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一、子莫考

孟子称杨、墨,因及子莫,曰:“子莫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赵岐注:“子莫,鲁之贤人也。”金仁山曰:“庄子谓儒、墨、杨、秉四,疑即子莫。”黄鹤《四书异同商》辨之云:“《纪闻注》以秉为公孙龙,则非子莫矣。《荀子》载公孟子高见颛孙子莫而问礼,岂子莫姓颛孙耶?”孙诒让《籀●述林 子莫学说考》疑子莫即是魏公子牟,谓牟莫声类同。(俞樾《茶香室经说》卷十六亦有此说。)近人罗根泽又辨之。(见《清华国学论丛》第四期。)曰:“魏牟乃魏国公子名牟者,或曰公子牟。(《庄子 秋水篇》《赵策》《汉书 艺文志》。)或曰魏公子牟,(《说苑 敬慎篇》。)或曰,中山公子牟,(《庄子 让王》,《吕氏 审为》,《淮南 道应》。)无名之子牟者。惟高诱《吕氏春秋训解》曰:“子牟,魏公子也。信如所云,何解于祇书公子牟哉?名卫公子鞅曰子鞅,燕太子丹曰子丹,其可乎?孙氏以子莫即子牟之异文。子牟既非其名字,何能有子莫之异文哉?”因谓“子莫乃《说苑 修文篇》所谓颛孙子莫者。其文曰:公孟子高见颛孙子莫,曰:敢问君子之礼何如?颛孙子莫曰:去尔外厉,与尔内色,胜而心自取之,去三者斯可矣。公孟子高不知,以告曾子。曾子曰:大哉言乎!无外厉者必内折,色胜而心自取者必为人役。是故君子德成而容不知,闻议博而辞不争,知虑微达而能不愚。(按:本节多误字。)规规焉拘谨已极,与孟子执一无权之说相脗合矣。”又引钱大昕云:“《春秋传》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子张当是颛孙之后,以字为氏,故《史记》以子张为陈人,而《吕氏春秋》云:子张鲁之鄙家也。而其子申祥为鲁缪公臣,则居于鲁非一世矣。”(按:钱氏无此语,殆系崔述之误。)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即颛孙子莫于时已徙居他邦,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孟子》所称子莫,赵氏谓鲁之贤者,不得谓之无据。而与颛孙子莫要为一人矣。”余考魏牟年代,当出孟子后,与杨、墨不相及。执中之学,亦近儒家,与魏牟立说不同。孙氏之说自误。罗氏以颛孙子莫当之,与黄鹤氏之说合。年世既符,其人又儒者,殆或是也。又按:公孟子高即公明高,《孟子》有公明高长息问答。赵岐曰:“公明高,曾子弟子,长息,公明高弟子。”今公明高问于子莫,而曾子大其言,则子莫辈行,盖在曾子、公明高之间。核其年世,疑即子张之子申详其人也。莫者疑辞,(《庄子 人间世》“妄则其信之也莫”,注“莫然疑之。”)详者审察之辞,(《诗 牆有茨》“不可详也。”《传》,“详审也。”《书 吕刑》“度作详刑,以诘四方”,郑注,“审,审察之也。”)详字子莫,正符古人名字相反为训之例。郑注《檀弓》:“申祥,子张子,(《孟子》申详,《檀弓》作申祥。详本字,祥叚字。)太史公传曰:子张姓颛孙,今曰申祥,周秦之声二者相近,未闻孰是。”梁玉绳《人表考》云:“郑说似非。父氏颛孙,子氏申,父子别氏,古多有之,不足异也。”今按:颛孙合言为申,二者声近,故郑云然。梁氏以父子别氏说之,误矣。颛孙之与申,犹田之与陈也。故田仲子亦称陈仲子,犹申详称颛孙子莫也。据此则子莫当鲁缪公时,与子思相当,犹前于杨朱矣。(参读《考辨》第四八。)

猜你喜欢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卷七十七·列传第七·脱脱
  大业杂记 全文·杜宝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蔡东藩
  卷之二百五·佚名
  ◎腊八粥·李定夷
  ●东林十八高贤传目次·佚名
  第十四卷 宋·缪荃孙
  ●名卿绩纪叙·王世贞
  十国春秋卷八十一·吴任臣
  赵繴传·欧阳修
  秦王与中期争论·佚名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二·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颜回第十八·王肃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

  • 提要·卫宏

      (臣)等谨案汉议郎东海卫宏敬仲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见于范书本传隋唐经籍艺文志汉旧仪四卷宋史艺文志三卷俱着于録马端临经籍考卷目与宋志同而别题作汉官旧仪陈振孙书録解题遂以其有汉官之目疑非卫宏本书或又以

