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五

嘉靖六年四月丁未朔时享大庙世庙

○太常寺缺少卿吏部拟太仆寺少卿余瓒堪任有旨更推本寺堂官寻以寺丞陈道瀛升补吏科右给事中杨秉义等言以常侍少卿诏相大礼协供祀事宜用科甲文臣以重典礼上以道瀛礼仪习熟可用诏如前旨

○己酉广西柳州洛容古田蛮贼反巡按御史石金以闻上命提督都御史姚镆会同总镇等官亟议征剿毋致滋蔓

○庚戌改南京通政司右通政黎奭为右通政提督誊黄升浙江布政司使司左布政使许瓒为光禄寺卿

○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右都御史高友玑以灾变自陈求罢不允

○先是上俞太监梁谏之请差官往南京织造工部执奏不可于是六科都给事中张嵩等十三道御史程启充等各上言陛下初政等节用爱人一切织造采运之事厘革殆尽天下仰戴奈何左右近臣不知将美辅德而争以生事炫能为功动称供应不敷奏蒙俞允遣官南京织造即今天象示异水旱为灾小民怨咨江南尤甚且差去官员非贿不得计非贪黩无以偿之虽欲责令安静不可得也伏望皇上俯悯人穷仍赐停止上曰言官以言为职既奏乞停止自合具实进言如何始为謏词终乃规谏岂言官之体且不究

○辛亥改南京太常寺卿边贡为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

○升山西左布政使李璋为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甯夏等处

○命原任提督抚治郧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方良永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等府

○升礼科右给事中王俊民吏科左给事中张俱都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杨秉义左给事中刑科给事中沉汉户科给事中赵廷瑞俱右给事中俊民吏科秉义礼科汉刑科廷瑞工科

○癸丑礼科左侍郎刘龙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蔡天祐各引疾乞休俱不允

○甲寅大学士杨一清等言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顾鼎臣病痊复职请仍充经筵日讲官上是之因命礼部右侍郎桂萼兵部左侍郎张璁俱充日讲官仍旧经筵

○乙卯命宣府右参将署都指挥陈谨充副总兵分守保定地方

○赐故太常寺少卿赵铭祭一坛仍命有司治葬以铭尝侍潜邸讲读也

○升南京吏部右侍郎胡世宁为南京工部尚书起致仕礼部右侍郎顾清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丙辰升南京太常寺少卿何塘为南京太常寺卿吏部郎中马理为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

○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张仲贤自陈求罢不允改南京户部尚书邹文盛为户部尚书升工部左侍郎童瑞为工部尚书

○戊午荫原任南京工部尚书黄珂次男峰为国子生始已荫珂长男华寻中乡试峰援例乞补从之

○赏密云古北口参将马恺右监丞许宣羊酒彩段以巡抚都御史张仲贤上其斩获功也

○己未湖广巡抚都御史黄里言荣王府第烧毁计再造所费不下数万请以故绝雍王旧府拆卸与之免致派扰小民部覆从之

○提督南赣右副都御史潘希曾三年秩满荫其子承祐为国子生

○升巡抚湖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里为工部右侍郎仍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采大木

○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伦为南京工部右侍郎

○赐故洗马尹襄祭一坛以襄侍讲经筵故也

○总督漕运都御史高友玑论劾太仓州知州王杨等兑运愆期请究治

○上以地方灾伤诏夺各掌印官俸二月管粮官提问如例

○命宣府都指挥同知李彬充右参将分守顺圣蓟广等处大同右卫都指挥曹安镇城中军坐营管操

○庚申升南京鸿胪寺卿刘乾为南京光禄寺卿

○降户部主事缪宗周三级边方用宗周疏留户部尚书秦金上罪其出位妄言故有是命

○黜刑部主事唐枢为民坐论李福达谋反忤旨故也

○辛酉河南南阳郡城西卧龙冈旧有汉丞相诸葛亮祠庙抚治郧阳右副都御史蒋曙请赐祠额诏名忠武

○兵部左侍郎张璁疏辞兵务请以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专心史局效职讲筵上曰璁文学优长事体练达总裁进讲不妨佐理部事所辞不允

