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

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颁降条章,敦笃教化,务欲使民豊衣足食,理道畅焉,何有司不遵朕命,秩满赴京者,往往不书农桑之务、学校之教,甚违朕意。特敕中书,令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违者降罚,民有不奉天时、负地利及师不教导、生徒惰学者皆论如律。於戏!彝伦不振,实君师之过,坐享民供而不修政教,亦岂职分之当为?凡在臣民,体朕至意。”

赐濠梁等卫军士六万九千九百四十八人绵布战袄。

夜有星赤色,起自郎将旁东北,行至云中没。

丁丑,征南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班师还京。诏论功行赏,征南将军卫国公邓愈绮、帛各八匹,营阳侯杨璟、宜春侯黄彬绮、帛各六匹,都督佥事王诚等绮、帛各四匹,江夏侯周德兴、南雄侯赵庸绮、帛各十二匹,江阴侯吴良、指挥佥事左君弼绮、帛各十匹,平章李伯昇等绮、帛各八匹,其余指挥以下及军士赏各有差。

己卯,上谓礼部侍郎曾鲁曰:“朕求古帝王之治,莫盛于尧舜,然观其授受其要,在允执厥中,后之儒者讲之非不精,及见诸行事,往往背驰。”鲁曰:“尧舜以此道宰制万世,如执权衡物之轻重长短,自不能违,而皆得其当,此所以致雍熙之治也。后世鲜能,此道于处事之际,欲求一一至当,难矣。”上曰:“人君一心,治化之本,存于中者,无尧舜之心,而欲施于政者,有尧舜之治,决不可得也。”鲁又曰:“尧舜之道,载之典谟者,无以加矣。至于修身理人,本末次第,具在《大学》一书。”上曰:“《大学》,平治天下之本,岂可舍此而他求哉?”

庚辰,礼部尚书陶凯言:“汉、唐、宋皆有会要纪载时政,以资稽考。今起居注纪言纪事,藏之金匮,是为实录。凡诸钦录、圣旨及奏事、簿籍、纪载、时政可以垂法后世者,宜依会要,编类为书,使后之议事者有所考焉。其台、省、府宜各置铜匮藏钦录簿,以备稽考。”俱从之。

罢重庆府之黔江县,并入彭水县。

辛巳,兵部主事彭恭、泸州守御指挥彭万里收集四川明氏旧校卒二千六百六十人为军。

命省、府、台臣:“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

甲申。时修浚京师城濠,上幸三山门观之,见有役夫祼行水中,若探物状。上令人问之,则督工吏掷其锄水中,求之未得。上命别取偿之,且复问之曰:“此类汝锄乎?”对曰:“类,但比所掷者差短耳。”因命壮士赴水求得之,果如所言。上曰:“农夫供役月余,手足皴裂,亦甚劳矣,尚忍加害乎?”即捕吏杖之,顾谓丞相汪广洋曰:“今日衣重裘,体犹觉寒,况役夫贫困无衣,其苦何可胜道?”命罢其役,仍命临濠行、工部惟留窰冶及烧石炭匠,其余夫匠悉遣还家。

