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献公出奔(1)
——一碗水难以端平
【原文】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2)。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3)?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4)?弗果班.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卫献公:卫国国君。名衎(kan)。(3)羁:马络头。靮(di)马缰。执羁靮:意思是在国君身旁效力。(4)毋乃:大概,恐怕。
【译文】
卫献公出逃在外,后来返回卫国。到了城郊,想要把一些采邑分赏给随他逃亡的人,然后再进城。柳庄说:“如果大家都来保卫国家,那还有谁跟随您奔走效力呢?如果大家都跟随着您,那么谁来保卫国家呢?国君返回自己国家而有私心,恐怕这不可以吧?”结果卫献公没有分赏采邑。
【读解】
身为国君赏罚应当分明,赏罚也应当让人心服口服。这当中的尺度,便是公平。偏爱一些,忽视另一些,偏爱少数,忽视大多数,就失去了公平,自然不会令人心服口服。常言说,一碗水要端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水端不平,自然会出现矛盾;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行赏者自己的地位便芨芨可危,便会事与愿违。
问题在于能不能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一碗水端平?这很难。一方面,诸事繁多,不可能事实顾及;一方面事有大小、重要与次要之分,不分大小、重要与次要而一律讲公平,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做到。
只能说大事、重要的事,必须做到公平,让人心服口服。小事、次要的事,能公平则公平,顾及不到则不必太计较,否则会寸步难行。
猜你喜欢 卷十八 周官第二十二·孔颖达 卷三十 丧服第十一·郑玄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晏婴 迹府第一·公孙龙 张子正蒙注卷六·王夫之 卷六十三·沈廷芳 春秋传卷二十四·胡安国 卷十·方苞 卷二十五·乾隆 卷十一·王质 论语正义卷十一·刘宝楠 遗教品第一·佚名 卷十一·佚名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