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

献明肃刘皇后,其祖上家居太原,后迁徙到益州,成为华阳人。其祖先刘延庆,在晋、汉间任右骁卫大将军;其父刘通,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跟随皇帝征讨太原,途中去世,刘皇后是刘通的第二个女儿。

当初,刘皇后的母亲庞氏梦见月亮入怀中,后来有身孕,生下刘皇后。刘皇后在婴儿时就成了孤儿,由外祖母家抚养。刘皇后善于打拨浪鼓。四川人龚美,以锻造银两为业,将刘皇后带到京师。刘皇后十五岁进了襄王官邸,襄王乳母秦国夫人性格严整,对太宗说及此事,太宗令襄王把她斥出。襄王不得已,把她安置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太宗死后,真宗即位,封刘皇后为美人入宫。因为刘皇后没有宗族,于是以龚美为兄弟,让龚美改姓刘。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刘皇后被封为修仪,后又进封德妃。

章穆皇后死后,真宗想立刘皇后为皇后,大臣多认为不可,真宗还是立她为皇后。李宸妃生下仁宗,刘皇后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与杨淑妃对她关怀备至。刘皇后生性敏悟,通晓经书和历史,听了朝廷政事,能够记得政事的本末。真宗退朝,批阅天下奏章,常常忙到深夜,因此,刘皇后参加对这些政事的处理。在后宫真宗如有事相问,刘皇后就征引故实来回答。

天禧四年(1020),真宗长期病居后宫,政事多由刘皇后决断。宰相寇准密议奏请皇太子监国,因事情泄露而罢宰相,朝廷用丁谓代他为相。后来,入内都知周怀政谋划废掉皇后杀掉丁谓,重新起用寇准来辅佐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使承制杨怀吉跑到了丁谓那里告知此事,丁谓当夜乘牛车,带杨崇勋、杨怀吉到枢密使曹利用那里商量谋划。第二天,诛杀周怀政,贬寇准为衡州司马。于是真宗诏令皇太子开设资政堂,让大臣处理天下政事,由刘皇后在内裁制。

真宗死后,下遗诏尊封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由太后处理。丁谓等大臣请太后在别殿御政,太后派张景宗、雷允恭下谕说:“皇帝处理政事,我应朝夕在侧,何必别御一殿?”于是请皇帝与太后五天去一次承明殿,皇帝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处理政事。大臣们商议已定,太后忽然出示手书,准备在后宫批阅奏章,遇有重大事情就召辅臣来后宫商议,这个主意出于丁谓,并非太后的意思。丁谓被贬后,冯拯等大臣三次上奏,请求坚持当初的商议。皇帝也同意了,于是与太后一起在承明殿处理政事。百官上表称贺,太后深感悲哀。有关部门请太后制令称“吾”,以太后生日为长宁节,出入乘大安辇,鸣鞭侍卫等仪式与皇帝相同。并下令天下避太后父亲的名讳。群臣上太后尊号为应元崇德慈仁寿慈圣太后,太后亲临文德殿接受封册。

天圣五年(1027)正月初一,太后驾临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分列殿中,皇帝两拜跪着给太后拜寿。这一年郊祀前,太后曾出示手书晓谕百官,不必加尊号。拜礼以后,皇帝率朝廷百官恭谢如同元日的仪式。天圣七年(1029)冬至这天,皇帝又率百官给太后拜寿,范仲淹再三陈述此事不当,但皇帝不听。九月,诏令在长宁节这天赐给大臣百官衣服,给天下百姓赏赐宴席,一切仪式依照乾元节。

明道元年(1032)冬至日,太后又驾临文德殿。有关机构在殿上陈放黄麾仪仗,设立宫架、登歌、二舞诸仪式。第二年,皇帝要自耕籍田,太后也去太庙朝拜,乘九龙绣花冠,斋祀于太庙。第二天天明,太后穿衮衣,十章,减去宗彝、藻,不带剑,戴仪天冠,前后垂挂珠翠十旒。祀献七室,皇太妃接着祀献,皇后最后祀献。追加太后尊号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这一年太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谥号是章献明肃,葬在永定陵西北。原来的制度皇后都是二个字的谥号,行使皇帝权力的,加为四个字的谥号,从太后开始。朝廷追赠太后的三世祖先,赠官到了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太后的父亲封为魏王。

