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六、李斯韩非考

《史记?李斯传》:“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辞卿西入秦,会庄襄王卒,乃求为吕不韦舍人。”今按庄襄王卒岁,当春申为相之十六年,其时荀卿年逾九十,于先秦诸子中,最为寿矣。然余读《史》文,有可疑者。夫斯之为人,纵不足道,然何至面辞其师,如此云云?是盖鄙斯者假为之说耳。则斯之入秦,荀卿果尚在世否,亦不足据此为断矣。《盐铁论?毁学篇》:“李斯相秦,始皇任之,人臣无二,而荀卿为之不食。”考《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初并天下,李斯为廷尉。二十八年尚为卿,三十四年始称丞相李斯。其时荀卿若在,年已百二十余,殆亦鄙斯者造为之说,与《史》文同例也。(沈钦韩亦谓当先卒。又按《荀子?尧问篇》:“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鳅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顷。”此盖荀子弟子之辞。其时秦犹未并六国,故曰“上无贤主,下遇暴秦”,谓秦以暴力侵凌诸侯,而诸侯亦自以无贤主,故其师不见用,而致于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也。故又曰“行全刺之,诸侯大顷”,则其时诸侯犹未灭,荀卿弟子憾其师以行全见刺,不用于诸侯,而诸侯亦大顷也。据此又荀卿未必到秦一六国时尚存之证。或乃转以此节文字疑荀卿至秦灭诸侯时犹在,疏矣。然人寿逾百,亦非异事。即谓李斯相秦荀卿犹在,亦于余前考荀卿诸节无摇。)斯之诛在二世二年,(《始皇本纪》:二世三年冬案杀李斯。秦以十月为岁首,《斯传》称二年七月论斩,盖至十二月而执行。)计其去楚入秦,已四十年矣。然其谓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时其长子由为三川守,虑二子皆年长。使其中子于入秦前已能随父牵犬逐兔,则至此当逾五十,斯已年老,逾七十矣。斯初为小吏,后乃从学荀卿,入秦盖三十余岁。(《李斯传》狱中上书,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此乃斯之自夸,不足据。)《荀子?议兵篇》有李斯问答,卿著是篇若在长平役后留赵之际,则斯年方二十余,正从学荀卿时也。

韩非与李斯同学于荀卿,其使秦在韩王安五年。翌年见杀,时斯在秦已十五年。若韩、李年略相当,则非寿在四十五十之间。《四库提要》论《韩非》书,谓:“考《史记》非本传,称非见韩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又云: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其《孤愤》《五蠹》之书。则非之著书,当在未入秦前。《史记?自叙》所谓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者,乃史家驳文,不足为据。今书冠以《初见秦》,次以《存韩》,皆入秦后事,虽似与《史记?自叙》相符。然传称王遣韩非使秦,秦王说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遣之药,使自杀。计其间未必有暇著书。且《存韩》一篇,终以李斯驳非之议,及斯上韩王书,其事与文皆为未毕。疑非所著书,本各自为篇,非殁之后,其徒收拾编次,以成一帙。故在韩在秦之作,均为收录,并及私记未完之稿,亦收入书中。名为非撰,实非非所手定也。”今按:《提要》之说是矣,而未尽也。《初见秦篇》又见《秦策》,以为张仪说秦王。高诱《注》:“惠王也。”然书中言乐毅破齐,荆东徙陈,魏败华下,赵破长平,皆在惠王、张仪后,明属《秦策》误收。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沙随程氏曰:“非书有《存韩篇》故李斯言非终为韩不为秦。后人误以范睢书厕其间,乃有举韩之论。”是以《初见秦》为范睢书。然篇中论长平、邯郸、华下之事,正睢以此畏罪而乞退者,岂得转谓睢书哉?顾谓其出非手,亦不类。非韩公子,不应初见秦即以攻韩为言。切李斯驳非,正以非为韩不为秦言之,不类一也。篇中引秦事止于邯郸之役,下距非使秦尚二十余年,何详论于前而不略及于其后,不类二也。篇中称大王非有两人。其事尽在昭王事,不应对始皇称昭王为大王,不类三也。又云:“前者穰侯之治秦也”,语气正合昭王时言。若在始皇时,应称昔,不称前,不类四也。然则《初见秦》一篇,盖昭王时策士,当长平、邯郸战后进言者耳。故其精神所注,亦以赵、韩为重。因长平之事,始于韩而终于赵也。近人有疑为蔡泽或泽之徒为之者,殆或近是。至《存韩》一篇,所谓韩客上书言韩未可举,自为韩非无疑。余读其后李斯驳议,谓:“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为重于韩也。辨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钧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辨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辨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云云,疑《史》称李斯谮杀非,即据此言之。然此自政论之不合,斯之为秦谋者如此,未见其即为谮。《非传》又云:“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之,曰:嗟乎!寡人得此人与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此亦可疑。天下宁有爱好其国一公子之书,因遂急攻其国者?(《始皇本纪》十三、十四两年,惟载攻赵,无攻韩事。)又云:“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韩世家》非使秦在王安五年,《始皇纪》《年表》皆在十四年,即王安六年。疑非以王安五年十月后至秦,史公据《秦纪》,则在翌年也。)此即《存韩》一篇之所来也。而《秦始皇本纪》:“十年,李斯说秦王,请先取韩。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则又误。斯之下秦,乃在非入秦之后,岂得谓斯下韩,韩王乃与非谋弱秦哉?《非传》又云:“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遣非药,使自杀。”然考《秦策》韩非、姚贾相谮事,与此又不合。史公之言,亦多乖矣,恨无他书可以详定。惟下流未易居,自古已然。李斯晚节不终,为世诟病,众恶皆归。所谓谮杀非者,今亦未见其必信耳。(韩非短姚贾,谓其“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则贾亦三晋功利之士,与李斯略同类。高诱注《国策》:“姚贾讥周公诛管蔡不仁不智者,在《孟子》之篇。”今按诱所指乃陈贾,齐宣王时,年世不相及,籍贯履历皆不合,非一人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五 崔光·魏收
  列传第八十 马浑·欧阳修
  ◎选举(上)·徐天麟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序·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第一一一清单(第一一二号之附件)一一三○六-一·佚名
  八七六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上·袁枢
  何曾传·房玄龄
  王僧孺传·姚思廉
  范云传·姚思廉
  安德王高延宗传·李百药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八·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八 明 陆时雍 撰 晋第一 【诗莫敝於晋色闇而不韶韵沉而不发气塞而不畅词重而不流使非前有傅玄後有陶濳则晋可不言诗矣】 张华【字茂先范阳人晋武帝受禅以为黄门侍郎赞伐吴有功封广武侯迁尚书

