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公·文公六年

【经】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八月乙亥,晋侯欢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传】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金咸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着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让逼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贾季亦使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贾季怨阳子之易其班也,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九月,贾季使续鞫居杀阳处父。书曰:「晋杀其大夫。」侵官也。

冬十月,襄仲如晋。葬襄公。

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扞之,送致诸竟。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译文


六年春季,晋国在夷地检阅军队,撤去两个军。让狐姑射率领中军,赵盾辅助他。阳处父从温地来,改在董地检阅军队,调换了中军主将。阳子,原是成季(赵衰)的下属,所以偏向赵氏,而且认为赵盾富有才能,说:“任用能干的人,这是国家的利益。”所以使赵盾居于上位。赵宣子从这时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权,制定章程,修订法令,清理诉讼,督察逃亡,使用契约,清除政治上的污垢,恢复被破坏的次序,重建已经废弃的官职,提拔被压抑的贤能。政令法规完成以后,交给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使之在晋国推行,作为经常的法则。

臧文仲由于陈、卫两国和睦,想要讨好陈国。夏季,季文子到陈国聘问,同时娶了家室。

秦穆公任好死了,用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殉葬,这三个人都是秦国的杰出人物。国都的人哀悼他们,为他们赋了《黄鸟》这首诗。君子说:“秦穆公没有当上盟主,活该!死了以后还抛弃百姓。以前的国君离世,还留下了法度,而何况夺百姓的好人呢?《诗》说:‘贤人的死亡,国家就困乏损伤。’这就是说没有好人。为什么还去夺走好人呢?古代身居王位的人知道寿命不能长久,因此就普遍选出贤能,给他们树立风气教化,分给他们旗帜服装,把对他们有益的话记录在典册上,为他们制订法度,对他们公布准则,设立表率来引导他们,给予规章让他们使用,告诉他们先王遗留下来的训导,教育他们防止谋求私利,委任他们一定的职务,开导他们使之合于礼仪,让他们不要违背了因地制宜,让大家都信赖他们,然后到死为止。这样的做法,圣人和先王都是相同的。现在即使没有法则留给后代,反而将杰出人物作为殉葬,这就难于处在上面了。”君子因此而知道秦国再也无法向东征伐了。

秋季,季文子准备到晋国聘问,让人代他请求如果遭到丧事以后应得的礼仪然后才动身。随行的人说:“准备了做什么用?”文子说:“预备好意外的事,这是古代的好教训。临时去请求而没有得到,这会遇到困难。所得虽然一时用不着,有什么害处?”

八月十四日,晋襄公死了。晋灵公年幼,晋国人由于发生祸难的缘故,要立年长的国君。赵孟说:“立公子雍为君。他乐于行善而且年长,先君宠爱他,而且为秦国所亲近。秦国,是老朋友了。能安排好人就巩固,立年长的人就名正言顺,立先君所爱就合于孝道,结交老朋友就安定。因为祸难的缘故,所以要立年长的国君。有了这四项德行的人,祸难就必定可以缓和了。”贾季说:“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赵孟说:“辰嬴低贱,位次第九,她的儿子有什么威严呢?而且为两位国君所宠幸,这是淫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求得大国而出居小国,这是鄙陋。母亲淫荡,儿子鄙陋,就没有威严;陈国小而且远,有事不能救援,怎么能安定呢?杜祁由于国君的缘故,让位给偪姞而使她在上;由于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所以位次第四。先君因此喜欢她的儿子,让他在秦国做官,做到亚卿。秦国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具有道义,儿子受到喜欢,足以威临百姓。立公子雍,不也可以吗?”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孟派人在郫地杀了公子乐。贾季怨恨阳子改变他的地位,又知道他在晋国没有人援助。九月,贾季派续鞠居杀死阳处父。《春秋》记载说“晋杀其大夫”,这是由于阳处父侵夺了官职的缘故。

冬季十月,襄仲到晋国参加晋襄公的葬礼。

十一月某一天,晋国杀了续简伯。贾季逃亡到狄。宣子派臾骈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到他那里去。在夷地阅兵的时侯,贾季曾经侮辱过臾骈。臾骈手下的人因此要杀尽贾氏来图报复。臾骈说:“不行。我听说《前志》上有这样的话:‘有惠于人或有怨于人,和他的后代无关,这合于忠诚之道。’他老人家对贾季表示礼貌,我因为受到他的宠信而报复自己的私怨,恐怕不可以吧!因为别人的宠信而去报复,这不是勇敢。消减怨气而增加仇恨,这不是明智。以私害公,这不是忠诚。舍弃了这三条,用什么去事奉他老人家?”所以就把贾季的妻儿以及他们的器用财货准备齐全,亲自领头保卫,把他们送到边境上。

闰月不举行告朔的仪式,这是不合于礼仪的。闰用来补正四时,根据四时来安排农事,农事合于时令可以使百姓富裕,养活百姓的方法就在于此了。不举行闰月告朔仪式,这是放弃了施政的时令,怎么能治理百姓?

