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延昭传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延昭,他幼时沉默寡言,儿童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领兵进攻应、朔时,延昭担任这支军的先锋,奋战于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朝廷派他以崇仪副使职外任景州知州。当时长江、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朝廷任命他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又改任崇仪使,知定远军,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师的使者。

咸平二年(999)冬,契丹骚扰边疆,杨延昭当时在遂城。城小而无准备,契丹攻城又很急,合围攻城数天。契丹国主之母萧太后督促指挥作战,宋兵人人自危很害怕,杨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壮登上城上的矮墙,给予兵甲器械使之守护城墙。正好天气十分寒冷,取水泼洒城墙,天明,水全结成了冰,坚硬光滑,敌人不能爬上来。契丹兵于是瓦解退去,宋兵缴获敌人丢下的兵器很多。杨延昭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当时宋真宗驻军大名,傅潜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去作战,傅潜都不答应。等到傅潜获罪,宋真宗召杨延昭前往皇上的行营处,他都能回答皇上询问的边疆要务,真宗十分高兴,指着他对诸王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的名将,杨延昭统率军队保护边塞,有他父亲的遗风,很值得嘉奖呵。”真宗丰厚地赏赐他,仍令他还任。

这年冬天,契丹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边,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敌人,边战边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契丹兵大败,俘虏契丹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杨延昭进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起受命。真宗对宰相说:“杨嗣与杨延昭,一同在遥远的外地任职,以忠心勇猛亲身效命国家。朝廷中妒忌他们的人众多,我尽力为他们庇护,才至于此。”咸平五年(1002),契丹兵进攻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领宋军前往救援,宋军尚未摆成阵列,就被契丹兵袭击,宋军损失较多,朝廷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要治他们的罪。皇帝说“:杨嗣这些人向来以勇猛闻名,将来可获得他们的效力。”随即宽宥了他们。咸平六年(1003)夏,契丹兵又进攻望都,李继宣逗留不敢上前,获罪被削去官职。朝廷又起用杨延昭任都巡检使。当时正谋划秋天御敌的策略,真宗诏令杨嗣和杨延昭分条列出利弊上奏,又调杨延昭任宁边军部署。

景德元年(1004),真宗诏令增加杨延昭的军队达到一万人,如果契丹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军于马村西边用以保护屯田。切断黑卢口、万年桥敌人骑兵奔击的道路,仍会集各路军队互为掎角追袭敌军,令魏能、张凝、田敏用奇兵牵制敌军。当时王超任都部署,听任事不隶属之。杨延昭进言说:“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疲乏了,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这里,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上奏皇帝而没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俘获敌人极多。

等到请和,宋真宗选守卫边境各州的官员,亲笔录用给宰相看,任命杨延昭为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景德二年(1005),追叙杨延昭守边御敌的功劳,进升他任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他在屯所九年,不通晓吏事,军中的文书和诉状,常派小军官周正处理,深为周正所蒙骗,周正借机为奸作恶。真宗知道这事,斥责周正,令回兵营,而后以这事告诫杨延昭。大中祥符七年(1014),杨延昭死,终年五十七岁。

杨延昭智勇善战,他把所得的赏赐都用来慰劳军队,未尝问及家事。他进出的排场像小军官一样,他号令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战获胜报捷,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到他死去时,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朝廷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他的儿子叫杨文广。

猜你喜欢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四·王称
  卷十二 愍帝·王夫之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一七七 江西巡抚何裕城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八○ 两江总督高晋奏江宁书局拣存不解书籍已经发还折·佚名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2)·李叔同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佚名
  茹法亮传·李延寿
  魏王问张旄·佚名
  苏秦之楚·佚名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上·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九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彦辅曰拾遗唐陈子昂也少读书於金华山程曰子昂梓州射洪在州东南六十里子昂未达时在金华读书有书堂存焉甫游金华因得子昂

