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〇、杨朱考

自《孟子》书言杨、墨,曰:“杨、墨之言盈天下”,又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后世尽人读《孟子》书,因莫勿知有杨、墨。墨为先秦显学,顾无论矣。至于杨朱,其事少可考见。先秦诸子无其徒,后世六家九流之说无其宗,《汉志》无其书,《人表》无其名。(梁氏《人表考》,梁耆疑五等离朱乃杨朱字讹,谓等次时代皆相近。其实杨朱与梁惠王同时,今《人表》离朱在公输般下,尚出墨子前,与吴王夫差相次,决非杨朱字讹可知。)则又乌见其为盈天下者?(《庄子 天下篇》《荀子 非十二子》《天论》《解蔽》诸篇,历辨诸家,亦无杨朱。)惟刘向《说苑》称杨朱见梁王而论治,(《政理篇》。)《列子》书言杨朱友季梁,季梁先杨朱死。而季梁之死,在梁围邯郸后。(详《考辨》第七九。)则杨朱辈行较孟轲、惠施略同时而稍前。(《淮南 氾论谓》:“歌舞以为乐,揖让以为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而孟子非之。”亦谓杨子在墨后孟前。)果使其言盈天下,则当时文运已兴,又胜孔墨之世,其文字言说,何至放失而无存,不又可疑之甚耶?余故知儒、墨之为显学,先秦之公言也。杨、墨之相抗衡,则孟子一人之言,非当时之情实也。孟子又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子莫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子莫之名尤不闻,并世无称,后世无传,不足以自表见,则亦一曲之士,而孟子以与杨、墨并称。此非孟子之尊子莫,乃其轻杨、墨。则杨、墨之并称,非孟子之尊杨,乃其所以轻墨也。孟子既轻杨、墨,何以又谓其言盈天下?曰:孟子谓墨氏无父,今未见其果无父也。则谓杨氏之言盈天下,又安见其果为盈天下哉?且孟子之言则别有指。孟子以谓墨氏之言过于仁,杨氏之言不及于义。故曰杨、墨肆行,充塞仁义。盖人之常情,非自私自利则又务外为人,皆不足以合于仁义之道。凡天下之务外为人者,皆孟子之所谓墨氏之言,而未见其果为墨也。凡天下之自私自利者,皆孟子之所谓杨氏之言,而未见其果为杨也。则孟子所谓杨、墨之言盈天下者,亦其充类至极之义,非当时学术分野之真相也。(《庄子》书每以黄帝形尧舜,老聃形孔子,正如孟子之以杨朱形墨翟耳。后人遂疑黄帝与尧舜于政治史上有同等之位置,老聃与孔子于学术史上有同等之影响,则亦如谓杨、墨在当时思想界有同等之势力,陷于一例之误。)然则庄子亦何以言杨、墨?曰:庄子衡量并世学术,备见于内篇《齐物论》,独称儒、墨,不言杨、墨也。言杨、墨者,在其外杂诸篇,固不足尽凭。且其言曰:“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夫坚白同异之辩,此自后相谓别墨者乃有之,非杨朱、墨翟之辩也。又非杨之徒与墨之徒之辩也。犹其言曾史之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也。夫以此言曾子,犹之可也。以此言史鰌,则违之远矣。今乃据此言春秋时学术,谓有曾参、史鰌一派,则人笑之矣。杨、墨之言,夫亦犹此。特其书出《孟子》后,袭用杨、墨之名,非确指杨、墨之实也。(《庄子》又云:“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亦与此同例。《荀子》书言史鰌、陈仲,又言邓析、惠施,所重只在陈仲、惠施,不在史鰌、邓析。先秦书此例极多,会通观之,可勿拘也。又按:《文选 潘岳西征赋注》《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庄子》皆作“钳墨翟之口”,刘峻《广绝交论注》引,则作“钳杨、墨之口”,知古人于此等处,本自不拘。)又称庄子之语惠施曰:“儒、墨、杨、秉四,与夫子而五”,此尤不足据。何则?夫秉为公孙龙字,则不得为学派之称。且公孙龙在惠施后,亦不能并世称雄,则无来有五也。然则杨、墨固不当并称乎?曰非也。昔荀子曾言之曰:“慎、墨、季、惠百家之言。”(《成相篇》。)夫墨子最显矣,惠施则逊焉。慎到又逊之。季真之名,若存若亡。韩非言之曰:“儒分为八,墨分为三。有子张氏之儒,有子思氏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三墨既皆不传,后之言儒者,不闻以仲良氏与孟子并称,又不闻以乐正氏与孙氏齐举也。今必据韩非之言,谓仲良氏乐正氏,其学力之所至,风尚之所靡,与孟轲、孙卿等量,则惑矣。必据荀卿之言,谓季真之在当时,与墨翟齐名,则愚矣。必据孟子而谓杨朱之在当时,与墨道相抗衡,平分天下学徒,又何异于此哉?然必谓杨朱不得与墨翟齐称,亦妄也。有一人之言,有一时之言,有举世之言,有历久之言。夫以儒、墨为显学,此举世之言也。亦历久之言也。或言杨、墨,或言慎、墨、季、惠,或言八儒三墨,则皆一人一时之言也。后人不晓此,据一人一时之言,以评量上世之学术,又安所得真?

