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0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乙亥,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太后定州安喜人,治家严而有法,生五子,曰匡济、匡胤、光义、光美、匡赞,匡济、匡赞早卒。陈桥之变,后闻之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及尊为皇太后,帝拜于殿上,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所以忧也。”帝再拜曰:“谨受教。”

二年六月甲午,皇太后杜氏崩。太后疾,帝侍药饵,不离左右。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且问帝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帝曰:“皆祖考、太后之馀庆也。”后曰:“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尔。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夫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帝泣曰:“敢不如教!”后顾谓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普即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遂崩,谥曰昭宪。

秋七月,以弟光义为开封尹,光美为(开)[兴]元〈据《宋史》二四四《宗室传》、《续纲目》、薛《鉴》改。〉尹。

乾德二年六月,以皇子德昭为贵州防御使。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帝以德昭未冠,特杀其礼。

三年六月,加弟光义中书令,光美同平章事,子德昭贵州团练使。

开宝六年八月,赵普罢相,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至河阳,上表自诉曰:“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与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表,藏之金匮。

九月,封弟光义为晋王,班宰相上。又以弟光美兼侍中,子德昭同平章事。

九年三月,以子德芳为贵州团练使。

九月,帝幸晋王光义第。帝友爱光义,数幸其第,恩礼甚厚。光义尝有疾,亲为灼艾,光义觉痛,帝亦取艾自灸。每对近臣言:“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而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即皇帝位,改名炅。号宋后为开宝皇后,迁之西宫。以弟廷美为开封尹,封齐王;兄子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德芳为山西南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兴元尹。廷美即光美也。寻诏太祖、廷美子女并称皇子、皇女,以示一体。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帝自将伐汉,欲以齐王廷美掌留务。开封判官吕端言于廷美曰:“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若掌留务,非所宜也。”廷美遂请行,帝许之。

八月,皇子武功王德昭自杀。初,德昭从帝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帝所在,有谋立德昭者,帝闻不悦。及还,以征北未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帝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帝闻之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耶?”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谥曰懿。

冬十月,论平汉功,进封齐王廷美为秦王。

六年三月,皇子兴元尹德芳卒,赠中书令、岐王,谥曰康惠。

时卢多逊专政,赵普奉朝请累年,多逊益毁之,谓普初无立上意,普郁郁不得志。会晋邸旧僚柴禹锡、赵镕、杨守一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帝疑,以问普,普因言:“愿备枢轴,以察奸变。”且自陈曰:“臣忝旧臣,为权幸所沮。”遂备道预闻昭宪太后顾命及前朝上表自诉等事。帝发金匮,得誓书,及览普前表,因召见,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知四十九年非矣。”九月,拜普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

七年三月,或又告廷美欲因帝幸西池为乱,遂罢廷美开封尹,为西京留守,赐袭衣、犀带,钱千万缗,绢、彩各万匹,银万两,西京甲第一区。诏枢密使曹彬饯廷美于琼林苑。以太常博士王遹判河南府事,开封府判官阎矩判留守事。进柴禹锡枢密副使,杨守一枢密都承旨,赵镕东上合门使,赏其告廷美阴谋功也。贬左卫将军、枢密承旨陈从(龙)[信]〈据《宋史》二七六本传改。〉为左卫将军,皇城使刘知信为右卫将军,弓箭库使惠延真为商州长史,禁军列校皇甫继明为汝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定人王荣为濮州教练使,皆坐交通廷美及受其燕犒也。或告王荣尝与廷美亲吏狂言:“我不久当得节帅。”坐削籍,流海岛。

