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三才传

李三才,字道甫,顺天通州人。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任郎中。与南乐的魏允贞、长垣李化龙以经世致用相互勉励。等到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被贬为东昌推官。再改任南京礼部郎中。恰好魏允贞、李化龙与邹元标等在南曹做官,愈加来往密切,讲求经世致用,名声更为著名。调任山东佥事。山东多狡猾的大盗,李三才多方设计圈套,将他们一一剿灭逮捕。升河南参议,又升副使。督山东、山西两省学政,提拔为南京通政参议,征召为大理少卿。

万历二十七年(1599)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当时矿税使横行各地。李三才所辖范围,由徐州陈增、仪真暨禄收商税,扬州鲁保征收盐课,沿江邢隆征收芦课税,蔓延千里。矿税使任用奸徒,伪造印章,所到之处如追捕叛乱和逃亡者一样,公然抢夺。而陈增尤其过分,公然数次凌辱官吏。唯有李三才正气凛然,压制其肆意行凶的爪牙,而且密令犯死罪的囚犯将他们指为同党,从而将他们捕杀,陈增的气焰才被压下。

而那些不安分的人因为矿税使的缘故,多起来做了强盗。浙江人赵一平用妖术倡议叛乱。事情被发觉,他逃往徐州,改名古元,胡说自己是宋皇室的后代。与其同伙孟化鲸、马登儒聚集亡命之徒,自署官职,预定第二年二月各方起事。计谋被泄露,他们都被逮捕。赵一平逃到宝坻,被抓获。

李三才再次上疏陈明矿税使的害处,说:“陛下喜爱珠玉,老百姓也羡慕温饱;陛下爱护子孙,百姓也恋妻女。为什么陛下要聚集财宝,而不让小民老百姓有一升一斗的需要;想绵延万年,而不让百姓有一天的欢乐呢?自古未有朝廷的政令,天下的情形就到了这种地步,而能幸免没有叛乱的。朝政鄙陋的多,而陛下的病根就在于沉溺于钱财之中。臣请求陛下发善心,罢除天下的矿税。贪欲之心既然丢掉,则朝政可以治理好。”过了一月,皇上没有回答。李三才又上疏,说:“臣为百姓请命,一个多月没有得到回答。听说近日的奏章,凡涉及到矿税,都置之不理,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一旦众叛亲离,老百姓都成为敌人,风驰尘扬,叛乱的人群四起,陛下安然独处;即使黄金满箱,明珠填屋,谁替你守护呢?”皇上也不答复。万历三十年(1602),皇上生病,下诏罢矿税,转眼之间又下诏停止罢免矿税。李三才极力陈明国家形势危急,请立刻颁下前面停矿税的诏书,皇上不听。

清口水干涸阻碍了漕运。李三才建议开渠建闸,花费二十万,请求留下漕粮接济。督储侍郎赵世卿力争,李三才于是声称有病请求离去。皇帝讨厌他回避,同意了。淮扬巡按御史崔邦亮,巡漕御史李思孝,给事中曹于汴,御史史学迁、袁九皋交上奏章乞求把李三才留下。史学迁说:“陛下因为陈增的原因,想去掉李三才,托词解除了他的官职。近年来宦官四出,海内沸腾。李盛春的去职因为王虎,魏允贞因为孙朝,前任漕臣李志也是因为矿税事。其他官吏离开岗位的,不可胜数,现在李三才又接着要被去职。淮上军民因为李三才被罢官,想找陈增算帐,陈增避门不出。李三才不当离职可想而知。”皇上对上疏仍不予理睬。李三才于是离开徐州,接连上疏请求找人替代他,未得到命令。正好侍郎谢杰代替赵世卿为督储,再次请求让李三才留下。皇上于是命令李三才继续任职以等待代替的人,皇上也终究没有派遣代替的人。

第二年九月又上疏说:“近来雷电击中了陵寝,大风拔起了树木,洪水滔天,天变到了极点。赵古元刚被肢解于徐州,赵大荣在亳州被砍头,而睢州的大盗又出现了,人心的离散到了极点,陛上每当有征求时,必定说:‘内府已很匮乏。’如果内府果然匮乏,那是国家的福气。所谓皇上瘦弱而天下肥,实际上不是这样。陛下所谓的匮乏,是黄金没有遍地,珠宝玉石没有堆到像天那么高。小民饭都吃不饱,又来搜刮,鞭打没有止尽,道路上全是囚犯,官吏唯有请求罢官,老百姓唯有一死,陛下难道还不引起警惕吗!陛下不要说臣危言耸听、言过其实,真的到了这一步,哪有陛下安身的地方呢!”皇上也不回答。不久,睢州的盗匪被擒获。李三才因此上奏施行几件事,境内安宁。

