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邓子龙传

邓子龙,江西丰城人。身材魁梧,勇猛敏捷,无与伦比。嘉靖年间,江西强盗造反,抢劫樟树镇。邓子龙应有关官署的招募,讨平了他们。立下战功,授职广东把总。

万历年间,跟着大帅张元勋讨平巨盗赖元爵。此后,跟着讨平了陈金莺、罗绍清。土匪头子黄高晖逃跑,邓子龙追到山中活捉了他。提升为铜鼓石守备。不久提拔代理都指挥佥事,掌管浙江都司。被人议论应当剥夺官职,皇帝以邓子龙的罪行较轻,正好麻阳苗民金道侣等人造反,于是提拔他为参将去征讨。邓子龙大败敌人,解散苗民团伙。五开卫的士兵胡若卢等人放火烧了监司行署,鞭打赶走了守备以及黎平守备。靖州、铜鼓、龙里各苗民都响应他叛乱了。邓子龙放火烧东门引诱敌人,而悄悄派兵进入北门,强盗于是被消灭。

万历十一年(1583)闰二月,缅甸进犯云南。下诏将邓子龙调往永昌。木邦部落耿马奸邪的罕虔和岳凤都是叛党,说服缅甸首领莽应里侵犯内地,罕虔参与抢劫干崖、南甸。此后,引渡查理江,直接攻打姚关。湾甸土知州景宗真和他的弟弟景宗材协助他。邓子龙在攀枝树和敌人急战。战斗中杀死景宗真、罕虔,活捉景宗材,罕虔的儿子招罕、招色逃到三尖山,叫他的叔叔罕老率领一千五百名蒲人药弓手到关隘险要处阻击。邓子龙拿银子引诱蒲人,详细地得知通往敌人的小路。于是命令偏将邓勇等人率领北胜、蒗渠各番兵,直捣敌人的老巢,而预先在山后设下伏兵夹击。上半夜,活捉招罕、招色、罕老以及同党一百三十多人,斩首五百多级,尖山空虚,于是招抚流民数千人迁入。正好刘纟廷也进献俘虏岳凤。皇帝很高兴,晋升邓子龙为副总兵,给予世代荫封。不久,缅甸人又进犯猛密,把总高国春大败他们。邓子龙因助防有功,也被从优升级。从此以后,先前依附缅甸的蛮人,很多都来归附。

永昌、腾冲过去号称乐土。自从岳凤、罕虔叛乱以后,才开始召募士兵,召募的多是一些亡命之徒,于是建立腾冲、姚安二个兵营。刘纟廷负责腾冲营,邓子龙负责姚安营,互不买账,两军发生冲突。皇帝因为两位将领都有战功,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不久刘纟廷被罢免,刘天俸代替他。刘天俸被逮捕,于是让邓子龙兼管。邓子龙压制腾冲兵,每逢做工劳动,就虐待他们,而袒护姚安兵。等到陇川打仗,邓子龙故意制造人为的不平等,杀牛犒劳士兵,姚安兵是腾冲兵的二倍。腾冲兵不堪忍受,都想开小差当逃兵。副使姜忻让其他将领管理他们,才安定下来。而姚安长期骄横,因索要军饷不成而造反,由永昌、大理直达省城,所到之处烧杀抢劫,各路兵夹击他们,斩首八十四级,俘虏四百多人,才把叛乱镇压下去。邓子龙因此被剥夺官职入狱。

万历十八年(1590),孟养强盗思个叛乱。邓子龙正被审问,巡抚吴定请求让他立功赎罪,皇帝同意了。任命还未下达,吴定已经和黔国公沐昌祚派将领打退了敌人。不久,丁改十寨的强盗普应春、霸生等人叛乱,势力很强盛。吴定大量征召汉族和土著人当兵,命令邓子龙统帅右路,游击杨威统帅左路军,大败强盗,斩首一千二百级,招降六千六百人。皇帝为此到郊庙告谢。论功行赏,恢复邓子龙副总兵的官职,代理金山参将事宜。在这之前,猛广土官思仁跟他的嫂子甘线姑通奸,想娶她做妻子,没有成功。跟他的同伙丙测一起叛逃缅甸,多次引导缅甸进犯内地。二十年进攻孟养,进犯蛮莫。土同知思纪逃往等练山。邓子龙打败了他们才离开。邓子龙不久被人弹劾罢官回家。