当初,仁宗即位时年纪尚小,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力,虽然政事决于太后宫闱,但号令严明,恩威遍于天下。身边近臣也很少假权借威,宫廷没有妄加改作。对内对外赏赐有度,柴氏、李氏二公主入宫谒见太后,穿着..砨服。太后说:“我老了啊。”命令左右大臣赐给二公主珠玑帕首。当时,润王元份之妇安国夫人李氏年老,头发快要落了,求见太后,也请求赐给帕首。太后说:“大长公主,是太宗皇帝之女,先帝的妹妹啊;你只不过是一个赵家老妇,难道能跟她们相比吗?”旧制赐给大臣茶,有龙凤纹饰,太后说:“这难道是做人臣的人能得到的吗?”命令有关部门另外制作入香京挺赐给大臣。太后给自己族人赐食时,一定换用扣器,说:“不能使尚方之器进入我家。”太后常穿....练裙,太后的侍者们见仁宗身边的人穿戴华贵,想仿效她们。太后诫斥说:“那是皇帝的嫔妃所用的饰物,你们怎么能学?”

先前,小臣方仲弓向太后上书,请求依照武后的做法,立刘氏庙,而程琳也献上《武后临朝图》,太后把方仲弓的上书抛弃在地上说“:我不做这样有负祖宗的事情。”有一个漕臣叫刘绰的,从京西回来,说在仓库时囤积粮食千余斛,请求交给有关部门。太后问他说:“你知道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他们吗?这四个人难道因为向朝廷贡献余粮而得到升迁了吗?”

太后处理政事共有十一年,到了仁宗即位,就晓谕辅臣说:“皇帝处理政事的空余时间,应诏令有名的儒家学者讲习经史,来辅助皇帝,立其功德。”于是在崇政殿的西庑设立幄帐,每天命亲近的大臣给皇帝讲读经史。

丁谓、曹利用因弄权被贬,而天下百姓更敬畏太后。太后晚年渐渐进用外戚,任命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寻访朝廷政事,崇勋等人因此势倾中外。太后之兄的儿子从德死后,他的亲戚、门人、厮役被拜为官员的有数十人。御史曹修古、杨偕、郭劝、段少连上奏论议,太后把他们都驱逐了。

太后扶持皇帝非常尽力,而仁宗奉敬太后也非常周到。仁宗年纪已大,还不知道自己是宸妃所生,在太后在世之日没有丝毫间隙隔阂。在太后病危时,皇帝大赦天下,尽召天下医生乘传驿之马到京师。曾经被太后贬谪的大臣都还徙内地,贬死的大臣都恢复其官位。后来有人常追究太后当时的事情,范仲淹也以为然,皇帝说:“这是朕不忍听的啊!”下诏书诫令中外不要再言。

于是泰宁军节度使钱惟演请求让章献皇后、章懿皇后与章穆皇后一并附祀于真宗庙室。朝廷诏令三省与礼院决议,三省与礼院都以为章穆皇后位列皇后,已附祀于真宗庙,自然合乎一帝一后之制度,章献明肃皇后身居坤元之尊,章懿皇后感日符之贵,功德没有人能相比,应当崇建新庙,二皇后同殿不同室,每年献祀,仍用太庙献祀之仪式,仍应另立庙名,以世世享祀。翰林学士冯元等上书请以奉慈为庙名,仁宗下诏依从。庆历五年(1045),礼院上书称章献、章懿二皇后,请求依照本朝懿德、明德、元德三皇后一同附祀于太宗庙室的旧制,迁到真宗庙附祀。仁宗下诏再次议决,翰林学士王尧臣等商议,请求迁二皇后附祀真宗庙,序列排在章穆皇后之后,仁宗下诏听从此议。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五行三·范晔
  卷二前赵录二·崔鸿
  ●卷一百十九·徐梦莘
  ●卷二十七·邵博
  卷第一百三十五·胡三省
  卷之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纪昀
  卷七十七·佚名
  卷一·傅恒
  凡例·许寿裳
  江总传·姚思廉
  陶谷传·脱脱
  礼一二·徐松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纲鉴易知录卷七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吴景旭

