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二

简阅

一、海军各船大副;二副等,应逐日轮派一人,将天气、风色、水势及行泊时刻、操演次数凡有关操防巨细事务,概行登记日册;管轮官将机舱内轮机迟速,日用煤、油各料若干,并有无事故,亦概行登记日册;由管带官随时稽察。如有错漏,小事记过一次,大事记过二次,或酌量惩办,均报明提督查考。 一、凡各船一应操防事件,听提督分统官总教习及提督所派之大员随时查验。如有错漏,将该管带官及该专管官一并分别记过;因而贻误事机者,由提督照行军例参办。 一、各船逐日小操,由各管带官自记功过外,其每月大操一次,两个月全军会操一次,均由提督亲自校阅,分别功过,酌量赏罚。 一、北洋各船每年须与南洋各船会哨一次。提督于立冬以后小雪以前,统率铁、快各舰,开赴南洋,会同南洋各师船巡闽江、浙、闽、广沿海各要隘,以资历练。或巡历新加坡以南各岛,至次年春分前后,仍回北洋。所有各船会哨巡历日期、地方及每日操练情形,由左、右翼总兵,中军副将等细登日记,呈由提督册报北洋大臣,咨送海军衙门查考。至会哨地方或有未便预定之处,应由提督每年先期与南洋统将约定,并由南洋统将呈明南洋大臣核示遵行。 一、南、北洋兵船号令宜一,庶几可分可合。现时南洋兵船尚少,未定经制,亦未设有专管提督。每年节过春分以后,凡南洋兵船如"南琛"、"南瑞"、"开济"、"镜清"、"寰泰"、"保民"等类能海战者,应由海军衙门调归北洋合操,即暂归北洋提督节制。逐日督同操练,视如北洋兵船一律办理,不得稍分畛域;并就近由北洋大臣随时阅操,一面分别赏罚,一面咨会南洋大臣备案。其薪饷、煤费等项,照案仍由南洋开支。节过秋分以后,南洋兵船仍回南省各岛巡练,仿照北洋定章,将逐日巡练情形细登日记,册报南洋大臣,咨送海军衙门查考。不得以南洋大臣窵远,偷安不操。亦不得以海战之船为沿海督、抚大员等迎送差使。 一、各船在北洋,每年春、夏、秋三季沿海操巡,应赴奉天、直隶、山东、朝鲜各洋面以次巡历;或以时游历俄、日各岛。其每次应从某处至某处,由提督核酌,先期请北洋大臣示遵。俟操巡回威海后,将所历地方各情形,报明北洋大臣查考。 一、兵船如奉海军衙门、北洋大臣调赴有约各国巡历,藉以保护商民,练习技艺,须将所历地方形势、商民情形、船中操练各节细登日记,随时呈报北洋大臣转咨海军衙门备查;并由北洋大臣核其往返沿途操练情形、有无事故,分别记奖、记过。该兵船每到一国抵埠后,如距钦差大臣及领事官所居不远,应即往见询商一切。并依各国通行礼,往谒该处外国官,以联邦谊。倘遇华商危急等事,非奉钦差大臣及海军衙门、北洋大臣电示,不难率行派兵登岸。闲时水手人等放假登岸,须谨遵兵船规例,不准滋事;并由钦差大臣或领事官随时将兵船到埠离埠日期及有无事故各情形,报明北洋大臣转咨总理海军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查考。其行船公费及煤斤、食用,应核实酌加若干,由北洋大臣督同支应局委员查取原帐、原发单,核定给领汇报。 一、每年由北洋大臣阅操一次。副将以下择尤存记汇奖;头目以下酌赏功牌、顶戴;其艺生者分别记过、降罚。 一、每逾三年,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王大臣请旨特派大臣,会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阅一次。择其操练勤熟,曾经远涉外洋巡防各岛、属国,办事妥洽,能耐艰苦者,照异常劳绩酌保;其次者照寻常劳绩附保;不称职者分别记过、降罚。 一、每逾三年,王大臣与北洋大臣出海校阅海军。如查有北洋船厂所造轮船、雷艇及船艇要紧器械,能与外洋所造一律精坚合用;各机器局所造大小新式枪炮及枪炮应用一切子药,与外洋所造一律击远命中;俱难各局、厂择其尤为出力者,照异常劳绩酌保。 一、三年校阅之期,如有精于中西学问,能将外洋有关军事之图籍,自备资斧翻译明晰,查明确系有益军国之书,准收录刻印发行。各省仍将其人面加考试,如无代替翻译诸弊,照异常劳绩酌保。 一、王大臣与北洋大臣出海校阅海军,应将防守水师口岸炮台各勇营通行校阅一过。如查弁勇中有操练台炮、水雷等艺已极精熟,确知理法,堪充教习之选;或弁勇筑造炮台、坞岸巨工劳苦,已逾三年,验实合用,并无损坏等弊者,俱准其每营择尤酌保数员。但所保异常劳绩人员,不得过所保人数十分之三(大连湾、旅顺口、威海卫、胶州澳为北洋屯泊水师口岸)。 一、三年校阅之期,凡海军衙门办事人员及北洋总理营务、粮饷、军械、学堂文武人员,并雇佣教习洋员、当差洋弁洋匠,如三年中实系异常出力,有功效可见者,准择尤照异常、寻常劳绩分别酌给奖叙。但所保人员,不得过咨部立案人数十分之三。 一、凡遇三年校阅已得保奖人员,遇五年沿海各省营、局开列例保之时,不被再保。 一、军政之年,北洋海军人员由北洋大臣参酌通行定例办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子云 云弟豁 豁子石虔 虔子振 虔弟石秀 石民 石生 石绥石康 豁弟秘 秘弟冲 冲子嗣 嗣子胤 嗣弟谦 谦弟修 徐宁·房玄龄
  卷二百三 表四十三·赵尔巽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一二○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刘墉等阅看书籍无庸来滦等事致留京王大臣函·佚名
  绎史卷一百五十五·马骕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周作人
  完颜阿里不孙传·脱脱
  完颜昂传·脱脱
  扩廓帖木儿传·宋濂
  沈希仪传·张廷玉
  汪应轸传·张廷玉
  卷八十七·阿桂
  卷三百三十二·杨士奇
  第三节 泾师之变·吕思勉
  卷之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沈璟