○巡抚保定右副都御史何诏自陈乞休不允

○壬戌户部覆议总督南京粮储右副都御史韩荆言浙江应天苏州等处徵解本部定场马草一百三十余万包每包例折银贰分贰厘岁输银輙余六千五百余两俱系小民多纳之数近年旱涝相仍宜严行扣革以后止徵解一分八厘为则从之

○癸亥升户科左给事中陈时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甲子升户侍郎王承裕为南京户部尚书巡抚保定右副都御史何诏为工部右侍郎

○乙丑礼部以天旱请行顺天府祈雨上曰近日亢旱不雨风霾时作土脉焦枯农事可虑令该府率属祈祷须斋戒谒诚以回天意

○丙寅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杨钦为南京鸿胪寺卿

○升广东右布政使葛浩为贵州左布政使户科都给事中黄重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丁卯升江西左布政使孙脩狭西右布政使唐泽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左寺丞毛伯温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常道俱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脩巡抚湖广泽甘肃伯温宁夏道山西

○戊辰礼部以崇先殿成上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仪注先期太常寺具奏致斋三日先一日上服常服诣奉先殿奉慈殿观德殿各祭告如常仪内侍官设彩亭于观德殿神位设神座崇先殿中是日先设上拜位于观德殿并崇先殿内阁居中至期上服祭服至观德殿门外降辂内导引官导上由殿左门入诣拜位赞跪上跪内侍官于上左跪于神位前奏请恭穆献皇帝神位降座升亭诣崇先殿奉安赞四拜兴上四拜兴赞捧神位内侍官二员捧神位安于亭内内侍官八员举亭前行由中门出上由左门出升辂至崇先殿门外降辂内导引官导上诣神位前亭前赞跪上跪内侍官于在上左跪于神位亭前奏请神位降亭赞俯伏兴上俯伏兴内侍官二员于亭内捧神位前行由殿中门入内导引官导上由殿左门入至拜位赞跪上跪内侍官于上左跪于神位前奏请神位奉安内侍官奉安讫赞俯伏上俯伏赞兴上兴立于拜位东西向执事官陈设牲醴如常仪内导引官导上诣拜位赞四拜兴上四拜兴行初献礼赞跪上跪奠帛献酒读祝毕赞俯伏兴上俯伏兴行亚献礼献酒行终献礼献酒赞四拜兴上四拜兴焚币帛祝文赞礼毕上由左门出还宫诏如拟

○上以讲官顾鼎臣讲洪范稽拟卜兆与蔡传颇异下谕问辅臣杨一清一清言曰臣闻稽疑畴内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蔡传释卜兆以雨为水霁为火蒙为木驿为金克为土鼎臣以所释为非欲以驿为土克为金皇上为说以答之盖先主蔡氏所注而于鼎臣之说亦有取焉臣按汉儒孔安国曰龟兆刑有似雨者曰雨有似雨止者曰霁蒙闇阴也驿气络绎不联属也克相交错也郑玄王肃孔頴达之论皆同至宋儒始演其义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夫三才之数以五为中而土居五位莫之能易故五行之序水火木金土五事之序言貌视听思思通土也庶徽之序雨旸燠寒风风亦土也然则雨霁蒙驿克克当属之土矣圣谕前五行暨五事皆以土终之大哉言乎即是可以破讲官之疑矣土为五行之主克者胜也土能克水水者五行之首故五行皆有克而土之克则行乎水火木金之中土之为克无疑若驿其义金金曰从革朱熹曰从者从所锻制革者又可革而之他亦可见其络驿不属之意也驿居四位者地四生金也克居五位者天五生土也以此推之蔡传无差矣上以为然

○己巳荫太常寺卿闻渊子思学为国子生以秩满也

○以灾伤免广西额办钱粮一年

○壬申升湖广布政使林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按保定等处兼提督紫荆等关

○福建按察司副使顾棠以疾乞休诏以棠资深有政绩特升按察使致仕

○诏录白阳堡死事参将关山指挥使王镇千户江钺各赐祭一坛山准袭升署职一级镇钺袭升二级

○癸酉升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胡忠为狭西右布政使狭西右布政使狭西苑马寺卿顾应祥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工部郎中叶宽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

