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洪武十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以兵部尚书李允为礼部尚书,吏部侍郎陈铭为兵部尚书。铭,处之丽水人,由都督府掾擢照磨,升吏部侍郎,授今官。允真定蠡州人,由元故官授兵部郎中,累迁至今官。铭寻降为兵部郎中。

壬午,命汝南侯梅思祖往济南、青州简阅兵马。

以福建新籍军士三千分隶雷州诸卫。

乙酉,享太庙。

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赐翰林学士承旨宋濂致仕。濂字景濂,金华浦江人,幼聪敏强记,从同郡吴莱、黄溍学,为古文有声。元至正中,有荐濂翰林编脩官者,濂以亲老不就,隐居小龙门山中。岁辛丑,金华既归附,上遣使以书币徵之,与括苍、刘基、叶琛、章溢四人同见,上甚礼重之,擢濂江南等处儒学提举,既而命授皇太子经。甲辰十月,改起居注。乙巳三月,以疾告归,上赐以金帛,太子亦厚遗之。濂归奉表谢,上赐书嘉劳之,其略曰:“先生之师吾子,训饬甚严,是不佞也;以时言讲,解释圣贤之意,是不固也;以忠贞立心,以节俭制行,是得儒者之道也。昔闻古人,今亲见之。”仍侑以文绮。洪武二年,脩《元史》,诏徵濂与翰林待制王祎为总裁官。六月,除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脩国史。三年,以失朝参,左迁编脩。四年,迁国子司业。秋,以议祭孔子礼稽缓,贬知安远县。是年十一月,召还为礼部主事。五年冬,迁太子赞善大夫。六年七月,复命为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仍兼赞善大夫。八月,上命濂与詹同、乐韶凤等纂脩《大明日历》一百卷,又与吴伯宗、朱右等脩《宝训》五卷。每旦侍膳燕见,必命茶赐坐。濂素不能饮,一日侍饮醉,行不能成步。上见而欢甚,为诗赐之,仍命侍臣咸为歌辞,且曰:“使后世知吾君臣同乐如此也。”九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擢濂长孙慎为殿庭仪礼司序班,复召濂仲子璲为中书舍人,子孙联班内庭,儒者荣之。濂既老艰于步趋,上命选良马以赐,复为作《良马歌》,命词臣咸赋之,以示优宠。至是年六十八,上悯其老,赐致仕归乡里。及陛辞,上以《御制文集》赐之,加钞、彩、叚及衣三袭,命其孙慎护至家。濂上表称谢,上复赐手诏答之。自是每岁一朝,至则恩遇之甚厚。十三年,璲以事得罪,濂当连坐,有司请罪之,上以濂旧臣,特命居于茂州。十四年五月,行至夔州卒。所著有《潜溪集》四十卷、《萝山集》五卷、《龙门子》三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归田集》四十卷。长子瓒与璲俱以能书名。

丙戌,工部奏差张致中上书言三事。其一曰:“监察御史乃朝廷耳目之寄,清要之司,宜精择在朝老成謇谔之士,或有司官属公明廉正者,俾居是职,庶知官民利病,激浊扬清,以佐治化。”其二曰:“京师乃天下都会之地,迩来米价翔踊,百物沸腾,盖由苏、湖等府水涝,年榖不登,素无储积所致。今后宜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如遇歉岁,平价出粜。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利,民受其惠矣。”其三曰:“北方郡县开垦荒田,岁有增广而土旷民稀,垦辟有限,所在守令往往责令里甲增报额数,以为在官事迹,罔上损民,甚亡谓也。宜令各处农民自实见垦亩数,以定税粮。庶不有名无实,民力不困,生息益蕃而赋役自增矣。”书奏,上览而嘉之,擢致中为宛平知县。

