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显示世间品第十二之二

佛告须菩提,又复如来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如实了知无量无数众生。及诸异见补特伽罗诸行出没。云何如来知诸众生。及诸异见补特伽罗诸行出没耶。须菩提。所谓了知众生所起诸行出没。依色而生依受想行识而生。云何依色受想行识生耶。谓诸异见补特伽罗起。如是见我及世间是常。色是常我及世间是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如是我及世间是常。受想行识是常。我及世间是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又复我及世间是有边。色是有边。我及世间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色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如是我及世间是有边。受想行识是有边。我及世间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受想行识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又复死後色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如是受想行识死後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又复身即是神。身异神异。如是色受想行识即身即神。色受想行识异身异神。是见皆依五蕴所起。此等皆是补特伽罗别异痴见。如来一一如实了知。须菩提,以是义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因般若波罗蜜多故。能知无量无数众生。及诸异见补特伽罗如是出没。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如实了知无量无数众生色受想行识相。云何如来知众生色相耶。须菩提,所谓了知色如如。云何如来知众生受想行识相耶。须菩提,所谓了知受想行识如如。须菩提,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众生出没如即五蕴如。五蕴如即世间如。何以故?五蕴及世间如无异故。是故五蕴如如世间如。世间如如一切法如。一切法如如须陀洹果如。须陀洹果如如斯陀含果如。斯陀含果如如阿那含果如。阿那含果如如阿罗汉果如。阿罗汉果如如。缘觉果如。缘觉果如如如来如。是故如来与彼声闻缘觉果。及五蕴世间。乃至一切法。同一如。如是诸如如非一性非多性。即种种性离种种性。无二无分别无作而无荆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得是如如。证是如故故名如来。以是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说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般若波罗蜜多为诸佛母出生诸佛。由从是生故即如实了知彼一切法如如无异。证是如故出现世间。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如法者最上甚深。佛因是如故得菩提果。世尊,此法甚深何人能信解。岂非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满愿阿罗汉。正见补特伽罗。乃能信解耶。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复次须菩提,如如法者是无尽相最胜甚深。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实宣说彼无尽相尔时帝释天主及欲界中馀天子众。色界二万梵众天子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佛双足退住一面。时诸天子各白佛言:世尊,佛所说法最上甚深。此中云何作相耶。

佛言:诸天子。诸法以空为相无相无愿为相。是相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法界寂静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即相无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说色受想行识亦如是相。即相无相。而此诸相相不能坏。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不能坏。何以故?彼天人阿修罗等是有相故。诸天子。若有人问虚空谁所作。是人为正问不。诸天子白佛言:不也世尊,虚空无所作。何以故?虚空无为谁能作者,佛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从无二法生。说诸法相亦无二相。何以故?如来得是相故即无所祝是故佛说诸法无作相。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相甚深。如来得是相故成等正觉。以无碍智说般若波罗蜜多。而此般若波罗蜜多乃是诸佛之所行处。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如实显示彼世间相。须菩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依止於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於法。所谓法者即般若波罗蜜多。有佛无佛此法常祝是故如来依止般若波罗蜜多。由依止故如来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以修习故得一切智。

复次须菩提,汝今当知。佛是知恩能报恩者,正使有人作是问言:谁是知恩能报恩者,应当答言:佛是知恩能报恩者,何以故?如来因所行道所学法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复护念是道是法。须菩提,如来所行所学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以是义故如来名为真报恩者,

复次须菩提,如来知一切法无作。无作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复如实说一切法无作无作相。亦是如来真报恩者复次须菩提,如来知一切法皆从般若波罗蜜多中来。今复如实说般若波罗蜜多显示世间。亦是如来真报恩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彼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云何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说般若波罗蜜多显示世间。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汝能问佛此甚深义。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无知者,一切法无见者,云何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所谓一切法空一切法无依止。是故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得是法故。乃说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云何示世间耶。须菩提,若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是为显示世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佛言:须菩提,若不缘色生识是名不见色。若不缘受想行识生识。是名不见受想行识。须菩提,若不见色受想行识即不见世间。若如是不见世间是名真见世间。云何真见世间耶。所谓世间空故。世间离相故。世间寂静故。世间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如是显示。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如是说。

△不思议品第十三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为大事故出。为不可思议事不可称事不可量事不可数事无等等事故出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为大事故出。为不可思议事不可称事不可量事不可数事无等等事故出。

