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所欲致患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尔时诸比丘。明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城。诸外道异学问诸比丘。沙门瞿昙。何因处患。以何别色痛痒思想生死识字苦。云何于此诸法。有何差特。有何志愿。何因为成。沙门瞿昙现法云何。何因开化。有所言讲。诸比丘闻诸外道所言。无以报答。则从坐起。寻舍退去。各心念言。如此所说。当从世尊启问。咨受为我分别。寻当奉行。时诸比丘分卫已竟。饭食毕讫。更整衣服。往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前白世尊。说诸异道所可难问。悉次第说。于时世尊告诸比丘。外道问汝。爱欲之事。有何安乐。致何忧患。何从兴致。因何而灭。汝当答报。诸外道默然。不以言对。佛言。我不见能解此意分别上义。所以者何。无能及者。非其境界。佛察天上天下诸魔梵天梵志诸神及人。能发遣此问。令意欣悦。爱其所乐。为欲所染。耳闻好声。鼻识好香。舌识美味。身识细滑。可意忻悦。志于所乐。为之所染。心贪于法。是五所欲。从因缘起。心以为乐。佛告比丘。何等为所欲之患。其有族姓子。随其巧便。立生活业。多所想念。或以伎术。或作长吏。或作画师。或行算术。或复刻镂。或以涂度。或说色事。或以寒冻。或逢暑热。饥渴饿死。或触风雨。或遭蚊虻。诸根变乱。趣此诸事。身欲自在。求于财宝。坐起放心。恣意坐于财宝。啼哭愁忧。椎胸郁怫。吾谓是辈。则为痴冥。致无果实。犹是精勤。不离其业。造立屋宅。及诸财贿。以获财宝。设不能获。起无央数忧恼诸患。歌舞将御得无。县官水火盗贼。怨家债主。所见夺取。烧没搪揬。劫害侵暴。坏乱家居。亡失财宝。彼族姓子。心怀此忧。卒值水火盗贼怨家。所见侵夺。愁忧啼哭。不能自胜。吾前治生积聚财业。今者霍空。无所依仰。是为情欲之忧患也。缘欲致爱。放心恣意。致此恼恨。佛告诸比丘。复次因欲贪爱所在。放心恣意。父说子恶。子说父恶。母说女恶。女说母恶。兄说弟恶。弟说兄恶。姊说妹恶。妹说姊恶。家室宗族。转相诽谤。是为贪欲之患。因致勤苦。皆由多求。放心恣意。为欲所溺。

  佛告诸比丘。复次爱欲之患。著爱为本。放心恣意。因贪利故。把持兵仗。引弓捻箭。入军战斗。兴四部兵象马车步。众兵共斗。是剧罗网。因欲自丧。亲属与亲属。兴起因缘。因贪犯罪。驰走不安。以求财产。或能获财。或不能得。或寻失财。愁忧怀恼。拍膑椎胸而以郁怫。吾本多财。今者殚尽。是为贪欲之患。恩爱之恼。放心恣意。为之所溺。

  佛告诸比丘。复次因欲之患。著爱为本。放心恣意。父子相怨。母女相憎。夫妇相捐。姊妹怀恨。兄弟相憎。亲属家室。自相诽谤。是为贪欲之患恩爱之恼。放心恣意。为之所溺。

  佛告诸比丘。复次因欲之患。著爱为本。放心恣意。手执利剑。若持刀杖。屏处沙中。若树木间。破坞间。心中怫郁。转相夺命。遥掷火轮。沸油相洒。缘是兴恶。或致困痛。或致死亡。是为贪欲之患。恩爱之恼。放心恣意。为之所溺。

  佛告诸比丘。复次因欲之患。著爱为本。放心恣意。破他门户。断人寄饷。凿人垣墙。夜行作贼。在藏匿处。或复逃亡。斗争放火。国主觉得。或吏缚束。闭著牢狱。或截耳鼻手足考治掠笞。或断头首。或时住立。压踝鹿弶擎。砖兔窟。或甑。或镬汤煮。沸油洒体。是为贪欲之患恩爱之恼。放心恣意。为之所溺。

  佛告诸比丘。复次因欲之患。著爱为本。放心恣意。身欲众恶。骂詈冲口。心念毒恶。不护身口。不顾后世。寿命终没。魂神一去。堕于恶趣勤苦之处。昼夜考治。无央数岁。是为贪欲之患爱欲之恼。放心恣意。为之所溺。

