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四

  南无大修行佛 南无威德光佛 南无无诤智佛 南无师子声佛 南无善德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菩提上首佛 南无降伏怨佛 南无无垢浊义佛 南无胜去佛 南无妙光明佛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功德山佛 南无摩尼月佛 南无爱眼佛 南无胜名佛 南无菩提智佛 南无宝功德佛 南无天光明佛 南无胜仙佛 南无实智佛智佛 南无甘露威德佛 南无能思惟佛 南无龙步佛 南无信智佛 南无实爱佛 南无莲华香佛 南无胜相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种种日佛 南无广地佛 南无甘露眼佛 南无惭愧智佛 南无山王自在积佛 南无悕胜佛 南无种种间错声佛 南无信修行佛 南无舍忧恼佛 南无诸世间智佛 南无威德力佛 南无信胜佛 南无势力称佛 南无放光明佛 南无过诸疑佛 南无毗罗那王佛 南无新华佛 南无胜华佛 南无舍诤佛 南无大长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爱去佛 南无甘露聚佛 南无日聚佛 南无月声佛 南无见天佛 南无清净光佛 南无秋日佛 南无斛华佛 南无妙声佛 南无雨甘露佛 南无善天佛 南无胜声佛 南无爱上首佛 南无爱甘露佛 南无甘露称佛 南无法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世间尊重佛 南无高意佛 南无高山佛 南无甘露威德光明佛 南无菩提威德佛 南无清净心佛 南无能作因降伏怨佛 南无香山佛 南无甘露星宿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安隐思惟佛 南无菩提华佛 南无庵摩罗供养佛 南无摩尼清净佛 南无度世间佛 南无胜成佛 南无法星宿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随意光明佛 南无火光明佛 南无见爱佛 南无光明爱佛 南无势力称佛 南无放光明佛 南无希声佛 南无功德德佛 南无舌去佛 南无无障智佛 南无得威德佛 南无月藏佛 南无梵光明佛 南无乐光明佛 南无胜光明佛 南无寂光明佛 南无离异意佛 南无无过智佛 南无无边智佛 南无成就功德佛 南无庄严身佛 南无无畏爱佛 南无到光明佛 南无大身佛 南无知智佛 南无大思惟佛 南无乐眼佛 南无无诸热智佛 南无不怯弱智佛 南无普清净佛 南无法清净佛 南无舍施威德佛 南无天城佛 南无无怯声佛 南无华日佛 南无善住心佛 南无鸡兜清净佛 南无俱苏摩光佛 南无法弗沙佛 南无月希佛 南无寂照佛 南无不错行佛 南无大精进佛 南无人声佛 南无普声佛 南无菩提愿佛 南无天色思惟佛 南无慧力佛 南无三慢多卢遮那佛 南无梵供养佛 南无圣弗沙佛 南无虚空智佛 南无能降伏放逸佛 南无不可比慧佛 南无胜军陀罗佛 南无降阿梨佛 南无应爱佛 南无戒供养佛 南无平等心明佛 南无信心不怯弱佛 南无精进清净佛 南无闻智佛 南无无障碍思惟佛 南无无畏光明佛 南无甘露声佛 南无名去佛 南无舍诤佛 南无护根佛 南无禅解脱佛 南无大殊提佛 南无栴檀香佛 南无可观佛 南无无量智佛 南无千日威德佛 南无舍重担佛 南无称清净佛 南无提赊闻佛 南无自在王佛 南无无边智佛 南无广光佛 南无信甘露佛 南无妙根佛 南无解脱行佛 南无妙见佛 南无胜光佛 南无大声佛 南无大威德聚佛 南无光明实鸡兜佛 南无应供养佛 南无求那提阇积佛 南无信相佛 南无大炎佛 南无阿罗诃信佛 南无善住思惟佛 南无善桥梁佛 南无智作佛 南无普宝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说桥梁佛 南无婆萨婆俱他佛 南无心荷身佛 南无胜亲光佛 南无清净声佛 南无随意布施佛 南无宝威德佛 南无善威德供养佛 南无世间光明佛 南无世间可敬佛 南无行清净佛 南无应眼佛 南无大步佛 南无无边色佛 南无住持般若佛 南无众桥梁佛 