○甲戌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廖纪以疾乞休上察其诚恳优诏许之加少保赐敕给传还仍命有司月给米五石岁拨夫六名应用

○兵部覆议直隶监察御史丘养浩言黄花镇密迩胡虏屏蔽京师卫护陵寝关系甚重其备御官军往年皆送团营拨发以致该管人员诛求克剥负累疲敝无益于用乞行守备官将长陵等卫选定官军二千员名及行保定巡抚都御史将各卫选定官军二千员名分

为春秋两班造册赴部径发本镇操备免赴团营以革侵削之毙诏从之

○先是起用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为礼部尚书钦顺服阕居家上疏辞仕上优诏不允趋令速赴供职○乙亥南京吏部尚书朱希周等会同南京都察院考察郎中陈应之等四十一员俱不谨主事洪锵等三员俱罢软郎中陈鈇等十三员俱才力不及主事丰坊等八员俱浮躁浅露太常寺司乐孙启明等十员俱年老有疾诏罢黜降调如例

○初命查各盐运司盐引至是钦定价值两淮每引六钱两浙四钱长芦二钱山东一钱五分从户部请也

○镇守浙江内官监太监邓文以进贡为名乞于商贩内重收脚价以充献新器具之费部议浙江商税总之部司分之税税局课取有例隐匿有禁为法已密矣比来岁俭民穷商贩利薄国课往往告乏若欲另抽脚价是为额外之征况陛下缉熙圣学寡欲清心凡声色货利一无所嗜顾肯为一茶果之微器具之备恣小人渔猎之计贻商民无穷之害哉上曰各处进贡悉从节省邓文不照近规妄自援请意在侵取商税不允

○丙子调延绥总兵署都督佥事彭瑛镇守大同

○伊庄王薨游无嗣妃徐氏奏庶弟济源王訏淳伦序应袭王爵礼部覆议许之

○御史陈察既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具疏辞因荐原任给事中刘世杨等二十余人宜亟召用上以察久居言路职在激扬既有所见自宜早陈今升用不即拜命乃泛举多人以市恩要誉姑从宽降杂职远方用十三道御史初果等连章乞宥察不报已而吏科给事中王俊民郑一鹏传良谏复论救上责其朋比各夺俸二月寻降察广东海阳县儒学教谕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纶·魏徵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七·杨仲良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雍正
  ●顾命纪事·高拱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十七·佚名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吕思勉
  稽古録卷十九·司马光
  卷九下·佚名
  久视·周绍良
  刘正传·宋濂
  目录·佚名
  中美天津条约·佚名
  卷三十一上·雍正
  卷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六 宋·史梦兰

    宋,太祖姓赵,名匡胤,涿郡人。事周世宗,屡立战功。以殿前都检点,领归德军节度史。恭帝显德七年,引军北征,兵变还都,遂受周禅。都开封,在位十七年崩,葬永昌陵,改元三(建隆、乾德、开宝)。太宗名炅,初名光义,太祖母弟,在位二十二年崩,葬永

  • 江舟欸乃·藤香馆词

    摸鱼儿将去杭州偕丁松生大令丙吴仲英司马恒高呈甫广文人驥谭仲修献沈蒙叔景修两明经宿灵隐寺话别次日登飞来峰遍访唐宋题名经十里松达栖霞謁岳坟过西令桥弔苏小墓泛湖心亭陟孤山放鹤亭小憩遂循雷峰访净慈遗址而归好湖

  • 第二折·范康

    (正末引外扮列御寇、张子房、葛仙翁上,云)贫道吕洞宾,这一位是列御寇,这一位是张子房,这一位是葛仙翁。贫道为陈季卿一人,亲到终南山青龙寺里度脱他,争奈此人迷恋功名,略不省悟。被贫道将一片竹叶,粘于壁上,戏成一只小船儿,他便

  • 第一折·关汉卿

    (鲁斋郎上,云)小官鲁斋郎。自从许州拐了李四的浑家,起初时性命也似爱他,如今两个眼里不待见他。我今回到这郑州,时遇清明节令,家家上坟祭扫,必有生得好的女人,我领着张龙一行步从,直到郊野外踏青走一遭去来。(下)(正末引贴旦上,云)自

