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七十五

刑法略

【臣】等谨按刑者政之一端所以辅德礼而行者也德礼之所不格则刑以治之而立法垂制要不越乎德礼之本意其用之之道则寛严轻重协中为难我

大清肇造东方民淳法简大辟而外设以鞭笞自

世祖章皇帝统有万邦礼明乐备爰

敕廷臣详绎明律参以

国制定为律例成书

列圣相承因时制宜复加损益揆理凖情缘情定法有司

於是知所遵守罔敢弗钦矣伏考

列朝实录所载

诏旨事蹟明慎用刑义裁仁育莫不适於大中而衷於至

当甄陶训迪

德意精详

皇上体

上帝之好生监

列祖之成宪矜慎庶狱建中於民自

御极以来凡遇奏谳章疏反覆研究务得事理之平每

岁秋

朝审招册先期

推勘再三

临勾时又复与阁臣法司官

虚公讲论罪囚之情真罪当者固不能废法以曲全苟有一綫可原则必为求其可生之理其或案情相类而用法悬殊其间细微同异之故铢两权衡不使稍混於疑似盖

圣人之心鉴空衡平惟以一理为断法司以及封疆大吏虽莫不兢兢执法不免偶有轻重之失每

一诏下一令设而後晓然帖然於

圣主之执两用中仁之至而义之尽也至於寛缘坐以存国体严侵贪以儆官邪重服制以扶伦常辨寃诬以抑勲贵实与吏治官方人心风俗相为表里弼教之道止辟之义胥在是焉臣等续纂

皇朝通志体例一本郑樵考郑志刑法略惟刑制肉刑

议赦宥三门我

朝法制详明会典所载凡列刑制律纲听断秋朝审钦恤五门今以肉刑附於刑制之後其律纲听断秋

朝审钦恤四门各自为卷仍标以刑制原题而分别子目於钦恤门析出赦宥而以放生终焉期於克备

昭代之宪章而复不紊郑樵之体例至於

实录

记注所书

诏谕凡论列刑名而垂为令甲者俱敬谨备载

圣谟洋洋超轶二典允足以昭万世之法守云

刑制【肉刑附】

凡五刑之制一曰笞自一十至五十凡五等用小荆杖决责臀受後改小竹板一十折四板二十折五板三十折十板四十折十五板五十折二十板旗人及旗奴犯笞者以鞭代不折责杖罪同二曰杖自六十至一百凡五等用大荆杖决责臀受後改大竹板六十折二十板七十折二十五板八十折三十板九十折三十五板一百折四十板凡行杖之数不得过一百罪重於杖者枷示自一月至三月皆枷满日折责三曰徒自一年至三年凡五等一年杖六十一年半杖七十二年杖八十二年半杖九十三年杖一百各依年限应役役满囘籍若犯迁徙者凖徒二年杂犯流罪凖徒四年杂犯斩绞准徒五年并杖一百均於充徒之所折责军流同旗人旗奴犯徒者折枷示一年折枷二十日

一年半折二十五日二年折三十日二年半折三十五日三年折四十日凖徒二年者与徒二年同凖徒四年者折五十日五年折六十日各按杖数鞭责惟汉军家奴问拟实徒不凖折枷四曰流流之远方终身不返折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为三等三流并杖一百惟缘坐者不杖旗人犯流二千里者折枷五十日二千五百里者折五十五日三千里者折六十日并鞭一百惟殴死有服卑幼罪应杖流者如情节惨忍发往黑龙江三姓等处旗员中有诬告讹诈行同无赖不顾行止者亦如之其实系寡亷鲜耻有玷旗籍者无论满洲蒙古汉军均削去本身户籍依律发遣不在折枷完结之例旗仆有犯发驻防兵丁为奴罪重於流者为军附近发二千里近边发二千五百里边远发三千里极边及烟瘴皆发四千里五军均发卫所改设州县者则发各州县惟奉天直隶不安置军流至戍所并杖一百旗人犯附近军折枷七十日近边七十五日边远八十日极边及烟瘴九十日并鞭一百旗奴犯军者亦如流例罪又重於军者为发遣强盗免死减等及强盗已行而不得财者造?纬妖书惑人不及衆者叛案缘坐应给兵丁为奴者诱取良人子女勒卖为从者一应左道惑人为从者聚衆十人以上贩私拒捕伤人为从者俱发黑龙江等处给披甲人为奴余俱改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地方安置其军流情重者亦令加至黑龙江等处为止旗人正身当差旗仆为奴罪又重者发新疆伊犁乌噜木齐等处人犯共二十二项除情节尚非积猾凶徒易於约束六项仍发新疆外其余十六项又益以抢夺伤非金刃平复一条为十七项此十七项人犯在新疆须人种地耕屯则发新疆若遣犯过多虑难约束则仍照原例改发内地其情罪重大加不至死者发新疆给厄鲁特为奴凡改发新疆人犯旗人曾任职官及另户正身民人举监生员以上并职官子弟俱当差余均为奴当差不刺为奴刺外遣者面刺外遣由新疆改发内地者面刺改遣各字样凡此皆流之属五曰死刑曰斩曰绞皆下三法司核拟罪当者监候秋後处决其罪应立决者三法司奏上得

