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七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

第三十七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

祭天图

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圣汗率诸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及文武各官、斋戒三日,刑乌牛祭天。卯刻,圣汗出德盛门,至天坛。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礼部承政满达尔汉引圣汗至坛东侧西向立。赞礼官赞排班,众皆排班,赞进,众皆进,赞上香,圣汗从坛东阶升至上帝神位前跪。秘书院学士詹霸捧香盒,恭呈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范文程受之,跪呈圣汗,圣汗受点香毕,驿汗将香盒授满达尔汉;满达尔汉跪受,复转授弘文院学士胡球。於是,圣汗从西阶下,在正中向神位立。赞礼官赞跪赞叩,行三跪九叩头礼。圣汗自东升阶,汗亲督供献牛肉及所陈各色祭品毕从西阶下,仍在正中向神位立。赞礼官赞跪,圣汗跪。立於左侧之巩阿岱阿哥恭捧缎盒,呈大学士范文程,范文程受之,跪呈圣汗;汗受之,向上帝神位举献毕,授立於右侧之礼部承政满达尔汉,满达尔汉跪受,复转授礼部承政金玉和,金玉和受之,高举供献於上帝神位前。

於是,立於左侧之兵部承政车尔格依送酒卮与大学士范文程,范文程受之,跪呈圣汗,汗受之,举卮向上帝神位供献毕,授满达尔汉;满达尔汉跪受,复转授立於右侧之都察院承政舅舅阿什达尔汉;舅舅阿什达尔汉受之,高举供献於上帝神位前。次立於左侧之弘文院大学士希福送酒卮与大学士范文程,范文程受之,跪呈圣汗,汗举卮向上帝神位供献毕,授满达尔汉,满达尔汉跪受,复转授立於右侧之户部承政英古尔岱,英古尔岱受之,高举供献上帝神位前。次立於左侧之国史院学士罗硕送酒卮与范文程;范文程受之,跪呈圣汗,汗举卮向上帝神位供献毕,授满达尔汉,满达尔汉跪受,复转授刑部承政郎球,郎球受之,高举供献於上帝神位前。供献行礼毕,礼部启心郎祁充格跪於上帝神位前读祝文。祝文曰:“大清国臣皇太极①敢跪奏於上帝曰:时值冬至,氮复回转,谨效古制,率领各属,备办各色祭品,应时恭祭。”读毕、跪行三叩首礼,复行二跪六

叩首礼毕,圣汗至东侧西向立。赞礼官赞排班,众皆排班赞进众皆进赞跪众皆跪。跪毕,祁充格跪於上帝神位前,宣读出征告天之文,其文曰:“大清国臣皇太极启奏天地曰:臣之祖宗

与大明国向夫仇隙。臣二祖本无罪咎,而明国端杀之。然则,臣父不计其仇,仍与大明国修好。而明国助边外与我语言相通之叶赫部,遣兵驻守,图谋害我。我等知之,书七大恨,昭告天地,征大明国,蒙天地直我。已未年,大明国遣发大兵,由四路进犯,欲屠臣等。时朝鲜亦欲加害臣等,以兵助明来侵。蒙天地眷佑,歼灭明国三路官兵,仅一路脱回。朝鲜官兵,为我擒戮。朝鲜与我二国,接壤而居,和睦相处,素无嫌隙。而乃朝鲜助明,欲加害我,是彼先起战祸。然我仍隐忍不言。辛酉年,我复征辽东地方,天地眷佑,以辽东地方畀我。朝鲜国乃为大明招诱,上天赐我以辽东人民,留居其地,给以粮米,时常助明国我。臣於丁卯年遣兵往征朝鲜,即此故也。兵进之时,大清、朝鲜我两国重修和好,以我为兄,待我使臣一如待明使礼,誓告天地,还其前阵获官员。其後,朝鲜败盟,不约束其民,纵之侵扰我地,私行渔猎。其土地乃皇天授予各国之土地也!再者,纳我逃人,送之大明,大明人有逃附於我者,彼复堵截,给明粮米,暗行资助。大明索兵船,则即予之,我求船而弗与。若云朝鲜为中立国,则各不相予,是为正理。不予我而予明国,是彼败盟、助明而图我也。今朝鲜国弃十年之好,遗书其平安道洪观察使云,昔丁卯年向我讲和,乃权宜之计,今永绝成仇,当固边关,集智谋之士,励勇敢之人等语。此书已为我使者得之来献,臣确知朝鲜国之败盟。臣欲乘其未备。臣欲乘其未备,告诸天地,复兴兵征之,即此故也。事之是非,惟天地鉴之?读毕,行三叩首而立,收供献物品。圣汗在东侧西向坐,将供物向汗举献毕,众均分而食之。食供物毕,以退礼行一跪三叩头礼。祭告礼毕。圣汗还,诣太祖庙上香。赞礼官赞排班,众皆排班赞进众皆进赞跪圣汗率众跪礼部启心郎祁充格执出征祝文跪於神位前宣读,其文曰:“继位孝子跪於皇孝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神位前奏曰:仰赖父汗神威,丁卯年兴师,征服朝鲜,誓告天地,以彼为弟,