升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潘德为运使。

辛卯,以羽林等卫军士益秦、晋、燕三府护卫。秦府西安护卫旧军一千四百五十一人,益以羽林卫军二千二百六十四人;晋府太原护卫旧军一千六百三十人,益以兴武等卫军二千二百五十一人;燕府燕山护卫旧军一千三百六十四人,益以金吾左等卫军二千二百六十三人。

癸巳,以元诸王伯忽为赣州镇抚,孛罗歹为荆州卫镇抚,俾食俸而不治事。

西安府地震。

甲午,以都督佥事曹震为河南都指挥使。

命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并直隶府州各以其山川险易、地里远近,绘图以进。

丙申,以成都中卫军士二千益贵州卫,及调前、后、左、右四卫军士七百守御黄平。

己亥,罢将作司。

改贵州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以长官灸察定为安抚使。

甲辰,上谓中书省臣曰:“官员听选之在京者,宜早与铨注,即令赴任。闻久住客邸者,日有所费,甚至空乏,假贷于人,昔元之弊政,此亦一端。其常选官淹滞在京者,辄经岁月,资用既乏,遂流为医卜,使贤者丧其所守,实朝廷所以待之者,非其道也。自今铨选之后,以品为差,皆与道里费,仍令有司给舟车送之。著为令。”

丁未,罢思文监,以监丞曾秉正为刑部主事。

是月,命都督佥事蓝玉练兵东昌。

融州盗潘宥等作乱,广西卫官军捕斩之。

赐京卫军士帛。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等进表贺正旦,贡马十六匹、硫黄一千斤,赐泰期等钞有差。

安南陈煓与占城国构兵相攻,大败于占城境上,煓战死。

高丽遣使至京师,为其故王王颛请谥号。上以颛为其下所弑,敕中书宰臣曰:“朕起寒微,实膺天命,君主中国,当即位之初,遣报四夷酋长,使知中国之有君,而高丽国王王颛闻命即称臣入贡,斯非畏力也,心悦故也。其王输诚数年,乃为臣下所弑,又几年矣,今始来请谥,将以假吾朝命,镇抚其民,且以揜其弑逆之迹耳。所请非诚,不可与也。前所留使者,则归之。”

诏赐苏、松、嘉、湖等府居民旧岁被水患者户钞一锭,计四万五千九百九十七户。

二月己酉朔,遣官祀历代帝王,凡十七位,为五室,共设酒尊三于殿之东南,西向,用祝一,设于神之右。初献毕,读祝,余礼仪仍旧。祝文曰:“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隋高祖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特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庚戍,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

遣大都督府官祭旗纛。

壬子,遣官享先农,命应天府官率农民、耆老陪祀。其陈设:正、配位各用登一、铏二,余牲币、器物并与二年祭先农同。其仪:祭日,乐舞生就位,献官、陪祭官、执事官各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悦,出笏,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武功》之舞,献官诣酒尊所,执事者以爵受酒,献官诣先农神位前跪,搢笏,奠帛,献爵,出笏,读祝官取祝,跪读讫,献官俯伏,兴,平身,诣后稷神位前如上仪,但无祝,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文德》之舞,执事官各以爵受酒,献于神位前。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文德》之舞,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献官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者以爵进,献官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献官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再拜,陪祭官皆再拜。典仪唱“彻馔”,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彻馔。典仪唱“送神”,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唱“望瘗”,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献官诣望瘗位,礼毕。其祝文曰:“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先农之神:惟神初兴农事,乃种嘉榖,为民立命,万世永赖。今将东作,亲耕籍田,谨以牲醴庶品,用修常祀。”以后稷氏配。其乐章与二年二月祭先农正位同,但不奏进俎曲,又送神曲:“冕衣在列”改为“冠裳在列”云。

癸丑,朝日。

乙卯,复以刑部尚书唐俊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迁右参政瞿庄为左参政。

丙辰,以秀才徐尊生为翰林应奉。尊生字大年,严之淳安人,博学能文。洪武初徵诸儒编修《元史》及议礼,纂修《日历》,尊生皆与,授以官,固辞归乡里。至是,郡复以秀才荐,授今官。

