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齐履谦传

齐履谦字伯恒。父名齐义,精于算术。履谦六岁随父亲至京师,七岁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十一岁父亲教他推算星历,十三岁从师,崇拜圣贤之学,非洙、泗、伊、洛之书不读。

至元十六年(1279),朝廷初设太史局,改制新历,履谦为星历生。同辈者都是司天台官之子,太史王恂问他们算术题,都不能对,只有履谦对答如流,深得王恂器重。新历制成后,履谦又参加修纂《历经》、《历议》。至元二十九年被授予星历教授。都城计时器刻漏,原为木制品,其形如碑,故名“碑漏”。该“碑漏”年久失修,计时不准。大德元年(1297),中书省命履谦检查,工匠在履谦指导下进行改做,能准确报时,又奏请重建鼓楼,增添更鼓和守漏士卒。

大德二年,履谦调任保章正,从此才专管历法之事。三年八月初一日,按历法推算,这天巳时应有日蚀。但并无日蚀出现,众人皆惧怕,履谦从容地对大家说“:当蚀不蚀,古代也有过,何况已近午时,阳盛阴弱,应该是当蚀不蚀。”他考证自唐开元以来日蚀之当蚀而不蚀者有十次。六年六月初一,按历法推算,这天戌时应有日蚀五十七秒。但其他星历官不敢上报,履谦说:“我们所掌握的是一般规律,届时日蚀是否出现,那是由上天来决定。”他独自把将发生日蚀的事上报,届时果然有日蚀出现。

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夜,发生大地震,成宗下诏垂问震灾发生的原因及消灾的办法。履谦根据《春秋》的道理说道“:地为阴而主静,妻道、臣道、子道都属阴,三者失其道,所以大地不得安宁。消灾的办法是,大臣们做自我谴责,革去其专横的淫威,向上天表示改过自新,只是祈祷是无济于事的。”当时成宗正在病中,宰臣中有人作威作福,履谦借此机会向皇帝进谏。大德九年,始在南郊设坛以祭祀天地,履谦兼为司天台官。按旧制,司天虽掌握时刻,因无钟鼓报时器,祭祀往往在清晨举行。履谦对丞相等执政官员们说,请用钟鼓报时,使早晚各有节度。朝廷听取了这个建议。

至大三年(1310)履谦升为授时郎秋官正,兼管冬官正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崇尚儒术。台臣向仁宗荐举齐履谦,说他品学兼优,可教国学子弟。于是任命履谦为国子监丞,后改授奉直大夫、国子司业,与吴澄同时执教。二人均受到人们的称赞。他们每日清晨五更入学,无论风雨寒暑,从不懈怠,教育有方,诸生无不畏服。不久,再度任命履谦为佥太史院事。

自履谦离开国学后,吴澄也因病去职,国学的学业略有松懈。延..元年(1314),仍以履谦为国子司业。履谦对自己要求更严,其教养之法进一步发展,每斋置伴读一人为一斋之长,虽助教缺人,而对诸生的讲授从未中止。朝廷原规定国子生每年荐举六人为官,以入学先后为序。履谦认为不妥,“不考其学业,何以能选拔优秀人材”。他参照旧制,确立升级、积分等法,即:每季考察学生的学业、品行,按照成绩之优劣顺次升级;升入上斋后,必再经两年才进行考试。第一、二个月考试经疑、经义;第三个月考古赋、诏诰、章表策,蒙古、色目人考明经、策问。考试成绩如辞章和理论俱优者为一分,辞章一般而理论优等者为半分,年终积至八分者为高等生,从中选派四十人,然后由集贤院、礼部共同评定其学业,及格者六人,作为每年荐举的人才。如果学了三年还不通一经者,开除出国子学。仁宗采纳这些建议。从此以后,国子生人人努力学习,出了些文学之士。延..五年,调任滨州知州,因母亲去世而未去赴任。

至治元年(1321),拜太史院使。泰定二年(1325)九月,以太史院使衔奉诏宣抚江西、福建,罢黜贪官污吏四百余人,免除加征粮数万石,全数放归各州县强令服劳役的先贤子孙。福建地方官吏的职田,每年每亩征米三石,人民不堪负担,履谦命减数征收,因而招人怨恨。还京后,这些地方官吏果然借故诬告履谦,但不久这些诬告者被惩处,履谦得到昭雪,恢复其太史院使之职,几年后,于天历二年(1329)逝世。

履谦自幼勤学苦读,但家贫无书。做星历生时,秘书监将宋朝留下来的书存放于太史院,履谦得以昼夜学习研究,故学识渊博,自六经、诸史、天文、地理、礼乐、律历,以致阴阳五行、医药、卜筮,无不融会贯通,尤其精通经籍。其著作有《大学四传小注》一卷、《中庸章句续解》一卷、《论语言仁通旨》二卷、《书传详说》一卷、《易系辞旨略》二卷、《易本说》一卷、《春秋诸国统记》六卷、《经世书入式》一卷、《外篇微旨》一卷。《授时历》应用了五十年,未曾做进一步检验、研究,履谦每天观测日影和早晚五星宿度,经过校正,将至治三年冬至和泰定二年夏至的时间,各减二刻,并著《二至晷景考》二卷及《经串演撰八法》一卷。

