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格物通目録      儒家类

卷一

诚意格

审几上

卷二

审几下

卷三

立志上

卷四

立志下

卷五

谋虑上

卷六

谋虑下

卷七

感应上

卷八

感应下

卷九

儆戒一

卷十

儆戒二

卷十一

儆戒三

卷十二

儆戒四

卷十三

敬天上

卷十四

敬天下

卷十五

敬祖考

卷十六

畏民上

卷十七

畏民下

卷十八

正心格

正心上

卷十九

正心中

卷二十

正心下

卷二十一

脩身格

正威仪上

卷二十二

正威仪下

卷二十三

慎言动上

卷二十四

慎言动中

卷二十五

慎言动下

卷二十六

进徳业一

卷二十七

进徳业二

卷二十八

进徳业三

卷二十九

进徳业四

卷三十

齐家格

谨妃匹上

卷三十一

谨妃匹下

卷三十二

正嫡庶上

卷三十三

正嫡庶下

卷三十四

事亲长上

卷三十五

事亲长下

卷三十六

养太子上

卷三十七

养太子下

卷三十八

严内外上

卷三十九

严内外下

卷四十

恤孤幼

卷四十一

御臣妾上

卷四十二

御臣妾下

卷四十三

治国格

事君使臣上

卷四十四

事君使臣中

卷四十五

事君使臣下

卷四十六

立教兴化上

卷四十七

立教兴化中

卷四十八

立教兴化下

卷四十九

事长慈幼

卷五十

使众临民

卷五十一

正朝廷上

卷五十二

正朝廷下

卷五十三

正百官上

卷五十四

正百官下

卷五十五

正万民上

卷五十六

正万民下

卷五十七

平天下格

公好恶

卷五十八

学校一

卷五十九

学校二

卷六十

学校三

卷六十一

学校四

卷六十二

学校五

卷六十三

举措一

卷六十四

举措二

卷六十五

举措三

卷六十六

举措四

卷六十七

课功上

卷六十八

课功下

卷六十九

任相上

卷七十

任相中

卷七十一

任相下

卷七十二

任将上

卷七十三

任将中

卷七十四

任将下

卷七十五

六官

卷七十六

脩虞衡上

卷七十七

脩虞衡下

卷七十八

抑浮末上

卷七十九

抑浮末中

卷八十

抑浮末下

卷八十一

饬百工

卷八十二

屯田上

卷八十三

屯田下

卷八十四

马政

卷八十五

漕运

卷八十六

劝课

卷八十七

禁夺时

卷八十八

省国费一

卷八十九

省国费二

卷九十

省国费三

卷九十一

省国费四

卷九十二

慎赏赐上

卷九十三

慎赏赐下

卷九十四

蠲租

卷九十五

薄敛上

卷九十六

薄敛下

卷九十七

恤穷上

卷九十八

恤穷下

卷九十九

赈济上

卷一百

赈济下

【臣】等谨案格物通一百卷明湛若水撰若水有春秋正传已别着録是编乃嘉靖七年若水任南京礼部侍郎时所进体例略仿大学衍义以致知并于格物而以格物统贯诚意正心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条凡诚意格十十卷分审防立志谋虑感应儆戒敬天敬祖考畏民八子目正心格三卷无子目脩身格九卷分正威仪慎言语进徳业三子目齐家格十三卷分谨妃匹正嫡庶事亲长养太子严内外恤孤幼御臣妾七子目治国格十四卷分事君使臣立教兴化事长慈幼使众临民正朝廷正百官正万民七子目平天下格四十四卷分公好恶用人理财三子目而用人之中又分学校举错课功任相任将六官六目理财之中又分脩虞衡抑浮末饬百工屯田马政漕运劝课禁夺时省国费慎赏赐蠲租薄敛恤穷赈济十四目皆襍引诸儒之言参以明之祖训而各以己意发明之大致与邱濬大学衍义补相近而濬书多征旧事以为法戒之资此书多引前言以为讲习之助二书相辅而行均于治道有禆者也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卷下·罗隐
  提要·马永卿
  卷十八·陆九渊
  论语精义卷四上·朱熹
  卷下 读书管见·周梦颜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佚名
  卷二十七·纳兰性德
  春秋列国世纪编原序·李琪
  卷十四·蔡卞
  商书·汤诰·佚名
  士容论第六 审时·吕不韦
  庄公·庄公八年·左丘明
  卷四百二十八·佚名
  佛说五蕴皆空经·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见毋忘我花·戴望舒