太白昼见。

丙戌,京师定远等卫火,延烧营舍及军器局兵仗。

戊子,以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行都督府事,以燕府左傅高显为永平卫指挥使。

庚寅,并骁骑前卫于左卫,中卫于右卫。

壬辰,礼部侍郎曾鲁卒。鲁字得之,临江新淦人,幼聪敏,记讼过人。元末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博览群书,无所不记。国朝初,与修《元史》,史成,又与修礼书,遂擢礼部祠部主事。开平忠武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人来祭,鲁索其文观之,外则袭以金龙黄帕,内则不书“洪武”之号,鲁责之曰:“龙帕或是误用,若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君臣之义安在?”使者愧惧谢过,即令易去之。四年冬,安南国王遣使来贡,主客曹受其表,将入见,鲁取其副视之曰:“前王乃陈日熞,今表曰叔明,必有以也。”亟白尚书诘之,使者不敢讳,盖日熞为叔明逼死而代其位,中心怀惧,故托贡以觇朝廷意。上怒曰:“岛夷乃狡狯如此?”却其贡不受。五年二月,上问丞相:“曾鲁今何官职?”对以礼部主事,即日超迁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以法有定制,不之许。倭夷入寇,戍将捕获之,诏命儒臣草诏,归其俘。鲁所撰有一视同仁之语,上喜其言为得体。八月,奉旨考京畿乡试。既入院,忽吐血,自是遂奄奄。九月,膏露降钟山,群臣皆献颂,鲁为赋以进,独见称许,以为铺叙有法。既而疾甚,上章乞骸骨,诏许之。十二月,舟归至南昌之石岐潭而卒。鲁为人和厚,其貌癯然,若不能胜衣。家故储书甚多,鲁皆一一校讐其讹舛,有《六一居士集考异》,今行于世,卒年五十四。

癸巳,贵州八番宣慰司同知萧安礼、柏坪新乡、卢番、洪番、小龙番四安抚司、程番、虞山二长官司长官来朝,贡方物。诏赐安礼文绮五匹,衣一袭。

甲午,以两浙都转运盐使李信为广东行省参政,未行,以为吏部尚书。

乙未,四川茶盐都转运司言:“碉门、永宁、筠连诸处所产之茶名‘剪刀粗叶’,惟西番夷獠用之。自昔商贩未尝出境,既非茶马司巴茶之比,宜别立茶局,徵其税,易红缨、氊衫、米布、椒蜡可资国用,其居民所收之茶,亦宜依江南茶法,于所在官司给引贩卖,公私便之。今拟设永宁茶局一,曰界首镇,岁收茶一十八万八千斤;雅州茶局一,曰碉门,岁收茶四十一万一千六百斤;成都茶局三,曰灌州,岁收茶七千四百三十斤,曰安州,岁收茶万三千一百七十斤,曰筠连州,岁收茶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斤。既收,则徵其什一于官。”诏从之。

丁酉,复以礼部主事宋濂为太子赞善大夫。

加封故皇姊陇西长公主为曹国长公主,封皇姊夫驸马都尉思亲侯李贞为曹国公。公主册文曰:“朕闻古之君天下者,必先亲其亲而长其长,所以重人伦也。皇姊陇西长公主,禀淑厚之德,事亲以孝,抚弟以慈。今朕有天下而姊不逮,虽夫贤子贵,以奉其祀,然朕每兴怀,感悼不已,已尝追封为陇西长公主,以示褒显,可加封曹国长公主。灵其不昧,用慰九泉。”曹国公李贞诰文曰:“朕君天下,观历代爱亲敬长之道,乃帝王之首务,故必尽其礼焉。驸马都尉李,贞重厚朴直,自壻我家,孝行惟谨,不幸皇姊早世,携其幼子从朕于起义之日。朕念亲亲之恩,特加抚慰,后居京师,复命密迩于朕,以乐寿康,升以侯爵之崇,用永安荣之福。今子文忠,又能佐朕平定天下,受封曹国,理宜进封,以示褒显,可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

己亥,给僧道度牒。时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凡五万七千二百余人,皆给度牒,以防伪滥。礼部言:“前代度牒之给,皆计名鬻钱,以资国用,号‘免丁钱’。”诏罢之,著为令。

庚子,诏造独辕车,魏国公徐达督山西、河南造八百两,曹国公李文忠督北平、山东造一千两。

内使奏增饲虎肉。上曰:“养牛以供耕作,养马以赀骑乘。养虎欲何以用,而费肉以饲之乎?”命以虎送光禄,他禽兽悉纵之。

中书省计湖广、广西、江西、山东、陕西、山西、河南七行省是岁铁课,凡八百五万六千四百五斤,池州府铜课一十八万斤。

乌思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等遣使来贡方物,诏赐红绮禅衣及靴帽、钱物有差。

吐蕃诸部川藏邀阻乌思藏使者,掠其辎重,命邓愈为征西将军率兵讨之。

壬寅,享太庙。

杨载使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奉表,贡方物。诏赐察度《大统历》及织金文绮、纱罗各五匹,泰期等文绮、纱罗、袭衣有差。

