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61

○宗泽守汴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以宗泽知襄阳府。泽见帝应天,陈兴复大计,帝欲留泽,黄潜善等沮之,故出。

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眀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闻有大号令,但见刑部指挥云,不得誊播赦文于河之东、西,陕之蒲、解,是褫天下忠义之气,而自绝其民也。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上疏请帝还京师。俄有诏,荆、襄、江、淮悉备巡幸,泽又疏言:“开封物价市肆渐同平时,将士、农民、商旅、士大夫之怀忠义者,莫不愿陛下亟归京师,以慰人心。其倡为异议者,不过如张邦昌辈,阴与金人为地尔。”既而金人遣使以使伪楚为名至开封,泽拘其人,乞斩之。有诏延置别馆,泽奏曰:“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帝乃手札谕泽,竟纵遣之。

真定、怀、卫间,敌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又据形胜,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山水砦忠义民兵,于是陕西、京东、西诸路人马咸愿听泽节制。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

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

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飞由此知名。

秋七月,宗泽覆上表曰:“今逆虏尚炽,群盗方兴。比闻远近之惊传,已有东南之巡幸。恐增四海之疑心,谓置两河于度外,因成解体,未谕圣怀。”不报。又上疏曰:“陛下回銮汴京,是人心之所欲,妄议巡幸,是人心之所恶。”又不报。泽又抗疏极言:“祖宗二百年基业,陛下奈何弃之以遗狂虏。今陛下一归,王室再造,中兴之业覆成。如以臣为狂率,愿延左右之将士,试一谕之,不独谋之一二大臣,天下幸甚。”时,泽每疏奏,上以付中书省,潜善、伯彦以为狂,张悫独曰:“如泽之忠义,若得数人,天下定矣。”二人语塞。

冬十月,帝如扬州。宗泽上疏谏曰:“京师,天下腹心,不可弃也。昔景德间,契丹寇澶渊,王钦若江南人,劝幸金陵。陈尧叟阆中人,劝幸成都。惟寇准毅然请亲征,卒用成功。”因条上五事,极言黄潜善、汪伯彦赞南幸之非。时两河虽多陷于金,而其民怀朝廷旧恩,所在结为红巾,出攻城邑,皆用建炎年号,金人稍稍引去。及闻帝南幸,无不解体。泽覆上疏言:“欲遣闾勍、王彦,各统大军,尽平敌垒,望陛下早还京阙,臣之此举可保万全。或奸谋蔽欺,未即还阙,愿陛下从臣措画,勿使奸臣沮抑,以误社稷大计。陈师鞠旅,尽扫胡尘,然后奉迎銮舆还京,以塞奸臣之口,以快天下之心。”帝优诏答之。

十二月,宗泽闻金人将谋侵汴,遣刘衍趋滑州,刘达趋郑州,以分其势。戒诸将保护河梁,以俟大兵之集。兀术乃不敢向汴,夜断河梁而去。

二年春正月,金兀术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宗泽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粘没喝据西京,与泽相持。泽遣部将阎中立、郭俊民、李景良等帅兵趋郑,遇敌,大战,兵败,中立死之,俊民降,景良遁去。泽捕景良,斩之。既而俊民与金将持书来招泽,泽皆斩之。刘衍还,金人复入滑,泽部将张㧑往救之。㧑至滑,众寡不敌,或请少避之,㧑曰:“避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公。”力战而死。泽闻㧑急,遣王宣往援,已不及,因与金人大战,破走之。泽以宣知滑州,金自是不复犯东京。

泽得金将辽臣王策于河上,解其䌸,问金人虚实,得其详,遂决大举之计。召诸将曰:“汝等有忠义心,当协谋剿敌,期还二圣,以立大功。”言讫泣下,诸将皆奋。泽覆上疏,请帝还京。曰:“臣为陛下保护京城,自去年秋至今春,又三月矣。陛下不早还,则天下之民何依戴。”不报。泽威声日著,敌闻其名,畏惮,对南人言,必称“宗爷爷”。

二月乙丑,河北盗杨进等降于宗泽。杨进聚众三十万,与丁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拥众各数万,往来京西、淮南、河南、北侵掠。泽遣人谕以祸福,悉招降之。有王善者,河东巨寇也,拥众七十万,车万乘,欲据京城。泽单骑驰至善营,泣谓之曰:“朝廷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善感泣曰:“敢不效力。”遂解甲降。