旨乃行刑若罪大恶极者枭首示衆凌迟处死皆决不待时应凌迟人犯病故者戮屍大逆者锉骨扬灰凡刑具板以竹箆为之小竹板重一斤八两濶一寸五分大竹板重二斤阔二寸梢各减五分长各五尺五寸枷以乾木为之长三尺阔二尺九寸重二十五斤惟在

长安门外等处妄叫寃枉辱骂原问官者例用百斤重枷余非奉

特旨不得滥用絏颈以钳以铁为之承以贯索【俗名链】长七尺重五斤轻重囚皆用械手以杻以乾木为之【俗名手靠有以铁代者式与镣同】长一尺六寸厚一寸死罪及重囚用之絏足以釱铁为之【俗名镣】连环重一斤徒罪以土用之夹棍用木三根中梃木长三尺四寸旁木各长三尺上圆径一寸八分下方各濶二寸自下而上度至六寸於三木四面相合处各凿圆窝径各一寸六分深各七分重案不输实情始酌用之不得过二次拶指用圆木五根各长七寸径圆各四分五厘妇人犯重案不得实用之凡监禁死囚禁内监军流以下禁外监其强盗十恶谋故杀及奉

特旨拏问之犯手足颈各絏三道窃盗鬭殴人命及军流徒犯之情重者手足颈各絏一道情轻各犯及罪止杖笞与妇人犯轻重罪者止絏颈一道老幼废疾者散禁妇人犯罪应禁者皆别置一室以年老残废隶卒在室门外监之官员犯公罪自流以下私罪自杖以下皆散禁并责令禁卒看守轻重不许混杂锁杻常须洗涤蓆荐常须铺置冬设煖牀夏设凉浆狱囚日给仓米一升冬给绵衣一袭看犯支更禁卒夜给灯油患病者令医官胗视给药并酌寛刑具禁卒为主守犯有逸则罪之凡赎刑曰纳赎曰赎罪曰收赎纳赎分有力稍有力为二等若军民有力若举人监生生员冠带官犯非奸盗诈伪者若官员革职有余罪及革後别犯流以下罪者并听纳赎受赃者不凖有力者笞罪二钱五分每等加数递加杖罪起三两每等五钱递加徒罪起七两五钱每等二两五钱递加三流总徒为一加数各二十两杂犯五年加五两数止二十五两稍有力者笞罪起三钱杖罪起一两每等各一钱五分递加徒罪起三两六钱每等一两八钱逓加三流总徒为一加杂犯五年又一加各加三两六钱数止一十八两赎罪若官员正妻若妇人有力及例难的决者笞罪起一钱每等如数逓加至满杖为正罪徒以上为余罪徒起七分五厘流起三钱每等各三分七厘五毫逓加杂犯斩绞再加七分五厘数止四钱五分收赎若老幼废疾天文生及妇人犯非奸盗不孝者笞罪起七厘五毫每等如数逓加至满杖而止徒起一钱五分流起三钱七分五厘每等各三分七厘五毫逓加迁徙凖徒二年同杂犯斩绞加七分五厘数止五钱二分五厘其过失杀伤人罪皆得收赎各按致伤轻重所得罪名定为等差至杀人绞罪数止十有二两四钱二分并给付被杀伤之家以为医药营葬之费凡刺字犯逃盗者刺谋故及拒捕杀人者刺死囚决不待时者刺旗人另户刺臂奴仆刺面民徒罪以上刺面杖罪以下刺臂再犯者亦刺面旗人有犯窃盗者销去本身旗档亦照民人初犯论罪刺臂面刺臂在腕之上肘之下刺面在鬓之下颊之上逃犯刺左余犯刺右初犯刺左者再犯累犯刺右初犯刺右者再犯累犯刺左罪名刺左者地名刺右罪名刺右者地名刺左【地名谓犯所应遣地方】字方一寸五分画濶一分有半并不得过限立决者狱成即刺监候者奉

旨始刺余犯悉於起解责释前刺之凡律例言以者刺言凖者不刺职官不刺举贡生监不刺妇女不刺逃军流遣遇赦及自首发原配者不刺初次一年内投囘不刺二次半年内投囬不刺三次三月内投囘不刺宗室以上家下庄头户部官庄头光禄寺园头有犯均不刺庄头家下壮丁刺犯窃年未及岁不刺惟在京十三岁以上犯二次者刺