他还计划根据乐理来改正元朝郊祭天地、庙祀祖宗的音乐,可惜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履谦去世后,朝廷于至顺三年(1332)五月,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护军,追封为汝南郡公,谥“文懿”。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一·魏徵
  杂传第二十七·欧阳修
  卷第一百二十·胡三省
   第四节 文协与会刊·老舍
  ◎爱俪园中新趣话·吴虞公
  ●一五、宫中的建筑·秦翰才
  七二八 军机大臣奏查办《说郛》《续说郛》情形片·佚名
  儒林宗派卷三·万斯同
  张彦泽传·欧阳修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十二·允禄
  卷十一·宋敏求
  卷七十·纪昀
  十五年·佚名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龚诩

    龚诩野古集二卷(字大章昆山人父登洪武给事中戍五关死勾诩补伍守金川门靖难师入变姓名王大章遁归更二十余年禁稍解卖药授徒周忱抚江南荐为学官不赴既卒门人私谥曰安节先生)(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

  • 卷二百十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癸亥,幸金明池觀水嬉,燕射瓊林苑。舊紀書幸西池、苑,新紀不書。   乙丑,命知制誥宋敏求,看詳減省銀臺司文字、都官員外郎王庭筠,太常博士、集賢校理劉瑾,殿中丞宋溫其,著作佐郎錢長

  • 第六回 造镜槛艳夺乌铜屏 缠莲钩春在红芸院·陈蝶仙

    却说小厮报说雪岩来了,众人迎出假山洞来。见他用两个小厮扶着,轻裘缓带的款步到来,果然是好个从容模样。一面走着一面看。那座石桥是盖在水面的,两边却不用扶栏,曲曲折折的通入洞去。上面那假山石子都做得奇形怪状的直扑下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九月。戊辰朔。上驻跸克木尔特昂阿地方。  ○己巳。上驻跸永安拜昂阿地方。  ○庚午上驻跸齐老图地方。  ○辛未。上驻跸乌阑哈尔哈地方。  ○河南巡抚汪灏、以疾乞休。允之。  

  • 卷一百二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八 朱批许国桂奏摺 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五日署理宣化总兵官正黄旗副都统【臣】许国桂谨 奏为据实奏明事窃【臣】恭膺 特旨署理宣化总兵官印务 圣训详明洞悉幽隐【臣】镂心刻骨寤寐不忘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八庆祝五【贡献五】都察院左都御史【臣】揆叙【臣】赵申乔左副都御史【臣】瓦尔达【臣】明安【臣】田从典【臣】崔徵璧?进宋板易象大旨一部宋板尚书注疏一部宋板周礼一部严氏诗缉一部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洪武十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以兵部尚书李允为礼部尚书,吏部侍郎陈铭为兵部尚书。铭,处之丽水人,由都督府掾擢照磨,升吏部侍郎,授今官。允真定

  • 附錄·佚名

    ○明純王妃書下行錄。大行大王,辛卯六月十七日午時,誕降于慶幸坊私第。是日,純元聖母夢中,永安國舅,奉進一小兒以告曰:『善養此兒』,聖母覺而異之,因記其事,藏于篋笥矣。及己酉奉迎時,日表龍顔,果如夢中所見,而老宮人,感稱酷肖純廟

  • 卷六 性理三·黎靖德

      ◎仁义礼智等名义   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节〕(以下道理。)   道是统名,理是细目。〔可学〕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之路。理各有条理界瓣。因举康节云:"夫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於事矣。如'道

  • 目录·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格物通目録      儒家类 卷一 诚意格 审几上 卷二 审几下 卷三 立志上 卷四 立志下 卷五 谋虑上 卷六 谋虑下 卷七 感应上 卷八 感应下 卷九 儆戒一 卷十 儆

  • 第十七章 19·辜鸿铭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辜讲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说:“我根本就不想说话。”“但是如果您不说话,先生,” 一位学生(子贡)问:“我们这些学生怎么从您那里

  • 卷二十九·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九    元 郑玉 撰 七年春郯子来朝 始朝公也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 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後耕今既耕而卜郊

  • 卷十二·梁益

    <经部,诗类,诗传旁通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十二     元 梁益 撰大雅荡之什荡受中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福刘子刘康公畿内

  • 佛说受新岁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东苑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地敷坐。比丘僧前后围绕。佛告阿难曰。汝今于露地速击揵槌。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新岁之日。是时

  • 卷十三·佚名

    △显示世间品第十二之二佛告须菩提,又复如来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如实了知无量无数众生。及诸异见补特伽罗诸行出没。云何如来知诸众生。及诸异见补特伽罗诸行出没耶。须菩提。所谓了知众生所起诸行出没。依色而生依受想

  • 钦定大清会典·佚名

    一百卷。亦称《清会典》,清奉敕官修。康熙三十五年 (1694) 初修。雍正五年(1727)续修。这两次编撰是依《明会典》的体例,将事例分散于各条之下。乾隆十二年 (1749) 始命 《会典》与《事例》各修一书,于乾隆二十九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