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三十七

洪武十四年夏四月丙辰朔诏改建国子学于鸡鸣山下命国子生兼读刘向说苑及律令  上谕祭酒李敬曰士之为学贵于知古今穷物理圣经贤传学者所必习若说苑一书刘向之所论次多载前者往行善善恶恶昭然于方册之间朕尝于暇时观之深有劝戒至于律令载国家法制参酌古今之宜观之者亦可以远刑辟卿以朕命导诸生读经史之暇兼说苑讲律令必有所益

○命都督府选骑士赴北平从大将军徐达征进得精壮者万六千一百三十五人各赐文绮战衣遣行

○思南宣慰使田大雅率其属来朝贡马及方物诏赐文绮钞锭

○遣使赍敕谕宋国公冯胜曰今天象有警占在大梁乃尔所封之地尔今正在彼处当早夜谨畏王之宫殿已成王城内外护卫严之曰惟尔有学者行发誉儒林朕嘉尔能屡常擢用迩者遣使召尔司业成均简在朕心期于成效夫何不数日间遽然而逝朕甚悼焉已令有司备礼殡殓灵车归葬特以牲醴致祭崧博学有志家素贫及贵未尝增置产业居官十岁不以妻子相随清苦如布衣时其为北平按察副使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每夜孤灯一榻读书不辍至五鼓则衣冠起坐待旦值北平兵革之后招徕逋逃慰安反侧惟务宽厚以存大体尤慎威刑之用遇小人憸狡輙先事防制温颜巽词而见者凛然及致仕而归益自谦下问学之功老而弥笃与人言未尝及官政岁歉其姻族之人不能自餋者輙周给之崧扬历中外尤以文学受知于上其为文雅粹为诗有唐人风韵所著有北平八府志东游录岭南录及诗文十八卷藏于家又有职方集行于世

○庚申享太庙

○壬戌重铸朝钟以少牢享司钟之神

○夜岁星犯垒璧阵

○癸亥赐国子生夏衣

○初昏大阴晕五帝座

○甲子  上谓刑部臣曰善名人之所慕恶名人之所耻凡为仕者孰不欲保其爵禄彰善誉而垂羙称然或一时差谬或为人所诖误惟于刑宪虽悔无及朕审知近时所犯多出于此自今凡官吏有犯宥罪复职书其过榜示其门使之自省若果能省身改过则为除之有不悛者则论如律

○丁卯诏应天府餋济院孤老中有还乡里者听

○戊辰以儒士伍朝宾为谏院左正言朝宾江西吉安人博学善为诗元末累举不第进而家居杜门不出至是以儒士徵授今官

○庚午大将军徐达率诸将出塞右副将军傅友德至北黄河虏骑骇遁友德选轻骑夜袭灰山克之获其部落人畜甚众西平侯沐英等略公主山长寨歼其戍卒获全宁四部以归

○夜有大星青白色自北斗魁中西北行至游气中没

○癸酉召前武昌知府傅藻为河南按察使藻金华义乌人博学通经史善词章国初为县学训导九年用荐授翰林应奉改监察御史十一年擢为东宫文学复改监察御史十二年出知武昌府以事免还乡至是复召用焉

○乙亥置定海守御千户所

○复置磨勘司稽考在京诸司文移司令一人左右司丞各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

○戊寅给北平狭西山西诸卫士卒布绢绵花

○己卯北平布政使司言民间旧输焰硝近岁未徵请岁输如故  上曰此但攻战用之耳今天下安宁无事兵革宜罢输且方面大臣凡事关大体有益于国与民者则当言之此何必言因命该部移文谕之今后若此类者皆勿复徵

○庚辰以致仕镇抚张真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

○辛巳定辽卫指挥佥事张德卒遣官致祭以米五十石布七疋给其家

○复置巡检司三十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一曰三山庐州府无为州一曰奥龙河镇常州府无锡县一曰高桥嘉兴府嘉兴县一曰杉青闸安庆府四桐城县源子港宿松县泾江口望江县杨湾口怀宁县长风夹湖州府三乌程县之后潘德清县之下塘新市应天府江浦县二曰浦子口西江口苏州府五吴江县曰烂溪简村因渎长桥昆山县曰石浦和州一曰牛屯河桂林府三临桂县之湘山渡阳朔县之伏荔市灵川县之白石潭柳州府二来宾县白牛镇融县长安镇平乐府平乐县之榕津寨梧州府二藤县之赤水镇苍梧县之安平乡浔州府二桂平县常林乡贵县新安寨南宁府横州之南乡