丁巳,遣御史大夫汪广洋释奠于先师孔子。

以内使徐正等二十八人为尚衣、奉御等职。

以光禄司大官署令萧韶为太仆寺丞,时礼部尚书李允以失职,亦降为寺丞。

戊午,祭太社、太稷。

夜,太阴犯舆鬼。

己未,革北平府香河县,以其地益漷州,改漷州为县;革平谷县,以其地益三河县;复以武清、宝坻二县隶通州。

辛酉,上敕兵部臣曰:“天下卫所军士皆四方之人,乡里既远,贫乏者多,月给廪粟,仅足自给,其有死亡、棺歛之费不能举者必多,使其死无所归,或至暴露,甚非悯下之道也。朕闻文王埋朽骨,天下归仁,况吾之壮士常宣力效劳,岂可使之失所乎?自今凡军士死亡,家贫不能举者,官为给棺葬之。所司著为令。”

壬戌,以翰林院编修傅藻为应奉。

癸亥,皇第十五子植生,妃韩氏出也。

甲子,赈济、苏、松、嘉、湖等府民去岁被水灾者户米一石,凡一十三万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先是,以苏、湖等府被水,常以钞赈济之,继闻其米价翔踊,民业未振,复命通以米赡之。

丁卯,上谓省臣曰:“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著为令。”

己巳,遣监察御史吉昌等十三人分巡山东、广西等处。

白虹贯日。

壬申,以北平按察司佥事吕本为礼部尚书。本初为太常卿,坐事罚役功臣庙,寻宥之,出为北平按察司佥事,至是升今官。

以国子生范与辰摄刑部主事,以言事称旨也。

三月己卯朔,国子助教钱宰以年老乞致仕,上许之,敕授文林郎国子博士致仕。敕曰:“朕昔戡定四方,即开学校,延师儒,俾勋贤之子弟、凡民之俊秀莫不从学,教以经史、六艺,明体适用,布列中外,以共保太平于无穷。国子学助教钱宰学问老成,训导有方,在学数年,倬有成效。朕方喜诸生有所矜式,而年满七十,恳辞还乡,特授文林郎国子博士致仕。尔尚师表一乡,训诱后进,以禆治政,庶几不愧古者乡大夫之教,则朕犹有望焉。”宰,会稽人,博学能文,后二十年卒于家。

壬午,以刑部侍郎李浩为湖广按察使,工部主事郑九成为河南按察使,监察御史张机为陕西按察司副使。

甲申,户部奏:“天下税课司局征商不如额者一百七十八处,宜遣中官、国子生及部委官各一人,往核其实,立为定额。”从之。

夜,太阴犯天樽星。

癸巳,以户部侍郎徐铎为平阳府知府,王镛为嘉兴府知府,户部郎中邵善为杭州府知府,刑部员外郎唐蔚为明州府知府,郎中许杰为抚州府知府,前福建行省都事宋诰为临江府知府,工部郎中张允为福宁府知府,户部郎中徐伯善为代州知州。

乙未,诏吏部凡官员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子孙年长,方堪任用,愿赴京者听。

改荆州府秭归县为长宁县。

夜,太阴犯心宿。

丙申,复永城侯薛显所食禄。显先有过,减其禄,至是复全给之。

戊戌,增置滁阳、仪真、香泉、六合、天长五牧监,滁阳设群二十有二,仪真、六合设群各七,香泉设群八,天长设群四,俱隶太仆寺,计牧种马一万七千三百八十五匹。上谓中书省臣曰:“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君之富者,必数马以对。周礼六卿,夏官以司马为职,特重其事也,后世掌以太仆令,仍其旧,又设群监以分其责任,庶名实相副,民不劳而孳息蕃,但恐所司者不为究心,民复怠惰,马政不脩则督责之令行,岂不因马而疲民?国以民为本,若因马而疲民,非善政也。其下太仆寺诸牧监,各令脩职,毋怠所事。”

