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汉议郎东海卫宏敬仲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见于范书本传隋唐经籍艺文志汉旧仪四卷宋史艺文志三卷俱着于録马端临经籍考卷目与宋志同而别题作汉官旧仪陈振孙书録解题遂以其有汉官之目疑非卫宏本书或又以为胡广所作后亦佚不复传世所见者独前后汉书注及唐宋诸书所引而已今永乐大典所载此本亦题汉官旧仪不着撰人名氏其间述西京旧事典章仪式甚备且与诸书所引汉旧仪之文参校无弗同者自属卫宏本书其称汉官旧仪者或后人因其所载官制为多妄加之耳至汉书注中颇有称胡广曰者与汉旧仪互引其文亦絶不相合惟广传载广着诗赋铭颂及解诂二十二篇而史注所引别有汉官解诂之名葢即广所作而旧仪之当出卫宏手益无疑也此本旧时失于雠正首尾序次错糅文字至脱误不可乙今据史文核勘且旁征旧书参析同异疏于各句下方其原有注者略仿刘昭注续汉志例通为大书称本注以别之厘为上下二卷又前后汉纪志注及唐宋类书内所引佚文颇多葢此书递更显晦已非完本谨为搜择甄録别为补遗一卷附于其后以畧还宋志篇目之旧云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脱脱
  卷二O五 唐紀二十一·司马光
  康熙十四年一月至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手足几成伉俪·李定夷
  二百零七 上谕李陈常代赔曹寅李煦亏欠理应缴部·佚名
  九十八 曹寅奏报雨水过多众商平粜摺·佚名
  五四四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六柳堂集》情形折·佚名
  绎史卷八十四·马骕
  方献夫传·张廷玉
  ●庸吏庸言上卷·刘衡
  一、五等称谓的淆乱·傅斯年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浩·唐圭璋

      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崇宁五年(1106)。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孝宗朝,累擢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历右丞相,封魏国公,进太师。绍熙五年(1194)卒,年八十九,赠会稽郡王,谥文惠,有贸阝峰真隐漫录。   采莲

  • 16、夸妒·蒲松龄

    旦扮樊满城上南山顶上一池水,一个被窝里四条腿;再添两条他不依,从来只许每人每。为什么咯气又撩生?只因着汉子好弄鬼。汉子原就不该怜,当把锡壶把他毁。一点事儿不合心,嗯,脱下只半尺花鞋打他那嘴!自家非别人,就是江城的姐姐

  • 卷一百三十八·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八 ∷起昭阳协洽正月,尽阏逢涒滩九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冲,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一景泰元年六月癸酉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敕户部右侍郎沈翼自直沽抵徐州沿河催督儹运粮储○命故前军左都督冯斌曾孙寿袭为龙骧卫带俸指挥使○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直等言戎狄为患自

  • 星阁史论·赵青藜

    项羽本纪书法论 思深哉史公之跻项羽于本纪也而后人反用为讥议岂以史公之意为伸项以绌刘哉吾谓史公实援楚以例秦耳盖秦之以诈力并天下也天下人之所不欲予也天下人之所不欲予即史公之所不得而予也然秦既以诈力并天下也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二月。丙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记注  ○戊戌。热河都统德福奏、驻防官兵捐修军械。拟请筹款抵拨以纾兵困。从之。  ○予积劳身故。委

  • 南唐书卷十四·马令

    宋 马令 撰儒者传下第九刘洞庐陵人也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精思不懈至浃日不盥贶卒犹居二十年诗长于五言自号五言金城后主即位诣金陵献诗百篇后主览其首篇石城怀古云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不禁江水流后主掩卷

  • ●海角续编·陆筠

    癸丑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春正月,粤匪洪秀全、杨秀清等由湖北破九江陷安庆,两江总督陆建瀛遁回金陵。二年壬子(一八五二年),发逆伪天王洪秀全、伪东王杨秀清、伪南王冯云山、伪西王萧朝贵、伪北王韦镇、伪豫王胡佑光、伪慈王

  • 卷八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一雍正七年五月上谕三十二道初一日谕出征大将军副将军参赞大臣官弁兵丁等准噶尔狡狯凶顽父子济恶为边境蒙古之隐患朕仰承皇考圣祖仁皇帝先志特发两路大兵声罪致讨当四海昇平之时

  •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二八旗大臣题名四各省总兵梁 武【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七年任直隶天津镇总兵】管効忠【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八年四月任直隶天津镇总兵九年三月革】甘应祥【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九年三月任直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七·吴楚材

    唐纪穆宗皇帝纲 辛丑,穆宗皇帝长庆元年,春正月,诏河北诸道各均定两税。纲 萧俛罢。纲 段文昌罢,以杜元颖同平章事。纲 以王播为盐铁使。纲 卢龙节度使刘总弃官为僧,以张弘靖代之。纲 夏四月,贬钱徽、李宗闵为远州刺史

  • 致知第三卷·朱熹

      1、伊川先生答朱長文書曰:心通乎道,然後能辨是非,如持權衡以較輕重,孟子所謂"知言"是也。心不通乎道,而較古人之是非,猶不持權衡而酌輕重。竭其目力,勞其心智,雖使時中,亦古人所謂"億則屢中",君子不貴也。   2、伊川先生

  • 第二 反应 5·王诩

    【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③,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④。虽非其事,见微

  • 乡师/比长·佚名

    乡师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所治理之乡的教育,评断乡中官吏的治理情况。 依据国家的校比法,按时清查各家人数的多少,分辨他们当中的老幼、贵贱、残疾者,以及牛马等,分辨他们当中可以充任兵役、劳役的和应当免除兵役、劳役者,掌管

  • 世要论·桓范

    谨案:《隋志·法家》、《世要论》十二卷,魏大司农桓范撰,梁有二十卷,亡。《新唐志》与隋同,《旧唐志》作《代要论》十卷,各书徵引,或称《政要论》,或称《桓范新书》,或称《桓范世论》,或称《桓公世论》,或称《桓子》,或称《

  •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佚名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寡君

  • 与王觉先生书·太虚

    醒窟先生哲鉴:前承以大著原易携示,连日无暇,乘隙稍一披览,乃精义络绎奔凑,真有亭毒千古、欲累一世之胜概!而寻出数元为易之本,既能吻合西洋最新之科哲思想;中平为易之归,尤可贯通华夏传统之圣贤宗旨。诚能使国中学者皆知其理,则

  • 涌幢小品·朱国祯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此书作于万历三十七年到天启元年(1609—1621),历时十三年。共一千四百五十二条,约四十万字。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的明代朝野典故、遗闻逸事,也有一些考证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关明代掌故和人物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