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20

昔班固为《汉书》,其间存用古字,使后世兼见古人文字之学,且又不妨本书,而馀光施及后人,斯可谓一举而两得,在小学家不为无助。故其叙传,自云正文字维学林。此实史家之一美,而后世修书者之所宜法也。今《新书》则不然,不惟失一举两得,使人不忘古之意,而又时载不经讹误之字,使后世何述焉?

今略编其字如左:

姚宋传赞  《姚宋传赞》云:“崇劝天子不求边功,璟不肯赏边臣,而天宝之乱,卒悼其害,可谓先见矣。”今案“卒悼其害”,不知谓何,意者“悼”乃“蹈”之误欤?

严挺之传  《严挺之传》云:“君子以为遍。”今案此“遍”乃“遍”字,当为“偏”,亦有偏音,然行之已久,不可乱也。

藩镇传序  《藩镇传序》云:“其人自视由羌狄然。”今案“由”盖“犹”字,史臣之误也。

崔郾传  《崔郾传》云:“五子:瑶、瑰、瑾、佩、璆。瑶任礼部侍郎、鄂岳观察使;瑾礼部侍郎、湖南观察使。瑰、佩俱达官。”今案初用“瑰”字,末用“瑰”字,可乎?

张廷圭传  《张廷圭传》,“雕弊”字。今案当作“凋”字,而《新书》内二字通用之,如是颇多,难以具载。今因此发之,它不复云。〈见前史中,亦颇通用。然考其训释,自各不同,似难以通用,故不敢不辨也。〉

杜佑传  《杜佑传》云:“信安郡王漪表为灵州别驾。”今案信安郡王名祎,漪、祎虽同音,而义训不同,不可通用也。

萧俛传  《萧俛传》云:“穆宗初,两河底定。”今案“底”字疑当为“厎”。

萧遘桓彦范等传  《萧遘传》云:“迫畏不暝。”《桓彦范传》云:“高枕而暝。”《李涵传》云:“席地以暝。”今案古字瞑、眠通,其字当从“目”

康承训传  《康承训传》云:“留妇弱持陬。”今案《说文》云:陬,阪隅也。今此云“妇弱持陬”,义不可晓,疑当为“掫”字。《说文》云:掫夜戒守,有所击也。

萧至忠赞  《萧至忠赞》云:“帝且误往失而精来鉴已。”今案“误”字合是“悟”字。

隐太子巢刺王突厥等传  《隐太子传》云:“高祖授禅。”《巢刺王元吉传》云:“帝授禅。”《突厥传》云:“皆授靖节度以讨之。”今案:“授”皆当作“受”。

袁朗传  《袁朗传》云:“至见危受命,则无人焉。”今案“受”当作“授”。

张建封传  《张建封传》云:“与徐军埆”今案“埆”当作“确”,其字从石。

屈突通唐俭崔宁传  《屈突通传》云:“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唐俭传》云:“命趋还舟”《崔宁传》云:“趋与禁兵杂往”今案三传,“趋”字皆当作“趣”〈音促〉字,史臣之误也。

崔光逺传  《崔光逺传》云:“后召见误非是”今案“误”字当作“悟”。

辛替否高郢等传  《辛替否传》云:“寺塔不足穰饥馑。”《高郢传》云:“不劳人以攘祸。”又云“若以攘祸。”今案穰、攘皆当作“禳”。

薛嵩传  《薛嵩传》云:“好蹴踘”今案“踘”当作“鞠毱”

孙逖传  《孙逖传》云:“父丧缺复拜舎人”今案“缺”合作“阕”。

韦待价等传  《韦待价传》云:“朝野共蚩薄之”《李商隐传》云:“党人蚩谪”《李齐运》传:“士人蚩之”今案《说文》云:蚩,虫也。又《毛诗》注云:敦,厚貌。无蚩薄之训。疑当作“嗤”。

狄仁杰传  《狄仁杰传》云:“如得上方斩马剑。”今案前汉朱云《周勃传》、《百官表》,“上方”字皆作“尚方”,然则为上字者误矣。

奸臣传赞上官仪赞  《奸臣传》赞:“三宰啸凶,牝夺辰。”《上官仪》赞:“牝咮鸣辰。”今案此盖取《书牧誓》之语,其字皆当作“晨”。

李峤传  《李峤传》云:“今百姓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刘昫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宋濂
  卷第四·一然
  第三十三回 畏虎将准部乞修和 望龙髯苗疆留遗恨·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第四○保结状光绪六年三月十一日一一二○五-一○·佚名
  一二三五 质郡王永瑢等奏续办详校三分全书酌拟章程情形折·佚名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佚名
  五六八 谕内阁将沈德潜所有官爵及宫衔谥典尽行革去·佚名
  张敬达传·欧阳修
  张咏传·脱脱
  卷二十五·杨士奇
  卷七十·佚名
  卷七十一·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龙洲集中上范秘监二首郡大当涂古分符得少蓬威如乌府在令与绣衣同铃阁防书外花村卖剑中少需抚摩意来作玉堂翁畴昔经行路黄山更一过天涯知已少嵗晚客

