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是菩萨为勤苦行。不於是法中堕落取证。须菩提语诸天言:虽不中道堕落取证。是不为勤苦勤为十方不可计阿僧祇人被法铠。度令得泥洹是。乃为勤苦之难。是人本无。本无索不可得也。如是菩萨作是念。为欲度人。度十方人为欲度空。何以故?空亦无有远。亦无有近。亦无所有。用是以菩萨勤苦行。索人本无有。欲度人为度虚空被德铠。用人故被德铠欲过度人。是故菩萨为被德铠。如佛所说,人无有本晓知人本无所有。是为度人。菩萨闻是不恐不怖。是为行般若波罗蜜。离人本无本。无离色本无色。离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识。离诸经法本无诸经法。菩萨闻是不恐不懈。是为行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何因菩萨不恐不懈。须菩提白佛言:本无故不恐。本净故不懈。何以故?索懈怠本本无有所因懈亦复无有。菩萨闻说是不懈不恐不怖。是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是时,诸天皆为作礼。诸梵天皆为作礼。佛语须菩提,不但诸天诸梵天为菩萨作礼。上至阿会亘彼立。阿波摩那。阿会波罗。及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皆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礼十方不可复计阿僧祇现在诸佛。悉念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悉共拥护。知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阿惟越致。恒边沙佛刹其中所有人。悉使为魔。一魔者化如恒边沙人。悉使为官属。设使尔所魔各各乃尔所官属。欲共害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能中道坏。不能中道得便。菩萨有二事法行般若波罗蜜魔不能中道使得便。何谓二事。一者诸经法视皆空。二者不舍十方人悉护。是为二事。菩萨有二事诸魔不能动。何谓二事。一者不失本愿。二者十方诸佛悉护视。是为二事。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诸天往至菩萨所。问讯深经之事。诸天赞叹善之。今作佛不久当随是法教立。既随是法教立者,诸有困苦者皆得护。诸未得归者为得自归为人故作法舍。无目者,使得黠目。随是般若波罗蜜法教立者,十方不可复计阿僧祇现在诸佛。悉共拥护行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各各於其刹四部弟子中。说是菩萨功德。各各赞叹善之。佛语须菩提,譬若我今赞叹说罗麟那杖那佛。佛复言:今我刹界中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今亦赞叹说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复如是,须菩提白佛言:诸佛悉赞叹诸菩萨如是耶。佛言:不赐赞叹。佛语须菩提,有行菩萨道未得阿惟越致者,诸佛亦复赞叹。须菩提复问佛。何等为行菩萨道为佛所赞叹。佛语须菩提,有菩萨随阿閦佛前世为菩萨时所行。及罗麟那杖那佛前世为菩萨时所行。有菩萨随是教。用是故。十方诸佛赞是菩萨。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诸经法信本无所从生。是菩萨尚未得无所从生法乐。於中立信。诸法本空。是菩萨尚未得阿惟越致信诸经法本无如泥洌是菩萨尚未得入阿惟越致地。随是法教立。疾得阿惟越致。有应是法行者,是故十方诸佛共赞叹是菩萨。菩萨为度阿罗汉道地辟支佛道地。向佛道地。若有菩萨应般若波罗蜜行者,为诸佛所赞叹。知是菩萨不久在阿惟越致道地立。

复次须菩提,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信不狐疑菩萨作是念。如佛所说谛无异。是菩萨卻後当复於阿閦佛所。闻是般若波罗蜜。及馀菩萨所闻亦复尔。作是信般若波罗蜜者,以为在阿惟越致地立。若有闻般若波罗蜜信者,其德甚大不校何况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法教立者,随是法教立者,为疾入萨芸若须菩提白佛言:设离本本无法不得。何所法有作佛者,何所法说有说经者,佛言:如须菩提所言:设离本本无法不得。何所法有作佛者,亦无有法说经者,是本无无本。何所有於本无中立无者,有本无有当得佛者,亦无有本法有作佛者,本无无有。说经者亦不可得。释提桓因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菩萨勤苦行乃自致成佛。何以故?无有字法无所得在本无中立者,亦无有法当作佛者,亦无有说经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疑不厌。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释提桓因所言:菩萨勤苦闻深般若波罗蜜。信不狐疑不厌。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拘翼。诸经法皆空。何所有狐疑厌者,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如须菩提所说,一切为说空事。为悉无所著。譬如射虚空了无所著。须菩提所说经亦如是了无所著。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我所说,为随佛法教耶。为有增减乎。佛语释提桓因。拘翼。如佛所说法教等无异。如须菩提所说但说空事。须菩提,亦不见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得佛者,亦不见萨芸若。亦不见得萨芸若者,亦不见怛萨阿竭。亦无有得怛萨阿竭者,亦不见无所从生。亦不见无所从生证得之者,亦不见十种力。亦无有索十种力者,亦不见四无所畏。亦不见索四无所畏者,经法本净亦无所得。须菩提,随无所得教立。如是须菩提,随无所得教立者,是菩萨为行般若波罗蜜。百倍千倍万倍。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舍置佛道地。众罗汉辟支佛道地。不及是菩萨道地。欲为十方天下人持尊。当随佛法教立如是,是时忉利天上数千万天。持化作文陀罗华散佛上。散已作是说。诸天言:我曹亦当随法教立。时坐中百六十比丘。起整衣服为佛作礼。作礼已,各各手中有化文陀罗华。持是华散佛上。散已作是说。我曹亦当随法教立。是时佛笑。口中出若干色。其明至十方佛刹悉为明。其明还绕佛三匝从顶上入。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问佛。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意。佛告阿难。是百六十比丘及诸天。当於是波罗劫中作佛。皆同一字。字沤辰那拘尼摩。作佛时比丘僧数各各等。寿命亦各各等。其寿各十万岁随次稍稍作佛。作佛时各各尽世。雨五色华。