初,昭宪太后遗命太祖传位于帝,帝传之廷美以及德昭,故帝即位之初,命廷美尹开封,而德昭、德恭等皆称皇子。及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没,廷美始不自安,柴禹锡因上变以摇之。他日,帝以传国意访之赵普,普对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廷美遂得罪。赵普复相,卢多逊心不自安,普屡讽令引退,而多逊贪固权位,不能决。会普廉得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事,帝大怒,责授守兵部尚书。越二日,下御史狱,捕系中书守堂官赵白、秦府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等,命翰林承旨李昉、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御史滕中正等杂治之。多逊具伏,言累遣赵白以中书机事密告廷美,且曰:“愿宫车晏驾,尽力事大王。”廷美亦遣小吏樊德明报多逊云:“承旨言正会我意。”因遗之弓矢,多逊受之。阎密恣横不法,言多指斥,王继勋尝为求访声妓,怙势赃污,皆伏罪。狱上,帝诏文武官集议朝堂,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奏:“多逊及廷美顾望诅咒,大逆不道,宜行诛戮,以正刑章。赵白等处斩。”诏削夺多逊官,流崖州,并徙其家属、期亲于远裔。赵白、樊德明、阎密、王继勋等悉斩于都门外,籍其家财。廷美勒归私第,其男女等复正名称,德恭等仍为皇侄,皇侄女适韩崇业,去公主、驸马之号,并发遣西京,就廷美居止。贬阎矩为涪州司户参军,孙屿为融州司户参军,皆廷美官属,坐辅导无状也。赵普又以廷美居西京非便,讽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诏降封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妻楚国夫人张氏削国封。以阎彦进知房州,袁廓通判州事,以伺察之。普又恐符言泄,乃坐符他事,流之春州,岁馀卒。

八年冬十月,赵普罢。廷美至房州,忧悸成疾,雍熙元年春正月,卒于房州,年三十八。帝闻之,呜咽流涕,谓宰相宋琪、李昉等曰:“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以同气至亲,不忍寘之于法,俾居房陵,冀其思过。方欲推恩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因悲泣,感动左右。诏追封为涪王,谥曰悼,为发哀成服,以其子德恭、德隆为刺史。廷美之得罪,赵普为之也,真宗即位,追复为秦王,妻张氏为楚国夫人,仁宗赠太师、尚书令,徽宗改封魏王。

初,普以佐命功,代范质等为相,帝倾心任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尝荐某人为某官,帝不许。明日复奏,不许。明日又奏,帝大怒,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牍,复奏如初,帝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帝素恶其人,不许,普坚以为请。帝怒曰:“朕固不与,卿若之何?”普曰:“刑赏,天下之刑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帝怒甚,起,普亦随之。帝入宫,普立宫门,久之不去,竟得允。其刚果类此。然多忌刻,屡以微时所不足者为言,帝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普独相且十年,颇专,尝以私怨诬冯瓒、李美、李楫,以赃论死,廷臣多忌之。帝常幸其第,会吴越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帘下,未及发而帝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帝曰:“第受之,彼谓国家事皆由尔书生耳。”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多冒称普市货都下。三司使赵玭以闻,帝大怒,即欲逐普,王溥力为救解,得止。而卢多逊与普不协,数因入对短普,帝滋不悦。先是开宝初,判大理寺雷德骧以寺官属附会普增损刑名,愤惋,见帝面白其事,辞气俱厉。帝怒,曳出之,贬商州司户参军。久之,知商州奚屿希普意,奏德骧怨望,坐削籍,流灵武。德骧子有邻,击登闻鼓陈冤,并诉中书吏他不法事,帝为下御史狱,鞫实。帝愈疑普,遂诏参知政事吕馀庆、薛居正与普更知印押班,以分其权。普竟罢,终帝世不复召。久郁郁不得志,太宗太平兴国五年,遂因上变事,得召为司徒、侍中,而秦王廷美之狱竟成于普。八年,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帝作诗饯之,赐宴长春殿。普奉诗泣曰:“陛下赐臣诗,当刻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帝为之动容。明日,谓宰相曰:“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欲烦以机务,因诗以道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堕泪。”宋琪对曰:“昨普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馀年,无阶上答,庶希来世,得效犬马力。’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可谓两全。”

猜你喜欢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司马迁
  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孔稚珪刘绘·萧子显
  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四·汪楫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世宗实录四·佚名
  ◎禁止小便妙文·吴虞公
  目录·祁韵士
  提要·来保
  世家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三十七·郑麟趾
  卷十八·佚名
  卷十·班固
  仇胒传·脱脱
  卷一百一·阿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缩手·唐圭璋

      缩手,普州士人。   浪淘沙   损屋一间儿。好与支持。休教风雨等闲欺。觅个带修安稳路,休遣人知。须是着便宜。运转临时。袄知险里却防危。透得玄关归去路,方步云梯。

  • 唐诗三百首卷七七言乐府·蘅塘退士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解】: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

