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 青年“老学究”

我真料想不到居然做了几个月的“老学究”!这在当时的我当然是不愿意做的。一般青年的心理也许都和我一样吧,喜走直线,不喜走曲线,要求学就一直入校求下去,不愿当中有着间断。这心理当然不能算坏;如果有走直线的可能,直线当然比曲线来得经济——至少在时间方面。但是我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并不是乌托邦,有的时候要应付现实,不许你走直线,也只有走曲线。我当时因为不能继续入校,心理上的确发生了非常烦闷悒郁的情绪;去做几个月的“老学究”,确是满不高兴,无可奈何的。不过从现在想来,如有着相当的计划,鼓着勇气往前走,不要自馁,不要中途自划,走曲线并不就是失败,在心境上用不着怎样难过;这一点,我很诚恳地提出来,贡献于也许不得不走着曲线的青年朋友们。拿破仑说“胜利在最后的五分钟”,这句话越想越有深刻的意味,因为真正的胜利要看最后的分晓,在过程中的曲折是不能即作为定案的。我们所要注意的是要作继续不断的努力,有着百折不回的精神向前进。

我当时在最初虽不免有着烦闷悒郁的情绪,但是打定了主意之后,倒也没有什么,按着已定的计划向前干去就是了。

我的那位东家葛老先生亲自来上海把我迎接去。由上海往宜兴县的蜀山镇,要坐一段火车,再乘小火轮,他都一路很殷勤地陪伴着我。蜀山是一个小村镇,葛家是那个村镇里的大户,他由码头陪我走到家里的时候,在街道上不断地受着路上行人的点头问安的敬礼,他也忙着答谢,这情形是我们在城市里所不易见到的,倒很引起我的兴趣。大概这个村镇里请到了一个青年“老学究”是家家户户所知道的。这个村镇里没有邮政局,只有一家杂货铺兼作邮政代理处,我到了之后,简直使他特别忙了起来。

我们住的虽是乡村的平屋,但是我们的书房却颇为像样。这书房是个隔墙小花厅,由一个大天井旁边的小门进去,厅前还有个小天井,走过天井是一个小房间,那便是“老夫子”的卧室。地上是砖地,窗是纸窗,夜里点的是煤油灯。终日所见的,除老东家偶然进来探问外,只是三个小学生和一个癞痢头的小工役。三个小学生的年龄都不过十一二岁,有一个很聪明,一个稍次,一个是聋子,最笨,但是他们的性情都很诚挚笃厚得可爱,每看到他们的天真,便使我感觉到愉快。所以我虽像入山隐居,但有机会和这些天真的儿童朝夕相对,倒不觉得怎样烦闷。出了大门便是碧绿的田野,相距不远的地方有个山墩。我每日下午五点钟放课后,便独自一人在田陌中乱跑,跑到山墩上瞭望一番。这种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享受,也是在城市里所不易得到,即比之到公园去走走,并无逊色。有的时候,我还带着这几位小学生一同出去玩玩。

在功课方面,这个青年“老学究”大有包办的嫌疑!他要讲解《论语》《孟子》,要讲历史和地理,要教短篇论说,要教英文,要教算学,要教书法,要出题目改文章。《论语》《孟子》不是我选定的,是他们已经读过,老东家要我替他们讲解的。那个聋学生只能读读比较简单的教科书,不能作文。夜里还有夜课,读到九点钟才休息。这样的儿童,我本来不赞成有什么夜课,但是做“老夫子”是不无困难的,如反对东家的建议,大有偷懒的嫌疑。只得在夜里采用马虎主义,让他们随便看看书,有时和他们随便谈谈,并不认真。

我自己是吃过私塾苦头的,知道私塾偏重记忆(例如背诵)而忽略理解的流弊,所以我自己做“老学究”的时候,便反其道而行之,特重理解力的训练,对于背诵并不注重。结果,除了那位聋学生没有多大进步外,其余的两个小学生,都有着很大的进步。最显著的表现,为他们的老祖父所看得出的,是他们每天做一篇的短篇论说。

我很惭愧地未曾受过师范教育,所以对于怎样教小学生,只得“独出心裁”来瞎干一阵。例如作文,每出一个题目,必先顾到学生们所已吸收的知识和所能运用的字汇,并且就题旨先和他们略为讨论一下;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势。修改后的卷子,和他们讲解一遍之后,还叫他们抄一遍,使他们对于修改的地方不但知其所以然,并且有较深的印象。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一·表第二·脱脱
  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张廷玉
  卷九 刘高卢陈李廖列传第六·陆游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凡例·纪昀
  九 河南巡抚何煟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张耀传·李百药
  李景传·魏徵
  长孙炽传·魏徵
  耶律刘哥传·脱脱
  刑法一·徐松
  卷二十九、增加兵额·黄鸿寿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吕思勉
  185.杨无敌·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抄没·陆采