      壬后集下之上  元诗  铁史  曹石仓曰亷夫乐府原编十六卷今只存四卷又门人顾亮所编咏史不在此内又抄本者亦系咏史诗也先生诗集多系其门人吴复所编先生自以为古乐府辞世人罕习善和予者惟五峰李季和而已季和死

  • ◆张平章珪·顾嗣立

    珪字公瑞,自号澹庵,弘范子。至元十七年,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弘范卒,屡着战功。二十九年入朝,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擢江南行台侍御史,换文阶中奉大夫。迁浙西廉访使,入佥枢密院事,拜江南行台中丞,谢病归。

  • 卷二百六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泉诗集周文璞瞿塘神君歌黄衫纱帽佳少年炯然饿虎穷山渊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

  • 卷二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二目録山水类题朱审寺壁山水画【唐柳公权】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唐李白】台中寓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唐羊士谔】奉和李右相书壁画山水【唐孙逖】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 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沈约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太尉淑兄子也。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愍孙饥寒不足。母琅邪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愍孙少好学,有清才,有欲与从兄顗婚者,伯父洵即顗父,曰:“顗

  • 世家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二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元宗二。○(甲子)五年春正月丁丑朔放朝贺。壬辰亲设仁王道场于内殿。己亥醮太一于内殿。二月壬子京城地震。己未燃灯王如奉恩寺。丙寅韩

  • ·乾隆三定台湾记·丁曰健

    台湾不宜有乱也:土沃产阜,耕一余三,海外科徭简,夜户不闭。然而,未尝三十年不乱,其乱非外寇而皆内贼,朱一贵、林爽文其尤着者也。一贵既俘,以诸罗北境辽阔,增彰化县及北淡水同知。地大物■〈奫,去氵〉,漳、泉、惠、

  • 石虎传(附石世等传)·魏收

    石虎,字季龙,是石勒的侄子。石虎的祖父叫寇觅。寇觅有七个儿子,石虎排行第四。石虎是由石勒的父亲抚养并收为儿子,所以有人又说他是石勒的弟弟。晋永兴年间,石虎与石勒离散。永嘉五年(311),刘琨送石勒的母亲王氏和石虎到葛

  • 五行對第三十八·苏舆

      河閒獻王問溫城董君曰:“《孝經》曰‘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何謂也?”對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木為春。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

  • 御制书·洪咨夔

    御制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隠公作伪事春秋以三为近古后世注疏家愈逺愈竒而愈不得其正即如不书隠公即位左氏谓摄盖引而不发似矣公羊以为桓贵则已失之惟谷梁一则谓成公志再则谓成人美终则谓轻千乗之国蹈道则未持论平正而不

  • 提要·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详解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详解四十卷宋王昭禹撰陈振孙书録解题曰昭禹未详何等人近世为举子业者多用之其学皆宗王氏新説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

  • 法印经全文·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尔时佛在舍卫国。与刍众俱。是时佛告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樱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时诸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七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七卷辨护法等四种罪人不定义 论阐提断善根义 广辩诸佛非天非非天等事 辨三漏义 辨七漏义德王品之第二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至)是名不闻而闻案。僧亮曰。上说有为作因无常。涅槃从了

  • 重姓缘品第二十一·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豪长者。财富无量。唯无子息。每怀悒[悒:yì]迟。祷祠神祇。求索一子。精诚欵笃。妇便怀妊。日月满足。生一男儿。其儿端正。世所希有。

  • 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佚名

    由《固气还神论》和《九转琼丹论》两部分组成。后者有注。前者引《黄庭经》,述精气为人之本,教人养气养精。后者述神水为灵丹之源,教人炼丹。疑其为房中阴丹之术。

  • 平台纪略·蓝鼎元

    一卷。记康熙六十年(1721)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始末。起于是年四月,讫于雍正元年(1723)四月。鼎元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为该役清军主帅之一。鼎元参赞军务,一一亲见,故记载翔实可靠。有雍正元年、十年刊本和《鹿洲全集》

  •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智旭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