  • 卷六十九·表第七·部族表·脱脱

        ◎部族表   司马迁作《史记》,叙四裔于篇末。秦、汉以降,各有其国。延续疆此界,道里云邈。不能混一寰宇,周知种落,邻国聘贡往来,焉能历览。或口传意记,模写梗概耳。   辽接五代,汉地远近,载诸简册可考。西

  • 第九十二回  遣军队冯河间宣战 劫兵械徐树铮逞谋·蔡东藩

      却说冯总统国璋,白费了一番心思,空劳了一回跋涉,没情没趣的折回北京,趋入总统府中,闷闷坐着。有几个心腹人士,进来探问消息,他惟有相对唏嘘,长叹数声罢了。旋由陆军部呈入军报,多半是湖南不靖消息,到了二月初旬,复接到湖北

  • 元万顷传(附范履冰等传)·刘昫

    元万顷,洛阳人,北魏景穆皇帝的后代。祖父元白泽,为武德年间的总管。万顷善于写文章,出仕授官通事舍人。乾封年间,跟随英国公李责力征讨高丽国,任辽东道总管记室。配合作战的部队将领冯本用水军援助副将郭待封,结果船只破损延

  • 秦攻赵长平·佚名

    【提要】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聪明的人会识破他人的圈套,愚蠢的人掉进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出谋划策时,掌握对方的计谋始终是第一位的。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

  •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邹韬奋

    现在请再回转来谈谈《生活》周刊。关于《生活》周刊,我在《萍踪寄语》初集里也略为谈到,也许诸君已知道大概了。这个周刊最初创办的时候,它的意旨和后来的很不相同,只是要传播传播关于职业教育的消息罢了。当时我对于这件

  • 二十一·沈从文

    《北斗》产生与它此后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这刊物若在北平出版,这刊物或可望于最初计划的形式,对于女作家一方面或者逼得出一些好成绩来。但这刊物却在卜海出版,距离她所需要合作的几个人那么远,并且我不久又离开了北京,故

  • 春秋释例卷三·杜预

    灾异例第十三【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释例曰物者杂而言之则昆虫草木之类也大而言之则歳时日月星辰之谓也歳者水旱饥馑也时者寒暑风雨雷电雪霜也日月者薄食夜明也星辰者彗字霣错失其次也山崩地震者阳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

  • 春秋皇纲论目録·王晳

    卷一孔子脩春秋 始隠尊王上 尊王下卷二公即位 卿书名氏称人卷三朝会盟 会盟异例侵伐取灭纪师战上战下卷四归入会及书遂公至郊禘卷五灾异罪弑杀大夫 日月例释异同

  • 卷十八·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八论语九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章问劳之恐是以言语劝勉他曰如此说不尽得为政之理若以言语劝勉他亦不甚要紧亦是浅近事圣人自不用说亦不见得无倦底意劳是勤于事勤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三)第一分典尊经第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执乐天般遮翼子。于夜静寂无人之时。放大光明。照耆阇崛山来至佛所。头面礼佛足已。在一面立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六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六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更乐揵度首又世尊言有二乐。出家者所不应学。若于欲中染着乐。现世无事乐。云何于欲中而染着欲乐。云何现在无事乐。或作是说。忆过去欲所生乐者

  • 上清长生宝鉴图·佚名

    《上清长生宝鉴图》,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六朝或隋唐上清派图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内载「长生宝鉴图」三幅、「明镜图符」四幅。各图分别饰以镜铭、八卦、干支、生肖、星曜、符文。图前录铭文一首

  • 也是山人医案·也是山人

    医案。清也是山人撰。不分卷。载中风、肝气、眩晕、虚劳、咳嗽、吐血、肺痿、肿胀、痰饮、泄泻、诸痛、经带、疮疡等,凡九十三种证治,近二万言。多为内、外、妇各科常见证治。每类若干案例,每案简述姓氏年龄、证候、

  • 清波杂志·周煇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周煇撰。十二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续古逸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常见本有《笔记小说大观》本。因为作者当时寓居杭州的清波门,故名其书为《清波杂志》。作者自序中说, 这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