须菩提,云何为不可思议事故出。所谓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诸法不可思议。非心非心数法可转。此中无分别。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为不可思议事故出。

须菩提,云何为不可称事故出。所谓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诸法非心所称。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为不可称事故出须菩提,云何为不可量事故出。所谓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诸法出过诸量无有限量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为不可量事故出。

须菩提,云何为不可数事故出。所谓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诸法出过诸数非数所及。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为不可数事故出。

须菩提,云何为无等等事故出。所谓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诸法无有等者况复过上。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为无等等事故出。

复次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诸法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者,彼色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受想行识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色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故。受想行识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乃至一切法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何以故?色於法性中无心无心数法故。受想行识於法性中无心无心数法。乃至一切法於法性中亦无心无心数法须菩提,色受想行识。於法性中以无心无心数法故。不可思议不可称。乃至一切法亦不可思议不可称。须菩提,色受想行识不可量故。乃至一切法亦不可量。何以故?色受想行识量不可得。乃至一切法量亦不可得。以不可得故即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法无所作。以无所作故。即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法无所生。以无所生故。是故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法皆不可量。须菩提,色受想行识不可数故。乃至一切法亦不可数。何以故?出过数分故。须菩提,色受想行识无等等故。乃至一切法亦无等等。何以故?如虚空平等故。一切法亦然。

复次须菩提,於汝意云何。虚空有心心数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彼一切法亦复如是,虚空不可思议故一切法亦不可思议。虚空不可称故一切法亦不可称。虚空不可量故一切法亦不可量。虚空不可数故一切法亦不可数。虚空无等等故一切法亦无等等。是故诸法离诸分别。若分别者皆是识业。

须菩提,灭诸筹量名不可思议。非所称故名不可称。无有量故名不可量。过诸数故名不可数。如虚空故名无等等。以是缘故。当知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乃至一切法皆如虚空。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无等等。说是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法门时。会中有五百刍二十刍尼。不受诸法得诸漏尽心善解脱。六十优婆塞三十优婆夷。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即於佛前皆得授记。二十菩萨悉证无生法忍。而诸菩萨於此贤劫。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佛先所说为大事故出。其相云何。佛言: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者,汝今当知。所谓佛法缘觉法声闻法。皆住般若波罗蜜多中。须菩提,譬如世间刹帝利王子。得灌顶已处於王位。所有王事及国城事人民事等皆付大臣。臣受命已统摄而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所有佛法缘觉法声闻法。皆住般若波罗蜜多中。而般若波罗蜜多统摄诸法。如是等法名为大事。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不受不著色故出。不受不著受想行识故出。不受不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故出。不受不著缘觉果故出。不受不著一切智故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多不受不著一切智故出耶。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汝所证得阿罗汉法有所见耶可受可著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我所证法是中无见亦不可受亦不可著。佛言: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所有如来法乃至一切智法。是诸法中悉无所见不受不著。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不受不著一切智故出。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般若波罗蜜多不受不著。最上甚深希有难得。世尊,彼初住大乘菩萨摩诃萨。若闻是说不惊不怖亦不退失生信解者,当知是菩萨具足正因。於先佛所已种善根。是故於今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生惊怖心净信解。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等。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最上甚深难解难入。若人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生信解者,当知是人於先佛所已种善根。世尊,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已住信行地者,是诸众生若满一劫若减一劫如理修行。不如有人能一日中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正法。如理思惟安住忍法。是人功德倍胜於前。

佛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最上甚深。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已住信行地者,若满一劫若减一劫如理修行。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正法。如理思惟安住忍法。是人功德倍胜於前。是故汝等於此正法。尊重恭敬如理修行。是时欲色界中诸天子等各白佛言:世尊,大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希有难得。我等各各随喜顶受。彼诸天子如是称赞已,即各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三匝出离佛会。去此不远隐身不现。各各还复彼彼天中。

猜你喜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三 齐·宝唱
  卷第四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五·佚名
  第九章 第二迦叶时代·多罗那他
  维摩经义疏卷第四·吉藏
  四教义卷第八·智顗
  十二礼·龙树
  仁王经疏·佚名
  卷第七·佚名
  勉居心诚敬·印光
  卷第十八·白岩净符
  卷第三十·佚名
  卷一·佚名
  卷第三·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九目録仕女类倦绣图【宋范成大】倦绣图【元元好问】周昉倦绣图【元李俊民】题赵绍隆倦绣图【元陈旅】题春宫倦绣图【元陈旅二首】倦绣图【元陈

