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三卷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三卷

尊婆须蜜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

心揵度首

又世尊言。彼心意执持不去乎手。非二心齐等。云何心意执持不去乎手。摩诃僧耆作是说。心自然持。问摄不善心非善摄不善。昙摩啒作是说。心相应智慧摄。问不善心善智慧摄。非善智慧摄不善心相应。尊弥沙塞作是说。心不相应智慧而摄。问心不相应智慧非心非意。如所说心意所摄。持跋次子作是说。执持人心。问人无心意。如所说摄心意。或作是说。修不善心时。善心因缘便断。如是彼心乃至不生。如是彼心则有所摄。问不善心修不善心时。善心缘断绝。欲使善心成不善心耶。答曰。非不善心知善心因缘。或作是说。思惟增益心不净。犹如为欲所缚。思惟欲欲不净。彼欲渐少。问欲与不净二事不异。或作是说。思惟校计心有乱。思惟心不有乱。如是彼心则摄。问非思惟不净。及心有乱则等清净。或作是说。心意生时缘现在心。如是当言心有摄持。问心已生未生不缘未生。或作是说。不善心意作大方便。不顺住不善心取其一缘。如是摄持彼心。问如不善心不作方便。如其方便无不善心。是故方便无有定处。或作是说。过去不善心意有处所。秽恶厌不用心常避如是彼心则有摄持。问此义不然。如二人相倚人人执持。复次然二心俱等不有疑错。如灯燃见明。复次当亲近善知识。众生类闻正法思惟校计。善心因缘转增益。缚着展转相依渐渐多。如是等相应力有增益。彼力利不善心不普广修行。修行善心遂有增益。如是彼心则有执持。如所说心广有觉心微有观。云何心广。或作是说。有觉心盛心盛则广。是故心广有觉。或作是说。五识身广。意识身微。或作是说。不善心广善有漏微。或作是说。不修行心广修行心微。或作是说。见谛所断心广思惟所断心微。或作是说。造彼造广便有微。欲界相应心大色界相应心微。色界相应广无色界相应微。或作是说。泥黎心广畜生心微。畜生心广饿鬼心微。如是相像。乃至有想无想天当是说。复次阿毗昙说。选择三界心展转生造广。照明有觉与梵天相应。更不出梵天上。齐是说何。以等故。五识身有欲爱。然非无欲。或作是说。如契经所说。眼见色爱着好色。问眼见色意识地爱着。当如所见。说彼契经。眼见色眼根成就见。不净思惟校计。欲使五识身无有欲耶。或作是说。如所说此六爱身及眼更爱乃至意。问眼更因缘起意地爱。彼有眼更爱。如所见说思惟六识行。欲使五识身有欢喜耶。或作是说。五识身无三昧。心无三昧。心中结则炽盛。三昧心不解脱。是故五识身有欲。非不无故。问不一切等有欲爱。设当一切有者。阿罗汉亦当有爱生。彼阿罗汉于五识身中无有三昧。修行心意便生欲爱。如色爱无色爱。如所喜一切十大地相应。非五识身中有三昧耶。或作是说。不方便求。五识身便有结使。不方便求使欲不生。是故五识身有爱非为无爱。问若我等不勤求者。是故有欲。一切尽相近有方便求。是故一切尽成就欲。或作是说。无有处所便有。五识身生。结使亦生。非不欲有欲便有欲尽。是故五识身有欲非为无欲。此亦如上所说。或作是说。观色欲便缚眼识回转。不于中间广出义。方便修七觉意住求无欲。是故五识身欲非为无欲。或作是说。五识身中不越次。亲近共住中间。中间生意识。彼则有爱。彼一切是五识身全越次。彼五识身休息。五识身观不净欲使无欲。是故五识身有欲。非为无欲或作是说。身亦不有爱。亦不无爱。何以故。世尊亦说

典六增上王于染甚染着

不染便无染染者谓之愚

问我受此语。思惟染便有染。思惟不染便无染。以此契经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此义云何。答曰。若无护喜五识身。思惟染便有染。思惟无染便无染。是故以此契经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或作是说。五识身不错乱。设不错乱。若有欲若无欲。是故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问彼相应法有错乱。无色界无有错乱。欲使彼亦不有欲亦不无欲耶。答曰。诸相应法或有乱或无乱。此义云何。无色界计有吾我便有爱。复次自相所摄五识身。不言自相欲无欲。是故五识身亦不有欲亦不无欲。犹若此心所念法俱相应生。云何相应义。故作是说乘载义是相应义。问眼识招致意识。欲使眼识与意识相应耶。答曰。此依余不与同。问如所说乘载义是相应义。此事不然。或作是说。不移动义是相应义。问四大不移动。欲使彼各相应耶。答曰。此非因缘。问如所说。不移动义是相应义。此事不然。或作是说。有因缘是相应义。问眼识缘意识有因缘。欲使彼相应耶。答曰。彼依余。问如所说。不移动义是相应义。此事不然。或作是说。有因缘是相应义。问眼识缘意识有因缘。欲使彼相应耶。答曰。彼依余。问如所说。不移动义是相应义。此事不然。或作是说。一因缘义是相应义。问有众多众生。观月初出。欲使同一缘相应耶。答曰。彼依余。问如所说。一因缘义是相应义。此事不然。或作是说。所有希望义是相应义。问寿命暖气生。欲使彼相应耶。答曰。此无因缘。问如所说。寿命暖气是相应义。是事不然。或作是说。俱生义是相应义。问心不相应行等生。欲使彼相应耶。答曰。此非因缘。问如所说。等生义是相应义。是事不然。或作是说。一起一住一尽彼相应。此亦如上所说。或作是说。一希望一因缘一时造。是谓相应。问此义云何。答云。依一缘一时造。或作是说。一事所须义是相应义。问忍智是一。欲使彼相应耶。答曰。彼非一时造。问如所说。一事义者是相应义。是事不然。或作是说。千义是相应义。识所适处各相开避。心所念法则有选数。或作是说。无有相应。何以故。彼非一切不俱生。问如所说心所念法。与心相应。与心缚着。依心回转彼有违。亦说俱生痛想念。彼所说不与相应。亦不俱生。如是彼无惟说无相应。亦说见谛信不坏智相应。问若相相应声。二比丘亦说。小有诤讼与共相应。欲使彼共相应耶。若已念闻声是念者。亦说眼色以二因缘生。念法识更乐痛行及因缘。欲使识是念耶。若与声俱生者。亦说比丘心俱生。毗摩质阿须伦颈有五缚。而自观见。欲使彼心俱生耶。谁依意识。或作是说。五识身已生依尽。问无色界中不生意识。彼无五识身。或作是说。依六识身。问色有增减则不可知。或作是说。心左右四大依意识。问彼视色无有增减。或作是说。一切身四大依意识。问所造色无有增减。答曰。以彼四大便有依名字。尊僧迦蜜作如是说。自根依身意识见一一心一切自根。身心所作处处有胜。复次心俱有四大。当言依识。识与彼四大各各相依。如索绳綖

