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五 黄法抃 淳于量 章昭达

黄法抃,字仲昭,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簿领,出入郡中,为乡闾所惮。侯景之乱,于乡里合徒众。太守贺诩下江州,法抃监知郡事。高祖将逾岭入援建业,李迁仕作梗中途,高祖命周文育屯于西昌,法抃遣兵助文育。时法抃出顿新淦县,景遣行台于庆至豫章,庆分兵来袭新淦,法抃拒战,败之。高祖亦遣文育进军讨庆,文育疑庆兵强,未敢进,法抃率众会之,因进克笙屯,俘获甚众。

梁元帝承制授超猛将军、交州刺史资,领新淦县令,封巴山县子,邑三百户。承圣三年,除明威将军、游骑将军,进爵为侯,邑五百户。贞阳侯僭位,除左骁骑将军。敬帝即位,改封新建县侯,邑如前。太平元年,割江州四郡置高州,以法抃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高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高州刺史,镇于巴山。萧勃遣欧阳頠攻法抃,法抃与战,破之。

永定二年,王琳遣李孝钦、樊猛、余孝顷攻周迪,且谋取法抃,法抃率兵援迪,擒孝顷等三将。进号宣毅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给鼓吹一部。又以拒王琳功,授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熊昙朗于金口反,害周文育,法抃共周迪讨平之,语在昙朗传。

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天嘉二年,周迪反,法抃率兵会都督吴明彻,讨迪于工塘。迪平,法抃功居多,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仪同、鼓吹并如故。未拜,寻又改授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六年,征为中卫大将军。废帝即位,进爵为公,给扶。光大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二年,徙为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

太建元年,进号征西大将军。二年,征为侍中、中权大将军。四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法抃为都督,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抃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蹴乞降,法抃缓之,则又坚守,法抃怒,亲率士卒攻城,施拍加其楼堞。时又大雨,城崩,克之,尽诛戍卒。进兵合肥,望旗降款,法抃不令军士侵掠,躬自抚劳,而与之盟,并放还北。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其年,迁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增邑五百户。七年,徙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侍中、散骑常侍、持节、将军、仪同、鼓吹、扶并如故。八年十月,薨,时年五十九。赠侍中、中权大将军、司空,谥曰威。子玩嗣。

淳于量,字思明。其先济北人也,世居京师。父文成,仕梁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量少善自居处,伟姿容,有干略,便弓马。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起家湘东王国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累迁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馀载,兵甲士卒,盛于府中。

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量至,与僧辩并力,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以功封广晋县男,邑三百户,授涪陵太守。历为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侯景之乱,梁元帝凡遣五军入援京邑,量预其一。台城陷,量还荆州。元帝承制以量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巴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巴州刺史。侯景西上攻巴州,元帝使都督王僧辩入据巴陵。量与僧辩并力拒景,大败景军,擒其将任约。进攻郢州,获宋子仙。仍随僧辩克平侯景。承圣元年,以功授左卫将军,封谢沐县侯,邑五百户。寻出为持节、都督桂、定、东、西宁等四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安远护军、桂州刺史。

荆州陷,量保据桂州。王琳拥割湘、郢,累遣召量,量外虽与琳往来,而别遣使从间道归于高祖。高祖受禅,授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大将军,给鼓吹一部,都督、刺史并如故。寻进号镇南将军。仍授都督、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嗣位,进号征南大将军。王琳平后,频请入朝,天嘉五年,征为中抚大将军,常侍、仪同、鼓吹并如故。量所部将帅,多恋本土,并欲逃入山谷,不愿入朝。世祖使湘州刺史华皎征衡州界黄洞,且以兵迎量。天康元年,至都,以在道淹留,为有司所奏,免仪同,馀并如故。光大元年,给鼓吹一部。华皎构逆,以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西讨大都督,总率大舰,自郢州樊浦拒之。皎平,并降周将长胡公拓跋定等。以功授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醴陵县公,增邑一千户。未拜,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并如故。

太建元年,进号征北大将军,给扶。三年,坐就江阴王萧季卿买梁陵中树,季卿坐免,量免侍中。寻复加侍中。五年,征为中护大将军,侍中、仪同、鼓吹、扶并如故。

吴明彻之西伐也,量赞成其事,遣第六子岑率所领从军。淮南克定,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户。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巴、南司、定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扶并如故。七年,征为中军大将军、护军将军。九年,以公事免侍中。寻复加侍中。十年,吴明彻陷没,加量使持节、都督水陆诸军事,仍授散骑常侍、都督南北兖、谯三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南兖州刺史,馀并如故。十三年,加左光禄大夫,增邑五百户,馀并如故。十四年四月薨,时年七十二。赠司空。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祖道盖,齐广平太守。父法尚,梁扬州议曹从事。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尝遇相者,谓昭达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损,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坠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及侯景之乱,昭达率募乡人援台城,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贵。”