又按:《庄子 应帝王》:“阳子居见老聃”,《寓言篇》:“阳子居南之沛,遇老子。”《释文》:“阳子居姓杨名朱,字子居。”又《山木篇》:“阳子之宋”,《释文》:“司马云:阳朱也。”字皆作阳。而《骈拇》《法箧》《天地》称杨、墨,《徐无鬼》称儒、墨杨秉四,皆作杨。《孟子 尽心》:“杨子取为我”,(取犹“异取以为高”之取。上言取为我,下言执中执一,取与执略同义。《墨子》书有《小取》《大取》,皆此义也。)《吕氏春秋 不二》,则曰“阳生贵己。”《庄子 山木篇》阳子,《韩非 说林》作杨子。古书阳杨通叚,则阳子即杨子也。惟《庄子》书本作阳子,《孟子》书则作杨子。今《庄子》书中作杨字,以杨、墨并称者,其文尽出《孟子》后。盖《庄子》书非出一手,非成于一时,此亦其证。而庄子著书并不称杨、墨,亦可见。近人马氏《庄子义证》疑阳子为老子弟子,非杨、墨之杨,谓有阳、杨二子,其说大误。(《山木》阳子之宋,《寓言》阳子居南之沛,两文均见于《列子 黄帝篇》,均作杨朱,可证马说之误矣。

猜你喜欢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三·陈均
  卷八·黄震
  序·缪荃孙
  第一章通论·佚名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前32)·司马光
  ●皇朝通典卷三十一·佚名
  卷一百九十·雍正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雍正
  16.齐桓公九合诸侯·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¾íÁù°ÙÁùÊ®Áù·彭定求

    ¡¡ ¡¡¡¡¾í666_1 ¡¾±Èºì¶ùÊ«¡¿ÂÞò° ¡¡¡¡ÐÕ×Ö¿´ÇÖ³ßÎåÌ죬·¼·ÆÕ¼¶Ï°Ù»¨ÏÊ¡£ ¡¡¡¡ÂíáͺÃЦµ±Ê±Ê£¬Ðé׬Ã÷»ÊÐÒÊñ´¨

  • 卷二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八柏类五言古庭柏          【北齐】魏 收古松圗偃葢新柏冩炉峯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茹叶轻沈体咀实化衰容将使中台麝违山能见从双柏           【元

  • 卷三百四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六王涯王涯字广津太原人博学工属文贞元中擢进士又举宏辞调蓝田尉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宪宗元和初贬虢州司马徙袁州刺史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

  • 山谷外集诗注卷七·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外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七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林为之送笔戏赠 阎生作三副规摹宣城葛【三副栗尾枣核散卓皆笔名宣州诸葛氏能作笔柳公权求之不能用惟王右军能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三·王祎

