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十一

宋 宋敏求 编

帝王

遗诏上

神尧遗诏

太宗遗诏

天帝遗诏

肃宗遗诏

代宗遗诏

德宗遗诏

宪宗遗诏

穆宗遗诏

遗诏上

神尧遗诏

呜呼夫受命终毕人之大伦修短之所共同圣贤之所不免朕往逢丧乱思济黎元栉风沐雨东征西伐克平宇内从此乐推遂膺景命恭承宝历但蒙犯矢石覊乘戎旅久厌干戈常思闲逸是以拂衣高谢归老栎阳爰委万机属之才子所授得人遐迩宁辑四海清宴八表来庭养志怡神於今十载但去秋已来夙疾咸发自尔弥留至於大渐皓首归全斯何恨矣洮頮凭几略陈素志朕每览汉文遗诏殷懃叹焉以为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而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以重吾之不德谓天下何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嫁娶饮酒食肉此岂非深逹天命哀矜百姓者欤又魏文终制亦有可取朕虽德愧古人岂忘景行属纩之後三日便殓文武官人三品已下三日朝晡哭临十五举音事讫便出四品已上临於朝堂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时无得擅哭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於治所举哀三日且今王师四讨军机急速小殓既竟嗣子宜於别所视事军国大事不得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於事为宜其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百辟卿士孝子忠臣送往事居勿违朕意焉【贞观九年五月六日】

太宗遗诏

夫天命之重緑错奉其图书天子之尊赤县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桥山之树已隂业致昇平苍梧之驾方远至於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黄帝之五十三战商汤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筭昔者乱阶斯永祸锺隋季罄宇凝氛曀昏辰象绵区作梗揺荡江河朕拂衣於舞象之年袖剑於斩蛇之地虽复妖千王莾戮首輗车凶百蚩尤衅尸军鼔垂文畅於炎野余勇澄於斗极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再维地轴更张乾络礼义溢於寰瀛菽粟同於水火破舟船於灵沼收干戈於武库辛李卫霍之将咸分土宇缙绅廊庙之材共垂带绶至於比屋黎元关河遗老或赢金帛或赉仓储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矣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自栉风沐雨遂成弭沴忧劳庶政更起沉疴况乃汉苦周勤禹偏尧腊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玄泉夫亦何恨矣皇太子某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经监抚熟逹机务凡厥百僚羣公卿士送往事居无违朕意属纩之後七日便殡宗社存焉不可无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文武官人三品已上并三日朝晡哭临十五举音事毕便出四品已下临於朝堂其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无得擅哭诸王为都督刺史任者并来奔丧濮王莱王不在来限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举哀三日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昔者霸陵不掘则朕意焉辽东行事并停太原元从人见在者各赐勲官一级诸营作土木之功并宜停断【贞观二十三年五月】

天帝遗诏

朕闻皇极者天下之至公神器者域中之大宝自非乾坤幽赞历数在躬则凤邸不易而临龙图难可辄御所以荣河緑错彰得一之符温洛丹书着通三之表?稽前古期道同归朕之圣祖神宗降皇虹而禀枢电乘时抚运逢海沸而属山鸣濡足横流极苍生之已溺援手四岳救赤县之将焚重称九寰止麟鬬而清日月再安八极息龙战而荡风波自彼迄今六十六载黎元无烽柝之警区?恣耕凿之欢育子长孙击壤鼓腹遐迩交泰谁之力欤朕以眇身嗣膺鸿绪钦若穹昊肃雍清庙顾諟明命载廸彞伦嘉与贤士大夫励精为政朂已想蛟氷之惧为善慕鸡鸣之懃幸戎夏乂安中外禔福亘月竁以覃正朔匝日域而混车书端拱无虞垂衣有截其天意也岂人事乎每导俗匡时既弘之以礼让恤刑薄罚复跻之於仁夀闻九农之或爽则亏膳以共其忧见一物之有违则撤乐以同其戚斯亦备诸耳目非假一二言也忧勤之至庶有感於明灵亭育之怀谓无负於黔庶永言薄德遘疾弥留往属先圣初崩遂以哀毁染疾久婴风瘵疚与年侵近者以来忽焉大渐翌日之瘳难冀赐年之福罕再但存亡者人之晦明生死者物之朝夕常情所滞唯圣能通脱屣万方无足多恨皇太子哲握褒履已敦敏徇齐早着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诚敬保元子克隆大业光我七百之基副兹亿兆之愿既终之後七日便殡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皇太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於事为宜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诸王各封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各加一阶三品已下赐爵一级永徽以来入军年五十者并放出军天下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废万全芳桂等宫【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