  • 卷之九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闰八月。乙卯。上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自赵城县启銮。  ○谕军机大臣等、余虎恩奏、诅发在京添募马步各营遣费一摺。余虎恩所带各营。前经荣禄奏明裁撤。现在该提督已抵

  • 李含传·房玄龄

    李含字世容,陇西郡狄道县人。侨居于始平郡。从小就有才干,陇西、始平两郡同时推举他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年少时自恃出身豪族,觉得李含门第微贱,要和他结交,李含拒绝而不接受,皇甫商因此怨恨李含,于是让州府以文书召李含去做

  • 李苗传·魏收

    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人。父李膺,为官萧衍尚书郎、太仆卿。李苗出生后过继给叔父李略。李略任萧衍宁州刺史,大显威名。王足讨伐蜀地,萧衍命李略在涪州抵抗王足,许任官益州。等到王足退还之后,萧衍却改授其任。李略大怒,准备图谋

  • 金忠传·张廷玉

    金忠,也就是蒙古王子也先土干。他素来狡猾,遭阿鲁台忌恨。永乐二十一年(1423),成祖亲征漠北,到达上庄堡时,他率妻儿和部属来归降。当时六师深入,敌人已经远逃,皇上正耻于此行无功,见他来归顺,非常高兴,赐给姓名,封为忠勇王,赐给冠

  • 卷一百二·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二歌颂【二十二】万夀恭拟说夀一首【谨序】顺天府府尹【臣】吴省钦岁上章奄茂壮月日十有三恭遇我皇上万夀八旬之纪纪年则乾隆五十五年也易系辞曰天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六 乙巳春正月庚申朔。 己巳,常遇春、邓愈克赣州,熊天瑞出降。天瑞,荆州人,初以乐工乘乱聚兵,从徐寿辉攻略江湘间。后以陈友谅命攻陷临江、吉安,又攻赣州,凡四越月下其城,友谅以其有功,加天瑞参政,俾守

  • 兵政第十四·鹖冠子

    庞子问鹖冠子曰:“用兵之法,天之,地之,人之,赏以劝战,罚以必众,五者已图,然九夷用之而胜不必者,其故何也?”鹖冠子曰:“物有生,故金木水火未用而相制,子独不见夫闭关乎?立而倚之,则妇人揭之,仆而措之,则不择性而能举其中。若操其端,则虽

  • 去产界公生业·梁启超

    人生之所赖,农出之,工作之,商运之,资生之学日精,则实业之依倍切。至于近世,奖劝日加,讲求日精,凡农工商皆有学校,农耕皆用机器化料。若工事之精,制造之奇,汽球登天,铁轨缩地,无线之电渡海,比之中古,有若新世界矣。商运之大,轮舶纷驰,物

  • 帝学卷六·范祖禹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濬哲明孝皇帝下皇祐四年三月丙辰讲尚书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帝曰此君所以戒臣下也杨安国对曰臣闻古者君臣相接面称不为谄廷諌不为谤臣能以嘉言进君君能舍己从人故帝曰俞允若兹又复

  •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孔子

    【原文】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 【注释】 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

  • 总论·张自超

    春秋宗朱辨义总论经防先儒讲解切当不可易者不再明其前人不合之説后人已有辨者不再辨或虽不合而于大义无闗者亦不置论凡所辨论必反覆前后所书比事以求其可通又合诸儒之説防互斟酌去其非者存其是者未敢以臆断也其于朱

  • 卷之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林我禅师语录林我禅师语录卷之四嗣法门人海金编警语欲作上品人物须要德行兼全戒慎恐惧靡不完美设若纤毫有亏不独使他人窥觑且自心亦兢兢业业也。世间法即出世间法但看时人用心何如耳若能轻爱染薄贪嗔远情

  • 道德真经注·吴澄

    道家著作。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 崇仁(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元大德十一年(1307) 辞疾归里, 南下时留清都观,与门人论及《老》、《庄》、《太元》等书, 为正厥伪而著其说。澄学以尊德性为本, 故与苏辙指意略

  • 牛马走·张恨水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重庆新民报社1944年出版。1957年改为《魍魉世界》出版。小说以抗战时期重庆为背景,广泛地描述了“大后方”经济混乱、投机成风、醉生梦死和由人际关系颠倒而出现种种社会灾难。作品主要写西门德

  • 春秋左传属事·傅逊

    二十卷。傅逊(生卒年不详)撰。傅逊字士凯,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明代经学家。少从师于文学家归有光,科举失意,晚年以岁贡授建昌训导。傅氏着述,除此外,还有《左传注解辨误》。此书之作,发端于其友王执礼,而由傅逊续成。其体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