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永乐大典书目考

研讨永乐大典之风近时始盛如袁氏同礼之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赵氏万里之永乐大典内辑出之佚书目其最着也据袁氏所考见存大典约三百册五百余卷而搜求未得之帙尚不与焉赵氏所考辑出之书亦无虑五百种并为着其版刻供人搜求可谓极好古敏求之能事矣曩闻孙郎中凤卿有四库全书辑大典本书目多方求之未能即得凤卿沈阳人于有清嘉庆间以喜辑佚书擅名者也海城郝君瑶圃究心目录之学历有岁时余近与共事一堂爰属其撰永乐大典书目考

《永乐大典书目考》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网山集·林亦之
  摛文堂集·慕容彦逢
  蛟峰文集·方逢辰
  兼济堂文集·魏裔介
  东坡文钞·苏轼
  广成集·杜光庭
  别本韩文考异·王伯大
  唐文续拾·陆心源
  王尽美文集·王尽美
  惜抱轩诗文集·姚鼐
  记纂渊海·潘自牧
  敦煌变文集新书·潘重规
  贫血集·老舍
  清献集·杜范
  强斋集·殷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一)·马一浮

      诗以道志,志之所之者,感也。自感为体,感人为用。故曰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言乎其感,有史有玄。得失之迹为史,感之所由兴也;情性之本为玄,感之所由正也。史者,事之著;玄者,理之微。善于史者,未必穷于玄;游乎玄者,未必博

  • 卷二十六·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六明 梅鼎祚 编清商曲辞【江南弄上云乐】江南弄【七首】【古今乐録曰梁天监十一年冬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一曰江南弄二曰龙笛曲三曰采莲曲四曰凤笛曲五曰采菱曲六曰游女

  • 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祭祀三·宋濂

        ◎祭祀三   ○宗庙上   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湩,以蒙古巫祝致辞,盖国俗也。世祖中统元年秋七月丁丑,设神位于中书省,用登歌乐,遣必阇赤致祭焉。必阇赤,译言典书记者。十二月,初命制太庙祭器、法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丁丑朔以孟秋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升天津游击王承业为台路参将○调密云游击陈爕天津海防○己卯原任吏部左侍郎沈一贯<锍-釒>辞礼部尚书正史副总裁得旨卿以硕望新膺简命政本重地方资赞襄宜

  • 卷一百六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九 朱批王世琛奏摺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四年十一月初八日【臣】接准部劄钦奉上谕二道一饬励士习一荐举优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 丁酉春二月丙午朔,遣耿炳文、刘成自广德取长兴。张士诚将赵打虎以兵三千迎战,败之,追至城西门。打虎走湖州。 戊申,耿炳文克长兴,获战船三百余艘,禽士诚守将李福安、答夫蛮等义兵万户,蒋毅率所部二

  • 胡其炳·周诒春

    胡其炳 字燮卿。年四十五岁。生于江西九江。侄仕鸿。留学美国。已婚。子四。女三。初留学德国。习神道学。光緖十九年。得有文凭。回国。任镇江学校教员。又在九江为宣道师。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查理斯市学校

  • 佛说长者子制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五百沙门俱。皆阿罗汉。平旦皆被袈裟持钵入城丐食。时城中有四姓豪贵家。国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楼观甚好。垣墙周匝七重门。四姓豪家字檀尼迦柰。有

  • 佛说善夜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竹林园所。去斯不远有一苾刍住温泉侧。时有一天颜貌端严光明殊妙。过初夜分诣苾刍所。彼天威光周圆赫奕。悉皆照耀普遍温泉。合掌礼敬在一面坐。白苾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二·法藏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第九明诸教所诠差别者。略举十门。义差别故。显彼能诠差别非一。余如别说。一所依心识。二明佛种性。三行位分齐。四修行时分。五修行依身。六断惑分齐。七二乘回心。八佛果义相。九摄化境界。十

  • 吹万禅师塔铭·吹万广真

    赐进士出身   钦命整饬兵巡兼理监军道湖广参知政事浯江弟子田华国熏沐拜撰州郊北有三目山为郡之项脉山龙小歇蜿结虬盘中创聚云禅林乃阖郡缙绅士庶所就其谋始而图成者则本郡侍御高公与家大人实主之(国)亦少与有力焉

  • 存研楼文集·储大文

    十六卷。《文集二编》二卷。《存研楼》二集二十五卷。清储大文(1665—1743)撰。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省宜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官编修。告归后,主持维扬安定书院,初以科举八股文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学,尤

  • 武林旧事·周密

    风土类笔记。十卷。宋末元初周密撰。约成书于元朝初年。武林是古杭州的别称。本书仿照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体例,全书分立七十一目,记录了南宋王朝湖山歌舞,靡丽纷华的景象。书中既有皇宫庆寿、郊祭、大赦、圣节、公主

  • 医学源流论·徐大椿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

  • 陇蜀余闻·王士祯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近万字。内容专载耳闻目睹陇蜀间之遗闻轶事。如《献贼乱蜀》、《宁羌州嶓冢山大禹庙》、《倣山楼》、《吴山》、《西番彝人》等条,或

  • 六朝通鉴博议·李焘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

  • 论衡校释·黄晖

    黄晖校释。凡三十卷,附编六。《论衡》为东汉王充撰,是一部系统批判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著作,在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因其问孔刺孟,离经叛道,历代皆受诋毁,从未有人为全书作注。黄晖在对王充和《论衡》作了深入研究的

  • 春秋本例·崔子方

    北宋崔子方撰。係疏解《春秋》義例的著作。凡二十卷。崔氏疏解《春秋》之作有《春秋經解》、《春秋例要》、《春秋本例》等,此其一。是書大旨以為聖人之書,編年以為體,與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名《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