丁未,上与群臣论“天与日月五星之行”。翰林应奉傅藻、典籍黄麟、考功监丞郭傅皆以蔡氏左旋之说为对。上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盖二十八宿经也,附天体而不动,日月五星纬乎?天者也?朕自起兵以来,与善推步者仰观天象二十有三年矣,尝于天气清爽之夜,指一宿为主,太阴居是宿之西相去丈许,尽一夜则太阴渐过而东矣,由此观之,则是右旋,此历家亦尝论之。蔡氏谓为左旋,此则儒家之说,尔等不析而论之,岂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乎?”

是月,灵壁县民袁亮、蒋开山聚众作乱,官军捕斩之,境内悉定。

夏四月戊申朔。

己酉,享太庙。

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大都督府同知沐英为副将军,率师讨吐蕃。先是,吐蕃所部川藏邀杀使者巩哥锁南等,故命愈等讨之。

庚戌,长沙府善化、长沙二县大水。

以户部员外郎赵寅为中书左司郎中。

庚申,赈济宜兴、钱塘、仁和、余杭四县民被水者二千余户,户给米一石。

壬戌,置徐州永固镇巡检司。

以磨勘司令李亨为苏州府知府。

癸亥,以仪鸾司大使叶茂为福建布政使。茂,江陵人,吴元年以军功除拱卫司副使,寻升大使。洪武五年,改仪鸾司副使。七年,升大使。至是,以考最升今官。

乙丑,命翰林院编脩桑慎、陈晟署监察御史。

戊辰,赈济太平、宁国二府民被水者四千四百八十五户,户给米一石。

诏加赠高阳郡公耿再成为泗国公,勋谥如故,诰文同前。初,再成守处州,以苗军元帅李祐之作乱,死于难,累加追赠。至是,上复念之,故有是命。其兄琰尝为参侍舍人,除汝宁卫指挥佥事,卒。子瑜袭职为威州卫指挥佥事,坐事免官,后征南将军杨文征奉议复起瑜为廉州卫指挥佥事,卒,子濂袭。

己巳,济宁府蝗。

禁天下急递铺卒不得私拆公文,窥觇漏洩。时溧水旧镇铺卒有私阅公文、剪裁余纸者,故命禁之。

以儒士王钝为礼部主事。

乙亥,河南陕州同知张域等十四人秩满考最,诏赐之宴,令复职。

是月,故元将也速寇庆阳,庆阳卫兵击却之。

密云卫火,燔庐舍。

泉州民任钧显等作乱,寇安溪县,夺县印而去,泉州卫追击斩之,获其党三百余人。

曲先卫指挥沙剌杀故元安定王卜烟帖木儿,其子板咱失里杀沙剌,以报父讎,既而板咱失里复为沙剌部将所杀。

猜你喜欢
  卷一·应劭
  列传第十二 王盟 贺兰祥 尉迟纲 叱列伏龟 阎庆·令狐德棻
  卷一百七十二·志第一百二十五·职官十二等·脱脱
  卷三百三十二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卷五·王栐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陈寅恪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一·王元稚
  卷四·叶盛
  卷六十四·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纪昀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三 北洋元老·溥仪
  石虎传(附石世等传)·魏收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二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表民·唐圭璋

      表民字逢吉,号玉溪,师子,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有玉溪吟稿。   玉漏迟   和赵立之   并湖游冶路。垂冶万柳,麯尘笼雾。草色将春,离思暗伤南浦。旧日愔愔坊陌,尚想得、画楼窗户。成远阻。凤笺空寄,燕梁何

  • 卷16 ·佚名

    晁补之 家池雨中二首二 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 池上今年有荷叶,细雨游鱼噞轻浪。 教儿读易不应举,幽人一爻吾得尚。 此池便可当长江,欲榜茅斋来荡漾。 晁补之 家池雨中二首一 小池