南无弥留波婆佛 南无安隐爱佛 南无提婆摩醯多佛 南无毗阇荷佛 南无罗多那阇荷佛 南无桥梁佛 南无厚奋迅佛 南无光明威德佛 南无慈力佛 南无月胜佛 南无寂光佛 南无爱眼佛 南无天色佛 南无乐法佛 南无大月佛 南无无障碍声佛 南无人弗沙佛 南无平等见佛 南无大旃陀佛 南无弗沙罗莎佛 南无十种光佛 南无种种光佛 南无云声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功德步佛 南无心功德佛 南无大声佛 南无了声佛 南无断恶道佛 南无天弗沙佛 南无水眼佛 南无大灯佛 南无离闇佛 南无坚固眼佛 南无不可思议光明佛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普贤佛 南无月胜佛 南无意德佛 南无庄严声佛 南无妙意佛 南无贤光佛 南无坚固华佛 南无功德成就佛 南无意成佛 南无解脱乘佛 南无降伏怨佛 南无过舌佛 南无过诸烦恼佛 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无垢心佛 南无和合声佛 南无不可量眼佛 南无势力佛 南无妙光明佛 南无集功德佛 南无可闻声佛 南无大思惟佛 南无信天佛 南无思惟甘露佛 南无了意佛 南无胜灯佛 南无坚意佛 南无力势佛 南无华眼佛 南无菩提光明佛 南无最胜声佛 南无六通声佛 南无威德力佛 南无人称佛 南无胜华集佛 南无大髻佛 南无不随他佛 南无不畏行佛 南无离一切忧闇佛 南无月光明佛 南无心勇猛佛 南无解脱慧佛 南无离恶道佛 南无阎浮灯佛 南无胜供养佛 南无善思惟佛 南无胜威德色佛 南无信众生佛 南无快恭敬佛 南无波头摩清净佛 南无人波头摩佛 南无善香佛 南无胜供养佛 南无种种色华佛 南无胜功德佛 南无虚空劫佛 南无月贤佛 南无坚固佛 南无妙力佛 南无胜因陀罗智佛 南无胜亲佛 南无爱思惟佛 南无胜香佛 南无无诤行佛 南无功德舍佛 南无大精进思惟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摄受施佛 南无修行深思惟佛 南无香希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种种智佛 南无思惟妙智佛 南无功德庄严佛 南无增上行佛 南无智行佛 南无功德山佛 南无声满十方佛 南无摄受择佛 南无信妙佛 南无月见佛 南无功德聚佛 南无法力佛 南无过一切疑佛 南无称王佛 南无护诸根佛 南无胜意佛 南无甘露光佛 南无思惟甘露佛 南无一切众上首佛 南无爱髻佛 南无不可降伏色佛 南无普信佛 南无庄严王佛 南无金刚步佛 南无贤作佛 南无功德报光明佛 南无精进力起佛 南无善清净光明佛 南无得脱一切缚佛 南无无垢波头摩藏胜佛 南无得解脱佛 南无十方称声无畏佛 南无破一切闇趣佛 南无光明王佛 南无大炎积佛 南无无边行功德宝光明佛 南无法光明佛 南无欢喜王佛 南无能作一切众生光明破闇胜佛 南无起普光明修行无边愿称王佛 南无普愿满足不怯弱佛 南无一切见光明佛 南无无垢光庄严王佛 南无功德藏山破金刚佛 南无龙王自在王佛 南无宝精进日月摩尼庄严威德声王佛 南无吼声妙声佛 南无善住持地佛 南无世间自在王佛 南无无障碍药王树胜佛 南无弥留幢佛 南无大山佛 南无弥留光明佛 南无妙声佛 南无日月住佛 南无称光明佛 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不可量幢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宝鸡兜佛 南无净王佛 南无大炎聚佛 南无一切王声佛 南无难胜佛 南无日生佛 南无罗网光明佛 南无照光明佛 南无师子佛 南无称佛 南无称光明佛 南无法佛 南无法住持佛 南无法幢佛 南无梵声佛 南无星宿王佛 南无香胜佛 南无香光佛 南无大积佛 南无宝种种华敷身佛 南无莎罗自在王佛 南无宝莲华胜佛 南无见一切义佛 南无须弥劫佛 南无智灯佛 南无大光明照佛 南无难伏佛 南无照佛 南无勤鸡兜幢佛 南无威德自在王佛 南无觉王佛 南无宝藏佛 南无大海佛 南无十力增上自在佛 南无唯宝庄严佛 南无无边宝庄严佛 南无无相声佛