歙县人程守训以纳财得中书官职,他为陈增的随从。骄横跋扈,所到之处为他举行盛大的仪式,允许人告密,连妇女、儿童也拷问。他害怕李三才,不敢到淮上。李三才弹劾整治他,得到他的赃物数十万。陈增害怕连累到自己,搜查他的奇珍异宝,盗用的龙文、服饰、器物。程守训和他的帮凶都被逮捕受到法律的制裁,远近地方人心大快。

万历三十四年(1606)皇帝的孙子出生。皇上下诏合并矿税,释放囚犯,起用被解职的官员,增补御史,不久却不全部实行。李三才怀疑首辅沈一贯从中作梗,便上疏暗中诋毁沈一贯。接着,他又说:“恩诏已颁布,立刻又中途停止,在路上人们说前几天的新政不过是陛下一时心喜,所以旋开旋闭。”又说:“沈一贯担心沈鲤、朱赓威逼自己。又害怕他们有所争执,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害怕事情不由自己去做,就想从中使坏。他行贿左右的人,多方煽动,致使新政遇到阻力。”皇上得到奏疏,感到很震惊,下诏严厉责问,将他的俸禄停发了五个月。第二年,暨禄死。李三才因而请求下诏将天下的税使全部撤离,皇上不听,命令鲁保兼任暨禄的职务。

当时,顾宪成住在无锡,在东林书院讲学,喜欢品评人物。李三才与他有深交,顾宪成也极信任他。李三才曾经请求增补大僚,选拔科道,录用被贬的官员。因而说:“各大臣只因为议论一有触及到掌权的人,便永远不被任用,他们并没有违背陛下。现在有些人假皇上的威风禁锢大臣,又借他们违抗陛下的名义替自己的罪过掩饰。有负国家有负君王,没有比这个罪更大的了。”意在为顾宪成等人呼吁。不久,又极力陈明朝政的败坏,请求皇上奋发有为,与天下一起有所变化。而且极力说明辽东一带危急,必定难以永保安全。皇上都将其置于一边不加理会。

李三才有雄才大略,在淮上一带干了很久,以抑止税监深得民心。待淮、徐一带发生灾害,他又请求赈恤,减免马价。淮上之人深为崇敬他,逐渐地升至户部尚书。

正好内阁缺人,建议的人认为不应当专门只用文学侍从,应该让地方官也参加补缺,李三才依次被召进朝中。由此忌恨他的人日众,诽谤他的言论四起。工部郎中邵辅忠弹劾李三才表面上是忠臣其实是个大奸贼,表面上正直实质上狡猾,列举他贪污、虚伪、险恶、专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接着弹劾。李三才上了四份奏疏为自己极力辩护,而且乞求退休。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李三才申辩。大学士叶向高说李三才已闭门等待治罪,为朝政考虑,应立即定下他的去留问题。皇上一概不予回答。不久,南京兵部郎中钱策,南京给事中刘时俊,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徽、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朱一桂、李瑾,南京御史张邦俊、王万祚,又连着上奏弹劾李三才。而给事中胡忻、曹于汴,南京给事中段然,御史史学迁、史记事、马孟祯、王基洪,又上疏为他申说救助。一时间,朝臣聚讼,过了几个月还没有平息。顾宪成于是写信给叶向高,极力称赞李三才廉洁、正直,又写信给孙丕扬极力为他辩护。御史吴亮素与李三才要好,就把两信附在邸报之中,由此议论更为喧哗。乔应甲又上了两疏极力攻击他,列举了李三才十贪五奸之事。皇帝都不闻不管。李三才又再三请求辞职,奏疏上了十五道,过了很久不见命令下来,于是自己就走了。皇上也没有怪罪他。

李三才已在家乡定居,恨他的人害怕他再次被任用。万历四十二年(1614),御史刘光复弹劾他盗用皇木二十二万根营建私邸,而且说李三才与于玉立遥相呼应,他想任用的,吏部就为他推举。李三才上疏申辩,请求派遣宦官调查。给事中刘文炳、御史李征仪、工部郎中聂心汤、大理丞王士昌,帮助刘光复攻击李三才。李征仪、聂心汤,是三才推举的官吏。李三才气愤异常,自己请求登记家产。工部侍郎林如楚说应当派遣使者检验一下。刘光复再次上疏,并说他侵夺官厂为自己的园苑。御史刘廷元率部属又接着上奏,且潘汝祯又特地上奏弹劾。不久,巡按御史颜思忠也上疏证实了刘光复所说的。李三才更为愤怒,请求各位大臣一同勘查,又乞求皇上亲自审问。皇上于是下诏让李征仪带领给事中吴亮嗣前往。