国初定制重罪有斩刑轻罪用鞭责

顺治元年

谕各衙门应责人犯悉遵用鞭责不许用杖寻议以三鞭

折一板乂奏凖我

朝法制罪应死者止用斩刑嗣後丽重典者仍分斩绞按律定拟三年除割脚筋法又旧例犯重辟减等者鞭一百贯耳鼻奉

旨耳鼻在人身最为显着此刑永革除之四年定凡民人犯杖罪用竹板折责旗人旗奴以鞭代不折责八年

谕天下罪囚死于囹圄者何限有死於疾病有死于饥饿有死于刑拷有死于官吏虐害囚徒之隂谋诸如此类未可悉数朕心恻然在良有司济以医药给以口粮非刑有禁凌虐有禁内外交通毒谋隂害有禁督抚巡按时加申饬该道府亲为稽察州县有犯前弊分别参处庶狱囚不致无故枉死用昭朝廷法外之仁十八年定审问官有擅用匣牀捕获强盗有妄用脑篐毛竹连根大板及竹籖烙铁等刑肆行酷虐致毙人命者从重治罪

康熙二十年

谕闻刑部所用枷有大小板有厚薄所带铁锁亦轻重不一发在各门罪犯辄受门军汚秽吓诈此等情弊着稽察严禁三十七年奉

旨各监口有刑具曰大镣与匣牀无异又短夹棍止长尺许大枷重百三十斤瓦样重板此皆酷虐之刑着严行禁止

雍正三年定各省监狱高筑墙垣以资防范其地势低洼者改造高阜狭隘者酌量寛限其枷示暂羁之处亦必缮治完固该管官不时稽察母令狱官禁卒任意凌虐弛懈疎防

乾隆二年

谕汉军犯军流等罪者其亲族坟墓尽在京师边方远土风俗顿殊平时不习生计类难存活且与百姓错处不无滋扰仍照例枷责完结十八年

谕禁卒典守监狱乃于斩绞重犯受财故纵此非寻常因事受财者可比自应按照本律与囚同罪但则例又载有拟绞缓决候逃囚得获审豁之条未免法轻易犯嗣後监犯脱逃该督抚审出禁卒得贿情节即视其囚犯之罪全律科断如本犯应入秋审情实者亦入情实应绞决者亦拟绞决应斩决以上者亦即拟以斩决着为例二十年

谕旗人犯罪充徒例得折鞭枷号者原指常犯而言若告主旗奴则当有别嗣後奴告主应问徒者着予实徒不凖鞭枷完结又定凡内务府所属庄头鹰户人等如犯军遣流徒等罪俱照民人一律定拟不得与在城居住当差之旗人一体折枷完结二十五年定嗣後斩绞军流人犯羁禁在监及解审发遣俱给衣赭色布服与锁杻互为标示易於识认【臣】等谨按

国初有割脚筋贯耳鼻之法乃即古刖劓之刑

世祖章皇帝诏除之而天下自是无肉刑诚不忍其断肢

体剥肌肤

至仁极厚之隆典也至于腐刑自汉文革除以来历代未

举而有时罚所难宥

恩有必加则我

皇上法外之仁适符协中之治又有为亘古之所不逮

者乾隆四十八年钦奉

谕旨刑部议覆陕西省杀死一家六命凶犯赵成长子赵友谅次子赵进财俱拟斩决原以此等凶恶之徒已絶人之嗣自不应复使其尚留余孽固属凖情酌理罪所应得但详核此案情节赵友谅因伊父欺奸伊妻即行携眷迁避及伊父犯案复代为之认罪若据律置之重辟情又可悯然赵成杀死一家六命絶其後嗣残忍已极今因赵友谅情节可矜即行寛释是赵成淫恶凶犯转得有後於情理未为允协朕酌之情理着将赵友谅从寛免死但改为宫刑俟百日平复再发遣乌噜木齐以示法外施仁之至意余依议仰见我

皇上权衡精当

圣慈与

国宪并行於惩凶戢暴之中寓执两用中之凖汉魏以来区区诏除肉刑与议复肉刑皆未喻仁至义尽之旨者也至若自宫之犯旧法问拟斩监後数年之後往往

加恩释放派拨於阉寺处所当差盖古者宫者守内宫闱给事若辈在所必需求其净身之故率因贫困所致非他作奸犯科者比今奉

圣谕以旧例未为允当删除自宫斩候一条其有别故

者仍於本罪上加一等是又

协经权之妙用所谓因其然而然而

宫廷使令不乏腐余之人其有以杜亿万年复肉刑之议矣

皇朝通志卷七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欧阳修
  卷二·本纪第二·太祖·脱脱
  卷六十六·志第十七下·河渠三·宋濂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下·袁枢
  列传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一百三十·郑麟趾
  四、清代诸家后汉书辑本序跋及目录·周天游
  史记集解卷五十·裴骃
  李大亮传·欧阳修
  杨景行传·宋濂
  赵世卿传·张廷玉
  杨最传·张廷玉
  朱寿传·张廷玉
  刑法一·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浦词 全文·韩玉