肃宗遗诏

勅帝王享国天命有常大历传归皇纲无易朕幸以凉德继承宗祀在常乐问安之日属元凶开衅之初南奉圣皇北集戎事赖将相同德社稷降灵爰发五原成师一旅丕图克振华夏乂宁旰昃之心每勤思於兆庶晨昏之礼尝不匮於庭闱而天祸上延神心未悔正当金革罹此凶灾遂遘膏肓惟几大渐及兹理命获着誓言庶安国以保人岂嘉生而恶死审以大计属於公卿皇太子豫仁孝元良聪明齐圣佐成大业能事神祗朕既弥留可守宗社宜令所司当日具礼於柩前即皇帝位应缘朕丧事制度并准圣皇遗诏其诸道节度使都督刺史等并不须赴哀又为兵革未宁邮驿艰弊一切不须专使奉慰朕执丧在疚不食荤羶所设馈奠皆须如在有违本意神亦不歆其祭祀之礼一切不得宰杀且国储非广虚费稍多宫掖之间须有厘革所有三宫内人宜量事减省及至德已来籍没家口非切要者并与放出诸王院内亦宜准此其文武官僚合须褒赏天下百姓宜在优矜每当变易之时皆下惟新之命并委皇帝节级处分呜呼股肱勲臣敬保元子事居送往谅在於兹宣示万邦宜从朕意【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

代宗遗诏

朕以眇身祗奉鸿业不能光宣大训嘉靖万邦奉祖宗重熙之德答公卿寅亮之勤旰食宵衣痛心疾首呜呼天地之理死生常数疾既大渐弥留日臻惟怀永图嗣守丕业皇太子元良继明睿哲齐圣宜陟元后保守宗祧宜令所司当日具礼於柩前即皇帝位仍以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子仪摄冢宰其丧仪及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并不得以金银锦彩为饰天下节度观察团练等使刺史等并不须赴哀祭祀之礼亦从节俭其三宫内人宜令量事减省诸王院亦宜准此其天下人吏勅到後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娶祠祀酒肉其宫殿中当临者朝夕各十五举音礼固从宜丧不可久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而释服获奉宗庙之灵永终天禄所痛不得与佐命勲贤庶尹卿士顾命永诀以托万方内外腹心之臣文武忠良之士敬保元子以安家邦呜呼其听朕命【大历十四年五月】

德宗遗诏

朕承八圣之休德荷上天之眷佑嗣守丕训不敢荒宁赖宗庙之灵羣后之力戡定大难以康兆人严恭寅畏二十有七载今天降疾不兴不寤是用审训宜听朕言皇太子诵元良继明睿哲齐圣孝友和惠恭敬温文必能觐祖宗之耿光绍邦家之大业宜於柩前即皇帝位呜呼朕常奉圣祖玄元清静之教励精至道保合太和每忘已以爱人岂嘉生而恶死咨尔将相卿士方伯连帅其敬保元子永绥万邦各有叶心同底於道无废我高祖太宗之休命诸道节度使观察防御等使及诸州刺史等膺镇守之任有军旅之事所寄尤重不可暂旷不须赴丧以日易月之制宜遵旧典文武官等朝晡哭临十五举音朕每览汉史至孝文薄葬之诏未尝不叹息嘉尚缅慕其风园陵制度务从俭约百辟卿士孝子忠臣送往事居无违朕意【贞元二十二年正月】

宪宗遗诏

朕以薄德嗣膺宝祚执珪璧以奉九庙垂衣裳以临万邦十有六年於兹矣赖天地敷佑宗社降灵内有百辟多士外有州牧方伯文武并用忠贤叶心以弼予一人以康彼兆庶戡剪羣慝廓清九围方保和平共登仁夀而万务所逼六气咸侵遘疾有加至於大渐用申顾命式合典谟皇太子恒天纵睿哲日跻诚敬惟孝惟友克寛克仁必能承祖宗之丕训守邦家之鸿业宜令所司具礼於柩前即皇帝位仍以司徒兼中书令弘摄冢宰应诸道节度观察防御等使及诸州刺史寄任尤切并不须赴哀皇帝易月之制皆依旧典文武官等朝晡哭临十五举音其丧仪及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呜呼始终常礼奚可甚哀汉文至言朕所遵慕咨尔将相洎中外腹心爪牙之臣其敬保元子惟怀永图以缵我高祖太宗之耿光毋废朕命【元和十五年正月】

穆宗遗诏

勅朕以眇身嗣守丕构虽勤求理道不敢荒宁而保慎或乖遘兹厉疾赖上玄垂佑宗社降灵洎中外庶臣克辅寡德服饵颐养踰於周星而阳气熇烦宿恙暴作顷刻之际至於弥留伊死生之理必有其分顾托有所予何恨焉皇太子湛睿哲温恭孝友明敏自膺储贰休德日新必能嗣於耿光绍我先业宜令所司备礼於柩前即皇帝位咨尔卿士洎方伯连帅敬辅元子永绥万邦宜叶乃心用底於道宜令门下侍郎平章事李逢吉摄冢宰诸道节度观察防御等使及诸州刺史守镇任重戎旅事殷并不须赴丧易月之制宜遵旧典文武官等朝晡哭临十五举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无禁婚嫁祭祀饮酒食肉其医官等念其勤瘁亦可矜怜并不须加罪宜便释放将相卿士中外臣寮送往事居无违朕意【长庆四年正月】