  佛告诸比丘。复次何因舍欲。能乐断恶。一切所欲。截诸贪求。刈众情态。是为舍欲。其有沙门梵志。见爱欲之瑕。因兴诸患。审知如有爱欲已。劝助众人使度于欲。假使劝化。至于解脱。志于爱欲。欲度彼岸。未之有也。若有沙门梵志。乐于爱欲。不观爱欲之瑕秽者。若能审识情欲。如有无贪诸情。开化众人。度于彼岸。自度济彼。则获此事。如意无疑。其有目睹。于此人所乐。长者家妻。梵志之妻。年十四五十六二十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白不黑。颜貌姝妙。如树华茂。佛言比丘。初始目睹因缘。所兴可意欢乐。是欲所乐。何等为色因缘之患。于是见女人年。尊老极年。八十若九十百年。若百二十。头白齿落。面皱皮缓。身重少气。拄杖偻行。羸极上气。行步苦难。身体战恌。于比丘意云何。极不于端正姝好。颜色证患已现。比丘对曰。唯然是为色之忧患也。

  佛告诸比丘。又见女人终亡之后。一日二日。至五日六日。身色变青。膀胀烂臭。恶露不净。从九孔出。身中生虫。虫还食其肉。于比丘意云何。前时端正。颜色姝妙。今失好貌。变证现乎。对曰唯然。佛言。是为色之患证。

  佛告诸比丘。若复见女人。臭烂在地。乌鸟所食。雕鹫所啄。虎狼野狐所啖。无央数虫。从其身出。还食其肉。于比丘意云何。前时端正。颜色姝好。没不存乎。其患现耶。对曰唯然。佛言。是为欲之患证也。

  佛告诸比丘。若复见女人。皮肉离体。但见白骨。前时端正。颜貌姝好。没不复现。其患证乎。对曰唯然。是为爱欲之患证也。

  佛告诸比丘。若复见女人。身骨节解手足膝胫。鼻耳胁背。臂肘头颈。各在异处。于比丘意云何。前时端正姝好。没不现乎。证患现耶。对曰唯然。佛言。是为欲之忧患证也。

  佛告诸比丘。见彼女人。捐在冢间无央数岁。骨节糜碎。青白如碧。碎坏如面。于比丘意云何。前时端正。颜貌姝好。没不现乎。患证现耶。对曰唯然。佛言。是为贪欲忧患证也。

  佛告诸比丘。谁能离欲。能断色欲。蠲除情色。拔贪不习。乃不著色。其有沙门梵志。乐色如是。以为欢然。睹其患证。睹见生恼。审知如有。则等于色心无所猗。劝化于人。使度彼岸。设使有人。以色猗色。欲得度者。未之有也。其沙门梵志。欢喜于色。更诸情欲。睹色患证。欲得离色。拔其所情。则睹如有。等观诸色。劝化诸人。令度彼岸。知色所猗。舍于诸色。则可得也。

  佛告诸比丘。何等为痛痒所更乐乎。舍诸习耶。于是比丘寂于诸欲。离于诸恶不善之法。有念有想。独处晏然。行第一禅。设使比丘。获此第一禅者。则不贪己。不著于彼。则无有争心不怀恚。是为比丘痛痒乐无嗔怒。吾无所恨。为乐痛痒。是为乐习所观乐彼灭诸想乐内念寂然其心为一无念无行志寂逮安。是为第二禅。假使比丘。行第二禅不贪己。不著彼心增减。彼欲欢喜观无欲行。常以寂定业身则安。如圣所演。常观意定。行第三禅。假使比丘。行第三禅。是痛痒所乐。彼则除苦蠲除所安。前所更历。可不可意。无苦无乐。观其志定。具足清净。假使比丘。行第四禅。是为痛痒所乐。

  复次比丘缘痛生乐可意之欲。是为痒所乐。何等为痛之忧患。因痛生患。忧恼之愦。是痛忧患。又痛痒。无常之苦。别离之法。其法都痛痒。起无常苦。致别离法。是为痛痒之患。何等为离痛。其于痛痒。断诸贪欲。是为离欲。其有沙门梵志。晓了痛痒。诸所更乐。都致忧患。不舍诸爱欲。审知如有。而猗痛痒。劝化众人。度于彼岸。自得成就。济诸猗著。未之有也。其有沙门梵志。睹痛痒所乐。从乐致患。离于爱欲。谛知如有。等观痛痒。而无所猗。劝化余人。令度彼岸。自得成就。并化余人。此事可致。是为舍欢悦。如是诸比丘。闻经欢喜。

