功,荫锦衣世袭千户。上每责廷臣怠玩,因进言曰:『上谓廷臣不改因循,必致败亡;臣谓上不改操切,亦未必能中兴也。上有爱民之心而未见爱民之政,有听言之明而未收听言之效;喜怒轻发,号令屡更。因群臣庸下而过于督责,因博览书史而务求明备:凡上所长者,皆臣所甚忧也』。其言皆曲中上短云。

丙戌(一六四六)秋八月,大兵进仙霞关;上走汀州,追赴不及。汀州破,走安平依朱成功。丁亥(一六四七),有误传上在粤者,偕主事万年英泛海求之。抵虎门,始知为上弟聿■〈金粤〉,已败死;乃回厦门。后赴永历帝召,卒于途(或曰自缢于邵武山寺)。

长子泽溥,字安卿;乱后,奉母居太湖。顾炎武尝曰:『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弟太平,从振飞至闽,官光禄寺卿。闽败,奉永历帝命,征兵于外。晚隐于吴门。

朱继祚,莆田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天启中,与修「三朝要典」。寻罢归。崇祯初复官,迁礼部右侍郎,充实录总裁。给事中葛枢言其纂修「要典」得罪清议,不可总裁国史;因谢病去。旋起南京礼部尚书,又以人言而罢。弘光时,起故官,协理詹事府事;未赴。隆武帝立,召拜东阁大学士,从至汀州。事败,奔还乡里。

戊子(一六四八)春,鲁监国在闽安镇,邻近州县多下;继祚亦举兵应之。与同安伯杨耿合攻兴化;城守者,监司彭遇颽,故南都御史也,招继祚入守之。三月,大兵至,城复破;继祚及参政汤芬、给事中林嵋、知县都廷谏并死之。我朝赐通谥,曰「忠节」。

汤芬字方侯,嘉善人;崇祯癸未(一六四三)进士,尝为阁部史可法监纪推官。闽中授御史;鲁监国以为参政,分守兴、泉。城破,绯袍坐堂上,被杀。我朝赐通谥,曰「烈愍」。

林嵋字小眉,莆田人;崇祯中进士。制义文奇逸;诗原本汉、魏,于唐独宗李白,外此不屑也。闯贼犯阙,嵋间道渡江,上书阁部史可法言贼中事;可法奏留之。隆武时,授兵科给事中;鲁监国亦授吏部郎中。大学士朱继祚之举兵兴化也,嵋与其事。城陷,赋绝命诗三章,呕血死。嵋磊落负奇节,见时事已非,辄寄悲愤于诗;着「蟛蜞集」十二卷。从子佳玑字衡者,质朴修志行,诗文能世其家法云。都廷谏者,杭州人。官莆田知县。城破,自缢死。我朝赐嵋、廷谏通谥,俱「节愍」。

曾世衮字长修,兴化平海卫人;尚书楚卿子也。天启甲子(一六二四),举于乡。戊子(一六四八),破产起兵,从大学士朱继祚复兴化。事败,遁厦门,忧愤死。

熊开元字符年,号鱼山;嘉鱼人。天启乙丑(一六二五)进士;除崇明知县,调繁吴江。崇祯朝,征吏科给事中。以官知县时征不及额,贬二秩外用;不赴。久之,起山西按察司照磨,迁光禄寺监事、行人司副。劾首辅周延儒,与给事中姜采同受廷杖,下狱;所谓熊、姜之狱也。卒遣戍杭州(事详「明史」)。

南都立,起吏科给事中;丁内艰,不赴。闽中以工科召,疏请终丧。连擢太常寺少卿、佥都御史,再疏辞。诏曰:『天地生才,祗有此数。迩者老成凋丧,宗周、彪佳、石麒等既皆捐躯,郑三俊又损目;故于开元之至,旦夕以冀。既在郊垧,慰予饥渴』!及入对,眷礼有加。开元请罢捐助、停事例、重爵禄、简刑罚、急亲征、实听纳、散朋党,俱嘉纳之。越日,授御营随征束阁大学士兼行在右副都御史,权理院事。时方破格用人,躁竞者多以口舌得官;开元恶之,力持资格。丹徙诸生钱邦芑言事称旨,特授御史;开元请改兵部司务。上重违其意,命以司务,得非时言事;实同御史权。上之在建宁也,外虽优礼辅臣,而事辄独断;开元遂乞罢归,不许。已而邦芑复授御史;开元力争之不得,乃引疾。