每年遣使来朝贡方物。今朝鲜国背弃盟誓天地之言,臣将亲率大军往征以明是非,乞请父汗默佑。”宣读毕,行三叩头礼。於是,圣汗入抚近门,午刻还清宁宫。其出征檄文,因祭天之际,遂昭告之。

二十九日,宽温仁圣汗降旨谕众军士曰:“此次征朝鲜,非我之乐於兴戎也。朝鲜背盟纳我逃人,送之明国。孔、耿、二王叛明来投於我,朝鲜截击之,及我军到彼,复向我军放

枪击战。彼不以旧礼待我使臣,不阅赍去之书。又朝鲜国王书谕平安道洪观察使云,卯年向我讲和,乃权宜之计,今已永绝,当固边关,励勇也之人等语。此书已为英古尔岱等遇而夺之。

因彼如此毁盟,故将兴师征计。夫兴师诛戮,非我所乐为,不得已而用之。凡人皆天之所生,人之死亡,何可轻视?屠戮不抵拒之人,实为不义也。毋毁寺庙。凡抵拒者杀之,不抵拒者

勿杀。城若降,则勿侵其城;屯归顺,勿扰其屯。悉令雉发。如有叛亡来归者,皆恩养之。每次阵战俘获官兵,勿收养,悉杀之。所先获城、堡、村、屯之民,当杀者杀之,当俘者俘之。至俘获之人,勿离其夫妇,勿夺其衣服,即老弱盲跛不堪携带之人,亦不得夺其衣服,仍令留居於家,勿使离家而弃於野道。所俘妇女,未安置之先,不得淫乱。如违此谕,以法处治。”宣谕毕,苏勒复宣读圣汗谕曰:“有不遵谕旨,擅离军伍,擅杀降人,妄夺衣服者,必以军法从事,决不轻放。再者,从前无论野战或攻城,往往有托词捉生,规避不进者。今除所设前锋哨卒外,不得捉生。倘仍有托词捉生而规避不进者,则永为贱人。”

宽温仁圣汗谕朝鲜国官民知悉:“今我兴师来此,非乐欲杀掠尔等。我仍欲相好,奈而国王及其近臣不从,先启衅端。我国与尔国,接壤而居,向无嫌隙,已未年,尔国助明,先

启衅端,发兵前来,对尔国官兵,当杀者杀之,当擒者执之,当遣者释之。纵然如此,我仍念大义,隐忍不言,未加征讨。我征辽东,复辽东地方之後,尔国复助大明,招诱我民,给予

明国,留居尔地,给粮养之,协谋期图我。时我生怒,於丁卯年往征尔国,职此故也。然我仍念邻睦相之道,未令我军深入,盟誓结好而归。时我兵退,非国尔兵强勇也,盖我知人亡民苦,异邻国和好之道,念两国太平,故撤军耳。其後十年之间,尔国王及首席大臣等,复纳我逃人,送之明国,孔、耿二将军叛明来投我,尔兵截战之,及我军至彼,复向我军施放枪炮拒战,此次战端,又尔国先启之,明欲伐我,求船座次洋,尔即予之,我国征明,索船而弗与。尔国既云中立,各不相予,是为正理,

与明而不与我者,是助明而图我也。不令我使臣见尔国王,不阅我所遗之书,我国使臣知尔国败盟,返还时,得尔国王遣平安道洪观察使之书,书云卯年向我讲和,乃权宜之计,今永绝成仇,当固边关,励勇敢之人,集智谋之士等语。余不可枚举。因是特兴义兵,此非我欲加害尔等,实系尔国王及大臣贻祸於尔等耳。尔等毋离各自所居屯舍,若妄自散逃,恐遇我军见杀。凡拒敌者诛之,不拒敌者宥之,奔逃者则俘之。凡安居城池屯舍百归服者,秋毫无犯,悉收养之。务将此谕,相传宣杨。”

①《满文老档》原文,此处有一无字黄帖,乃“皇太极”御讳。

猜你喜欢
  卷九·应劭
  卷一百八十八·毕沅
  卷之一千二百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九·佚名
  ●卷四·余继登
  第一二一红禀光绪八年六月廿四日一一三一一-一·佚名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郑麟趾
  裴忌传·姚思廉
  宋之问传·欧阳修
  胡松传·张廷玉
  后梁纪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司马光
  猩、敞知盗分贓案·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金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875_1 【唐受命谶】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   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桃花园,宛转属旌幡。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 帝纪第三 武帝·房玄龄

