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咨夔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定二年(1209)进士。授如皋主簿,试饶州教授。嘉定间,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与之帅成都,又荐为籍田令、通判成都府。理宗即位,召除秘书郎。宝庆元年(1225),迁金部员外郎,转考功员外郎,拜监察御史。端平初,擢殿中侍御史。历迁中书舍人兼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谥忠文。《宋史》有传。著《春秋说》三十卷、《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平斋词》一卷。毛晋跋云:“其诗馀四十有奇,多送行献寿之作,无判花嗜酒之篇。昔人谓王歧公文多富贵气,余于舜俞之词亦云。”冯煦《蒿庵论词》云:“平斋工于发端。其《沁园春》凡四首。一曰:‘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曰:‘归去来兮,杜宇声声,道不如归。’三曰:‘饮马咸池,揽辔昆仑,横骛九州。’四曰:‘秋气悲哉,薄寒中人,皇皇何之?’皆有振衣千仞气象,惜其下并不称。”
●眼儿媚
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
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
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洪咨夔词作鉴赏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曾因正直纳谏而被疏远,至理宗时颇受知遇,官至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为一朝名臣。
洪咨夔的词,应酬和答作品占多数,不过写得倒是慷慨激昂。他有两首抒情小词:一是这首《眼儿媚》,一是《卜算子》(簸弄柳梢春),写的是“闺情”,较为新颖别致。这首《眼儿媚》,写一闺中妇人期待情人回归的感情。
她所期待的人,似乎已离别经年;归期已定,但天晚了,人还没有回来。词中的“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借写景,点出这个闺人的住地,靠近沙边渡口的村庄;又从芳草重绿,透露她和意中人的离别,也已是“去年”之事了。借景点事,而对事的“点破”却很不着迹,真是草色有“痕”而人事无“痕”。接下去三句:“游丝下上,流莺来往,天限销魂”,又突出春天的两种景象,借以写情。这里的“流莺”句写的是泛景,“游丝”句则写到细处。两句对偶匀称,又从“显”、“微”的不同角度,涵概了整个春光。春光如此美好,人见之却“无限销魂”。这“销魂”是被春光陶醉呢?还是别有因缘呢?词中没有明白点出,颇见含蓄之妙。
下片起二句:“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她住在“绮窗”佳屋之中,能用“金鸭”炉烧“水沉”香,生活高贵,由此点明了这位闺中人的身份,居宁静之新,却无浮华之心。同时,作者又暗暗点出上片“销魂”的内容:不是陶醉于春光,而是抱着怀人的幽思。词的深层脉胳,到了这里才开始显露,使人了解它的主旨所在。这种显露,仍然力求了无痕迹。
结尾三句,又以写景烘托人物形象,浓化人物心情,是意旨点明后的加意渲染,也是回味词的整体的传神笔墨,写得高妙而又自然。在花下,在“子规声里”而“立尽黄昏”的佩环,又当然是情深可爱的了。写花影、写鸟声,都巧妙地烘托出人物的美好、可爱的内外形象。
这首词写得格调婉约秀丽,表现出作者这个被许为“鲠亮忠悫”的名臣的感情世界中的悱恻缠绵的一面,是洪词中较为别致的佳作。
猜你喜欢 卷三百零六·彭定求 刘性初·唐圭璋 第三十八出 弹词·洪昇 第四折·李好古 彊村词原序·朱祖谋 卷五·韩淲 卷五十七·陈起 卷三百五十三·陈思 大鼓师·闻一多 卷三十四·郭元釪 卷三百八十二·陈廷敬 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卷四百二十二·佚名 卷二十五·徐倬 李端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