唐大诏令集卷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赵尔巽
  卷一百五十 梁紀六·司马光
  北狩见闻录全文·曹勋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八·杨仲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二·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徐紘
  第三四六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三--四·佚名
  第二六八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七·佚名
  读例存疑卷二十六·薛允升
  李林甫传·欧阳修
  第二十四章 汨罗江、汀泗桥、贺胜桥的攻击战·李宗仁
  卷五十二、捻事之起灭·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僧儿·唐圭璋

      僧儿,广汉营妓。   满庭芳   团菊苞金,丛兰减翠,画成秋暮风烟。使君归去,千里倍潸然。两度朱幡雁水,全胜得、陶侃当年。如何见,一时盛事,都在送行篇。   愁烦。梳洗濑,寻思陪宴,把月湖边。有多少、风流往事萦牵。闻

  • 提要·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提要【臣】等谨案杜诗详注二十五卷补注二卷国朝仇兆鼇撰兆鼇字沧柱鄞县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书乃康熙三十二年兆鼇为编修时所奏进凡诗注二十三卷襍文注二卷补注二卷其总目自二十八卷以下

  • 五集卷二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五古今体七十四首【丙午七】对山斋作歌山庄何处不对山而何此斋擅乎已是犹人孰不读书可称读书人有几必当虚受於其外更须深饫於其里乃为弗空对山与读书然而於斋

  • 赵希逢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希逢(生卒年不详)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今不传。词见《诗渊》第二十五册。 ●满江红 赵希蓬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 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

  • 卷二百三十八·表第二十九·脱脱

        宗室世系二十四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九十四·志第七十·刑法二·张廷玉

        ◎刑法二   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洪武十四年,命刑部听两造之词,议定入奏。既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八月按是月辛卯朔壬辰张浚奏探报伪齐签军自六十以上则减之五十以下则增之科条之烦民不堪命出军之际自经于沟渎者不可胜计上蹙额叹息曰朕之赤子至于如此当思有以拯救之可谕江淮诸郡凡归附者加意抚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八·佚名

    髙祖上项籍【温公 老泉 李观 东坡 何去非】髙祖入闗【子由】还定三秦【唐子西】食其下齐城【吴筠】挠楚权趣刻印【东坡】纪信诈降楚【卢藏用】楚杀周苛【李观】楚置王陵母军中欲招陵【王元之】斩丁公【皮日休 温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佚名

    周平王周幽王元年立子宜臼为太子宜臼母申后姜氏三年纳褒姒初宣王之时童謡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逃于道收之以奔于褒后褒姁有狱请入此女于

  • 守南昌广饶记·林福祥

    林福祥守南昌府记自粤匪之由湖南而窜扰湖北也,咸丰二年十一月,湖北失守。三年正月九江失守。二月安庆、金陵、镇江、扬州又相继失守。于是江西戒严,议防堵。四月,予请用木牌扎水寨,以守湖口之梅家洲小浦,张中丞正在奏办。五

  • 纲鉴易知录卷八八·吴楚材

    南宋纪理宗皇帝目 辛酉,二年,春正月,诏皇太子释奠孔子;加张栻、吕祖谦伯爵,并从祀。目 帝手诏曰:&ldquo;虎闱齿胄,太子事也。此礼废久矣,如释奠、释菜之事,我朝俱未尝废,然享师敬道,又不可拘旧制,可令太子谒拜。&rdquo;太子既还

  • 五经蠡测卷三·蒋悌生

    明 蒋悌生 撰毛诗小序辩説书小序与诗小序虽皆昔人序作者之意然二序关于后学功效大不侔书序可无诗序不可无难一概论也盖书者当时纪载之书其本文史臣已序作者之意如五子之歌太甲说命等篇史臣既序其作书之由篇中更端处

  •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马叙伦

    庄子学说,似受印度哲学之影响颇深;其天下篇曰:「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

  • 卷二·僧伽斯那

    入海取沈水喻,贼盗锦绣用裹■褐喻。种熬胡麻子喻,水火喻,人效王眼?喻。治鞭疮喻,为妇贸鼻喻,贫人烧粗褐衣喻。牧羊人喻,雇借瓦师喻,估客偷金喻。斫树取果喻,送美水喻,宝箧镜喻,破。五通仙眼喻,杀群牛喻,饮木筩水喻,见。他人涂舍喻,

  • 卷七十八(鸠摩罗什译)·佚名

    △富楼那会第十七之二具善根品第四尔时佛告富楼那。菩萨摩诃萨发於大乘。常当修习亲近四法,则能具摄一切善法。亦能具足一切善根。何等四法。富楼那。善男子善女人发大乘心。修习亲近行忍辱法。如是修行忍辱法时。如心

  • 论中锡女界的关系·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科仑坡佛教妇女会欢迎会讲──方才听到关于比丘尼到中国去的历史,非常的欢喜!中国佛教史上,也请有外国比丘尼传戒的记载,最初是去了少数人,继有第二次、第三次去,才够传戒的额数。锡兰的比丘尼戒,是由阿育

  • 月灯三昧经·佚名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

  • 老子化胡经残卷·佚名

    西晋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残本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王浮常与帛远论争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论破,王浮为此深感屈辱,故而伪作本经,欲将道教提升于佛教之上。其书内容谓:老子赴西域,又至印度,转生为释迦而教化胡人。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