汀州破,弃家为僧于苏州华山岩,师事南岳和尚。又住休宁仰山,自号蘗庵。卒,葬徽州之丞相原。

林增志,瑞安人。崇祯中进士,官右中允。隆武时,以入阁召;未赴。闽亡,为僧,住温州之头陀寺。有僧来受戒者;问『曾杀人否』?僧自言『少时从闯贼,曾刺杀某官』。增志怒,以锡杖撞杀之。山民喧「大和尚杀人」;乃潜入泰顺峰门山中,辟田造寺曰香林,隐居焉。与遗老董龙溪父子多唱和诗,自称让庵和尚。死,葬寺之对山。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崇祯时,尝避地南都,与杨廷枢、陈子龙、夏允彝相友善。成庚辰(一六四○)进士。父孔照,方以楚抚被逮;以智怀血疏,跪朝门外叩头号呼,求代父死。帝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并释之;擢检讨。北都陷,父子为贼所掠,濒于死。南都马、阮当国,诬其污伪命,入之六等罪中;举朝大哗,乃已。叹曰:『是尚可为邪』!褫衣散发,卖药五岭间。隆武帝召之,未赴。永历时,以翰林院学士知经筵,寻命入阁。以智知不可为,乃为僧去,号无可;最后,自号曰浮山愚者。大兵尝物色得之,令曰:『易服则生,否则死;袍服在左、白刃在右』!乃辞左而受右。帅起谢之,为之解缚,听其以僧终。乃披缁诣天界,事俍公。同时有啸峰者,亦皖人;尝官都给事中。与并师俍公,时称为皖江两大师。

徐人龙字亮生,上虞人。万历丙辰(一六一六)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湖广荆襄道佥事。

寻迁湖南提学副使。故事:使车按止义陵;自桃源南入,接岭连山高险,舆挽不得前。故辰、沅、郴、靖官师子弟,皆就试。人龙乃独往;每度一关,必询视形势。及抵辰龙关,徒行;尽得其要害。后剿临蓝大盗,辄用有功。其地,辰郡稍稍能文,溆、沅则歌谣杂出;至靖川,与峒彝相半。有通「论语」一章者,即举茂才。人龙乘传所至,人多化之;且惊喜,以为开国来无此事。已擢湖南道参议;珰难起,乞终养归。

崇祯乙亥(一六三五),服未阕,即起为岭北道;增拓城垣十数处。以能闻于朝,调苏松兵备道按察司副使;虔民留之。会郴、桂贼起,围长沙,攻衡州;诏命两广、江、虔会楚合剿,檄人龙为监军。累战奏功,破诸寨,斩级万余,擒贼渠十有八。捷闻,迁武昌道,晋参政;特召赐对。道臣向无特召,召自人龙始。时杨嗣昌以夺情起官,入阁兼本兵;因人龙曾任楚官,载拜执手,指所坐曰:『以此待公』。人龙初应召,疏论时政与嗣昌忤。至是,见其墨绖在坐,连瞩之;且言己终养历十二年。嗣昌■〈目咢〉眙不知所对,遽引退。先是虔饥,人龙输粟为赈,民赖以苏。召对时,帝问所全活者几何?曰:『以十万计』。帝喜顾左右曰:『活人至十万,亦几矣』!嗣昌遽曰:『虔户版几何?而动言十万,此罔上也』!帝默然。然嘉其能,谕吏部:『遇督、抚缺推用』。遂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陛辞日,赐币,遣中官四人扶肩舆出都;道路荣之。孔有德之乱,引朝鲜船至,军吏告急。人龙治事不辍,密檄津门、山海为犄角,遣标将焚其船,夺大铜炮三十余架;贼氛顿息。因是虑阻漕,欲疏胶河故道,傍入于海以通运;亲视有成画,具疏入告。嗣昌谓漕非所职,严敕之;且中以他事夺俸。人龙知事不可为,乞放归。

无何,嗣昌死;会兵部增设右侍郎备边关制督之选,廷推起用。疏辞,不允。甲申(一六四四),晋户部尚书。以倪元璐荐,特旨兵部。比至淮,闻国变,恸哭草檄讨贼。南都立,马士英兼本兵,仍为副。每同堂坐,机事一决于士英;人龙心不平,求去。且每在堂正色危坐,士英踧踖不自安,遂分部事判两堂,人龙督理驾库、漕运。既而人龙语侵士英,复极言『安置四镇,不宜以庐、凤、淮、扬祖宗汤沐重地,遽予拥兵自卫之人。夫带砺之盟,俟有成绩。即事在急遽,争先歆赏,亦必策以自效。使恢一城即予以是城,复一地即授以是地;当前激励,未为不是。乃兵未动而遽刳内地畀之,则江南尺寸土可胜刳哉』!士英恶其言,讽台臣劾之;无可劾,乃使御史何纶纠其年耄拜舞失仪,勒致仕。时人龙年六十有九,进止矍铄,实无少误。

浙东鲁王监国,起工部尚书,与王之仁分屯江口。隆武帝以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召,命人龙门下士闽抚吴春枝赍诏促行。比入闽,力辞不受事;杜门却扫者又七年而卒。卒之日,流涕曰:『吾颇知兵事,且官兵;当国家需兵时,竟不得为国家用兵以死,吾自恨矣』!