  次礼十二部尊经大藏法轮。

  敬礼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

  南无依德菩萨 南无普摄菩萨 南无普济菩萨 南无定光菩萨 南无真光菩萨 南无拘楼菩萨 南无天光菩萨 南无弥光菩萨 南无教导菩萨 南无大忍菩萨 南无华积菩萨 南无慧光菩萨 南无海慧菩萨 南无释魔男菩萨 南无金藏菩萨 南无山慧菩萨 南无山刚菩萨 南无山顶菩萨 南无山幢菩萨 南无伏魔菩萨 南无雨王菩萨 南无雷王菩萨 南无宝轮菩萨 南无宝场菩萨 南无宝严菩萨 南无宝水菩萨 南无宝登菩萨 南无宝现菩萨 南无宝造菩萨 南无乐法菩萨 南无净王菩萨 南无千光菩萨 南无原险菩萨 南无照味菩萨 南无月辩菩萨 南无法轮菩萨 南无光净菩萨 南无普德菩萨 南无胜幢菩萨 南无濡音菩萨

  归命如是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

  敬礼声闻缘觉一切贤圣。

  礼三宝已次复忏悔。

  弟子等。已忏悔身三口四竟。次复忏悔佛法僧间一切诸障。是故经中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众僧难值。信心难生六根难具。善友难得怖心难发。而今相与宿植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值善友得闻正法。于其中间复各不能尽心精勤。恐于未来长溺万苦无有出期。是故今日应须至诚惭愧稽颡归依佛。

  南无东方法山胜佛 南无南方集音佛 南无西方法行灯佛 南无北方胜藏佛 南无东南方尊伏欲王佛 南无西南方流布力王佛 南无西北方法造弘佛 南无东北方万无量神通自在佛 南无下方大众法慧佛 南无上方成就一切诸刹丰佛

  归命如是等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弟子等。自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常以无明覆心烦恼障重。见佛形像不能尽心恭敬。轻慢众僧残虐善友。破塔毁寺焚烧形像出佛身血。或自处华堂安置尊像卑猥之处。使烟薰日暴风吹雨露。尘土粪污雀鼠残毁。共住共宿曾无礼敬。或裸露像身永不严饰。或遮掩灯烛关闭殿宇障佛光明。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发露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于法间以不净手把捉经卷。或临经书非法俗话。或安置床头坐起不敬。或关闭箱箧虫啖朽烂。或首轴脱落部党失次。或参脱漏误纸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转。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归命忏悔。

  或眠地听经仰卧读诵。高声语笑乱他听法。或邪解佛语僻说听意。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或抄前著后抄后著前。前后著中中著前后。绮饰文辞安置己典。或为利养名誉恭敬为人说法。无道德心求法师过。而为论议非理弹击。不为长解求出世法。或轻慢佛语尊重邪教。毁呰大乘赞声闻道。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心发露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于僧间有障。杀害阿罗汉。破和合僧。害发无上菩提心人。断灭佛种使道不行。或罢人道鞭拷沙门。楚挞驱役苦言加谤。或破戒破齐破于威仪。或劝他人舍于梵行受行五欲。或假托形仪窥窃贼住。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至心忏悔。

  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裸形单服在经像前。不净脚履跷上殿塔。或著[尸@(棄-ㄊ)]屐入僧伽蓝。涕唾堂房污佛僧地。或共僧同宿污彼法衣。乘车策马排突寺舍。如是等罪于三宝间。所起罪障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前。归命忏悔。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佛法僧间所有罪障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常值三宝。尊仰恭敬无有厌足。天缯妙彩宝绞络台。百千妓乐珍异华香。非世所有常以供养。若未成佛先往劝请开甘露门。若入涅槃愿我常得献最后供。于众僧中修六和敬。得自在力兴隆三宝。上弘佛道下化众生。

 

  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

 

  宝达顷前更入一耕田地狱。云何名曰耕田地狱。其地狱纵广二十由旬。铁壁周匝猛火绝焰。上火下彻下火上彻。其炎俱炽烟火洞然。尔时狱中地生铁刀。其刃仰向刃上火然来烧罪人。罪人忙[慄-木+(革*月)]精神飞飏。魂灵怗怕晃恼幽冥而不自觉。受罪千端苦痛万亿。其地狱中有铁牛犁地火焰俱起。东门之中有六千罪人。口眼火然烟焰俱发。身手六根火流如水。罪人沙门而不肯前。马头罗刹手捉铁叉。望背而撞胸前而出。手捉铁钩望骸而搭步步来前。中有铁狗来饮其血。复有饿鬼来食其肉。尔时罪人沙门手捉铁犁耕其地。其地火然随流而去。其犁扬中亦皆火流来烧罪人。地生谷草皆亦火然。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受大苦恼。精神飘浪魂魄幽冥。经千万劫始得为人。聋盲喑哑为人所憎。横为官事县官闭缠。身生恶疮游于草野。

  宝达问马头罗刹曰。此诸沙门。行何等行今受此苦。马头罗刹答曰。此诸沙门。受佛禁戒不惧三恶八难。受罪破戒无善。耕田种植名为破戒。手自作食还取自食自杀草木。亦如外道旃陀罗等无惭愧心。以是因缘堕此地狱。宝达悲泣说此偈言。