  •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柯劭忞

      ○文苑上   杨奂 员择 陆文圭 梁益 刘辰翁 黄圭 罗志仁周 密 卢挚戴表元 陈孚 冯子振 洪希文 龚璛 宋无 白珽 刘应龟 元淮 袁易泰 鲜于枢 郑滁孙 陶孙 姚应凤 谢晖 吾邱衍 仇远 杨载 杨刚中李桓刘诜 龙仁夫刘

  • 卷八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八下 【癸汉帝玄更未始元年】考异【按凡例正统已絶簒贼朱注国名不成君亦依正统已絶之例注云如汉帝玄则此汉帝玄三字亦当用白字】春正月攻阜赐诛之又破严尤陈茂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天启元年十一月戊戌朔○刑科右给事中孙杰疏言两浙产兵独金华东阳义乌数邑耳自徵发数次壮丁已尽台州宁绍在在鼓噪今主事何栋如复以募兵开府会城七阅月无籍蚁聚人人疾首至兵行徵舟则三吴船户陪累百端师过登途则沿路市廛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章 光绪二十六年·冯玉祥

    戊戌政变以后,清廷的统治愈益日暮途穷。光绪二十六年,即一九〇〇年春天,义和团在山东直隶各处先后爆发蔓延。由我这个亲身经历者所了解的说来,义和团起事的原因中,最不可忽略的要算民众与教堂间恶感的深化。外国教士初来中

  • 二〇四 拾遗辰·周作人

    十五,江户风物与浮世绘 我平常有点喜欢地理类的杂地志这一流的书,假如是我比较的住过好久的地方,自然特别注意,例如绍兴,北京,东京虽是外国,也算是其一。对于东京与明治时代我仿佛颇有情分,因此略想知道它的人情物色,延长一点

  • 王叔文传·欧阳修

    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人。凭棋艺任翰林院待诏,很爱读书,能明晰地谈论治理天下的策略。德宗皇帝命他在东宫任职,太子召他做侍读,论及政事和宫市的弊病,太子说:“我拜见父皇时,将尽情禀告这些见解。”在座的人都奉承夸赞,只有叔文默

  • 赵率教传·张廷玉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率教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天启元年(1621)

  • 刘奋庸传·张廷玉

    刘奋庸,洛阳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任兵部主事。不久改任礼部兼翰林侍诏,侍从穆宗裕邸。晋升员外郎。穆宗即位,因旧恩,提升他为尚宝卿。此后,藩邸的旧臣相继被授予权柄获任用,唯独刘奋庸长期没升迁。大学士高拱也

  • 卷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一圣孝康熙元年壬寅八月庚午上谕礼部朕惟君国之道必崇夫孝理化民之务首重乎尊亲钦惟我圣祖母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仁承天德顺协

  • 卷二十·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     元 吴澄 撰丧服四制【郑氏曰记丧服之制取於仁义礼知也】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隂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隂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

  • 卷四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十一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九【九之一】存旧毛诗卷第九鹿鸣之什诂训传第十六毛诗小雅一郑氏笺小大雅谱考异宋板谱天子诸侯燕羣臣乃聘问之宾【九叶左四行】谨按乃恐及误疏此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上堂五师在蒋山受敕。拈示众云。大众见么。龙飞凤舞降自九重。佛祖纲宗尽在里许。却请维那对众宣读。升座。僧问。承师有言。龙飞凤舞降自九重。此意如何。师云。无人不仰最深恩。进云。好音在耳。人皆耸去也。师云。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三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三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心揵度首又世尊言。彼心意执持不去乎手。非二心齐等。云何心意执持不去乎手。摩诃僧耆作是说。心自然持。问摄不善心非善摄不善。昙摩啒作是说。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六·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書復住崆峒山復洪都 建安國主請住百丈山啟伏以濬哲遐舒,金輪衍御,協重華于帝道,允執厥中;孚錫極于攸甸,謳歌壤內。賴我王之多福,庇兆姓之咸安。恭惟 千歲殿下,德邁宗彝,名魁貴胤,聰明天縱,才博義

  • 卷一·野竹福慧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一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据室云祇者个十笏所在自我灵山以还下逮开圣老师六十九番莫不都向者个所在亲行此令山僧虽是他儿孙决不

  • 永乐大典书目考·郝庆柏

    研讨永乐大典之风近时始盛如袁氏同礼之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赵氏万里之永乐大典内辑出之佚书目其最着也据袁氏所考见存大典约三百册五百余卷而搜求未得之帙尚不与焉赵氏所考辑出之书亦无虑五百种并为着其版刻供人搜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