第二年,刘光复因事被下狱。李三才表面上请求释放他,而极力为东林党人辩白,说:“自从沈一贯伪造妖书,任意杀戮楚王宗族,满朝正直之人将他攻击出廷。接着汤宾尹、韩敬考场作弊,咎由自取,与别人何干。现在的党人动不动就与正直的人为仇敌,王士昌、刘光复尤其厉害,挺身而出,极力为沈一贯、韩敬报仇。乱说一气,百般攻击。就贤明的大臣来说,叶向高走了,王象乾、孙玮、王图、许弘纲走了,曹于汴、胡忻、朱吾弼、叶茂才、南企仲、朱国祯等也走了,近来又将陈荐、汪应蛟攻击走了。以贤明的小臣来说,梅之焕、孙振基、段然、吴亮、马孟祯、汤兆京、周起元、史学迁、钱春等走了,李朴、鲍应鳌、丁元荐、庞时雍、吴正志、刘宗周等走了。与他们意见一致的就留下,不一致的就赶走。陛下只知道各大臣离开了,哪里知道都是党人赶走的呢?现在奸人仇视的正直之人,一是东林人,一是淮抚。所谓东林,是顾宪成读书讲学的地方。与他一起的像高攀龙、姜士昌、钱一本、刘元珍、安希范、岳元声、薛敷教,都是些约束自己、有气节的人,有什么辜负国家的地方?偶然被指为东林,便陷入深渊。如邹元标、赵南星等就因为背上此名,晋升的道路就非常困难。早上申报晚上被任命的,只有史继偕等人。人才的邪与直,实与国家命运相攸关,希望陛下要看清楚。”上疏奏上,众人更加恨他。吴亮嗣等已经去勘察,很久都没有得到什么。宅第并不是刘光复所说的那样,回来汇报后,李三才被降为平民。

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御史房可壮接连上疏请起用李三才。皇上下诏让大臣讨论。通政参议吴殿邦极力说不行,把他指为强盗大臣。御史刘廷宣又推荐李三才,说:“国家既然珍惜他的才干,就用他吧。还议论什么呢?然而广宁已有王化贞,不如让他在山海关任职。”皇上同意他的话,想起用李三才,可是大臣的意见相持不下。詹事公鼐极力认为可用,刑部侍郎邹元标、佥都御史王德完都赞同。不久,王德完迫于众议,就改变了态度。等到安排议定时,邹元标也不敢表态。议论没有结果,事情就搁置下来。三年李三才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还没上任就死了。后来,魏忠贤专权,其帮凶、御史石三畏弹劾他,皇上下诏削掉他的名册,夺回封诰。崇祯初年,才将他官复原职。

李三才有雄才大略却爱耍手腕,善于笼络朝廷大臣。巡抚淮上十三年,结交的人遍天下。生性不能坚持廉洁,所以为众人所抨击。其后,攻击李三才的人,如邵辅忠、徐楚魁等人,都是依附魏忠贤的小人。而推崇李三才的,如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都是当时公认的名臣。所以世人认为李三才是贤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黄法抃 淳于量 章昭达·姚思廉
  卷之五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三·佚名
  ◎“百万皇军守护上海”·恽逸群
  今献备遗卷一·项笃寿
  第四十六册 天命八年二月至三月·佚名
  二十四、小考的预备·包天笑
  纪古滇说集·张道宗
  卷十五·李天根
  刘延孙传·沈约
  周德威传·薛居正
  卷七十五·佚名
  卷三十二、西南诸囯之宾服·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卷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同前幕。地点 佟秘书家中。人物 佟秘书于科长秦医官欧阳雪 周明远 方心正 单鸣琴 佟继芬赵 勤 徐 嫂〔开幕。虽然是在乡下,佟秘书还设法布置了一间客厅。这间客厅也许原来是间囤米的仓,也许是间祠堂;不论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数日,晚间。地点 卫家。人物 卫 母 齐 母 卫默香 卫大嫂 余志芳宋玉娥〔幕启:卫母正和齐母说闲话儿。卫母 这下子可好啦,妇女商店就是凌云她们那个试验田改大了的,现在照常卖鱼肉青菜,一半天就全部开