○壬午故元将校刘敬祖等三百三十二人自辽东来降赐帛钞有差

○癸未革广东海北盐课司

○甲申皇第十一孙孟熜生楚王庶长子也

○以范祖为通政使司试右通政

○改阳山县为连州寻复置阳山县隶之

○赐监察御史承敕郎给事中夏衣

五月乙酉朔哈梅里回回阿老丁来朝贡马诏赐文绮遣往畏吾儿之地招谕番酋

○丁亥复改广东廉州为府化县钦县为州化州隶高州府钦州隶廉州府以吴川石城二县隶化州灵山县隶钦州又置茂名县隶高州府合浦县隶廉州府

○赐思南宣慰使田大雅衣帽靴袜及文绮二十匹钞二百五十锭遣还

○己丑以试左通政张紞为试通政使左参议余熂为左通政右参议韩钥为左参议

○庚寅革邓州之穰县

○辛卯复置夔州府施州以建始县隶之

○丙申刑部奏决重刑  上谕之曰朕常命汝等凡有重岳必三覆奏以人命至重恐不得其情则刑罚滥及而死者不可复生也故必欲详审今汝等概以重刑来奏其间固有渎伦乱法罪不可原者亦有一时过误情有可矜者必当分别若一概言之则轻重不分矣自今凡十恶非常赦所原者则云重刑其余襍犯死罪许听收赎者毋概言也

○戊戌以孝弟力田李好诚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聪明正直张汝霖为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

○荆州护卫军妇一产三男命赐钱米俾求乳母养之

○庚子旌表杭州府仁和县民夏一妻王氏贞节

○乙巳夜太阴晕岁星

○丙午松州民申和甫等来朝各赐衣一袭

○丁未给赐在京各卫士卒夏布凡三十四万一千四百余疋

○己酉命京卫营建军伍庐舍及官员居室又计在京一岁官俸军粮之数令各建仓储蓄以便支给

○夜有星黄白色自羽林军西南委曲行复还至羽林军没

○庚戌夜有大星青白色自勾陈西北行至文昌没

○壬子以故临江侯陈德子镛袭封临江侯诰曰人臣能宣力效忠佐兴大业者爵位以荣其身世禄以及其后所以重报功之典也咨尔陈镛尔父临江侯德从朕渡江勤事左右征讨四方尤著勋绩天下既定论功定封锡以侯爵加以重禄俾享安荣何天不假年遽然长逝朕念之不忘尔为嫡长是用命袭其爵呜呼竭忠为国人臣之当为崇德报功古今之盛典尔镛思前人之奋勇折冲于勍敌以成大功当益懋忠勋永保禄位

○癸丑召山西右布政使赵新为翰林院修撰

○以狄济为广东都指挥使济济宁卫指挥崇之子也

○甲寅改湖广平阳守御千户所为桂阳守御千户所

○是月五溪蛮作乱议出师讨之江夏侯周德兴请行时德兴年老  上未之许德兴请益力且示其矍铄状  上壮而遣之赐以手书曰古之将臣忠于为国者尽智虑筋力之所能及御灾捍患终其身而后止若赵充国图取西羌马援请讨交阯朕常叹羡谓古有其人而今不可得乃者五溪蛮叛阻遏王化贻祸良民朕方择将命师尔德兴奋然请行朕悯卿年老不忍烦卿卿乃固请爰命为大将往靖南服呜呼忠勤不怠卿之志见矣御侮安民尤在斯行功成师旋当有以报卿也

○靖州蛮作乱卫兵讨平之

六月乙卯朔

○丙辰赐国子生布帛各一疋时于诸生中选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以期大用称之曰老秀才累有罗绮袭衣巾靴之赐恩遇甚厚

○以商景为江西左布政使景太仆寺卿暠之弟也

○安南陈炜遣大中大夫罗伯长奉表贡方物时思明府来言安南脱峒二县攻其永平等寨安南亦言思明府攻其脱峒陆峙诸处  上以其诈命还其贡以书诘责陈炜言其作奸肆侮生隙构患欺诳中国之罪复敕广西布政使司自今安南入贡并勿纳

○戊辰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壬申夜有星青白色自招摇西北行至云中没

○癸酉扬王坟享堂成

○丙子给赐燕山等卫北征将士九万九千四百余人钞十五万八千四百八十五锭盐七万五千五百余斤

○戊寅筑海盐县海塘成先是海盐县塘岸为潮水冲激坏二百余文命工部募市民无农业者分筑之至是始成

○癸未置黔江县初黔江之地元季陷入蛮夷国朝立千户所招谕其民至是渐复故业遂置县以安抚之

○夜辰星荧惑太白三星聚于东井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张廷玉
  卷十七 本纪十七·赵尔巽
  第二十九回 郑汝成力守制造局 陈其美战败春申江·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五·徐乾学
  中俄密约之真相·佚名
  补遗卷四·沈德符
  宋史全文卷十·佚名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三·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杨士奇
  吏治类·佚名
  一百四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蝗蝻全尽摺·佚名
  第二○四印领光绪十五年正月一一四○九—九·佚名
  后集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卷一·傅恒
  卷五十一·黄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王国维

