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韩战于浊泽

【提要】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的确是军事、外交斗争的首要问题。七国互相兼并、削弱,每个国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应当争取谁、联合谁、孤立谁、打击谁?对敌人要分化瓦解、对朋友要联合吸引。看看楚国是如何分化瓦解敌人的。

【原文】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明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怒,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明也。

【译文】

秦韩两国在浊泽交战,韩国告急。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不能依靠。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同秦国讲和,送给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就为公仲朋出行做准备,将到西方同秦国讲和。

楚王听此消息,大为恐慌,马上召见陈轸。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我国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赋可以增加兵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在全国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使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韩国如果不能听从我们,一定会感激大王,绝不会联兵而来。这样秦韩两国不和,秦兵虽然来到,楚国不会遭受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听从我们,同秦国决裂,秦国必然大怒,因而痛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救,一定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堪,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

楚王非常高兴,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让使者对韩王说:“敝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随心所欲地对付秦国,敝国为韩国将不惜牺牲一切地进行帮助。”

韩王十分高兴,便停止公仲朋使秦。公仲朋说:“不行。采取行动使我们吃苦头的是秦国,用虚假的名义来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倚仗楚国的虚名,轻易停止同强秦这样的敌人讲和,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何况楚韩两国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预先约定共谋攻打秦国的,情况是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这才发兵声言援救韩国的,这一定是陈轸的阴谋。再说大王已经派人通知秦国了,如今使者不去,是欺骗秦国。忽视强秦的灾祸,却听信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韩王不听从,就同秦国停止讲和。秦国果然大怒,发兵与韩国交战于岸门。楚国的救兵不到,韩国大败。韩国的军队并不弱小,人民并不愚昧,可是军队被秦国俘获,谋略被楚国耻笑,是因为错误地听信了陈轸,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啊。

【评析】

在现代商战中的朋友,要学习陈轸这种分化敌人的策略,以应对市场中激烈的竞争。陈轸是个了不起的谋士,楚国的危难在他处便迎刃而解。关键是他善于分化瓦解敌人,给敌方同盟中的一方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化敌为友,最终摧跨敌方联盟,免除灾祸、打败敌人。在现代商战中,企业联盟在法律范围内大打价格战、客户争夺战、市场范围瓜分战,如遇到对方的联合“攻势”,我们一定要临危不乱、设法分化对方的联盟,拉拢对方中的不坚定者,最终促使我方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魏收
  卷六十一·谷应泰
  第七十四回 刘锜力捍顺昌城 岳飞奏捷朱仙镇·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一·王祎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七十一·佚名
  ●跋·陈惟彦
  第三十七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佚名
  ·上刘玉坡制军论治书·丁曰健
  辑点说明·佚名
  刘勉之传·脱脱
  史天泽传·宋濂
  船上·沈从文
  卷十六、台湾朱一贵之乱·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丙集第八·钱谦益

    石田先生沈周一百六十八首【朱泽民山水】睢阳老人营丘徒,意匠妙绝绝代无。为留清气在天地,便就片纸开江湖。长松落叶风细细,幽构萦萝倚江住。壁虎书鱼荡水光,老屋疏茅通雨气。老人不归空北山,芳杜春风

  • 三集卷九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六古今体一百二十六首【辛卯四】至泰安白鹤泉行馆作出谷缘山跸路延花村柳墅望相连观民缓迈青郊道行馆新成白鹤泉【在岱宗坊之北】只以娱慈用允尔设云适已实惭焉八旬圣母扶瞻岳更祝如斯亿

  • 洪咨夔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定二年(1209)进士。授如皋主簿,试饶州教授。嘉定间,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与之帅成都,又荐为籍田令、通判成都府。理宗即位,召除秘书郎。宝庆元年(1225),迁金部员外

  •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欧阳修

    世祖一女。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下嫁隋州刺史王裕。贞观时,以属尊进大长公主。尝有疾,太宗躬省视,赐缣五百,姆侍皆有赉予。永徽初,赐实户三百。薨年八十六。裕,隋司徒柬之子,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十九女。长沙公主,下嫁冯少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岁次甲寅金太宗晟天会十二年伪齐刘豫阜昌五年春正月辛亥朔上在临安金国元帅府通书官李永寿等入见中兴圣政甲寅进呈临安府勘武翼郎冯师道言语狂悖事上曰师道本画工尝令绘佛像为民祈福已赐缗钱闻輙

  • 卷之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七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七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董氏董芝翰     董登文董制彩     董艾济董受仓     董翰杰董国新     董国柱董应陆     董留纪吴氏浩善      吴

  • 九、记身体总检查·林语堂

    进医院,在女人是一种兴会,在男人,没有必要还是不进为是。我所见过的女人,进医院没有不是兴高采烈。在医院里她们可以逢旧友,结新欢,也可以交换新闻,互通消息,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么?再有谁来送花,谁来探访,日子就很好过了。记得有

  • 梅之焕传·张廷玉

    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

  • 大学衍义卷四·真德秀

    帝王爲学之本汉光武明帝唐三宗之学光武受尚书通大义【东观记云受尚书于庐江许子威大义略举因学世亊】召桓荣入说甚善之每朝防輙令荣敷奏经义帝称善帝每日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

  • 卷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三存旧古文尚书舜典第二虞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三【宋板】谨按古本分为十三卷卷内有数篇者每篇篇题同此以下不重出可推知也宋板卷数同今本其

  • 文公·文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八月乙亥,晋侯欢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传】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

  • 卷七十九(鸠摩罗什译)·佚名

    △富楼那会第十七之三大悲品第六尔时大目揵连作是念。希有世尊,世尊成就如是大悲。善能解说诸菩萨事。所以者何。菩萨具足修集佛法。为无生灭示悟众生。尔时佛知目连所念。而告之曰:如是如是,目连。诸佛成就大悲之心。若

  • 八大菩萨经正文·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八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慈氏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二四)第三分坚固经第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难陀城波婆利掩次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坚固。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善哉

  •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得胜师助伴速获悉地分第一尔时药叉主金刚手菩萨。有大慈悲愍于后世。放千光明端心而住。于是妙臂菩萨。以持诵者于一切真言明。得成就义不成就义。一心敬礼彼药

  • 汉书·班固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

  • 起世经·佚名

    凡十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其内容叙述世界之组织、状态、起源、成坏等过程。分阎浮洲品、郁单越洲品、转轮圣王品、地狱品、诸龙金翅鸟品、阿修罗品、四天王品、三十三天品、斗战品、劫住品、世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