    武皇帝讳炎,字安世,文帝长子也。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迎常道乡公于东武阳,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及晋国建,立为世子,拜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欧阳修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轻用者,忠与义也。后身先义,仁也;身可杀,名不可死,志也。大凡捐生以趣义者,宁豫期垂名不朽而为之?虽一世成败,亦未必济也;要为重所与,终始一操,虽颓嵩、岱,不吾压也。夷、齐排周存商,商不害亡,而周以兴。两人至

  • 东都事略卷五十四·王称

    列传三十七  夏竦字子乔江州徳安人也其父承皓太宗时上平晋防补右侍禁后与契丹战没于河朔竦以死事恩授丹阳簿上书乞应制举其略曰邉障多故羽书旁午而先臣承皓殒身行陈陛下録臣孤防任之州县唯陛下辨而明之陛下以枕石漱

  • 第一五○札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五日一一三二三—七·佚名

    台湾邮政总局奉巡抚刘批示,转饬新竹县遵办札新竹县方令福建台湾邮政总局为录批札饬事。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奉爵抚宪批本总局详:「台湾北路右营新竹翁游击,据城汛把总郑飞熊禀报,竹堑城站兵丁吴瑞启

  • 第七十九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第七十九册 族档(无年月)【原档残缺】去之万历三十八年之档子。第一族第一塔坦。汗家之敕书。海西甫河卫都督同知岱石之子巩第,万历九年五月二十七日生。海西城讨温卫都持挥使鲁塔之孙米哈,隆庆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生。海西

  • 三国史记卷第十五。·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五卷高句丽本纪三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三。[大祖大王{太祖大王}][次大王]。一五卷高

  • 汉纪三十九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85)·司马光

    汉纪三十九汉章帝元和二年(乙酉,公元85年) [1]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又诏三公曰:“安静之吏,悃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

  • 元年·

    (乙卯)元年大明弘治八年春正月1月1日○乙酉朔,王行朔奠于殯殿,百官哭臨如儀。○自是,每日議政以上二員,更坐承政院。○弘文館副提學成世明等啓:「臣等論設齋事,大臣啓以『是豈好佛哉?是豈關國家興亡哉?不宜入啓。』壅蔽聰明,孰大

  • 三十八年·佚名

    (壬辰)三十八年清康熙五十一年 春正月1月3日○丁亥,持平金東弼陳疏引兪集一之言,伸救趙大壽,上賜例批。〈原疏、批旨見上。〉1月4日○戊子,兪集一因金東弼疏,疏陳委折。略曰:己卯榜出後,考官趙大壽疏中,以兪世基試券,言其可取爲

  • 總序·佚名

    純宗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實錄卷之一〉皇帝諱坧。字君邦。號正軒。高宗太皇帝第二子,妣明成太皇后閔氏〈籍驪興〉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致祿女。甲戌〈高宗十一年〉二月八日辛巳誕降于昌德宮之觀物軒。乙亥,冊

  • 卷八十五 礼二·黎靖德

      ◎仪礼   △总论   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观。但当时君臣间有所不晓,遂至无传。故先儒谓圣经不亡於秦火,而坏於汉儒,其说亦好。温公论景帝太子既亡,当时若立献王为嗣,则汉之礼乐制度必有可观。又"致堂谓:'

  • 卷四·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四     宋 陈则通 撰侵伐门鲁莒兵争例僖元年公子友帅师败莒师於郦获莒拏宣四年公伐莒取向 十有一年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襄八年莒人伐我东鄙 十年莒人伐我东鄙 十有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

  • 蒹葭·佚名

    --不懈追求的精神【原文】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

  • 卷十一·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一    宋 王与之 撰司防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贾氏宫正疏曰诸称司若司裘司市之类皆是专任其事事由于已故以司言之○陈君举曰郑氏以司防

  •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门人超潪编佛事释迦佛开光迦文老子将正法眼藏付嘱流通无令断绝看来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人人有分但以浊智流转不能触处圆明且道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落在甚处以手指像云看取堂中新现身青珠突出无遮障。韦驮菩萨开光法

  • 桂海虞衡志·范成大

    地理杂志。南宋范成大(1126—1193)撰。原三卷,今一卷。成大有《吴郡志》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知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后,赴任途经四川,追记昔游而作,约当淳熙二年(1175)成书,原编已佚,仅传辑本,约三十一万余字。分岩洞、金石、

  • 晋后略·荀绰

    《晋后略》又名《晋后书》《晋后略记》,五卷。西晋荀绰撰。久佚。该书记述西晋一代史事,现存八条残篇,分别叙述了晋武帝、贾后、成都王(司马颍)、张方、荀勖、刘漠、冯播、武含总共八个人的事迹。据《群书治要》《太平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