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 踏进了约翰

几个月的乡村生活匆匆地过去,转瞬已到了暑假。几个小学生到上海投考学校,我也回到上海准备投考圣约翰大学。

和我同时投考约翰的还有一位南洋同学,就是现在的王以敬医师。他原是在南洋选定土木科的,因为性情不近,改选医科。我们两个人在南洋时虽所进的学科不同,但是都读到大学二年级。他进医科,先要进约翰的理科,我要进的却是约翰的文科。由工科转到理科,比我由工科转到文科来得便当,因为工科和文科的课程相差太多了。幸而我自己平时对于文科有关系的书籍已无意中看得不少。在那时并不知道自己要转文科,不过因为自己喜欢看,所以便常常看看,不料在这个紧急备考的时候,居然有一点用处。例如要考的英文文学名著,在一二十种中选考四种,这就不是临时抱佛脚所能速成的。可是无论如何,要想从工科二年级跳到文科三年级,这在当时好多朋友都认为是太大胆的。我所以不得不这样大胆来拚一下,与其说是我的野心,不如说是因为我的经济力量常在风雨飘摇的境况中,希望早些结束我的大学教育。

我和王先生同住在上海青年会寄宿舍里,两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临考的那几天,我们两个人的心理都非常紧张。我们都存着非考取不可的念头,因为我们都各有苦衷。王先生立志研究医学,上海除德文的同济外,英文的医学校在当时只有约翰是比较差强人意的。我呢,在当时也觉得要研究英文,在上海似乎也只有约翰是比较差强人意的。可是考试的成败是最难捉摸的事情,所以那几天我们的心理是特别的紧张,差不多每日二十四小时都是时刻在惴惴危惧着的。每天夜里,我们两人都开着“夜车”,预备考试的功课到两三点钟,疲顿得不堪言状。天朦朦亮就起来,匆匆盥洗了后,连早餐都没有用,就匆匆出发,同乘电车到静安寺。还早得很,有几十个同往投考的人们不约而聚的步行一小时左右,才到约翰。考大学三年级的只有王先生和我两个人。因为我们所投考的学科不同,所以两个人还是分开来考的,各人都分别到各个有关系的教授房间里去应试。提心吊胆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结果居然两人都被录取了。希望愈迫切和用力愈艰苦而得到的东西,在心理上也愈觉到快慰。我们两人得到投考胜利的消息后,当然是喜不自胜的。

好了,我如愿以偿地踏进了约翰了。这样转换了一个学校,在南洋时功课上所感到的烦闷,一扫而光,这是最痛快的一件事。在约翰的教授方面,也有几位是比较可以满意的,例如哲学教授卜威廉,历史学教授麦克纳尔,经济学教授伦默等。虽也有几个饭桶教授滥竽其间,但是我可以不选他们的课程,不致受到什么影响。

我在约翰虽然仅有两年,但也得到很多的益处,尤其是快读的能力。像麦克纳尔先生,他最注重课外参考书的阅读;他所指定的参考书很多,而且要调阅我们的笔记,非读得快,很难交卷,所以我们用在图书馆里的时间不少。约翰在最初受人垢病的是造成了不少买办,或做外人爪牙的翻译,但是我以为学会了英文来做研究学问的工具,却是另一回事。平心而论,对于这个工具的熟练,我不得不感谢我的母校——约翰大学。讲到社会科学方面,这个学校里只是沿袭着美国式的传统的说法,就近代新社会科学的眼光看去,似乎给与学者的没有什么精要的知识,但是近代新社会科学也不是凭空突如其来的,要彻底懂得近代新社会科学的真谛,对于传统学说也需要有相当的明瞭,所以我这两年的光阴并不觉得是虚掷的。

在约翰时最使我索然乏味的事情,是每晨二十分钟和星期日上午一两小时的“做礼拜”。每日早晨上课之前,全体同学千余人要聚在大礼堂上,校长和教授们便聚在大礼堂的讲坛上,由校长领导着大玩其祷告和朗诵圣经的玩意儿。依例全体都要跪着,幸而除却前两排的同学因为太近于讲坛不得不下跪外,后面的大多数的同学坐在一排一排的矮椅上,和跪下的样子也差不多,大家便实行马虎主义,还是堂而皇之地坐着。星期日的上午,不得不坐在教堂里听那个主教的胡说八道,也是一件苦事。抵制的办法只得让他尽管张开他的嘴巴,我却尽转着我自己的念头,这也许是另一种的“走曲线”吧。

猜你喜欢
  卷首四·佚名
  续录卷五·昭梿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狱中韵事·李定夷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司马迁
  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 第三十七·班固
  附臣民权利义务·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彭定求

        卷6_1 【黄台瓜辞】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卷6_2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李元嘉   乾象开层构,离明启少阳。卜征从献吉,守器属元良。  