  • 前汉高后纪卷第六·荀悦

      初。高后命孝惠张皇后。取后宫美人子养之。而杀其母。以为太子。立为皇帝。皇帝年幼。高后临朝称制。立兄子台为楚王。台弟产为梁王。禄为赵王。封诸吕六人为列侯。高皇后将王诸吕。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

  • 第四十七册 天命八年三月·佚名

    第四十七册 天命八年三月初五日,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率每旗游击一员、兵四人,前往清河科理田地事宜。每牛录遣甲兵二十五人,往边境各地安置户口。萨满刚噶达使达岱、多达里出告,谓达岱有五子一妻,多达里有一子,噶尔萨之弟

  • 近思录集注卷七·茅星来

    去就取舍【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出而措之国与天下矣而出处尤不可苟汉唐诸儒惟不明此义故虽王仲淹韩】【文公之贤犹不能无欲速干进之意因特于此具论之以见可以出而有为则治道治法具在举而措之焉可也不然则明其】【道以传

  • 读书续録卷十·薛瑄

    朱子诗曰浑然一理贯即性与天道也心性天一理也其大无外诚即性命之实理非性命之外别有诚也天人之理诚而已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即干之健而不息也人之威仪须防不可不严整盖有物有则也张子反原之说吕氏屈者不亡之言谢氏归根之

  • 说儒·胡适

    一、问题的提出。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三、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四、论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卷三十·汪克宽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三十元 汪克寛 撰哀公下【甲敬王三寅十三年】八年【晉定二十五齊悼二衛出六蔡成四鄭聲十四曹陽十五國亡陳閔十五杞僖十九卒宋景三十泰悼五楚惠二吳夫差九】春王正月宋公【景】入曹以

  • 公是七经小传卷下·刘敞

    宋 刘敞 撰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有朋自逺方来不亦乐乎【朋众也可以爲师而众归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者传所

  • 自序·梁漱溟

    说明作者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发表后不久即立意为儒家伦理思想建立心理学基础,且与西方流行之心理学相对勘。1923~1924学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孔家思想史”时开始作心理学讨论。1926年写成《“人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二   如是菩薩[一]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有違犯及無違犯是染非染輭中上品應當了知。若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二]日

  • 第七十四則 金牛菩薩子喫飯來·胡兰成

    第七十四則金牛菩薩子喫飯來舉:馬祖的法嗣金牛和尚每至齋時,自將飯桶於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云:菩薩子喫飯來。(雪竇禪師云:雖然如此,金牛不是好心。)僧問長慶禪師:古人道菩薩子喫飯來,意旨如何?長慶云:大似因齋慶讚。古來於食,未有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四(本)·窥基

    一乘之义正是经宗。今且略以五门分别。一出体性。二释名字。三明说意。四彰差别。五问答辨体性者略为三类。一总含体。二随胜体。三真实体。一总含体者。一切无漏若种若现。有为.无为.若因.若果。根本.方便能成。佛德皆名

  • 说无垢称经疏第一(末)·窥基

    经言如是我闻者。如摩诃摩耶经说。佛教安置之所由也。佛地论说。如是之言。依四义转。一依譬喻。如有说言。如是富贵如毗沙门。如是所传所闻之法。如佛所说。定无有异。定为利乐方便之因。或当所说如是文句。如我昔闻

  •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安慧

        安慧菩萨造    大唐中天竺国三藏地婆诃罗奉 诏译  佛说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

  • 上清洞真解过诀·佚名

    述八节日、五通日、五达日、夜半日中、辰巳五德日、六丁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月晦之夕六甲之日谢过诸法,包括存神、存北斗、祝咒、呼名等。

  • 太上九真明科·佚名

    《太上九真明科》,又名《玄都九真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敦煌道经P2459抄本已引此经。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其一为《太上九真明科》,分上中下三品,言传授上清经法之科仪戒律。其二

  • 朝鲜王朝实录[纯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