京城陷,昭达还乡里,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侯景平,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世祖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于侪等。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及杜泰退走,因从世祖东进,军吴兴,以讨杜龛。龛平,又从世祖东讨张彪于会稽,克之。累功除明威将军、定州刺史。

是时留异拥据东阳,私署守宰,高祖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县令,居其心腹。永定二年,除武康令。世祖嗣位,除员外散骑常侍。天嘉元年,追论长城之功,封欣乐县侯,邑一千户。寻随侯安都等拒王琳于栅口,战于芜湖,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流而进,先锋发拍中于贼舰。王琳平,昭达册勋第一。二年,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巴、武沅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郢州刺史,增邑并前千五百户。寻进号平西将军。

周迪据临川反,诏令昭达便道征之。及迪败走,征为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改封邵武县侯,增邑并前二千户,常侍如故。四年,陈宝应纳周迪,复共寇临川,又以昭达为都督讨迪。至东兴岭,而迪又退走。昭达仍逾岭,顿于建安,以讨陈宝应。宝应据建安、晋安二郡之界,水陆为栅,以拒官军。昭达与战不利,因据其上流,命军士伐木带枝叶为筏,施拍于其上,缀以大索,相次列营,夹于两岸。宝应数挑战,昭达按甲不动。俄而暴雨,江水大长,昭达放筏冲突宝应水栅,水栅尽破。又出兵攻其步军。方大合战,会世祖遣余孝顷出自海道。适至,因并力乘之,宝应大溃,遂克定闽中,尽擒留异、宝应等。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初,世祖尝梦昭达升于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世祖顾诏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馀无以奉偿。”寻又出为使持节、都督江、郢、吴三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常侍、仪同、鼓吹如故。

废帝即位,迁侍中、征南将军,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也,其移书文檄,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于京师。皎平,进号征南大将军,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秩满,征为中抚大将军,侍中、仪同、鼓吹如故。高宗即位,进号车骑大将军,以还朝迟留,为有司所劾,降号车骑将军。

欧阳纥据有岭南反,诏昭达都督众军讨之。昭达倍道兼行,达于始兴。纥闻昭达奄至,恇扰不知所为,乃出顿洭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昭达居其上流,装?造拍,以临贼栅。又令军人衔刀,潜行水中,以斫竹笼,笼篾皆解。因纵大舰随流突之,贼众大败,因而擒纥,送于京师,广州平。以功进车骑大将军,迁司空,馀并如故。

太建二年,率师征萧岿于江陵。时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等,乘轻舟袭之,焚其舟舰。周兵又于峡下南岸筑垒,名曰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于楼船之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以攻其城,降之。三年,遘疾,薨,时年五十四。赠大将军,增邑五百户,给班剑二十人。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尽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对寇敌,旗鼓相望,弗之废也。四年,配享世祖庙庭。

子大宝,袭封邵陵郡公,累官至散骑常侍、护军。出为豊州刺史,在州贪纵,百姓怨酷,后主以太仆卿李晕代之。至德三年四月,晕将到州,大宝乃袭杀晕,举兵反,遣其将杨通寇建安。建安内史吴慧觉据郡城拒之,通累攻不克。官军稍近,人情离异,大宝计穷,乃与通俱逃。台军主陈景详率兵追蹑大宝。大宝既入山,山路阴险,不复能行,通背负之,稍进。寻为追兵所及,生擒送都,于路死,传首枭于硃雀航,夷三族。

史臣曰:黄法抃、淳于量值梁末丧乱,刘、项未分,其有辩明暗见是非者盖鲜,二公达向背之理,位至鼎司,亦其智也。昭达与世祖乡壤惟旧,义等邓、萧,世祖纂历,委任隆重,至于战胜攻取,累平寇难,斯亦良臣良将,一代之吴、耿矣。