猜你喜欢
  议印度之佛教·太虚
  杭州佛诞纪念之放蝇会宣言·太虚
  印度之佛教当时思想界之革新及其混乱·梁启超
  第九卷·僧祐
  无恼指鬘缘品第三十六·佚名
  卷第五·呆翁行悦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五·法藏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三·智圆
  佛说未生怨经·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光赞经卷第一·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六·智旭
  序·佚名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八卷·护法
  卷第一百一·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再可·唐圭璋

      待考。   喜迁莺   腊天初晓,庆五色瑞云,华轩呈绕。紫府真人,丹台仙伯,合降世间荣耀。彩笔素题,篇翰未减,家声词藻。秀眉宇,俊丰标阀阅,声名都好。   富贵长欢笑。此际锦堂,移下蓬莱岛。妙舞蹁跹,清歌宛转,两行翠娥燕

  • 罗椿·唐圭璋

      椿字永年,自号就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杨诚斋高弟。淳熙四年(1177)解试,屡试不第。   酹江月   贺杨诚斋   郎星锦帐,忽翩然归访,南溪孤鹜。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风露杯寒,芙蓉帐冷,笑受长生箓。广寒宫殿,

  • 五集卷四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二古今体五十二首【戊申八】伊犂将军保宁奏布噜特夀妇一百六岁既赐之貂帛并诗以纪事耕牧伊犁卅岁仍【自甲戌平定伊犁後二万余里咸安耕牧迄今三十余年世际纯熙

  • 第九回 再会重逃·蒲松龄

    按下方娘子教子不提。且说张鸿渐在徐员外家,又是四五年了。那十五年的夫妻,倒离别了十年有余;十五年的父子,并不识面:如何不想! [呀呀油]我那妻,我那妻,娶了四载就别离。又过了十一年,在灯下才一聚。我那儿,我那儿,并不识模样瘦

  • 卷十·舒赫德

    癸未舒赫徳奏言【臣】前奏贼匪畏惧官兵有一二千人豫行逃窜一节系【臣】等初至临清传闻之説现今讯问获犯据供二十三日贼人知官兵两路进攻因于旧城外东面派人五六百抵御经官兵杀退回城又城北塔湾一带贼豫派人千余在彼迎

  • 大明仁宗昭皇帝宝训卷之二·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崇儒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甲辰赐衍圣公孔彦缙

  • ●海东逸史卷九·佚名

    列传六王翊字完勋,号笃庵,慈溪人,后居余姚。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翊与慈溪诸生王江同起兵海滨,与江上师为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不守,翊渡海(按小腆纪年,翊走海隅,王师购之急,囚其弟翃以招之。翃不屈死,翊泣曰:「是不负

  • 第三章 与西洋的早期接触·林语堂

    我母亲有两张墙上挂的画,挂在一个大客厅里。那个客厅是由一个旧教堂的房子改为牧师住宅的。一张画上画的是一个西洋少女,很俊很甜的脸,手里拿着一个无边的女人帽子,里面装着几个鸡蛋。母亲一定是从很好的西洋杂志上剪下来

  • 卷一百四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徽宗立左司谏邹浩上疏曰孟子曰左右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诸大夫皆曰不可勿

  • 卷六十六、戊戌政变·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夏四月,下诏定国是,宣示中外。自咸丰、同治以来,中国叠经外患,三次劫盟,当事者始渐知西人之长技,思所以效法而自强,创行新政,不一而足。如设制造局以制新械,方言馆以养真材,招商局以争航利,流学生出洋以游学外国

  • 北史识小录卷四·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北史识小録卷四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魏列传我自敬黄头【高允将婚於邢氏游雅劝允娶其族允不从雅曰人贵河间邢不胜广平游人自弃伯度丨丨丨丨丨○以上游雅传】路边书地【游明根幼年遭乱为栎阳王

  • 卷四十四·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四明堂位第十四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明堂位者以其记诸侯朝周公於明堂之时所陈列之位也【案周公盖佐王以朝诸侯非诸侯朝周公也且据目録以

  • 水经注释·赵一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

  • 伊川易传·程颐

    注释《周易》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宋程颐撰。程颐称伊川先生,故以之名书。《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作四卷,1981年中华书局《二程集》亦作四卷。杨时《跋语》说:“伊

  •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何守证

    南宋何守澄撰。其序撰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述印、符、服炁伏魔法。载有每日服炼法、净明气镜篇、每日服气法、诀目掌图等内容。

  • 原性·韩愈

    中国唐代关于人性论的著作。韩愈撰。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部。它对唐朝以前各家人性论作了总结,认为孟子、荀子、扬雄三家的人性论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继承并发挥了董仲舒的人性论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性之品有三

  • 善思童子经·佚名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此外,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遵式

    东山沙门遵式,始于天台国清集,于四明大雷山兰若再治。叙缘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庄严道场,二作礼,三烧香散华,四系念数息,五召请,六具杨枝净水,七诵三咒,八披陈忏悔,九礼拜旋繞,十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