万历二十六年(1598),朝鲜战争爆发。下诏邓子龙以原官职率领水军,跟着陈瞞东征。倭寇准备渡海逃跑,陈瞞派遣邓子龙随同朝鲜统制使李舜臣率领水军千人,驾驶三艘巨舰为前锋,在釜山以南海面上迎击敌人。邓子龙向来激昂慷慨,年龄虽已七十,更为意气风发,想立头功,迅速率领二百名壮士跳上朝鲜船,勇往直前打击敌人,敌人死伤无数。别的船将火器误投到了邓子龙的船中。船起火,敌人乘机反扑,邓子龙战死。李舜臣赶来救援,也战死了。消息传来,追赠都督佥事,荫封一个儿子做官,朝鲜修庙纪念他。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司马迁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卷二百四十八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蔡东藩
  春秋别典卷十二·薛虞畿
  元经卷九·王通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第三十八册 天命七年三月·佚名
  一零二、韩宣惠王即韩威侯考·钱穆
  卷九十·雍正
  卷二十八·雍正
  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第十一·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元诗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乐府歌行五霍希贤魏文贞公庙迎神曲吹箫兮击鼓具牲牢兮列樽爼风飒飒兮降灵祀我公兮终千古送神曲有酒兮惟清有腯兮惟牲神其醉饱兮既安且宁风马灵车兮还古茔福民田兮消蝗螟如贞观兮永太平岑安卿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七王士熙【字继学东平人淛东亷使】送苏公赴岭北行省郎中居庸关头乱山积李陵台西白沙碛画省郎官貂防侧飞雪皑皑马韀湿马蹄雪深迟迟行冷月栖云塞垣明铁甲无光烽不惊万营角声如水清明年四月新草生征人

  • 卷六·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六       宋 许纶 撰五言律诗 次韵潘德久借居西湖张氏园诗 竹居元为竹闻借箒湖阴齐物千言就巢枝一径深岚光开句眼虚籁试禅心赓得西湖咏何须更姓林 木瓜园【并序】 木瓜园创寄乐亭之外

  •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张廷玉

        兴宗孝康皇帝 睿宗献皇帝   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   吴元年,年十三矣,命省临濠墓,谕曰:“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

  • 闽海纪要卷之上·夏琳

    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夏、闰六月,明主(原文为立)唐王聿键称帝于福州。初,唐王统兵勤王,以擅离南阳,锢禁狱。及宏光立,赦出,而南都破;靖虏伯郑鸿逵遇于嘉兴,语合,遂奉以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谋立之。闰六月十五日即位

  • 卷上·王之春

    西南洋有五印度者,部落亚细亚洲,西汉之所谓身毒,东汉之所谓天竺也。(古音天铁因切,与身本同韵,此为译音之对音。)一名印度海,总名西南(洋)。其南印度有孟迈者,为入东南洋之咽吭,而东中两印度在其北,中印度古名温都斯坦,以兴都哥土山

  • 第十九回 三国志乱纷纷五十余载·黄士衡

    诗曰:剩水残山古又今,逢时人物此登临。诗吟杜牧孤鸿句,泪落雍门一操琴。老去深藏经济手,病来灰却战争心。残篇检到兴亡处,闲闷闲愁海样深。却说曹操字孟德,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实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正德十六年五月壬子朔遣工部营缮司郎中张惠往治河道候迎 圣母○大学士梁储以衰病再上乞休 上温旨答之不允辞○南京工科给事中王纪等请以逆濠及钱宁廖鹏毕真刘璟刘琅所没财帛收贮太仓准充岁入常赋以苏民困诏下其议于户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正统四年十二月乙亥朔 上省郊祀牲○脩建乾清宫以是日经始遣少保兼工部尚书吴中祭司工之神○修北京行太仆寺○丙子四川按察司佥事王迪镇守松潘都指挥使赵得等奏边备三事一松潘卫并小河叠溪二所俱置临极边万山之中道路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纪昀

    列传元 【九】○元九严实【忠济忠嗣】 刘通 岳存王玉汝刘伯林【黑马 元振 元礼】郭宝【玉德海侃】 石天 应严实刘通岳存王玉汝刘伯林郭宝玉石天应△严实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志气豪放不治生产喜交结施与落魄里社

  • 卷九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 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韩王信者【集解徐广曰一云信

  • 卷四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史记卷四十九 汉  太  史   令 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外戚世家第十九 【索隐外戚纪后妃也后族亦代有封爵故

  • 卷五 公冶长第五·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是也,故次《里仁》。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曰:“公冶长,弟子,鲁人也。姓公冶,名

  • 善学者①·戴圣

    ——响鼓不用重捶【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

  • 華嚴經十地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六本。(一)梵文本十地經. 〈缺各地文末重頌〉 校註略稱梵本。(二)西晉竺   法護譯漸備一切智德經.略稱法護本。(三)姚秦鳩摩羅什譯十住經.略稱秦本。   (四)東晉佛陀跋

  • 第二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一四天王初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已。观地狱饿鬼畜生不善业报。如实细观察已。次第当观善业果报。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乐于乐果。厌舍苦报。诸乐集故。名之为天。复观微细业。集众善业。受生灭身。得爱果报

  • 卷第一百一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邪语纳息第二之三诸法由业得。彼法当言是善不善无记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犊子部。分别论者。欲令音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彦悰

    京弘福道场释彦琮撰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帝欲宣畅祖风遵嵩本系。爰发明诏颁告黎元云。老君垂范。义在于清虚。释迦贻训。理存于因果。论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求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兴。肇于遂古。源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