猜你喜欢
  禅波罗蜜序·智顗
  華嚴行位七品讀·欧阳竟无
  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多罗那他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祖琇
  僧才训练班训词·太虚
  致何北衡等居士书(二通)·太虚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二卷·正觉
   第八十則 趙州孩子六識·胡兰成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印光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五·海明
  卷第五·佚名
  第六次研究会·太虚
  卷二十三·佚名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九·明佺
  卷第三十九·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859_1 【赠刘方处士】吕岩   六国愁看沉与浮,携琴长啸出神州。拟向烟霞煮白石,   偶来城市见丹丘。受得金华出世术,期于紫府驾云游。   年来摘得黄岩翠,琪树参差连地肺。露飘香陇玉苗滋,   月上碧峰丹

  • 卷4 ·佚名

    白玉蟾 见懒翁 坡仙何日跨鲸归,公是苏家老白眉。 把剑舞残杯内酒,抚琴弹破笔头词。 桂林种德不知岁,福海流长无尽时。 他年翁若回蓬岛,稳把青毡付阿谁。 白玉蟾 见莺三首 夜来新长水三尺,雨过横

  • 和燕公岳州山城·张说

    赵冬曦为吏恩犹旧,投沙惠此蒙。 江边悠尔处,泗上宛然同。 访道精言合,论经大义通。 鸣琴有真气,况已沐清风。

  • 卷三十八·吴广成

      乾道八年、夏乾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  使人武功大夫嵬恧执忠、宣德郎刘昭,昭后官翰林学士,进枢密直学士、户部侍郎。  三月,使贺金万春节。  金主赐燕,宋使工部尚书莫以国忌不肯簪花听乐,金使趣之,坚执不

  •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尚史卷八十一·李锴

    系一孔子系孔子孔子之先宋之后也成王命微子唘国于宋微子卒其弟曰仲思名衍嗣微子后号微仲生宋公稽宋公生丁公申申生湣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及厉公方祀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

  •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刘凤 文学三 虞堪 吴文泰 萧规 邹亮 张扆 滕用亨 赵友同 梁时 钱绅 郑文康 沈愚 张淮 陈体方 沈贞吉 沈恒吉 陈孟贤 周原巳 陈绍先 奚昌 张习 陈震 顾珣 桑悦 ○虞堪 虞堪者宋宰相允文后也徙家长洲家富其所藏书多雍

  • 绎史卷一百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穆公用贤【邹穆公附】孔丛子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君之业二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掦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子思答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也以为私

  • 耶律虎古传·脱脱

    耶律虎古,字海邻,六院夷离堇觌烈之孙。少时聪慧过人,特别注意言而有信。保宁初年,补为御王戋郎君。十年(978),出使宋回国,将宋想夺取河东之意图报告给皇上。燕王韩匡嗣问“:从何而知?”虎古说:“所有僭取王号的国家,宋一概吞并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佚名

    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性恶篇第二十三·荀况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HTTP/1.0502?犯分乱理,而归于

  • 卷八·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八明 陈士元 撰人物考鲁公朱子曰鲁公周公子伯禽也元按索隐云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樊蒋邢茅胙祭也洛诰云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是周公留相成王成王封其

  • 卷二十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十八    宋 卫湜 撰爵人於朝与士共之刑人於市与衆弃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示弗故生也郑氏曰必共之

  • 卷九·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九檀弓上第三之一正义陆氏德明曰檀弓鲁人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檀弓者以其善於礼故着姓名显之今山阳有檀氏此檀弓在六国之时以此篇载仲梁子故知是

  • 卷四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一天子之孝恤征戍秦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而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里左贫弱所居言无所不发矣】丘濬曰三代之遣戍役不得已

  • 提要·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正蒙初义       儒家类提要【臣】等谨案正蒙初义十七卷国朝王植撰植有皇极经世解别着録是编诠释正蒙於大全所收集释补注集解外取明高攀龙徐德夫国朝冉觐祖李光地张伯行之注列程朱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四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四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破假观中文自为两。谓略广二破。初略破者。略秖是总。先序略境次明略观。境四观二合为六略。言境四者。一者见略。不列有等四句。但云必属一见。二者假略。不明

  • 南斗延寿灯仪·佚名

    南斗延寿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南斗六真君,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获福,延生保命。南斗六真君即:明德宫大圣南斗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洞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