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原文】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
【注释】
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念。③隅:方。④反:反过来证明,也就是类推的意思。⑤复:重复,反复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什么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引导他;告诉他一方,他不能类推其余的三方.也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
【读解】
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励,诱导,启发。
关键在于把握住火候,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读《论语》,观察孔子教学的实例:学生各述其志,畅所欲言,甚至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老师循循善诱,举一反三,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兴味盎然,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遗憾的是,后世儒生尊孔读经,居然没有学到圣人的教学方法,而是死记硬背,搞填鸭式的硬填,流风所及,培养出了不少”陈最良”式的酸腐秀才。
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电脑开始进入教室,与孔子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为人师表的人谨记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 震上艮下·佚名 卷十七 寓言十四(下)·孙星衍 卷一百五十·陈祥道 卷二十五·夏僎 春秋左传谳卷九·叶梦得 卷二·林之奇 卷三十七·鄂尔泰 霸言第二十三·管仲 卷十二·惠士奇 卷十一·乾隆 卷三·佚名 守行品第二十三·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致月空书(六通)·太虚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