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宫中的建筑
溥仪初到长春,住旧吉长道署。稍后,迁入地处市区西北之旧吉黑盐务稽核所。把北部房屋叫做勤民楼,为治事之所;南部房屋叫做缉熙楼,为膳宿之所(俗称寝宫);西部房屋叫做西花园,有植秀轩、畅春轩,为游息之所。是为执政府。称帝以后,就勤民楼布置东、西两便殿(东便殿一名健行斋),并设奉先殿。又于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在勤民楼东,增筑怀远楼一座,楼上叫做清晏堂,为赐宴之所。三年(一九三六),在缉熙楼东增筑同德殿一座,溥仪常在这里憩息和进膳。九年(一九四二),又在怀远楼东增筑嘉乐殿一座,从此赐宴改在这里,而放演电影等则在怀远楼。这就是宫廷的规模了。
外围宫门有四,南部东侧为来薰门,西侧为保康门;北部东侧为含宏门,西侧为体乾门。内部宫门,试以民勤楼为中心,则其南为承光门,相对为中和门,门外便是缉熙楼;其东为迎晖门,门外便是怀远楼;其西为迎运门,门外便是宫内府,府西为兴运门。通常系从保康门、兴运门和迎运门出入。
缉熙楼后有平房一列,是内廷司房和侍医等所在。
同德殿前土山下有御用防空洞一所,据云深可三丈,外装三道铁门,内装换气设备。在兴运门西边,本还在筑一个防空洞,规模很大,可容全部宫内人员二三百名,没有完成。
同德殿后有楼屋一所,这是储藏溥仪所有图书、字画之处,称为书库。
嘉乐殿东有平屋一列,为警卫驻宿之所。
兴运门对过平屋一列,为御车库。
在宫门东南角有一座日本型式的神庙,祀天照大神。
如上所述,宫中建筑轮廓已明,再把我几次去看时所得印象,作一概括的叙述。保康门口,空中用竹杆斜挑着一面苏联国旗,那鲜红色已变成暗紫色,旗上图案也已模糊不清。第一次去时,门岗上还站有一名警察,以后去时就不见站岗,只藏在里边卧室中,偶然出外巡逻一回。宫门是斜掩着,听游客马车直驶到兴运门外,或者更进门停在民勤楼前,没有丝毫拦阻。宫中到处是垃圾堆,凡是稍值钱、可以拆取的,大都已搬运一空。据说最初抢劫破坏的,正是溥仪的近卫队。当溥仪上通化时,宫中还保持着原有秩序,及至苏联盟军进入长春市,这一批近卫队尽先抢了东西,四散逃亡。以后无人管理,也就无形开放,任何人物可以进去,任何东西可以拿去。一次看见有某机关在专拆电话机和电线,又一次看见有某机关在专搬家具(当然已是剩下的)。一般游客──包括三三两两的盟友,只在垃圾堆中翻腾搜索,其情形很像上海弄堂口垃圾箱边的拾荒者。于是宫中情形,每去一回,只见空虚一回。最后所见最值钱而还完整的,只有三件东西:一件是白漆活动椅,起先以为是溥仪的理发椅子,后来才知道是给溥仪治牙用的;一件是屋顶大电灯,玻璃璎珞还在灿烂作光;又一件是丈把长、墨绿漆的人字形钢梯。这三件东西,好像都在嘉乐殿中。民勤楼外西边,有一列平房已局部倒坍,一片断垣,孤零零地、颤巍巍地站在雪地上。嘉乐殿上下各有一个房间曾经火烧,门楣、地板焦痕宛然。各殿御座都已撤毁,只剩门屏上兰花国徽(按,以兰花为国徽,取义于“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也就是象征什幺所谓的日满两国携手合作)。各室门窗,多数开着,碎玻璃散布其下,靴尖触处铿锵有声。靠近院子部分,一任雪花飘入,地板上也留着东一堆西一堆的雪。有两三个房间原是上锁的,大概因没法打开,便把门板戳穿一个窟窿,人们在窟窿中钻进钻出。
在缉熙楼某一个房间中,发现一只玄色缎子高跟鞋,想来是皇后穿的。那个假三层楼,宫中叫做“楼顶”,中间一室,架上还留有几种国药;东边一室,羽毛飞扬,似乎曾在这里撕破了一条鸭绒被;西边一室,放着许多笺纸,有的黄绢屏联已经写字,似乎是溥仪的手笔。不知怎样溥仪或皇后欢喜人体模型或假人,在缉熙楼、在同德殿各有两三架倒在地上,或已身首异处,或经五马分尸。据《像片玻璃版簿》,这种假人也曾上过镜头,有穿便衣的,有穿军衣、戴眼镜的,也有穿军衣、戴帽、戴眼镜的。
奉先殿中没有神牌,或许便像毓詹日记所载,还在防空室(参阅第二十二节),供台上只剩一二只拷栳椅,其模样恰像在北平太庙所见,只是小型的,好比小孩子所坐。殿前又有两间屋子,东边一间留着一个某皇贵妃的神牌,大概这里就是宫中所说的“四太妃案前”;西边一间留着两个福晋的神牌,便是醇贤亲王二侧福晋和醇亲王福晋。
