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85.杨无敌

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这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公元979年,他亲自率领四路大军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辽军又来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断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军重重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北汉国主刘继元没法,只好投降。刘继元手下有一名老将杨业,也归附宋朝。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武艺高强,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将。

宋太宗灭了北汉,想乘胜攻打辽朝,收复北方失地。宋军攻势凌厉,北方有几个州的辽朝守将纷纷投降。宋军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市)。后来,辽朝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双方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打上一仗,宋兵大败,宋太宗乘了一辆驴车,逃回东京。

打那以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太宗十分担心,就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

公元980年,辽朝派了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那时候,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

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像猛虎冲进羊群一样,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哪儿还抵挡得了,纷纷向北逃窜。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还杀死了一名辽朝贵族,活捉了一员辽将。

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杨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业许多坏话。宋太宗正要依靠杨业,不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动。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宋太宗赶快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时候,辽军已经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寰音huán),兵势很猛。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侁(shēn)反对杨业的意见,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

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干一定要失败。”

王侁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张。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

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峪音yù)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

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一百多个兵士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伤了几百名敌人。不料一支箭飞来,正射中他的战马,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里,绝食了三天三夜,就牺牲了。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把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

杨业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立了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柯劭忞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五·荀悦
  ●卷十一·陈康祺
  ○鱼壳别传·许指严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三·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九·阿桂
  志卷第十一 高丽史五十七·郑麟趾
  司马德宗传(附司马德文传)·魏收
  秦韩战于浊泽·佚名
  卷二百十五之四·雍正
  第一节 学校·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制诗二集卷五古今体一百十三首【戊辰五】香山晩晴急雨涤尘嚣落景明乔木谷口薜萝风飒然吹我屋我屋散芸香俯仰古今足照园钟未送楼松鹤将宿清境寄澄怀忧绪隐衷曲欲忘屡未

  •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范晔

    邓彪 张禹 徐防 张敏 胡广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人,太傅禹之宗也。父邯,中兴初以功封鄳侯,仕至勃海太守。彪少励志,修孝行。父卒,让国于异母弟荆凤,显宗高其节,下诏许焉。后仕州郡,辟公府,五迁桂阳太守。永平十七年,征入为太仆

  • 1934──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甲戌·郭廷以

      1﹐1(一一,一六)   甲、行政院長汪兆銘發表元旦紀念詞:以建設求統一,以【均權求共治】;【治標莫急於清除共匪,治本莫急於生產建設】。   乙、胡漢民通電要求南京及福建停戰。   丙、江西完成碉堡二千九百座。   

  • ●东林十八高贤传·佚名

    慧远法师 法师慧远。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幼而好学。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宿儒先进。莫不服其深致。二十一。欲度江。从学范寗。适石虎暴死。南路梗塞。有志不遂。时沙门释道安。建刹于

  • ·与荆璞家兄论镇守南澳事宜书·丁曰健

    南澳为闽、广要冲,贼艘上下所必经之地。三、四月东南风盛,粤中奸民哨聚驾驶,从南澳入闽,纵横洋面,截劫商船;由外浯屿、料罗、乌纱而上,出烽火、流江而入于浙。八、九月西北风起,则卷帆顺溜,剽掠而下,由南澳入粤。

  • 常衮传·欧阳修

    常衮是京兆府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生性崇尚廉洁,不随便与人交往。从太子正字官,升至中书舍人。文章严密华丽,擅长写诏令公文,在当时很有名望。鱼朝恩仗着皇帝宠信,兼管国子监。常衮上奏说:“太学主持人,应任命有名的学者,不

  • 张国维传·张廷玉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任番禺知县。崇祯二年(1629),国维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了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这两个人都是魏忠贤的党羽。后来他上书对当时政治提出五条意见,说“:陛下求治之心太

  • 叶琛传·张廷玉

    叶琛,字景渊,丽水人。博学有文才。元末跟随石抹宜孙驻守处州,出谋划策,捕杀山寇,授为行省元帅。王师攻下处州,叶琛避逃建宁。因被推荐征召而至应天,授为营田司佥事。不久,升迁洪都知府,辅佐邓愈镇守洪都。祝宗、康泰反叛,邓愈逃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上·佚名

    查办台湾清庄事宜疏(道光五年)会议台湾善后事宜疏(道光十四年)通筹台湾利弊以靖海疆疏(道光十八年)敬陈沿海情形疏(道光二十一年)敬陈台湾生番献地宜防流弊疏(道光二十六年)筹议海运巡洋章程疏(道光二十八年)遵议船政万难停止疏(同

  • 卷二十八·王溥

    后唐同光三年二月十五日,租庸院奏:诸道州县官并防御团练副使、判官等俸料,各据逐处具到事例、文帐内点检旧来支遣则例,钱数不等,所请折支物色,又加钱数不定,难为勘会。今除东京管内州县官见支手支课钱且依旧外,其三京并诸州,于

  • 二十一年·佚名

    (乙亥)二十一年清康熙三十四年 春正月1月28日○庚寅,上臨遣江原觀察使吳道一。前數日,特遣掖隷,賜道一詩,奬許甚隆。道一有俊才,主直道,上素器重,雖爲黨人所忌,不容於朝,而恩數之優渥至此。夫人臣起於踈遠,被君上之寵遇者,自古何限

  • 论语集注考证卷一·金履祥

    學而學之為言效也【此張宣公語四聲取訓於義為切又古文學通作斆易傳曰比而效之之謂體則效者體倣之謂也王文憲曰學之為言效也此字義正訓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此原其所當學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指學者之方也明善復初則學之

  • 太 虚 宣 言·太虚

    世有流变,方有殊尚,匪唯政制,亦该教仪。今者、远不征五天,近不征各地,专就我中华佛教观之,固非大加整理,不足应时势之所趋,而适机缘之所宜也。然自逊清末叶,辄有僧教育会之设;迨入民国,改组佛教总会,顾皆外缘激成,内无根极,凭虚结构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别行翻译不入正经  曩谟啰多曩(二合)多罗(二合)夜耶阿驮佉路步多啰(二合)耶地舍耶(二)吠室啰(二合)摩拏野(三)摩贺啰惹野(四)药迦洒(二合)地婆多婆(五上)娑都哆娑娑室啰跛啰

  • 卷第八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灵岩雪庵状伊致禅师上堂。举我此法门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师笑曰。大小祖师。禅定不

  • 御选语录卷八·雍正

      卷八御制序紫阳真人作悟真篇。以明元门秘要。复作颂偈等三十二篇。一一从性地演出西来最上一乘之妙旨。自叙云。此无为妙觉之至道也。标为外集。夫外之云者。真人岂以元门为内。而以宗门为外哉。审如是。真人止应

  • 究竟大悲经卷第三·佚名

    □□□大千  顿纳扭山海顿逊丘墟乎  腹重得自在勇猛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从心性本际海藏。涌动沸乱出生无量诸佛无量菩萨。无量贤圣无量仙贤隐士。无量经藏无量经教。无量能法音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转变无量

  • 九辩·宋玉

    中国古代长篇抒情诗。原收于《楚辞》。战国时宋玉所作。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寒微,曾为楚顷襄王小臣,终生怀才不遇。东汉王逸言其为屈原弟子,无确证。但其辞赋创作显然是受屈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