      ☆水调歌头(张魏公生日)  间世真贤出,吉梦兆维熊。玉麟天上谪见,帏薄贯长虹。追念当年筹算。封魏封留勋业,千古事攸同。语云仁者寿,何必喻乔松。  嗣天子,乘九五,驭飞龙。分麾契符阃外,凭倚定寰中。由是天才英纵,散入枢

  • 提要·赵师秀

    《众妙集》一卷,宋赵师秀编。是集录唐代五七言律诗,起沈佺期讫王贞白,共七十六人,不甚诠次先后。五言居十之九,七言仅十之一。师秀之诗大抵沿溯武功一派,意境颇狭,而是集乃以风度流丽为宗,多近中唐之格。冯氏才调集凡例谓其惟

  • 卷六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九韦庄与东吴生相遇【及第後出关作】十年身事【一作世】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一作独】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庭

  • 卷六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五陆龟蒙袭美以纱巾见惠继以雅音因次韵酬谢薄如蝉翅背斜阳不称春前赠郎初觉顶寒生远吹预忧头白透新霜堪窥水槛澄波影好拂花墙亚蘂香知有芙蓉留自戴【桐柏真人戴芙蓉冠也】欲峨烟雾

  • 71.李贺:诗三首·施蜇存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位天才诗人,汤麦斯·却透顿(ThomasChatterton l752—1770)。他在十四岁时,便精通中古英语,伪造了许多中古诗人的作品,见者信以为真。但这位青年诗人穷苦得无法谋生,终于服毒自尽,在世仅十八年。十

  • 卷五百二十六 列传三百十三·赵尔巽

      ◎属国一   ○朝鲜 琉球   有清龙兴长白,抚有蒙古,列为藩封。当时用兵中原,而朝鲜服属有明,近在肘腋,屡抗王师。崇德二年,再入其都,国王面缚纳质,永为臣仆,自此东顾无忧,专力中夏。   顺治绍明,威震殊方。三年,琉球闻声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五景泰六年八月甲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应天府并直隶凤阳宁国太平安庆卢州徽州池州诸府广德滁和诸州直隶潼关狭西甘州诸卫各奏今夏亢旱直隶淮安扬州苏常诸府南京神策龙虎及直隶诸卫各奏今夏旱至

  • 卷之八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俄国的远东发展*·蒋廷黻

    * 以下正文系据《清华学报》第8卷第1期(民国21年12月北平出版)。 我族在东北的历史虽变故多端,概括说,可分为两大时期。满清以前,在东北与我族相抗的,不是当地的部落,就是邻境的民族,其文化程度恒在我族之下。最近三百年的形

  • 卷二十三·戴锡章

    西夏称元德七年春正月,使金贺正旦。金主始朝日,礼毕,方命各国使人入贺。(《金史·交聘表》及《礼志》)二月,围宋杏子堡。贺正使回,干顺知金人围汴益急,乘隙围杏子堡。堡在延州平戎寨北,两山对峙,地险厄。鄜延副总管刘光世据之,不

  •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晏婴

    景公为西曲潢,其深以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公又曰:“昔管文仲之覇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

  • 天容第四十五·苏舆

      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反而有相奉,微而至遠,踔而致精,一而少積蓄,廣而實,虛而盈。聖人視天而行。是故其禁而審好惡喜怒之處也,欲合諸天之非其時,不出暖清寒暑也;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風之清微也,欲合諸天之顛倒其一而

  • 卷四四·邱濬

    ▲乐律之制(下) 周敦颐曰:“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太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声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德盛

  • 遗教经论一卷·佚名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无上功德海  哀愍度众生  是故我归命  清净深法藏  增长修行者  世及出世间  我等皆南无  我所建立论  解释佛经义  为彼诸菩萨  令知方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一(末)·窥基

    沙门基撰论。余行余色至非觉性故。述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心所法外余行.外处.及无表色。亦非实我。非觉性故。如虚空等。此中但合总为一量。行与色等各别为量。理亦不遮。因明之法遮他为论。言非觉性。不是翻显心

  • 忏悔录·奥古斯丁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奥古斯丁是古代基督教主要 作家之一,基督教神学的大师。他的思想在天主教和基 督教中都有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也可作为奥古斯丁的 自传看,书中不仅记述了他的思想转变经过,也表达了 他对重大神学问

  • 相山集·王之道

    宋代诗文别集。王之道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书为26卷;《宋史·艺文志》载《相山居士文集》25卷,又《相山长短句》2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40卷;尤袤所撰王之道神道碑碑文则作30卷。因尤袤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