子咸清,有神童之誉;一岁识字,五岁通经。与妻商,偕隐以终。商与祁彪佳妻景兰女兄弟也,世称仲商夫人云(见「列女」传)。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班固
  志第一 礼乐一·欧阳修
  南唐世家第二·欧阳修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赵尔巽
  归田录卷一·欧阳修
  卷第二百八十五 後晉紀六·司马光
  读礼通考卷五十四·徐乾学
  两汉刊误补遗卷八·吴仁杰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六·傅恒
  评鉴阐要卷六·乾隆
  补编三·佚名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马札儿台传·宋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阮阅

      ●卷四十一·诙谐门下  兵部李内相涛,唐宗室子,自河阳令一举状登科,小字社翁,每于班行中多自名焉,其坦率如此。翰林月给内酝,兵部尝因春社寄翰林一绝云:“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遍,依

  • 学山诗话一·夏敬观

    “方略新奇古未闻,黄中编入羽林军。汉中米贼全烧堞,帐下萧娘(原注:粱临川王宏)尚册动。碣石夜飞键户牝,玉河朝罨入烽云。檀萝蚁斗南柯内,肉搏三旬未解纷。”“漫长将成八月凶,既非横策又非纵。国书祈请三牛耳,(

  • 娱书堂诗话 全文·赵与虤

      唐许浑题孙处士居云:“髙歌懐地肺,逺赋忆天台。”极为的对。《真诰》云:“金陵者,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注云:其地肥,故曰膏腴,水至则浮,故曰地肺也。  古乐府云:“爱惜加穷袴,防闲托守宫。&

  • 沧浪集卷一·严羽

    宋 严羽 撰诗辩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歴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晩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

  • 悼亡姬·厉鹗

    姬人朱氏,乌程人。姿性明秀,生十有七年矣。雍正乙卯,予薄游吴兴,竹溪沈征士幼牧为予作缘,以中秋之夕,舟迎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予取净名居士女,字之曰月上。姬人针管之外,喜近笔砚。影拓书格,略有楷法。从予授唐人绝句二百馀首

  •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七·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七元 胡一桂 撰西汉汉高帝【太祖】姓刘名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沛郡名在徐州】父太公【後尊号太上皇】母媪感蛟龙而生帝【始皇即位甲寅岁生媪息大泽陂梦神遇雷电昼晦太公往视见蛟龙其上】隆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一。○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

  • 伍文定传·张廷玉

    伍文定,字时泰,湖北松滋人。他的父亲伍..当过贵州参议。文定自己考中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他臂力过人,擅长骑马、射箭,议论事情慷慨激昂。当初做常州推官,办事精明、勤快,很会断案,被称为强干的小吏。魏国公徐亻甫与百姓争

  •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由汉武帝至王莽】·钱穆

    要明白西汉文治政府之意义,先应注意到当时的一般情态。一、西汉初年之社会古代封建社会,到战国已逐步消失。军人、游仕、商人,不断由平民社会中跃起,他们攀登政治舞台,而攫得了古代贵族之特权。秦代统一政府在此种剧变过程

  •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司马迁

    曹沫者,鲁人也,【索隐】:沫音亡葛反。左传、穀梁并作“曹刿”,然则沫宜音刿,沫刿声相近而字异耳。此作“曹沫”,事约公羊为说,然彼无其名,直云“曹子”而已。且左传鲁庄十年,战于长勺,用曹刿谋败齐,而无劫桓公之事。十三年盟于

  • 警戒第十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2、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積,則福祿日臻。德逾於祿,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喪敗者。   3、人之于豫樂,心說

  • 卷四·刘逢禄

    贬例第八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传:不氏,贬,疾始灭也。三年:尹氏卒。传:贬,讥世卿。注:不官,不名。四年:翬帅师。传:不称公子,贬,与弑公也。八年:无骇卒。传: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注:嫌上贬起入为灭,故复为终身贬之,足见上贬为疾始。十

  •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为本。此出处不异。盖所期者殊。非敬恭宜废也

  • 大慧禅师示真如道人书·朱时恩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於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

  • 史记正义·张守节

    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张守节,始末不详。诸王侍读,率府长史,长于地理。约为开元天宝间人。《正义》中博引故实,很是详博,卷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但到明朝删削太多。《史记正义》是张守节用尽一生的精力撰成,是

  • 诸法无行经·佚名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

  •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雪峰慧空

    全一卷。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慧空禅师语录》、《东山和尚语录》、《雪峰空和尚语录》、《东山雪峰空和尚语录》。宋代雪峰慧空撰,门人慧弼编,孝宗淳熙五年(1178)刊行。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