猜你喜欢
  論語全解卷七·陈祥道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卷十八·沈廷芳
  谷风·佚名
  卷十七·王道焜
  ·过分矜持亦弊端··王守仁
  礼记要义卷第七·魏了翁
  卷一 法戒录·周梦颜
  天宁楷禅师·惠洪
  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佚名
  罗汉品法句经第十五(有十章)·佚名
  十二、岩唤主人·慧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义疏上·智旭
  佛塔的光明·太虚
  致 嘿 庵 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董士锡·龙榆生

    董士锡字晋卿,一字损甫,江苏武进人。嘉庆副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从其舅张惠言学,工古文、诗、赋,兼善填词,精虞氏易。河督黎世序聘修《续行水金鉴》。著有《齐物论斋集》。○木兰花慢〔武林归舟中作〕看

  • 本纪第四 郁林王·萧子显

    郁林王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长子也。小名法身。世祖即位,封南郡王,二千户。永明五年十一月戊子,冠于东宫崇政殿。其日小会,赐王公以下帛各有差,给昭业扶二人。七年,有司奏给班剑二十人,鼓吹一部,高选友、学。十一年,给皂轮三望车

  • 卷一百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十四 ∷起阏逢摄提格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   秋,七月,戊申朔,吏部尚书兼侍讲胡松年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徽猷

  • 越绝卷第一·袁康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   问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何以言之?”“按春秋序齐鲁,皆以国为氏姓,是以明之。绝者,绝也。谓句践时也。当是之时,齐将伐鲁,孔子耻之,故子贡说齐以安鲁。子贡一出,乱齐,破吴,兴晋,疆越。其

  • 卷下·郑文宝

      德明宫本南唐烈祖之旧宅,在后苑之北,即景阳台之故址。有太湖石特奇异,非数十人不能运致,即陈后主之假山遗址。其下有井,石栏有铭,字迹隐隐犹在。  后苑有宫髻石,世传张祐旧物,上有“杜紫微杭州刻字柏寄”之迹

  • 补遗卷一·沈德符

      【圣祖兼三教】太祖深于竺干之学,如御制护持朵甘思乌思藏诏,及明施修教诸论,游新庵灵谷寺诸记,又宋濂所撰洪武四年蒋山佛会诸灵应纪,皆昭然耳目。至七年上手注《道德经》,出以示群臣。至十年上与群臣论日月五星之行,翰林

  • 路史卷十三·罗泌

    后纪四禅通纪炎帝纪下炎帝柱,神农子也。七岁有圣德,佐神农氏。历谸原铭百药,爰惎其人比梩,定利芟芨及寒垈土,时雨至,则挟创乂以从事于畴,殖百疏、区百谷、别其遫,深耕圣作以兴岁。天均时而地均财,于是神农之功广,而天下殷赈矣。

  •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夏四月。甲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丁酉皆如之。起居注  ○以亏短银两。革浙江嘉善县知县庄凤启职。并勒追。  ○以捐助棉衣。

  • 诸葛忠武书卷二·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传略时伟按忠武事迹当以陈志为纲而散见各传及裴注者亦复不少全书博采类分是矣顾反遗本传殊欠提纲是用节录陈志题为传略而传末董厥樊建等本侯所拔擢亲近位至大臣乃相率降叛建至为邓艾理寃不亦傎乎故特芟

  • 刘季连传·姚思廉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父名思考,因是宋高祖族弟之故在宋朝显达,做到金紫光禄大夫。刘季连有好名声,早年历任清官。齐高帝即位,尽杀与宋王室关系密切的亲属,将及刘季连等人,太宰褚渊平素十分喜欢刘季连,坚决请求高帝赦免了他。

  • 卷二百三十三·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宋高宗时直龙图阁李光乞车驾亲征劄子曰臣闻能扶天下之危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则获天下之福故圣人不畏多难畏无难盖多难之世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六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壬子朔,监察御史宫俊奏:“刑名不实,法司以面欺,例当斩。”上曰:“奏对不实,自有常律,何得一以例论?宜依律。” 云南布政使司贡生员杨嵩等六人入国子监,命月朔朝见,著于令。 诏:

  •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孔子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 起世经卷第九·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劫住品第十诸比丘。世间别有三种中劫。何等为三。一者刀兵。二者饥馑。三者疾疫。云何名为刀兵中劫。诸比丘。刀兵劫者。尔时众人。无有正行。不如法说。邪见颠倒。具足同行十不善业。是时众生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本)(论第七未尽)·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言余识识故。本释如疏。西明云。第六意识。及大众部等所立细意识。自宗七.八皆是有法余识识故。然七.八识前依理.教已成立。故有法得成 今谓不尔。若前成立有法得成。非取外法前已立讫。应立已成。

  • 枯崖和尚漫录卷上·枯崖圆悟

    圆通宗照庵主因木庵初到泉南。馆是庵。一日。具威仪问曰。某甲愚钝。乞师指个见处。木庵指面前香炉曰。见么。照曰。见。庵曰。见处如何。照曰。某甲不会。庵曰。又道见也。照悚悟。流汗浃背。自此杜门四不出。一衲百

  • 春秋通论·姚际恒

    十五卷,首一卷。清姚际恒(1647-1715)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又号善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初着名学者。着有《九经通论》一百七十卷、《好古堂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好古堂书目》四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

  • 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净讷

    一卷。清代云淙净讷撰。净讷论述宝镜三昧本义,解说云岩之重离六爻、偏正回互。阐释洞山良价的正偏为根本而立五位功勋,曹山本寂的功勋为根本而立五位君臣,石霜的正偏功勋、君臣之制为根本而立五位王子,以彰显《宝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