  • 李重元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重元」生平不详。《花庵词选》录其词四首。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高楼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词作鉴赏 李重元,传世词作仅《忆王孙》四首(春

  •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欧阳修

    傅弈,相州邺人。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谅反,问弈:“今兹荧惑入井,果若何?”对曰:“东井,黄道所由,荧惑之舍,乌足怪邪?若入地上井,乃为灾。”谅怒。俄及败,弈以对免,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礼之。及即位,拜太史丞。会令庾俭以父质

  • 卷一百五十八 慶曆六年(丙申,1046)·李焘

      起仁宗慶曆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戊子,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戶部郎中、知制誥王堯臣罷三司使,為翰林學士承旨、兼端明殿學士、羣牧使。堯臣主計凡三年,前使姚仲孫借內藏錢數百萬,久不能償,堯臣悉按籍償之,

  • 國語卷第八·韦昭

      晉語二   1 反自稷桑,處五年〔一〕,驪姬謂公曰:「吾聞申生之謀愈深〔二〕。日,吾固告君曰得眾〔三〕,眾不利,焉能勝狄〔四〕?今矜狄之善,其志益廣〔五〕。狐突不順,故不出〔六〕。吾聞之,申生甚好信而彊〔七〕,又失言於眾

  • ●卷二十七。杂记一·梁章钜

    国朝武功赫濯,军令严明,四征不庭,无不恪承谟略。初置议政大臣,以参承军事筹画。自雍正初年以来,复设办理军机事务处,凡当命将出师征剿情形,皆令以邮函直达。圣神烛照,洞悉机宜,军机大臣承旨书宣,帅臣等仰凭授算,所至悉奏肤公。兵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正德十一年六月辛亥朔升江西按察司副使胡锭为山西按察使○命都指挥同知郑廉充左副总兵协守甘州地方○壬子改管扬州府事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孙禄为山西左参政○兵科给事中许复礼奏言顺天永平二府原无地亩之徵止验丁派差而

  • 弁 言·林语堂

    我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想

  • 卷八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钦宗时许翰上言曰臣愚伏被诏旨除已具劄子陈衰疾不胜事任外方此国步艰虞臣窃怀欲有陈而事有理须朝夕上达少缓则已後时不暇为者臣辄先具画一以闻一自崇寜以来天

  • 二十五年·佚名

    (己巳)二十五年清乾隆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戌,下諭八道、兩都,咸使勸農。1月2日○辛亥,兵曹啓言:「元日,敦義、昭義、興仁三城門,徑開於曉鐘前,請守門將卒,棍汰懲勵。」從之。○判義禁鄭羽良啓言:「都事沈鑐來見臣曰:『藏匿饋

  • 卷十八·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八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王防问宋儒轻圣门弟子初甚恶之及观宰予请短丧子路子贡疑夫子为卫君拒父则未免自取轻矣初不知论语何以载此古者以三年丧为再期之丧故三年问曰至亲以期为断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

  • 卷七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五成公元年考异永怀堂注茅戎戎别种也无也字 足利本为二年齐侯伐传伐下有我字宋板永懐堂同释文茅戎亡交反史记及三传皆作贸戎【三叶】正误

  • 卷之十九·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九义父子之义《 西汉书》 :文帝时,贾谊上疏: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占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本)·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香台品 方便品下八品。明二利行。此之一品。明二利果。令于果德爱乐希求。故此一品。明菩提处。或上八品。别明二利。此之一品。总明二利。香台佛号。一佛果德寄一佛标胜。令下位以希求。标佛号以为

  • 卷第二十六·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六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定犍度中过去得跋渠第一之二答曰。或法思惟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见谛断心俱。不断心俱。云何法思惟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

  •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昙噩

     昙噩撰- 题我不识弥勒何许人。现示何世。明州人传言。这胖和尚。吃酒吃肉。布袋自随。生大轻慢。以纸包屎物。示人云。这是弥勒内院的。这是兜率陀天的。意气熏布。惑乱此方女男。前莆田令。好没来繇。与渠往来。容

  • 无为集·杨杰

    诗文别集。北宋杨杰撰。十五卷。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今属安徽)人。嘉祐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知润州,除两江提点刑狱。是集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无为军知赵士粲所辑,并作序。凡赋二卷十一篇;文八卷,有序十六

  • 金光明经·佚名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有十八品,按此经同《金光明最胜王经》,而来未尽。但因智者依此译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