五月,时泽招抚群盗聚城下,又募兵储粮,召诸将约日渡河,诸将皆掩泣听命。泽乃上疏,大约言:“祖宗基业可惜。陛下父母兄弟蒙尘沙漠,日望救兵。西京陵寝为贼所占,今年寒食节未有祭享之地。而两河、二京、陕右、淮甸,百万生灵陷于涂炭,乃欲南幸湖外,盖奸邪之臣,一为贼虏方便之计,二为亲属皆已津置在南故也。今京城已增固,兵械已足备,士气已勇锐,望陛下毋沮万民敌忾之气,而循东晋既覆之辙。”奏至,帝乃降诏,择日还京。既而不果。

宗泽召王彦兵还汴,使屯滑州。先是,彦率岳飞等一十将部七千人,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复新乡。明日,战于侯兆川,飞身被十馀创,士皆死战,又败之。会食尽,诣彦壁乞粮,彦不许,飞乃引兵益北,与金人战于太行山,擒其将拓拔耶乌。居数日,又与敌遇,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其将黑风大王,金人退走。飞知彦不悦己,遂率所部复归宗泽,泽复以为留守司统制。彦以屡胜,因传檄州郡,金人以为大军至,率骑数万薄彦垒,围之数匝。彦以众寡不敌,溃围出走。诸将败去,彦独保共城西山,遣腹心结两河豪杰,图再举。金人购求彦急,彦虑变,夜寝屡迁。其部曲觉之,相率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国贼。”八字,以示无他意。彦益感励,抚爱士卒,与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皆附之,众十馀万,绵亘数百里,皆受彦约束。金人患之,召其首领,俾以大兵破彦垒,首领跪而泣曰:“王都统砦坚如铁石,未易图也。”金人乃间遣骑兵挠彦粮道,彦勒兵待之,斩获甚众。至是,泽恐彦孤军不可独进,召彦计事。彦悉召诸寨,指授方略,以俟会合,乃以万馀人先发,金人以重兵蹑其后而不敢击。既至汴,泽令宿兵近甸,以卫根本,彦遂屯滑州之沙店。泽上疏曰:“臣欲乘此暑月,遣彦等自滑州渡河,取怀、卫,浚、相等州,王再兴等自郑州直护西京陵寝,马扩等自大名取洺、赵、真定,杨进、王善、丁进等各以所领兵分路并进,计渡河则山寨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啻百万。愿陛下早还京师,臣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中兴之业,必可立致。”奏入,黄潜善等忌泽成功,从中沮之。

秋七月,宗泽卒。泽既招集群盗,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计,前后请帝还京二十馀奏,皆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潜善、伯彦又疑泽为变,以郭仲荀为副留守以察之。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都人号恸。讣闻,赠观文殿学士,谥忠简。泽子颖,居戎幕,素得士心,都人请以颖继父任。时已命杜充代泽,不许。充酷而无谋,至汴,悉反泽所为,于是豪杰离心,群盗聚城下者,复去剽掠矣。

史臣曰:方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泽一呼而河北义旅数十万众若响之应声,实泽之忠义有以风动之也。使当时无或龃龉牵制之,则反二帝,复旧都,一指顾间耳。黄潜善、汪伯彦嫉能忌功,而高宗惑于奸邪之口,善善而不能用,使泽不得信其志,发愤而卒,悲哉。

泽卒后,王彦以所部兵马付东京留守司,而率亲兵趋行在,见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二人大怒,遂请降旨免对,差充御营平寇统领,彦遂称疾致仕。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九·柯劭忞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赵尔巽
  卷三十九·毕沅
  雍正上谕 二、严鸿逵、沈在宽诸人应凌迟处死,戮尸枭·雍正
  第七十四回 刘锜力捍顺昌城 岳飞奏捷朱仙镇·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八十二·徐乾学
  元经卷一·王通
  卷之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六·佚名
  卷八十七中上·郝经
  史记集解卷十七·裴骃
  陈杞世家第六·司马迁
  薛怀义传·刘昫
  裴耀卿传·欧阳修
  卷一百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揭经历佑民(旴里子集)·顾嗣立

    佑民,广昌人。丰颔修髯,长身如鹤。泰定中,官邵武经历,延平太守桀骜自用,佑民直气待之。三至京师,公卿多乐与游,程承旨巨夫尤敬礼焉。后寓居旴水上,号曰「旴里子」。晚年自病狷介,又称「希韦子」。族子徯斯为作《旴里子传略》云