    为你开的为我开的毋忘我花,为了你的怀念,为了我的怀念,它在陌生的太阳下,陌生的树林间,谦卑地,悒郁地开着。

  • 卷八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七 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湘东王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丹阳尹出为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镇西将军侯景反逆遣王僧辩讨诛之遂即位於江陵西魏见伐兵败出降

  • 李端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正己,赵州(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官终杭州司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喜作律体。有《李端诗集》。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诗鉴赏 筝,一种弦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焦竑

      伯一(世封伯)   ◆世封伯   誠意伯劉公基行狀(黃伯生)   興安伯徐祥世家(歸有光)   襄城伯李公隆墓誌銘(王直)   故應城伯追封翼城侯孫公巖神道碑銘(楊榮)   平江伯追封平江侯謚恭襄陳公瑄神道碑銘(楊士奇)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四·杨仲良

      英宗皇帝   光献垂帘   嘉祐八年四月。先是,辅臣奏事,帝必详问本末,然后裁决,莫不当理,中外翕然,皆称明主。是日晚,忽得疾,不知人,语言失序,复召已责降医官朱道安、甄立里、秦宗一、王士伦等人侍疾。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

  • 附记·陈寅恪

    史家纪事自以用公元西历为便,但本稿所引资料本皆阴历,若事实发生在年末,则不能任意改换阳历。且因近人所编明末阴阳对照表多与当时人诗文集不合,不能完全依据也。又记述明末遗民之行事而用清代纪元,于理于心俱有未安。然若

  • 卷之八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百二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初丁度入知制诰迁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判太常礼院兼羣牧使刘平石元孙败帝遣使问所以御边度奏曰今士气

  • 卷一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刑考赦宥【寛恤】宋宁宗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位大赦九月祀明堂大赦 宝庆三年十一月南郊大赦 绍定三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四年正月帝诣慈明殿行庆夀礼大赦 五年十月以星变大赦

  • 礼记析疑卷四十八·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隂阳顺人情故谓之礼天地之生人本有踈戚故丧服以恩制而有隆杀所以体之也天地之设位本有髙下以义制而有重轻所以体之也事理显著且别见于经记故不复发挥而下所覆鲜者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中·智旭

    第二藏识境界门为二。初正明境界。二问答释疑。初中二。初问。二答。今初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魏云。世尊。唯愿为说心意意识五法自体相等法门。诸佛菩萨修行

  • 诸法无行经卷下·佚名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不动相。佛言。汝乐说者便可说之。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是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世尊。一切法无向无得。一切

  • 第七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七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智成就品第十六忍成就品第十七证涅槃品第十八智成就品第十六佛告阿难。时彼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栴檀那。白放光如来应供正遍觉言。世尊。如佛所说三法藏门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广释善星断善根义 出善星未断善根之前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事 出善星说苦德尼干缘起事 释断善根义 释断善根佛性不断义 释佛性如虚空非三世摄 释阐提身口业皆

  •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佚名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天亲菩萨造,兼释诸行无常偈。

  • 华严经疏钞玄谈·澄观

    亦称《华严玄谈》、《清凉玄谈》。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九卷。取材于澄观自著的《随疏演义钞》。分为十门论述,特别列有华严列祖之说。书中还批驳了慧苑《华严经刊定记》中的一些说法。注疏书有鲜演的《华严玄谈抉择

  • 青州百问·佚名

    全一卷。宋代曹洞宗僧一辩(又称一辨,1081~1149)问,慈云觉答,林泉从伦附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青州普照寺之一辩和尚,住燕京大万寿寺时,于宣和年间(1119~1125),聚十方之僧众,试以室中勘验揭提宗纲,设百问示众,众中十身寺之慈云

  • 礼忏文·佚名

    礼忏作为一种佛教仪式,是礼拜与忏悔的简称。礼忏文则是记录佛教信徒礼忏仪式的文书。我国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礼忏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