    【瑞云浓】〔外上〕海宇重淸。四境乍收烽火。〔老旦上〕旧日山河再安妥。〔旦贴上〕全家百口。向死裏别偷生路。〔合〕无祸。明知是苍天回护。〔外〕夫人。且喜昨者李令公军马杀退贼兵。朝廷大驾自奉天起程。

  • ●序·沈泰

    或曰:杂剧非古也。虽唐、宋代有之;然宋只有词无曲,浸淫至胜国而始盛。王、关诸子,擅美一时。今考其爵里,灭没不传。此岂词林不朽事?州云:“词兴而乐府亡,曲兴而词亡。即词,亦鄙其婉娈而近情也,何有杂剧?”余谓不然。

  • 卷二十八 地理志第八·班固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 史记集解卷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殷本纪第三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淮南子曰有娀在不周之北】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鸟墯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寛封于

  • 温子升传·魏收

    温子升,字鹏举,自称太原人,晋代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江左。祖恭之,刘义隆政权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避难归国,定居在济陰冤句,因而成为该郡县人。家中世代寒微。父温晖,兖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陰郡事。子升开始在崔灵恩、刘

  • 傅竖眼传·李延寿

    傅竖眼,原本是清河县人。祖父傅融,渡过黄河向南迁徙,在磐阳定居下来,被乡人们所尊重。他性情豪爽,生有三个儿子:灵庆、灵根、灵越,都很有才干。傅融十分自负,说自己可以称雄当世。他曾对人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有一匹骏马,没有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四十四刑部十九囚人罪名二【弘治十年定】凌迟处死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已杀者奴婢及雇工人谋杀家长及家长之期亲外祖父母已杀者罪与

  • 春秋輯傳卷十二·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十二明 王樵 輯定公元年春王三月公羊傳定何以無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無正月者即位後也即位何以後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辭主人習其讀而

  • 外篇&middot;马蹄第九·庄子

    [题解]《马蹄》以篇首二字名篇。本篇宗旨与《骈拇》相近,重在发挥任性无为的政治理想。先以马为喻,马在自然界饥食渴饮,奔跑跳跃,表现其真性,可是经过善于治马的伯乐之手,给马烙上印记,带上络头和嚼环,拘系在

  • 卷首·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首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纲领序称大小古无是説也唐陆德眀云旧説起后妃之德至用之邦国焉名闗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谓之大序是分一篇为大小序已啓朱子离篇之始程氏大昌云凡诗发序两语如闗雎后妃

  •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五種異本。(一)藏文本勝友等譯菩薩地初持瑜伽處戒品.略稱藏本。   (二)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戒品.〈别出菩薩戒本〉略稱地持。(三)劉宋求那跋   摩譯菩薩善戒經戒品.略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南无大修行佛 南无威德光佛 南无无诤智佛 南无师子声佛 南无善德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菩提上首佛 南无降伏怨佛 南无无垢浊义佛 南无胜去佛 南无妙光明佛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

  •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复

  • 水经注·郦道元

    40卷。北魏郦道元撰。成书于延昌三年(514)到正光五年(524)的十年之间。《水经》原是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学著作,成书于三国时代。此书记载包括长江、黄河在内的河流水道共137条,每水一篇。至宋代,原书散佚。郦道元

  • 道德真经义解·李嘉谋

    四卷。宋息斋道人 (生卒年不详)撰。息斋道人,即李嘉谋,宋人研究《道德经》者,关于道德分体与否多有争议。息斋道人坚持道德分见的看法,所以他撰 《道德真经义解》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卷共八十一章

  • 张畹香医案·张畹香

    医案。清张畹香撰。二卷。畹香,浙江绍兴人,世居绍兴洗马池。生活于嘉庆至同治间。著有《温暑医旨》等书,多未刊行。其医案亦系抄本流传,后经曹炳章整理,收入《中国医学大成》刊行。不分门类,载冬温、伏邪、暑湿、诸痛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冯友兰著。原为作者1947年在美 国宾夕法尼亚州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1948年 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198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涂 又光翻译的中文本。《中国哲学简史》全书28个章节,涵盖中国哲学的精神与背景,孔子、老

  • 护国经·佚名

    佛说护国经,一卷,赵宋法贤译。护国长者之子出家得道。为俱卢大王说法。与佛说赖吒和罗经同本。法华经仁王经金光明经,称为护国经之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