  • 乾坤清气卷九·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九明 偶桓 编古乐府送别曲         察伋士安曈昽出扶桑照见大黒洋直升中天上万国蒙清光三山楼阁蓬莱东丹霞翠壁金芙蓉鸿蒙凝结古元气我欲往游从赤松剡郎朝玉京船开南风生海头挝鼔人

  • 御选元诗卷七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五七言絶句八黄公望张僧繇秋江晩渡图何处行来湖海流思归凭倚隔溪舟枫林无限深秋色不动居人一防愁苏东坡竹一片湘云湿未干春风吹下玉琅玕强扶残醉挥吟笔帘帐萧萧翠雨寒王维秋林晩岫图【并序

  • 列传第十一 宗室·沈约

    长沙景王道怜 临川烈武王道规 营浦侯遵考 长沙景王道怜,高祖中弟也。初为国子学生。谢琰为徐州,命为从事史。高祖克京城,进平京邑,道怜常留家侍慰太后。桓玄走,大将军武陵王遵承制,除员外散骑侍郎。寻迁建威将军、南彭城

  •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宋濂

        ◎文宗四   二年春正月己卯,御制《奎章阁记》。行枢密臣言:“十一月,仁德府权达鲁花赤曲术,纠集兵众以讨云南,首败伯忽贼兵于马龙州,以是月十一日杀伯忽弟拜延,献馘于豫王。十三日。战于马金山,获伯忽及其弟

  • 郑辰传·张廷玉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的百姓告有谋逆事,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查得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南京敕令建报恩寺,役使囚

  • 泰而不骄·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读解】 在《颜渊》篇里,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

  • 礼记析疑卷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曲礼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貌肃言乂敬之徴也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言不昭则无守气又所以制于外而养其中也 事无不敬则天地明着应之不违其则民所以安之本也俨若思则见者莫不敬安定辞则

  • 提要·蒋悌生

    【臣】等谨按五经蠡测六卷明蒋悌生撰悌字叔仁福寕州人洪武初以明经官训导是书乃元季避兵蓝田谷中所作嘉靖戊戌【案原序内不题年号但称戊戌以序中一百六十余年语推之知为嘉靖十七年】浮梁闵文振纂修州志始得稿于其裔孙

  • 卷八·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八宋 朱子 撰乡礼四之上乡射礼乡射之礼 主人戒宾宾岀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请【主人州长也乡大夫若在焉则称乡大夫也戒犹警也语也出迎出门也请告也告宾以

  • 卫献公出奔(1)·戴圣

    ——一碗水难以端平 【原文】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2)。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3)?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4)?弗果班.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

  • 《公羊传》和《谷梁传》·佚名

    第一节 《公羊传》《谷梁传》著作和传授《春秋》三传的次第,根据陆德明(六朝陈至唐太宗时人)《经典释文序录》,为《左传》《公羊》《谷梁》,因此后代讲&ldquo;三传&rdquo;,多依此为次序。《左传》为先秦著作,最初是用西汉以

  • 第二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二(出因果经)尔时白净王既闻仙人决定之说。心怀愁恼。虑恐出家。即择五百青衣贤明多智。为作奶母。养视太子。其中或有乳者。或有抱者。或有浴者。或有浣濯者。如是等比供给太子。皆悉具足。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末)·窥基

    沙门基撰化城喻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四。一者上中根类闻法得记。下根之徒犹未明解。故陈过去已结大乘之缘。并说现在小果化城之喻。陈往因令其证实。述今果令其舍权。遣生觉解方可为记。故此品来

  • 一山文集·李延兴

    诗文集。元李继本撰。九卷。继本名延兴,以字行,东安(今属湖南)人。占籍北平。登至正丁酉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人明未仕。卒年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后。是集为其子方曙、方眗与其孙伸相继编次而成。最终成书

  • 悟道录·刘一明

    余于斯道,向慕有年,而是非邪正终难剖彻。庚午岁,遇拜来中老师,蒙恩指皈正道。于辛未年朝谒各属名山,至甘肃省,访得栖云山悟元老人,续注《周易阐真》诸祖师丹经,及自着《悟道破疑》、《修真辨难》诸书,其精义入神,炳若日星,即往谒

  • 往生集·祩宏

    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九类:(一)沙门往生类,东晋慧远至明代宝珠,凡九十八人。(二)王臣往生类,乌苌国王至张无尽丞相,凡三十二人。(三)处士往生类,周续之至华居士,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