    第一齣 家门【临江月】〔末上〕眼见人生无百岁。何妨终日逍遥。花间席上暗香飘。和风春倚袖。明月夜闻箫。今古英雄称义侠。报恩雪忿名高。请看名将出衡茅。谈言微中处。莫认滑稽曹。【沁园春】宋世淸河。武松名氏。

  • 第一折·李文蔚

    (上阙)等的天色将次晚,躲在人家灶火边。若是无人撞入去,偷了东西一道烟。盗了这家十匹布,拿了那家五斤绵。为甚贫道好做贼?皆因也有祖师传。施主若来请打醮,清心洁净更诚坚。未曾看经要吃肉,吃的饱了肚儿圆。平生要吃好狗肉

  • 卷五十一·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五十一明 梅鼎祚 编僊歌曲辞【謡谚附】【霞唱云謡丹图绿字列仙真诰具有其文即不无後世依托而其指缘秘检语率玄超亦被筦弦是名天乐今?其为歌吟者附录于斯若彼神仙步虚凤箫龙笛之属代多作者前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成化十八年秋七月戊辰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狭西镇守巡抚等官奏靖虏卫军伍不足艰于防守请自今诸司所问谪戍重囚与降调军职应发榆林者以其十之五分送本卫每岁遇河冻之时仍委调西安等卫旧戍固原官军至此协力防

  • 一四九○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九○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

  • 一○六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六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山东巡抚臣明兴跪奏,为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承准廷寄,钦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

  • 卷一 长安看花记·杨懋建

    (我生也晚,不及见乾隆嘉庆间人。比来长安,四喜部诸人又多转入春台、三庆部矣。辛壬癸甲以来,淹留京邑,洛阳名园日涉成趣,青衫尘满,翠袖寒多,回首前尘,但唤奈何。丙申夏五,适遇韵琴新来保定,皇州春色,尚能言之,然所识已大半道光十六

  • 张春传·张廷玉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中举,曾任刑部主事。他很注意德行修养,善谈兵法。天启二年(1622),辽东辽西尽为清军占领,朝廷急需守边将才,升张春为山东佥事,兼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这时大军屯驻山海关,永平为来

  • 职官七三·徐松

    黜降官一○绍熙元年六月四日,诏权刑部侍郎吴博古、刑部郎中俞澄、大理少卿吕公进各降一官,大理评事史彰祖降两资。皆以勘潘颖伯等隐落省试代笔条法故也。 十二日,诏知信州铅山县张升卿放罢。以守臣梁季珌言其所催官物,移

  • 卷二十一·戴锡章

    西夏称天佑民安八年春正月,宋鄜延军入界,拒之十里井,杀顺宁寨监押石福。鄜延副总管王湣率诸将由塞门入界,大首领凌吉讹遇合洪、宥两监军兵迎战不胜,退至十里井。福与部将贺文密恃胜来追,带金环首领数人皆战死,文密亦重伤,福殁

  • 卷八·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八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公冶长子谓公冶长章总防 张彦陵曰按此章只重表两贤之素行择配意只带言 徐自溟曰谓长只云可妻也缧絏之事特为他作一解终未实言其可取之实谓容只谅其不废及免罪亦

  • 读书记纲目·真德秀

    性命者义理之源故以为编之首性之发为情而心则统乎性情者也故性之次曰心曰情此三者一编之纲领也其目则曰仁义礼智信者天命之性也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者率性之道也故五常之次五典继之人所共由之谓道得之于己之谓德其实

  • 卷一·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一邳州知州王植撰太和篇第一大全此篇推明太和之气阴阳运化人物赋受皆是物也愚按此篇凡二十二节前十一节发明太虚之妙兼体用言之後十一节明一神两化之义皆太虚之用也其谓虚空即气不可以有无言者

  • 附录·刘宝楠

    郑玄论语序逸文正义曰:略本宋氏翔凤所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正义曰:此引见论语音义,至敍录则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不及子游。邢疏与音义同,两处引文不言郑序。陈氏鳣古训、宋氏翔凤辑郑注并采入敍,虽由意测,当得之

  •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善导

    沙门善导集记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志  横超断四流  愿入弥陀界  归依合掌礼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法性真如海  报化等

  • 慈悲道场忏法 第六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六卷解怨结之余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先向四生六道忏身恶业。经言。有身则苦生。无身则苦灭。而此身者众苦之本。三途剧报皆由身得。未见他作我受我作他受。自作其因。自受其果。若一业成罪无边际

  • 北边备对·程大昌

    南宋地理著作。程大昌撰。6卷。淳熙年间,作者在讲筵,因孝宗问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等情况,后遂撰此书,以备问对。该书载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战争涉及到的地理情况。首叙四海为全书纲要,次载秦汉以来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