    【梁髙祖武皇帝太清元年        魏文帝大统十三年东魏孝静皇帝武定五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以魏志修】壬寅梁江州刺史湘东王绎都督荆雍等州军事荆州刺史【以梁纪修】丙午东魏勃海献武王髙欢卒【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十九·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九【起上章执徐正月尽重光大荒落十月凡一年有十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年春正月戊子吏部员外郎虞允文面对言金必败盟异时为南牧之计必为五道出蜀口出荆襄止以兵相持淮东沮洳

  • 卷之一千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某某合肥人,督某省军事。值断弦续娶某氏为继室。某氏本英雌中之尤者也,结衤离之夕,即萌故态。其狮威咄咄可畏,无敢近之者。当红烛光中,送入洞房之后,新娘即效苏小妹三难新郎故智。督军大为所窘,黄昏时分,新娘饷新郎以闭门羹,督

  • 第三十二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第三十二册 崇德元年十月十七日,正白旗佟正被其家人徐廷举、朱国明、金士科、吴延举、于儒义首告:一件,轻蔑汗,不进表文;一件,未往祭天而亲受汗赏;一件,王之福晋薨,不穿孝服,送葬未往一件,礼部亲王薨不穿孝服,送葬未往,居家演戏宴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纪昀

    列传唐 【十八】○唐十八郭孝恪 张俭王方翼【珣】苏定方 辥仁贵【讷 嵩平 从】程务挺王孝杰 唐休璟 张仁愿 王晙郭孝恪张俭王方翼苏定方辥仁贵程务挺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王晙△郭孝恪郭孝恪许州阳翟人少有志节隋

  • ·会奏剿办洋匪附摺·丁曰健

    再,此案内有浙洋被击奔逸余匪,兼以内地盗船巡窜南驶,巡缉稍疏,难保不联■〈舟宗〉而至;商旅畏阻不通,所关非细。水师现任将弁各员,巡洋是其专责;各匪船窜入之始,防范有疏。当即严檄勒缉,并将署水师左营守备千总杨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国用考【二】库藏内府六库属广储司初设御用监顺治十六年改御用监为广储司十八年分设银库縀库皮库衣库康熙二十八年增设茶库磁库银库掌金银钱珠玉宝石及金银玉器之属縀库掌各色缎绸纱绫

  • 春秋提要·胡安国

    周十二王【春秋歴十四王悼王立未逾年敬王崩在春秋后故曰十二王】平王【四十九年隐元年也三年崩在位五十一年】桓王【元年隐四年也桓十五年崩在位二十三年】庄王【元年桓十六年也庄十二年崩在位十五年】僖王【元年庄十

  • 仲子書卷六·冯云鹓

    宗子世表二代子崔欲報父仇殺狐黯問於孔子孔子曰行矣遂與孤黯戰而死無嗣二代啟子崔弟年十三歲奉母奔喪號泣莊公憫焉賜骸給資葬于澶淵之北既畢還卞後八年母顏氏卒奉棺詣澶三代序生子稱乾四代稱乾生子發志五代發志魯下大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上·佚名

        尊者毗舍佉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创明受近圆事及苾刍等要行轨式  开阐于调伏  善闲调伏义  正住调伏中  能舍非调伏  敬礼如是师  法及于圣众  我今随所解  略摄毗奈耶  懒惰

  • 宗范卷上·钱伊庵

      菩萨戒弟子 钱伊庵 编缉稽首释迦尊  十方三世佛  圣贤诸菩萨  摩诃声闻众  东西列代祖  第一最上乘  我依当代匠  究心无梦主  百日绝后苏  管窥豁一隙  历参诸开士  慈愍予钳锤  佛祖

  • 台湾府赋役册·佚名

    人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丁。外加康熙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等年编审增出人丁二千七丁,共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丁(每丁征银则例载在各「厅县」),共征银八千八九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二厘。续于乾隆元年「钦奉上谕

  • 黑籍冤魂·彭养鸥

    醒世小说,三编二十四回。彭养鸥著。 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改良小说社出版。列说部丛书。本书主题集中鲜明,构思巧妙。以吴廉一家五代人被鸦片所害为主要线索,以道光初年写到光绪后期,由鸦片初入国门写到其泛滥成灾,时间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