  • 宋德广·唐圭璋

      阮郎归   好风吹月过楼西。楼前人影稀。杜鹃啼断绿杨枝。行人知不知。   红叶字,断肠诗。从今懒再题。後园零淡胭脂。似君初去时。

  • 楔子·高文秀

    (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同为晋大夫,三分其地,我魏国建都于大梁。今天下并为七国,是秦、齐、

  • 五集卷五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五古今体八十二首【庚戌五】灵岩寺七叠前韵叠韵每宗玉局法输他落笔句称灵道林继考远别域僧寺原吟一个亭【向以石路由西而入因刘长卿有自道林寺西入石路之作曾四叠其韵丙申驻此细检长卿诗

  • 巻二十九·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二十九明 胡震亨 撰谈丛五唐人作诗本事诸稗说所载资解颐多矣其间出自傅防借盾可攻者盖亦有焉爰擿一二左方余可槪云灵隠长明灯下骆宋续吟事人以举义者不死快信之虽然非实也此无论骆之元有与宋

  • ●逍遥游·沈泰

    (古越云来王应遴编新安长吉黄嘉惠评西湖道常陈节、泰征王光升阅) 〔末上开场〕【西江月】(何事无中生有,无端实里谈空。栩栩蝴蝶入花丛,搅醒邯郸一梦。生死关头逐逐,利名窠内憧憧。谁能片雪堕炉红?试看逍遥撮弄!) 小道童挖含钱

  • 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脱脱

        太宗诸子 宗磐(本名蒲鲁虎) 宗固(本名胡鲁) 宗本(本名阿鲁萧玉附) 杲(本名斜也) 宗义(本名孛吉) 宗干(本名斡本) 充(本名神土懑 子檀奴等) 永元(本名元奴) 衮(本名梧桐) 襄(本名永庆)衮(本名蒲甲)  

  •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二月壬午朔○丙戌脩山西大同等卫缘边城堡○丁亥遣官释奠先师孔子 行在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奏请考试官 上命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启侍讲王英考试赐宴于本部○戊子祭 太社 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遣官祭 先农○

  • ●原例·温睿临

    昔吾友万子季野方辑「明史」,语余曰:『鼎革之际,事变繁多。金陵、闽、粤播迁三所,历年二十。遗事零落,子盍辑而志之』?余曰:『是「明史」之所赅也。余何事为』!万子曰:『不然;「明史」以福、唐、鲁、桂附入「怀宗」,纪载寥寥,遗缺

  • 李自成传·张廷玉

    李自成,米脂人。世代居住在怀远堡李继迁寨。父亲李守忠,婚后多年无子,便到华山祈祷,梦见神告诉他说“:我把破军星给你做儿子。”后来生下了自成。自成小时给本乡大姓艾氏牧羊,长大后,充当银川驿站的站卒。他善于骑射,凶狠无赖

  • 王朴传·张廷玉

    王朴,同州人。洪武十八年(1385)的进士。原名权,太祖为他改的名。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因直谏忤逆了圣旨而罢官。不久起任为御史,陈奏时事几千言。他性格耿直,多次与太祖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天,遇事争论十分激烈。太祖大怒,命令

  • 四·沈从文

    当时几个人准备出版的小刊物,既常在各种想像方便中产生,自然也就得常在各样想像困难问题上夭折。某一时节对于这个刊物十分热心的丁玲女士,刊物引起她的倾心处,与其说是这个人为了身为作家的快乐,却不如说只是这个人对于未

  • 四十四年·佚名

    (丁未)四十四年清不知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八〉一日。〈陰曆丙午十一月十七日〉詔曰:「今番皇太子嘉禮時紀念章,分以銀、銅兩種,令表勳院製造,當日參班人員,一切頒賜。」○御濬明殿,皇太子侍座,接見各

  • 七 南方与北方·林语堂

    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因为文学创作和历史事迹之幕后,一定有“人物”,此等人物及其行事毕竟最使吾人感到兴趣。当吾人想起马蔻斯&#82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全文·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及人天等俱。尔时世尊告诸刍曰:汝等当知。於此世间。寡闻无识。凡夫之类。常说无暇有暇之言:然不了知。云何无暇。云何有暇。吾今为汝分

  • 读书训·祁承㸁

    明祁承爜撰。祁氏澹生堂为明季著名藏书处,后毁于明清交替的战乱中。此前祁氏曾“杂取古人聚书、读书足为训规者”列于《澹生堂藏书约》之后,并“示以购书、鉴书之法”,旨在“令儿辈朝夕观省”,以继其遗志。其后共有三个部

  • 佛治身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说当学工语,不离法行。

  • 涅槃宗要·元晓

    佛教著述。唐高丽僧元晓撰。一卷。是《大般涅槃经》的论释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略述经文大意,即序品部分。第二部分广开分别,有四门:初说因缘、次明教宗、三出教体、四辨教迹。“说因缘”中,认为本经所说为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