猜你喜欢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卷第一百一十九·胡三省
  卷之三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六·佚名
  卷之五百十二·佚名
  源贺传·李延寿
  孙扌为传·宋濂
  赵良弼传·宋濂
  徐渭传·张廷玉
  韩傀相韩·佚名
  钱法例·佚名
  卷三十三·纪昀
  一、姜之世系·傅斯年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四·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三十四     休宁孙默编陈维崧乌丝词三长调满江红怅怅词咄汝青衫奚不去白杨荒漠叹是处病兰不笑瘦琴空削邺酒红来心久死越娘紫去怀长恶猛耳酣追忆玉笺河惊流落 东箫屐西纨芍北金谷南铜雀只

  • 唐诗镜卷三十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九 明 陆时雍 撰 中唐第十一 韩愈【二】 七言古诗 马厌谷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韵气古】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栢

  • 列传第一百四十 突厥·欧阳修

    夷狄为中国患,尚矣。在前世者,史家类能言之。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方其时,群臣献议盈廷,或听或置,班然可睹也。刘贶以为:严尤辩而未详,班固详而未尽,榷其至当,周得上策,秦得其中,汉无策

  •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礼十三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

  • 卷之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九五红禀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一七一○--三·佚名

    局董等佥禀新竹县:拟将犯禁采藤之人犯,将藤条作价认赔;知县批:应再酌量议罚具禀竹北二保咸菜瓮局董生员刘耀黎、卫璧奎,为据情禀明,邀恩裁夺事。切有打牛崎民人许阿十、许阿戆,与四处愚民,未闻禁令,采藤犯

  • 四十八、钏影楼·包天笑

      秋星阁与钏影楼,两个笔名,我是常用的。秋星阁这个名儿,我曾经用了在上海开过小书店,现在且不必去说它。至于钏影楼这个名儿。我用得最多,有好几方图章,都是刻着钏影楼的。人家觉得这钏影楼三字,未免有点脂粉气,好像是个应

  • 《爱眉小札》序(二)·陆小曼

    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甚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

  • 七政算內外篇·佚名

    序高麗崔誠之,從忠宣王,在元得《授時曆法》,以還本國,始遵用之。然術者且得其造曆之法,其日月交食、五星分度等法,則未之知也。世宗命鄭欽之、鄭招、鄭麟趾等,推算悉究得其妙,其所未盡究者,加以睿斷始釋然矣。又得《太陰太陽通

  • 五年·佚名

    (癸卯)五年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癸未朔,上吉服,率百官行望闕禮,除三舞蹈,樂部陳而不作,停本朝賀禮。議政府率百官,進鞍馬、表裏,諸道進賀箋,無方物。○命饋諸道進箋官及各官進奉吏于禮曹。○九州摠管源義俊使人進土物

  • 谷风·佚名

    --堡垒最容易从外部攻破【原文】习习谷风(1),以阴以雨。黾勉同心(2),不宜有怒。采葑采菲(3),无以下体(4)。德音莫违(5),及尔同死。行道迟迟(6),中心有违(7)。不远伊迩(8),薄送我畿(9)。谁谓茶苦(10),其甘如荠(

  • 提要·顾炎武

    【臣】等谨按左传杜解补正三卷国朝顾炎武撰炎武一名绛字寜人昆山人博极羣书精于考证国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李光地尝为作小传今载榕村集中是书以杜预左传集解时有缺失而贾逵服防之注乐逊之春秋序义今又不传于是博

  • 第一卷·僧祐

    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第一(出长阿含经)劫初天地欲成。大水弥满。风吹结构。以成世界。此世欲成。光音天上福行命尽来生为人。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在神足飞行。无有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名曰众生。有自然地味。

  • 卷七十三·佚名

    释阿毗跋致品第五十五【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何等行、何等类、何等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知凡夫地、声闻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诸地,如相中无二无别,亦不念,

  • 卷第一百八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

  • 卷四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一杨唐戈孙朱郭郝杜二吴张传杨邦华名嘉褘。江西泰和人。万历中诸生也。少好学。於书无所不窥。已而潜心内典。年十三持不杀戒。蚤虱无所伤。至二十余入南京国子监。俄疾作。梦游地狱。见地藏菩萨於冥阳殿。

  • 国清翼庵和尚和寒出诗卷之上·善酂

    嘉兴大藏经 翼庵禅师语录原书阙神无方而易无体此寒山子之诗也以其无体故横斜圆转而莫可端倪于无端倪诘其端倪则可以与可以怨可以悲可以喜可以警可以惕可以愤可以悱可以抑可以扬以其无方则神出鬼没变化不测于不可测

  • 医学源流论·徐大椿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