黜靖海侯吴祯为定辽卫指挥使。

遣使赍书与元幼主云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此古今不易之大训,君其思之。自古国家必有兴废,以小事大,理势之常,贤智者亦所乐行而不以为辱。昔我中国赵宋将衰之际,为金所逼,迁都于杭,纳以岁币,其后金为君家所灭,君家亦遣使于宋,约纳岁币,一如金时,虽疆界有南北之分而前后延祚百五十年,此小事大之明验也。且尔国之俗,素无姓氏,其族贵嫡而轻庶,君乃高丽有姓者之甥,又为庶出,君何昧而不察,固执不变?朕观前代获他君子孙,必献俘庙社,夸示国中,其初亦有待之以恩,授之以爵者,及其后也,非鸩即杀,虽君家亦尔宋之幼主,削发为僧,终不免于一死。在朕则不然,君之子至京师,今已三年,优待有加,君宜遣使取归,何也?朕本布衣,生长君朝,承平之时,混于民间,犹勺水之下沧海,一粟之在大仓,岂有志于今日哉?自辛卯,盗起汝頴蕲黄间,君家天运已去,人心已离,四海土崩瓦解,朕观君父子国势不振,民罹荼毒,始议兴师,保身救民,一时群雄僣称名号者尽为朕所俘虏,虽君之父子亦不能守宗庙社稷,北遁沙漠,此天运也,人力有不可为。自古有识之君,孰不畏天,故特致书,以达朕意,君其察焉。”

又与元臣刘仲德、朱彦德二生书曰:“昔者,人臣致君以善,爱君有终,各有其道,道各有方,如赵宋事金,安享富贵,百五十余年,此无他处之,各得其道也。朕观二生乃间气所钟,古今如二生者仅数人耳,何也?至正之君蒙尘而崩,幼主初立,朝之大臣无不叛去,独二生竭力守护之,诚可嘉尚。今特遣使者谕以君数事,且令取其子买的里八剌归,二生宜察之。毋教人绝父子之道,盖求忠臣者必于孝子之门也;毋教人以倔强,盖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若能再三察朕之言,尔君之宗祀不绝,二生之家族亦可长保富贵,如其不然,中国无事,六军出讨,旌旗蔽塞,阵数百里绵亘于阴山。二生若忠于君,身膏草野,羙名垂于千载,亦奇男子事也。或不能徇国偷生,苟免将何面目与朕相见?惟熟虑之。”

是月中书省奏:“今岁,铸钱二万二千二百四十万一千九百五十六文。”

筑大同城。

命河南侯陆聚以侯就第,奉朝请。聚,仕元为枢密同知,守武安等州。岁丙午,以徐、宿二州诣大将军徐达请降,上擢为江淮行省参政,赐文绮、白金,还守徐州。因率兵取沛及鱼台,平邳州、萧、宿迁、睢宁三县。吴元年,元将王保保兵侵徐州,驻陵子村,聚遣指挥傅友德将兵击败之,禽其左丞二李,又遣兵至宿州,大败元兵,禽佥院邢端等,赐白金、酒醴,改授山东行省参政。三年,沂邳山民作乱,聚讨平之。既而大封功臣,封河南侯,加赐绮帛,寻赐第于凤阳。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列传第三十 王奂从弟缋张冲·萧子显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九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十二·余继登
  张后序·丁宗洛
  八○八 署云南巡抚刘秉恬奏遵旨查缴应禁书籍并请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佚名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韦正贯传·欧阳修
  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司马光
  卷十五·纪昀
  卷八十二·佚名
  九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跋 张廷玉等·乾隆

    御极以来抚辰熙绩畴咨僚采一日万几胥待理於渊衷之宥密仰惟宵衣旰食之勤自朝至於日中昃劳亦至矣而操觚拈韵动千百言且日以为程如天之有行未尝间息十余年来存稿之积文笥者盈四千余篇【臣】等及在廷臣工以校刻御制文集请