    所欲致患经

猜你喜欢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六卷·世亲
  卷第十八·佚名
  怎样赴龙华三会·太虚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印光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十卷·佚名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终南家业卷第一·守一
  评花草有灵·太虚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马鸣
  正法华经卷第一·佚名
  生经卷第五·佚名
  卷五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佚名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印光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八·曾国藩

      陆放翁七绝下四百八十二首  湖村野兴二首  十里疏钟到野堂,五更残月伴清霜。已知无奈姮娥冷,瘦损梅花更断肠。  山色空濛雨点微,醉中不觉湿蓑衣。何妨乞与丹青本,一棹横冲翠霭归。  中秋雨霁月色入户起饮酒一

  • 田间诗学卷四·钱澄之

    魏谱略【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至春秋鲁闵公元年晋献公灭之以其地赐大夫毕万自尔而后晋有魏氏 按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孔云蒲坂安邑皆与逼近谓境内有其

  • 卷十七·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十七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韩维南阳集钞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人父亿参知政事维受?入官父没闭门不仕欧阳修荐为检讨知太常礼院出判泾州英宗免丧除同修起居注侍迩英进知制诰知通进

  •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於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

  • 蔡珪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蔡珪(?-1174)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蔡松年子。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澄州军事判官,三河主簿。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大定十四年,由礼部郎中出守潍州,道卒。《金史》卷一二五附传蔡松年。

  •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 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六·赵尔巽

      王文雄 朱射斗子树 穆克登布 富成穆维 施缙李绍祖 宋延清 袁国璜何元卿 诸神保 达三泰 德龄 保兴 凝德 多尔济紥布王凯 王懋赏 惠伦安禄 佛住 西津泰 丰伸布 阿尔萨朗 乌什哈达和兴额   王文雄,字叔师,贵州玉屏人

  • ●卷第二十七·胡三省

    【汉纪十九】起昭阳太渊献,尽玄黓涒滩,凡十年。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五八年)①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②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地节四年,颍川太守让入为左冯翊,以霸为颍川太守。至元康三年,霸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纪昀

    列传元 【三十六】○元三十六陈祜【天祥】 刘宣何荣祖陈思济秦长卿赵与■〈票上灬下〉 姚天福许国祯【扆】陈祜刘宣何荣祖陈思济秦长卿赵与■〈票上灬下〉姚天福许国祯△陈祜陈祜一名天佑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少好学家贫

  • 二八四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查缴禁书并发还书局候旨在外焚销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八四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查缴禁书并发还书局候旨在外焚销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五日臣韦谦恒谨奏,为遵旨查缴禁书,恭折奏闻销毁事。窃臣节奉谕旨,搜罗旧书,并准各省督抚将查出应禁书籍名目移咨,一体查禁。业经臣

  • 房景先传·魏收

    景先,字光胄。幼小甭贫,无钱从师受学,他的母亲自己教他《毛诗》、《曲礼》。十二岁半,向母亲请求说:“怎么可以让兄当雇工以供景先呢?我要求自求衣食,然后就学。”母亲怜其幼小,不答应。房景先苦苦请求,就依了,于是得到一件羊皮

  • 卷十六·道世

    △弥勒部第五(此别五部)▲述意部第一惟大觉世雄,随机利物。巧施现权之教,以救将来之急。时经末代,命同风烛。逐要利生,无过见佛。以释尊遗嘱:於我法中所修行者,并付慈氏,令悟圣果。大圣殷勤,理固无妄。一念相值,终隔四流。结妙愿

  • 论中阴·印光

    ●(以下论中阴)中阴者, 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 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 七七日必投生等, 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 乃即彼无明心中, 所现之生灭相而言, 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

  • 禅林宝训序·净善

    宝训者。昔妙喜竹庵诛茅江西云门时共集。予淳熙间。游云居得之老僧祖安。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完。后来或见于语录传记中。积之十年仅五十篇余。仍取黄龙下至佛照简堂诸老遗语。节葺类三百篇。其所得有先后。而不以古今

  • 卷第二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九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定品第八之二如是已说所依止定。当辩依定所起功德。诸功德中先辩无量。颂曰。无量有四种  对治嗔等故慈悲无嗔性  喜喜舍无贪此行相如次  与乐及拔

  • 卷第七·佚名

      施设论卷第七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三如经所说。一性所成。有多种类。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引世间定。先得离欲。次不艰苦。复不流散

  • 斜阳·太宰治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