  • 卷423 ·佚名

    夏竦 五月同州奏牡丹一枝开三花 上圣德风驰率土,左冯嘉气袭鸿英。 疏丛一干迎春茂,繁艳三房表瑞呈。 承献珍图昭美应,考祥花品见维祯。 帝宸钦翼崇昭报,薦玉燔柴极至诚。 夏竦 西厅 阶除尽日微

  • 客中·徐志摩

    今晚天上有半轮的下弦月; 我想携着她的手, 往明月多处走—— 一样是清光,我说,圆满或残缺。 园里有一树开剩的玉兰花; 她有的是爱花癖, 我爱看她的怜惜—— 一样是芬芳,她说,满花与残花。 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 她受了秋凉

  • 提要·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元风雅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元风雅二十四卷前集十二卷乃元傅习采集时人之诗而儒学正孙存吾为之编类者后集十二卷则存吾所独辑也前集首刘因凡一百十四家后集首邓文原凡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二·阿桂

      太宇文皇帝【崇徳元年丙子五月至十一月】  崇徳元年五月丙午定内院官制  时议叙内院官员以刚林为内国史院大学士范文程鲍承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希福为内宏文院大学士其顶帯服饰及随从人役俱视梅勒章京罗硕罗绣

  • 卷之六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周宣皇后杨氏传·李延寿

    宣皇后杨氏,名叫丽华,是隋文帝的大女儿。周宣帝还是东宫太子时,周武帝替他娶杨氏作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578)闰六月,册立为皇后。宣帝后来自称为“天元皇帝”,便称皇后为“天元皇后”。不久,又立天皇后和左右皇后,和天元皇

  • 吴百朋传·张廷玉

    吴百朋,字维锡,义乌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授职为永丰知县。他受征召,就任御史,历任淮、扬、湖广的按察使。晋升为大理寺丞、右少卿。嘉靖四十二年(1563)夏天,他升任右佥都御史、郧阳巡抚。改任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

  • 卷五十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八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六部上哲宗论户部钱谷宜归一 司马光臣窃以洪范八政食货为先故古者国用必使冢宰制之祖宗之制天下钱谷自常平仓隶司农寺外其

  • 兵卫·朱元璋

    凡王府侍卫,指挥三员,千户六员,百户六员;正旗军六百七十二名,守御王城四门,每三日一次轮直宿卫。其指挥、千百户、旗军,务要三护卫均拨。凡亲王入朝,以王子监国。凡亲王入朝,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

  •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一心归命礼  适悦最吉祥  补多罗迦山  其界以种种  珍宝所严饰  种种宝林树  枝蔓密垂布  有种种成就  俱苏摩妙花  

  • 卷第二十·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二十 贤护 凉州孙氏子。来止广汉阎兴寺。常习禅定为业。兼严律行。纤毫无犯。以晋隆安五年卒。临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满寺内。遗言使烧身。既而肢节都尽。唯手一指不然。 法绪 高昌人。德行清谨。矢志

  • 萬如和尚語錄序·佚名

    萬如和尚語錄序昔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續其命者,荷擔之責,無時可懈,故未悟悟難悟,已守難守,已行難往往有善力偶諧,雖名唱道,秪屬世諦流布於祖父田園,未免拋家失業,非具正見達圓機,如覆載無心,順應不滯者,不能堪斯任也。吾於萬

  • 目录·佚名

    莲峰禅师语录目录序文卷第一福建兴化孤山禅寺语录兴化九座山兴国禅寺语录卷第二兴化报恩禅寺语录卷第三兴化龙华万寿禅寺语录兴化芦山通天禅寺语录兴化狮山西明禅寺语录卷第四小参卷第五示众拈古颂古代古卷第六入室

  • 读书纪数略·宫梦仁

    清宫梦仁辑。8册,54卷。本书采集群书,分类编辑而成,并有注释。内分天、地、人、物四部。“人部”又分为29类,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9类:(1)法戒类,有居乡四约、余襄公从政六箴等136条。(2)伦品类,有妇七去、三不去等66条。(

  • 扈从西巡日录·高士奇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

  • 明会要·龙文彬

    清龙文彬编纂。龙文彬(1821—1893),字筠圃。清永新 (今江西省永新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主事。治明史多年,熟悉明朝掌故。是书于同治、光绪间成书,共80卷。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