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上)
○贤良方正(茂材异等附)
孝文二年,诏曰,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君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
孝武建元元年,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五月,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宏等出焉。(以上并本纪。)五年,复征贤良文学。(公孙宏传。)
孝昭始元元年闰月,遣故廷尉持节行郡国,举贤良,五年六月,诏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
孝宣本始四年四月,郡国地震,诏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地节三年,诏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
十月,诏曰,乃者九月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讳有司。神爵四年四月,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
孝元初元二年三月,诏曰,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
永光二年三月日有食之,诏令内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各一人。孝成建始二年二月,诏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建始三年十二月,日蚀地震,诏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以上并本纪。)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杜钦传。)
元延元年七月,诏曰,乃者日蚀星陨,今孛星见东井,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经对,与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师古曰,令公卿与内郡国共举。)
孝哀元寿元年正月,日有蚀之,诏公卿大夫,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以上并本纪。)○茂材异等
武帝初即位,辕固复以贤良征,固老罢归之。(辕固传。)
武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公孙宏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宏乃移病免归,元光五年,复征贤良,菑川国复推上宏,宏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宏,宏至太常对策,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宏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宏对为第一。(本传。)
武帝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上,待以不次之位。(东方朔传。)
建元元年,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武帝纪。)
孝宣元康四年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能之士。
孝元举茂才,富平侯张勃举陈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陈汤传。)
何武为京兆尹,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盘辟雅拜,武坐左迁楚内史。(本传。)○博士弟子
武帝元朔五年,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儒林传。)
张汤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本传。)
平帝时,王莽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儒林传。)儿宽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文翁选郡县小吏十余人,遣诣京师,受业博士。终军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萧望之以令诣太常受业。(以上并本传。)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王式传。)
成帝时,伏湛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本传。)
山阳侯张当居,坐为太常择博士弟子故不以实,完为城旦。(功臣表下。)○试学童
汉兴,萧何草律,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艺文志。)
○射策
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儒林传赞,师古曰,射策者,谓为问难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置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以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
何武王嘉马宫翟方进,皆以射策甲科为郎。房凤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匡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
儿宽诣博士受业,以射策为掌故,以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并本传。)○明经龚遂以明经为官。(本传。)袁良举明经为太子舍人。(袁安传。)
孔安国贡禹夏侯胜张禹,并以明经为博士。眭宏翟方进,以明经为议郎。
召信臣以明经甲科为郎。(并本传。)○明法郑崇父宾以明律令为御史。
薛宣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并本传。)○治剧何并陈遵,皆举能治剧,为令。尹赏举能治剧,徙频阳令。
原涉举能治剧,为谷口令。(并本传。)○异科
元封五年,名臣文武欲尽,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孝昭始元五年,诏举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
元凤元年,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归。
孝宣本始元年,地震,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地节三年,诏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元康元年,诏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元康四年,诏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举茂材异伦之士。
孝元初元三年,诏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永光元年,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循行天下,举茂材特立之士。
孝成河平四年三月,日有蚀之,遣光禄大夫博士,行举濒河之郡,举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阳朔二年,奉使者不称诏,丞相御史,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杂举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观。
鸿嘉二年,诏举敦厚有行义能直言者,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
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蚀之,临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与部刺史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元延元年,诏曰,乃者日蚀星陨,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以上并本纪。)
哀帝初,平当奏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三辅三河宏农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沟洫志。)
建平元年诏,其与大司马列侯将军中二千石州牧守相,举孝弟惇厚,能直言,通政事,延于侧陋可亲民者各一人。建平四年,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兵法有大虑者。(并本纪。)
元寿元年,下诏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将军与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有大虑者,各一人,将军二人,诣公车。(息夫躬传。)哀帝时,有诏举太常。(何武传。)
哀帝崩,太后诏有司举可大司马者。(何武传。)
孝平元始元年五月,日有蚀之,公卿将军中二千石,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元始二年秋,举勇武有节明兵法郡一人诣公车,冬中二千石举治狱平,岁一人。
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并本纪。)
○聘召名士
高帝十一年二月,诏曰,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本纪。)
武帝即位,枚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枚乘传。)
建元元年,遣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鲁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以纪传条。)
元光五年,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师古曰,令所征之人与上计者俱来,而县次给之食。)
元狩六年,诏遣博士分循行天下,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者举奏。(以上并本纪。)夏侯胜善说礼服,召为博士。
疏广明春秋,家居授教,征为博士。(以上并本传。)
昭帝时涿郡韩福,以德行征,至京师,赐策书束帛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行道舍传舍,县次具酒肉,食从者及马,长吏以时存问,常以岁八月赐羊一头,酒二斛,不幸死者赐复衾一,祠以中牢。(两龚传。)
翼奉,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本传。)
贡禹以明经洁行着闻,征为博士,曰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本传。)
孝哀召龚胜为谏大夫,胜荐龚舍宁寿侯嘉,有诏皆征,胜曰,窃见国家征医巫,常为驾,征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邪,胜曰唯唯,有诏为驾。(本传。)
猜你喜欢 列传十九·薛居正 卷一百五十七·毕沅 卷四 漢二十條·陶岳 东汉会要卷二十三·徐天麟 康熙四十四年一月至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蒋良骐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第七卷 同治(中)·缪荃孙 第十五卷 仕绩 六·缪荃孙 一四五三 《御批通鉴辑览》小字板凡例遵旨添删式·佚名 绎史卷十一·马骕 戴案纪略·蔡青筠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张鲸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杨士奇 卷首之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