  • 卷一百九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六十八 刘克庄 荔支岩【洞内小石如荔支者无数】 异境閟神奇一罅通深阻呀然张蟾吻光怪腹中贮始来尚觌面稍进但聆语回头失尘世束緼行里所石房容十客石柱径

  • 卷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六十一庐山类四言古庐山神仙诗       【晋】湛方生吸风?圃饮露丹霄室宅五岳賔友松乔五言古庐山东林杂诗      【晋】僧惠逺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羣籁响出山溜滴

  • 附录等·脱脱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提调太医院广惠司事臣阿鲁图言:   窃惟汉高帝入关,任萧何而收秦籍;唐太宗即祚,命魏征以作《隋书》。盖历数归真主之朝,而简编载前代

  • 卷二百五 表四十五·赵尔巽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二月戊辰朔广东经略司言贼李冬至二犯英连韶郴等州冬至二者宜章人以军兴赋重不能保遂与其徒作乱自号平天大王诏湖广宪臣招捕 是日祝友以其军降于刘光世初友在新店欲侵宣州阻水不克渡会光世遣人招

  •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蔡东藩

      却说太傅越拒绝刘琨,并不是猜忌外夷,实因青州都督苟晞与越有嫌,见二十一回。越恐他乘隙图乱,袭据并州,乃令琨固守本镇,不得妄动。琨只得奉令而行,遣还猗卢。那汉兵却齐逼洛阳,有进无退,洛阳城内,粮食空虚,兵民疲敝,眼见是不

  • 皇王大纪卷五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简王元年十二月辛巳鲁季孙行父以鞌之功立武宫论曰立武宫者立武公敖之宫也诸侯立五庙武公至宣公十一世矣乃祧主也季氏立其宫者岂为鞌之功也哉谨按武公者从宣王不顺之命舎长立少者也季氏以少子专鲁国

  • 二五○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遵旨搜买旧书折·佚名

    二五○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遵旨搜买旧书折乾隆四十年三月十九日暂护贵州巡抚印务 布政使臣韦谦恒跪奏,为遵旨搜买旧书,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年三月十一日途次大定,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年正月初

  •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脱脱

    献明肃刘皇后,其祖上家居太原,后迁徙到益州,成为华阳人。其祖先刘延庆,在晋、汉间任右骁卫大将军;其父刘通,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跟随皇帝征讨太原,途中去世,刘皇后是刘通的第二个女儿。当初,刘皇后的母亲庞氏梦见月亮入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三人物志三宗室王公传一之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多罗显荣贝勒喀尔楚珲 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子罗洛浑 孙罗科铎 五世

  • 第六章 1·辜鸿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辜讲有一次孔子称赞一位学生(冉雍,字仲弓)说:“这就是雍啊!可以拥立他为一代国君

  • 春秋世族谱原序·陈厚耀

    往余比次左氏春秋欲求释例十五卷备杜氏一家之学访诸南中藏书家讫无传本乃私拟采摭羣书用补先儒坠绪防蒙特恩入史馆领书局直庐余暇稍得纵览于一行姜郭之书先成长厯六卷质诸善算家或蒙见许其元凯释地虽杂见史注家中猝

  • 第三十九卦:《蹇卦》·佚名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白话】蹇卦,象征陷入困境,难以前进;面对这种情况,利于向西南行动,不利于向东北行动。此时利于出现大人物,只要能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就一定可以获得吉祥。《象》曰:“山上有

  • 所欲致患经·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尔时诸比丘。明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城。诸外道异学问诸比丘。沙门瞿昙。何因处患。以何别色痛痒思想生死识字苦。云何于此诸法

  • 救荒事宜·张陛

    明张陛撰。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浙江山阴县救灾工作的总结性文件。当时缙绅刘宗周、祁彪佳及作者出资赈粥、平粜。为了防止赈济不周或虚糜浪费,张陛创立十条办法: 收集米粟、踏勘各乡灾情轻重、优先赈济孤贫、分别

  • 茅氏近思录集注·茅星来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的彼此错乱,字句讹舛。

  • 大宗地玄文本论·马鸣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