  • 卷第二·陈与义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

  • 列传第三十二 尉瑾 冯子琮 赫运子悦 唐邕 白建·李百药

    尉瑾,字安仁。父庆宾,为魏肆州刺史。瑾少而敏悟,好学慕善。稍迁直后。司马子如执政,瑾取其外生皮氏女,由此擢拜中书舍人。既是子如姻戚,数往参诣,因与先达名辈微相款狎。世宗入朝,因命瑾在邺北宫共高德正典机密。肃宗辅政,累迁

  • ●卷八·陶宗仪

      ◎写山水诀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颖悟明敏,博学疆记。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其所作《写山水诀》,亦有理致。迩来初学小生多效之,但未有得其仿佛者,正所谓画虎刻

  • 卷之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二·阿桂

    十一月丁丑丰升额舒常奏言【臣】等察看贼情自攻毁善坝山梁碉卡后达尔图贼众防守愈严虽此时士气奋扬然攻取日久加以贼畨増防若照旧攻击实属有名无实是以详细熟筹未肯轻举兹奉上谕将派赴日隆之楚兵二千内再拨一千赴宜喜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佚名

    庄公郑伯克段于鄢【东坡】子产【颍滨 昌黎 东坡】通论国之兴亡【颍滨】懿公许穆夫人赋载驰【郑獬】灵公祝鮀之佞【东坡】出公世子蒯聩【孙明复 颍滨】季路【颍滨】郑伯克段于鄢东坡曰春秋之所深讥圣人之所哀伤而不

  • 史记集解卷五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为代王【徐广曰都中都】以参为太原王【徐广曰都晋

  • 曾肇传·脱脱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被推荐任郑州教授,升任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先辈儒生各人都凭想象,无法核实。曾肇在职期间,纠正了前辈的不少错误。亲

  • 卷十八·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八武备六皇帝大阅黄幄 谨按本朝定制皇帝大阅黄幄黄布为之白里纵一丈九尺二寸横二丈六尺中施横梁为脊濶九尺五寸梁两端承以柱高一丈二尺六寸门濶七尺檐四出高八尺四寸周承以柱十二脊左右

  • 秦淮画舫录(上)纪丽·捧花生

    捧花楼原本 小姑居处,兰香姓名。人乃唯唯,吾亦云云。众芳之谱,群玉之经。即空是色,电石一明。 金袖珠 袖珠行一,姓金氏,茂苑人。早乃伶仃,依外家以居。娴静不多言,余评为花中水仙,殆非过誉。装束甫毕,即摊卷相对。而修眉惨绿,恒

  • 十四年·佚名

    (癸亥)十四年清同治二年春正月1月3日○庚戌,以趙憲燮爲吏曹參議。1月4日○辛亥,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春謁也。○益豐府院君洪在龍,卒。敎曰:「御醫之回,雖知症候之沈篤,而貞亮愷悌之姿,意謂永享天年。今見逝單,愴衋曷喩卒,益豐府

  • 读书续録卷八·薛瑄

    今天地阖辟之前方其明白时天地间万物亦如今之所有若天地再阖再辟之后天地间万物亦与今无异诚以太极有一定之理虽万阖万辟而天地万物不易也因有一定之理故天地万物常如此程子曰动静无端隂阳无始天地之阖辟莫测其端倪也

  •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孔子

    【原文】 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②,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③,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④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

  • 卷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二五帝旧唐书礼仪志武德贞观之制神祗大享之外毎歳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歳星三辰七宿从祀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帝神农氏配

  • 序·惠周惕

    甚哉说诗之难也。自孔子删定六经,教授弟子,于诗则屡言之。而门弟子中如子贡子夏者,一语会心,则反复兴叹,以为可与言诗。外此无闻焉。其后子夏得孔子之传,着为小序,略言作诗之旨,而未有论说。汉儒始句解而字释之,毛公最晚出,而传

  • 卷第三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十已辩缘起。即于此中。就位差别。分成四有。中生本死。如前已释。善等差别。三界有无。今当略辩。颂曰。于四种有中  生有唯染污由自地烦恼

  • 闽事纪略·华廷献

    《闽事纪略》华廷献著,记述南明隆武朝事及镇压汀州起事贫民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