  呜呼难思议  云何颠倒见

  已得渡大海  而没其深渊

  已得离生盲  还复失光明

  已得无为道  还堕有为中

  已得离生死  还被欲火烧

 

  宝达菩萨说偈而去。

    佛名经卷第二十四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佚名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佚名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一卷·马鸣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四·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法藏
  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六·澄观
  卷四·佚名
  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十四·佚名
  一得一失·佚名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在仰光与阿兰陀那长老谈话·太虚
  卷之三十六·别庵性统
  三 集·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唐珏·唐圭璋

      珏字玉潜,号菊山,越州(今绍兴人)。淳祐七年(1247)生。至元间,与林景熙同为采药之行,潜瘗诸陵遗骨,树以冬青,谢翱作冬青引纪之。汴人袁俊官越,延致之,为买田宅以给焉。   水龙吟   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

  • 巻六·查为仁

    钦定四库全书絶妙好词笺卷六    宋 周宻 原辑宛平查为仁钱唐厉 鹗同笺李彭老【彭老字商隐号筼房景定建康志李彭老淳祐中沿江制置司属官】朩兰花慢正千门繋栁赐宫烛防青烟看秀靥芳唇涂妆晕色试尽春妍田田满阶榆

  • 第十四歌 新打大船出大荡·刘半农

    新打大船出大荡,大荡河里好风光。船要风光双只槽,姐要风光结识两个郎。

  • 第十五歌 姐倪姐倪十指尖·刘半农

    (失望的歌)姐倪姐倪十指尖,尖尖楚楚数铜钱。 你扳仔指头数一数,一年共总有多少日? 多少日苦来多少日甜?姐倪姐倪十指尖,尖尖楚楚数铜钱。 我一五一十数得一年共是三百六十日,一半苦来一半甜。一半苦来一半甜,那里一半苦来那里

  • 明诗平论二集卷三·朱隗

    五古三郑友玄三首陈治安六首阎尔梅一首陈名夏六首方以智一首舒忠谠四首陈子龙一首钱 栴三首陈弘绪一首钱继章一首李 雯一首吴伟业三首周 鼒一首魏学洢四首陈懋仁三首杨文骢五首吕 阳一首畲充美二首刘 城一首吴应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班固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

  • 东都事略卷八十五·王称

    列传六十八  王广渊字才叔魏郡人也举进士第宋城簿大理寺法直官编排中书五房文字尽得祖宗御笔类成千余卷仁宗嘉之选知舒州留不行英宗在藩邸广渊因献其所爲文章英宗爱其才及即位除直集贤院于是知谏院司马光言广渊奸邪

  • 志卷第十五 高丽史六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三。太庙。○太庙四孟月及腊亲享仪。斋戒。 前享七日行事执事官誓戒散斋致斋 如 享仪。陈设。 前享三日尙舍局设大次于庙东门外道北南向

  • 刘粹传·沈约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县人。他的祖父刘恢,官至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刘粹家住京口。他少有大志,能力出众,开始当本州从事,高祖攻克京城后,他当参建武将军。随同刘裕平定京都,他转任参镇军事,不久加任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

  • 卷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四礼部祠祭清吏司丧礼五凡民公溘逝之礼子截发去冠纬夫人侧室女子妇等去簪珥剪发兄弟以下仆婢以上皆男去冠纬女去首饰设帷堂立丧主内丧主赴告於

  • 卷六·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六     吴江朱鹤龄撰 小雅【大小雅义见首卷】 释文从鹿鸣至菁菁者莪凡二十二篇是文王武王成王之正小雅六篇亡从六月至无羊十四篇是宣王之变小雅从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是幽王之变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二于前所说诸界趣中。如其次第。识住有七。其七者何。颂曰。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  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论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阿上字门一切法本不生故。  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  伊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  伊引去字

  • 卷第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

  • 卷第八·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八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机缘下僧石琴参。师云。你是石琴。作么弹。僧云。请和尚弹。师便打。僧问。九旬禁足。犹如划地为牢。个中消息。请师分付。师云。今日风头太

  • 长安志图·李好文

    西安历史地志。元李好文编撰。 好文,字惟 中,东明(今山东东明)人,至正二年(1342)任陕西行台治 侍御史。在长安,因有感于千余年来长安城的沧桑巨变, 撰成是书。书原名《长安图记》,后人以与宋敏求《长安志》 合刊,改名

  • 医法圆通·郑钦安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 卷三、四为伤寒、时病

  • 家范[全译本]·司马光

    北宋名儒司马光所撰关于修身齐家之规范。10卷。唐狄仁杰著有《家范》10卷,史志虽载其目,但书已不传,司马光取仁杰书旧名,加以甄辑以为后学准绳。首载《周易·家人卜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诗·