同德殿前面廊中堆着沙包,屋檐悬着伪装网,这是宫中惟一战时景象。
嘉乐殿中有一间屋子,专放饮食用具,许多刀叉杯碟都已不翼而飞,只剩空匣空屉。据说这是溥仪赐宴所用,有的银制,有的名瓷,价值很可观。
书库中手卷、挂轴,都已把心子截去,光剩两端梗子。册页也光剩两面夹板,图书也光剩匣子和柜子。撕破的日本影印的《玉篇》手卷,长长地横眠在这里那里。
宫门名称有制成直行牌匾的,都已卸去,或还丢在墙阴壁角,或制成立体字形,横钉在墙头,多半已零落不全或倾斜不正。
总之,一切破坏很彻底。吾们看了,虽说不上铜驼荆棘之思,也不能没有华屋山丘之感。同德殿屋顶向被积雪掩蔽着,一次天暖雪融,稍稍露其灿灿之色,原来是还照清室体制,用黄色琉璃瓦装成的。
在长春新都建设计划中,规定为溥仪另造宫廷,其地址便是溥仪登极时举行郊祀典礼所在的杏花村。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九月十五日(即日本承认满洲国日),举行兴工典礼,其节目饱含着神秘色彩。先由神官修祓,接着降神、献馔、读祝,更有刈初之仪,入锹之仪。终于把十三氏玉串奉奠,叫做纳宝之仪。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十一月份《斯民画刊》对于这一个典礼曾有详尽的描写,现在把计划中的宫廷构造钞在下面:
新宫廷之营造用地,南北约一千二百米,东西约四百五十米,全面积约五十一万二千平方米。南面兴仁大路,东西则以东西两万寿大街环绕之。该用地系一前方后圆形状之地域,南方则为各官厅会社,建设于其两翼,顺天大街之北端则为国务院及政府中央各官署焉。
在宫廷营造计划上之宫廷用地,大要分为三部:南部即为正门外大广场,中部则系以正殿为中心之外廷,北部乃以寝宫为中心之内廷是也。
(一)正门外之广场面积约十二万五千平方米。在广场之内,筑以纵横直交之两大道路,并于正门前设约为三万平方米之空地,其余则全部植以花卉草木,以资保持宫廷之尊严而调和其风景,同时亦便于民众之遥拜。
再除大广场以外,所有内廷、外廷全部围绕以庄严之外墙,正门及必要之处所亦均配置以侧门及哨壕,并在墙外环绕万寿大街之全周设置绿树地带。
(二)外廷外廷之南侧,自其中央正门起,间隔约四万平方米之前庭,以回廊围绕之,可直达于正殿。正殿为有地下室之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共占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在其内部,设以正厅、觐见室、候觐室、大小赐餐场及其他之各室。于正殿前庭之两翼,则配置以宫内府、尚书府之厅舍,及其他各办公室、侍官宿舍等。
(三)内廷内廷之中心为寝宫,亦为有地下室之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共占面积约九千平方米,专供皇上日常之起居。距中庭,与正殿相对,以长约百米之步廊连系之。寝宫北方之后苑,在外墙内更设以内墙,使之为外苑及内苑。内苑之内,全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利用地形之起伏,在中央浚以池塘,各处筑以丘陵,并于林泉之间适宜配置台阁树木等,以调和风景而备皇上之游览焉。
溥仪出走时,后部房屋底层已架起。我于一天清晨驱车经过,望见钢筋矗立,红墙环绕,偶有一二处已倾圮。后面小丘,树木修整,确有相当规模。所惜此时只有空虚冷静,邪许无声,偶闻寒雀啁啾,若助游人之叹息。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引用书目·王国维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八·佚名 謇斋琐缀录六·尹直 提要·翟思忠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王中正传·脱脱 刘瑾传·张廷玉 卷九十·赵汝愚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