  • 卷二十九·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九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黄庭坚山谷诗钞下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饮会作诗饯行薛侯本贵胄射策一矢中金兰托平生瓜葛比诸从数面尚成亲况乃居连栋交游及父子讲学连伯仲奴人

  • 卷四十·毕沅

      ◎宋纪四十 ∷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强圉赤奋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景祐二年辽重熙四年   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使蒋堂为淮南转运使兼发动司事。堂在淮南,岁荐部

  • ●卷一·夏仁虎

    ◎俗尚都人习见官仪,多讲礼貌,周旋应对,往往中程,然其弊也伪。风气刚劲,不屈不挠,勇于赴义,重名知耻,然其弊也狠。顾本性多近质实,常见故家老辈,其接子弟后进,礼倨而词直,貌严而情亲,尚不失先民矩范,迨末季渐浇漓耳。妇女见客,非特旗

  • 卷五【九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五【九则】     宋 岳珂 撰 永固更号 永固陵之易中兴会要不载所以惟张澄奏不犯历代陵名一语粗见微意而王明清挥麈録乃自以为其父所建明明清之言曰绍兴戊午徽宗梓宫

  • 今献备遗卷三十六·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邹智邹智字汝愚四川合州人也年十二能文章登成化丁未进士选庻吉士孝皇朝御史汤鼐当侍班纠仪智造其私第告曰祖宗朝御史纠仪得面陈政务得失近年遇事惟退而具本此君臣之情所由间隔不通也公以言官奏对幸值大政

  • 金佗续编卷二十一·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一宗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五章尚书頴经进鄂王传之五初飞与张俊承诏视世忠军往辞桧桧谓之曰且备反侧世忠军初无反侧意桧为此语欲激其军使为变因得以罪世忠耳飞荅之曰世忠归朝楚州之军即朝

  •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田单者,【索隐】:单音丹。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集解】:徐广曰:“今之东安平也,在青州临菑县东十九里。古纪之酅邑,齐改为安平,秦灭

  • 奏谳书十二·佚名

    原文:河東守讞:郵人官大夫內留書八日,詐更其徼書避留,疑罪。.廷報:內當以為偽書論。译文:河东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邮人官大夫内负责传送的文书。延误八日送到。于是擅自更改檄书上的日期,以逃避滞留文书的处罚。应该如何定罪

  • 第十章·王夫之

    &ldquo;和而不流&rdquo;,&ldquo;中立而不倚&rdquo;,俱就功用说。章句云&ldquo;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不能择而守&rdquo;,是推原语。君子之所以能为强者在胜欲,而强之可见者,则于和不流、中立不倚征之。故与下二段一例,用&ldq

  • 先进第十一·孔子

    本篇评论孔子的学生较多,尤其是对颜渊和子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长篇,除思想内容外,还很抓学价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书选11章。 修身宜早不宜迟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①也;后进于礼乐,君子②

  • 第七章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梁漱溟

    第一节意识与本能比较孰居重要 今将一谈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此一前后不同的转变,颇有与近世西方心理学界的思想变迁情况相类似者,即从看重意识转而看重本能是也。但此非我最后之转变;最后之转变将于下一节

  • 定慧品第四·释法海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

  • 卷十二(惟净译)·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离八难。何等为十。一者离不善业。二者如来所立禁戒而不违越。三者远离慳吝。四者於先佛所植众德本。五者勤修福行。六者智慧具足。七者善解方便。八者胜愿具足。九者多起厌患。十者发勤

  •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二十五年一月在广州菩提林讲──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总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质,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发菩提心,我就略说如何不使菩提心退失的意义。菩提林的“林”,乃是

  • 折疑论叙·佚名

    乡贡进士白水屈蟠撰法师。名子成。字彦美。号妙明。京兆霸陵人也。少时为儒。壮而从释。其性爱书史喜翰墨。乐游学好著述。每与贤士大夫诗词唱和。一联一句落在丛席。人多传之。如鹦鹉诗云。学得人言字字明。便能巧语

  •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

    又译《杰克尔博士和海德先生的奇迹》。英国作家史蒂文生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杰克尔是位医学博士,他决定把人身上的善与恶的本性分开,使二者摆脱互相制约。为此目的,他发明了一种药物,并且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服药以后

  • 营平二州地名记·顾炎武

    地名志。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残一卷。炎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是书约写于作者游历京师永平府、山海关和蓟州期间(即顺治末,康熙初)。营州泛指辽水以东至朝鲜地。平州为清永平府地。炎武游永平时,“郡人以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