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梅之焕传

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职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软。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做派系之争,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而仇人却结了一大堆。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褒贬来爱惜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可能有希望。”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当时有人追究原宰相张居正,梅之焕说:“假使今天有人像张居正那样考核名实,整顿纲纪,那些诽谤陷害别人的无耻小人还敢如此猖狂吗?”他就是像这样主持公道不附会别人的。派出任广东副使,当地有豪强把烈女投入河中杀死了,梅之焕捕杀了他,老百姓都敬佩他的英明。海盗袁进抢劫潮州,梅之焕控制了海上通道,招抚遣散他的同伙,最后降服了袁进。后改派为山东学政。

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以通政参议召回,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恰巧赶上父母去世,回家隐居。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赶杀好人,对楚人更心怀不平。有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

庄烈帝即位,于是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巡抚甘肃。大败河套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一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嘲笑别人的灾祸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算不上勇猛,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不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拍着额头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不久凶悍的士兵王进才杀死参将孙怀忠等人叛乱,逃奔兰州。梅之焕于是向西进发平定了这次叛乱,又整顿军队向东出发。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保护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

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可以表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死,往往逃至山谷中当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引兵离开了。皇帝追叙甘肃前后的功劳,恢复了梅之焕的官职,荫封他的一个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病死。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张嵊 沈浚 柳敬礼·姚思廉
  卷二百·志第一百五十三·刑法二·脱脱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臧榮緒晉書卷十七·汤球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纪昀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七·佚名
  史记集解卷三十三·裴骃
  徐溥传·张廷玉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十六·孔毓圻
  卷61·陈邦瞻
  卷10·陈邦瞻
  卷一百十·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蔡正孙

    孟东野本传云:“孟郊调溧阳尉,有积水,郊间往坐水傍,徘徊赋诗,而曹务多废。为诗有理致,最为韩愈所称,然思苦奇涩。”韩退之《荐士诗》云:“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 第四十三回 曹咎违令败汜水 项王挑战却楼烦·黄士衡

    话说汉王探知项王离了成皋,往攻彭越,心中甚喜,即遣将领兵前至城下索战。大司马曹咎依着项王命令,坚守不出。汉兵等侯终日,不得一战,回报汉王。汉王吩咐:“明日再往,如此如此。”次日,汉兵到得成皋城下,一齐向城中叫骂,骂到口渴,便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三六七 谕内阁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佚名

    三六七 谕内阁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八日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内阁奉上谕: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欲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20·吴缜

    昔班固为《汉书》,其间存用古字,使后世兼见古人文字之学,且又不妨本书,而馀光施及后人,斯可谓一举而两得,在小学家不为无助。故其叙传,自云正文字维学林。此实史家之一美,而后世修书者之所宜法也。今《新书》则不然,不惟失一举

  • 六年·佚名

    (甲辰)六年大明永樂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朔,上以黑衣,群臣朝服,行望闕禮。停本朝賀禮,議政府率百官,獻鞍馬及表裏,諸道進箋獻方物。日本國王使臣圭籌、梵齡,船主久俊等六十餘人,亦詣闕拜正,進土宜,回賜圭籌正布二百六十匹,梵

  • 卷十 微子第十七·孔颖达

    殷既错天命,错,乱也。○错,七各反,马云:“废也。”微子作诰父师、少师。告二师而去纣。○少,诗照反。[疏]“殷既”至“少师”○正义曰:殷纣既暴虐无道,错乱天命,其兄微子知纣必亡,以作言诰告父师箕子、少师比干。史叙其事而作此

  • 昭公·昭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公如晋,次于乾侯。夏四月庚子,叔诣卒。秋七月。冬十月,郓溃。【传】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处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称主君。子家子曰:「齐卑君矣,君只辱焉。」公如乾

  •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

  • 卷八十三·道世

    △精进部第四(此别四部)▲述意部第一夫忍行之情犹昧,审的之旨未显,所以策惰,令心不懈。是故经曰:“汝等比丘,当勤精进。十力慧日,既已潜没,汝等当为无明所覆。”又言:“阐提之人,尸卧终日,当言成道,无有是处。”《释论》云:“在家懈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決擇分中法品第二   云何法決擇.法者謂十二分聖教。何者十二.[二]一契經二應頌三記別四諷頌五自說六   緣起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廣十一希法十二論議。何等契

  • 卷六十二·佚名

    释照明品第四十【经】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是般若波罗蜜。”“世尊,般若波罗蜜能照一切法,毕竟净故。世尊,应礼般若波罗蜜。世尊,般若波罗蜜,不著三界。世尊,般

  • 卷第四·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四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菩萨机缘 布袋和尚常在通衢。或问在此何为。师云。等个人来。曰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或解布袋。百物俱有。撒下曰。看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瓦尔

  • 寺塔记·段成式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

  • 东城志略·陈作霖

    金陵聚宝门城墉,左右袤延,淮水邪界于其北,中狭而旁广,故城厢隙地,如舒两翼。然土人呼门东、门西。而徐锦衣园亭分踞其胜,因又有东、西花园之称。予既辑《凤麓小志》以纪西南隅之名迹,而东城阙如。山川有灵,殆将怨我。会于暮秋

  •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属于密教杂密经之成就法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轨系由金刚陪啰缚所宣说之曼荼罗成就法,全经由曼荼罗分、一切成就分、观想分、画像仪轨分、护摩法分、观想成就分等六分所成。陪啰缚,为金

  • 百字论·提婆

    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