  • 第四出 春睡·洪昇

    【越调引子·祝英台近】〔旦引老旦扮永新、贴旦扮念奴上〕梦回初,春透了,人倦懒梳裹。欲傍妆台,羞被粉脂涴。〔老旦、贴旦〕趁他迟日房栊,好风帘幕,且消受熏香闲坐。 永新、念奴叩头。〔旦〕起来。 【海棠春】流莺

  • 卷五·乐雷发

    钦定四库全书雪矶丛稿卷五     宋 乐雷发 撰五言律诗访伯父幽居对坐如禅舍闲烧石乳香书看新讲义药问未传方仆语梅花里僧经竹叶傍题诗吾岂敢牕户半吟章桂林怀李景魏阳华万叠云无计得相寻所学皆时好何人知尔心

  • 野谷诗稿卷四·赵汝鐩

    宋 赵汝鐩 撰金山自古称浮玉更名为得金一山藏寺腹双塔立江心淮浙中流断风烟四岸侵梦囘禅榻悄月午听龙吟秋夕秋风动梧井无顷许多凉夜静滩喧枕牕开月到牀道心便冷淡世事莫思量只被浇花累朝朝却用忙刘子愿山居搬向山邉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八·佚名

    澎湖文献抄存苍圣祭祀仪节蔡香祖像赞户部执照(四件)监照澎湖通判借据催讨澎湖通判借款禀帖蔡香祖寄厝公约字兰谱六品军功林凤捷禀帖奉委条记委赴管理烽火馆谕署澎镇右协都阃府李札苍圣祭祀仪节一、旧炉主于上元前三日分

  • 卷之四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十五·王当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春秋臣传>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五     宋 王当 撰成公二 晋赵文子【武】 赵文子晋卿也名武字孟父朔是为赵庄子八年□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

  • 齐人有冯谖·佚名

    【提要】 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美谈,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人人皆知的名篇。二人之间的故事显示了孟尝君睿智大度、善御人才的领袖风度,更显示了冯谖高瞻远瞩、谋略深远的战略家的魅力。 【原文】 齐人有冯

  • 序·石成金

    夫人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受天地之气以成形,无论其智、愚、贤、不肖,悉知好善之为荣,奈缘其循理之心不敌其从欲之心,兼之觉悟无由,所以言行每多乖戾耳。余钦承简命,以大常御史典郡淮扬,又蒙皇上特赐世贞堂匾额,感激圣恩,涓埃莫报。

  • 卷五·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五      宋 史浩 撰夏书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禹治水于尧之朝叙其功勲列其贡赋为一代之大典不载之舜典之次而史系之夏书者禹所制故也九州之疆理昔先帝王立其城

  • 卷一·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一      元 刘玉汝 撰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第二分無盡品第六十六   爾時具夀善現作如是念.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甚深.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最甚   深.我當問佛二甚深義。作是念已卽白佛言.[二]世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卽佛無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二佛言舍利子。云何名为善法。当知善法厥有三种。谓身语意善所行故。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善所行者。能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一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一卷嘉兴府兴圣禅寺虚堂和尚语录参学妙源编嘉兴府请疏朝请郎知嘉兴军府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公事借紫杨璘撰右伏以。者寺不是寻常。为孝宗圣迹去处。诸山皆生欢喜。承相公钧旨。请来。当此住院人

  • 西塘集·郑侠

    诗文别集。北宋郑侠(1041—1119)撰。十卷。侠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治平进士。神宗时任光州司法参军,后进京城,监安上门。少时因学习刻苦,为王安石所重。曾屡上书谏废新法,吕惠卿执政,又上书反

  • 贡愚录·王晋之

    岁甲申张公和大令莅任卢龙招余幕中凡所商搉辄条录代面厯时既久得若干纸汇录如左命曰贡愚或亦千虑之一耳 近日处士之横议半出于书院故昨属直卿转达我兄抚宁书院遇考断不可不考致有烦言然又不可因其言之可畏而不我用我

  • 仁术便览·张浩

    方书。明张浩撰。四卷。浩字清泉,临邑 (今属山东) 人。张氏采撷《千金方》、《外台秘要》 、《和剂局方》 、《三因极一方》 、《类证活人书》 、《证治准绳》等明代以前各家名方,及民间单方、验方共一千三百余首,分

  •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 )。又作独证自誓三昧经、如来自誓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独证自誓三昧’为佛陀昔时在句潭弥国大丛树间之交露精舍所居道场之名。本经叙述如来对贤儒菩萨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