    元剧进步之二大端,既于第八章述之矣。然元剧大都限于四折,且每折限一宫调,又限一人唱,其律至严,不容逾越。故庄严雄肆,是其所长;而于曲折详尽,犹其所短也。至除此限制,而一剧无一定之折数,一折(南戏中谓之一出)无一定之宫调;且不独

  • 卷365 ·佚名

    孙应时 小舟过吴江风雨大作夜泊三家村翌日风回到家日未中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踚弯背欲偻。 笔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

  • 卷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六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五言絶句】秋夜            宗泐【五首】窗外芭蕉雨檐前蟋蟀声如将不平意相诉到天明小景孤村带寒鸦远山涵夕雾渡头人未归日落风吹树水竹居图山人水

  • 卷三百六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八十五 张无为【龙虎山人天师四十三代孙】 次韵苏素庵先生杂诗 微月生东海明河澹疎星露华集灌木衰草隂蛩鸣虚襟坐长夜抚慨摅余情万有等埃腐云胡劳死

  • 鸣盛集附录·林鸿

    赋椰子赋余尝驾苍虬乗虚舟登蓬莱之三山游海外之四州思金茎之玉露沁枯肠而消忧有一黎叟怡然谓予曰遐荒之游乐乎吾遗子以消渇之物形碨礧而味珍羞名为椰子欲之易求乃翩翩而特立耸乔树于荒丘孤高挺出劒叶蓊郁标危榦而叅天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九骆宾王棹歌行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揺芰日衣麝入荷风叶密舟难荡莲踈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秋【一作愁】帐灯华【一作光】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海曲书情薄游倦千里

  • 第二十二册 崇德元年七月·佚名

    第二十三册 崇德元年七月十九日,出征明国多罗武英郡王、多罗饶馀贝勒遣国史院学士罗硕、肇帖式扎苏喀前来报信,其所赍书曰:统军出征武英郡王书呈宽温仁圣汗。六月二十七日入边,尔黄旗自巴颜德木地方入两白旗正蓝旗自坤都

  • 清代学人列传一·佚名

    ○包世臣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幼从其父郡学君读。甫龀齿,读《孟子》至"五亩之宅",即问:"今日制民产何以不如此?"郡学君奇之。少长,虽亦习为举子业,而出语咸识本原。父寻卒,遂孤露,且家极贫。弱冠乃奔走四方谋衣食。客芜湖

  • 绎史卷三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隠公摄位左传【隠公】惠公元妃孟子孟子防继室以声子生隠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隠公立而奉之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史记初惠公适夫人

  • 叶仪传·张廷玉

    叶仪,字景翰,金华人,是许谦的弟子。许谦教导他说“:学者必以五性人伦为本,以开发心术、变化气质为先。”仪早晚均以此来告诫鞭策自己,探究其中深意。不久,他收徒讲学,士人争相拜他为师。他对弟子们说:“圣贤的言行,尽在于《六经

  • 经济文衡后集卷四·佚名

    宋 滕珙 撰文王类论文王圣德日新之效大学或问此段因问周邦惟新之命而言文王新德之功曰诗之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何也曰言周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余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而民亦丕变故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

  • 春秋大全卷三十一·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昭公下【癸景王十酉七年】十有四年【晋昭四齐景二十卫灵七蔡平二郑定二曹武二十七卒陈惠二杞平八宋元四秦哀九楚平王居元年吴夷末十六】春意如至自晋【左传尊晋罪已也尊晋罪己礼也谷梁传大夫执则致致则

  • 卷一·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一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国风一【愚按集传于国风之下系以一者以国风居四诗之首也下文周南一之一者周南又居国风中十五国之首也后仿此】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謡之

  • 談內學研究·欧阳竟无

    今談內學研究,先內學,後研究。 內學之謂內,有三義︰ 一、無漏為內,有漏為外也。《雜集論》雲︰墮于三界為漏。其有漏法即流轉法,與還滅法截然二事,猶水與火,猶黑與白,以其種子即成二類也。昔人于此每每講錯。以為真如本淨也,煩惱染

  • 序·赞宁

    ○进高僧传表(臣)僧(赞宁)等言,自太平兴国七年伏奉敕旨,俾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者。(臣)等遐求事迹,博采碑文,今已撰集成三十卷,谨诣阙庭进上。益琅函而更广,延玉历以弥长。(臣)等诚忧诚恐,兢惕之至。(臣)等闻浑仪之外,别有释天;法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一有久从生死苦厌苦发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觉圣智。亦名佛智自然智无师智。二依先觉者。劝令知苦本方能发心。夫发心者。有此二种。若言要。依先佛发心者。即有常过。即同外道常见。即先觉者。以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成就蕴第六之四有十二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

  • 庚子国变记·李希圣

    李希圣撰。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刻本,1982年上海书店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作者李希圣,字亦元,湖南湘乡人。光绪朝进士,后任刑部主事。义和团运动崛起之时,李氏在围城中所作日记详细记载北京城中发生的诸多情况。全书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